還在和孩子「相愛相殺」?刺蝟法則告訴家長:育兒也要保持距離感

2020-12-26 迎迎炫育兒

作者:迎迎(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迎迎

在寒冬,睏倦的刺蝟會選擇抱團取暖。但是一旦靠的太近,兩隻刺蝟身上的刺就會紮上彼此,但一旦過遠,又難以抵抗寒冷。於是刺蝟們不斷試探,調整距離,終於找到了一個恰當的距離,既保證雙方的安全,又實現了相互取暖的目的。

刺蝟相處之道所折射出的真理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刺蝟法則"。

何為"刺蝟法則"

刺蝟法則強調人際關係之中,二者之間理應保持恰當適宜的心理距離。與人交往之際,不越過對方的臨界距離線,留有對方自我的空間,方能實現更好的交往。

運用在上司與下屬中,想要工作更加有成效,就應該保持上下級的親密關係,但是這種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理性合作關係。

刺蝟需要保持舒適的最佳距離,親子關係中更需要注意這一點。許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很難把握恰當的距離。存在一部分家長,將孩子看做是自己生活的唯一重心,不知不覺已經失去了自我,天天圍繞在孩子身邊。且不談家長自我意識的淡薄,這樣的過度關愛和管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在我看來,也不盡然。相信多數家長,都有聽過孩子煩不可耐的控訴道:"你能不能不要再管我了?""為什麼你這也不讓我做那也不讓我做?""能不能讓我自己靜一靜?"

這些話語相信家長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家長總會給自己越線的關愛與管教,冠以"為孩子好"的美名,但是在孩子看來這就是"必須聽我的"。所以,孩子並非不會感恩,只是家長過多的愛和過度的靠近,像刺蝟身上的刺那般,讓彼此都感到疼痛。

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與孩子間需保持適度距離的重要性,就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困擾,親子矛盾同樣會日漸加劇。

間距過近的親子關係有何危害

1、孩子越發疏遠家長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認為自己有更多的生活經驗,知曉更多社會道理,所以總是幫孩子做出決定,給孩子規劃好了成長道路。但卻忘了考慮是否是孩子所渴求的。

《小歡喜》中,英子想考南大自己心儀的天文學專業,但是母親宋倩卻堅決反對,她的認識中,英子就應該聽她的,留在北京上學,這是她給英子做出的最佳選擇。英子離家出走跑到海邊,用行動想要逃離母親,逃離母親過度的管控和這過於沉重的母愛。

由此可見,父母過度的靠近,會讓孩子感到壓抑,束縛,只想掙脫和逃離。試想,父母為孩子做好了許多的規劃,初衷是想要孩子更加順利的成長。但是孩子心理早已意圖反抗,被"負擔"所困擾,恐難有進步。

2、 孩子的個人空間被破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深埋於內心,不願被他人知曉。但是距離過近的親子關係中,家長總是試圖知曉孩子的一切,輕易的破壞了孩子的個人空間。例如:偷看孩子的日記本、向同學事無巨細的打聽孩子在校行為表現、偷聽孩子打電話等等,這種種行為都是對孩子隱私的一種侵犯。

在《今日說法》中,曾接到這樣一個連線:單親母親偷看孩子日記本,孩子發現後選擇離家出走。能夠理解單親母親,更加渴望靠近孩子,他們更加關注孩子,想要給孩子澆灌雙倍的愛。但是保持適當的距離最佳愛的體現方式。

父母多不是出於惡意,但是不尊重孩子隱私的行為,多讓孩子感到受傷。孩子會認為父母是不信任自己。他們不願將自己"袒露"在父母面前,漸漸關上心門,反而更不願與父母傾訴分享。

3、 孩子的獨立能力未能培養

被稱為神童的"魏永康",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但是就是這麼高智商的人才,在生活自理方面卻極度缺乏。在上大學期間,依舊是母親陪讀,為其做飯、洗衣。最終因忘記撰寫論文,被學校勸退。這樣的結果讓人惋惜,

父母過度的愛讓他除了學習,其他一竅不通。而人終將走向社會,獨立生活,生活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同樣尤為重要。所以父母過近的距離,幫孩子划走了困難與生活體驗,很容易讓孩子過度依賴父母,難有作為。

如何與孩子保持恰當距離

1、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有自己做出決定的權利,對於孩子的決定和選擇,家長要予以尊重。過分幹涉孩子選擇,只會孩子感到自己失去了自主權,被父母所掌控。

不要害怕孩子選擇錯了,有時候錯誤反而能讓孩子主動去思考,學會去為錯誤負責。當孩子不畏懼犯錯,孩子就能夠越挫越勇,更加靠近成功。

2、 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

對於孩子的小秘密,家長不去窺探。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隱私鎖,讓孩子給他們的小秘密上鎖,同時還能表明自己絕不會去窺探的決心。

當孩子自己想獨立完成某件事的事情,不多加阻撓,不強烈要求同行,給孩子多一點信任和支持。

3、 家長多用心於自我生活

家長不是孩子的附屬品,生活不能圍繞著孩子團團轉,自己同樣要追求生活的精彩與豐富。將精力過多的放在孩子身上,不僅讓孩子感受到沉重的壓力,家長也會漸漸的沒了自我。

每個人的生活都應該是追求自我價值,家長同樣需要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不要將自己與孩子緊緊的綁在一起。

給予孩子適量的愛,同樣也是不給自身過大的壓力,孩子好父母就開心,孩子不好父母就傷心,這樣父母很容易變得患得患失,失去了個人精神。

父母難以把控與孩子間的距離,過小的親子間距,只會讓孩子與父母相愛相殺。家長看到"刺蝟法則"所蘊含的道理,教育孩子也需要把握親子間的距離感,這樣孩子才能發揮自己的個性,綻放自己的色彩,譜寫自己的人生樂章。

(這裡是@迎迎炫育兒,帶給大家最真實、最溫暖的育兒知識,歡迎寶媽寶爸的關注和分享!)

相關焦點

  • 星座物語之巨蟹座的戀愛法則:與天蠍天生一對,和金牛相愛相殺
    巨蟹座的性格就像他們的外表一樣,用硬硬的外殼和兩隻鋒利的大鉗子來掩蓋內心的柔弱。一直以來,我們都用巨蟹座來象徵母性,因為他們自身雖然脆弱,但是卻會堅定的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是因為有著堅硬的外殼,所以巨蟹座的意志力總是比別人堅定很多,只要巨蟹座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他們一定會嚴格的實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們都不會放棄,直至事情做好。當然啦,巨蟹座的人天生像詩人一樣多愁善感,所謂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刺蝟法則
    這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刺蝟法則來解釋。刺蝟法則是指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這個比喻來自於亞瑟士·叔本華2003年的哲學著作,他強調的是人際關係中的心理距離效應。我們在和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要掌握距離分寸。你愛得太滿,入侵了他的空間距離,他自然就會選擇逃跑來保護自己。
  • 家長請善待你們的「神獸」,與「神獸」相愛相殺的時日不多了!
    父母和孩子,世界上本該最親密無私的關係,怎麼就走向了相愛相殺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家長該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好好相處呢?下面小麼給大家一些意見,希望能幫到正在被「神獸」困擾的家長們!1、家長減少負面情緒的攝入,保持良好心態作為父母首先要有明確的、正向的教育理念,父母認為的多數暴躁是來源於對孩子的教育,但是這是不對的,父母要知道自己的很多消極情緒有可能是從外面帶回到家裡的,社會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緊張等等。
  • 家有熊娃不服管教,家長善用「熱爐法則」,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
    家長可以試試善用"熱爐法則",讓孩子知道明確規則,嚴肅對待的重要性。何為"熱爐法則"?"熱爐法則"是指組織中任何人觸犯規章制度,就如同要觸碰滾熱的火爐,都要受到處罰。善用"熱爐法則"育兒有何積極意義?2、讓孩子學會及時改正錯誤"熱爐法則"中當人一犯錯就立刻感知到熱爐傳來的灼燒感,要馬上進行降溫方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同理,孩子在破壞規則犯的錯誤,通過自我認識或者家長給予指明。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及時修正錯誤,將錯誤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 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盤尼西林法則」告訴我們:凡事貴在堅持!
    ,生活及學習過程中產生不良行為是普遍的現象,家長需要以客觀理性的視角看待,並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不良行為,家長應如何正確的引導並加以改正呢?專家建議想要改正孩子們的不良行為,可以先了解"盤尼西林法則"。
  • 刺蝟定律:親子關係緊張?很大原因是家長「邊界感」的缺失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凱凱的日常瑣事媽媽都會來插手,比如孩子想要選擇什麼課程或者參加什麼生活,媽媽都會很「霸道」替孩子選擇,長期以來,凱凱就一直處在媽媽的選擇的陰影下生活。這次有老師組織帶孩子前去看展,而且孩子凱凱最感興趣的科技展,回到家就和媽媽商量,要幾點起來要帶什麼。
  • 坐擁千萬粉絲的哈佛大學教授,告訴你5大育兒黃金法則,6歲前有效
    彼得森的這本書,提煉了人生的十二條法則,雖然看似簡明,可是背後有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的理論支持,相當了不起。彼得森說:只要你做到這十二條法則,那麼絕對混得比90%的人都要更好。那麼,這些法則對正在為育兒問題苦惱的父母有什麼幫助呢?彼得森深知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專門闢出了一章,教父母怎麼對待孩子,才算是最好的教育。
  • 女人喜歡相愛相殺的原因及處理方式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相愛卻總是互相折磨? 愛情本該是溫暖的,可世界這麼大哪有什麼單一的相處模式呢?相愛相殺就是另類的一種相處模式。 有的愛讓人變成天使,可在這裡它卻讓人變成魔鬼,真實又充滿難以抵擋的魅惑,比起溫婉和平實,它讓愛的體驗多了幾分深刻。
  • 親愛的小課桌:相愛相殺,陳宥維冤枉王恩澤主動道歉
    《親愛的小課桌》:相愛相殺,陳宥維冤枉王恩澤主動道歉,王恩澤立刻給臺階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童年時期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在最新的一期中,陳宥維老師與王恩澤之間相愛相殺。陳宥維他在意識到冤枉了王恩澤之後主動道歉,真的是很暖心了。王恩澤小朋友也很可愛,主動給陳宥維老師臺階下,大大方方的。可以看出王恩澤是真的很喜歡陳宥維老師了。《親愛的小課桌》這個節目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我們通過節目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最近的一期中,凱凱媽媽的教育理念又是引起爭議。
  • 家裡的「熊孩子」真難管,「費斯汀格法則」在育兒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孩子調皮搗蛋很難管,家長要運用"費斯汀格法則"之所以小孩子非常淘氣,是因為他們的天性本就是愛玩好動,一些家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孩子犯錯之後往往會採取比較強硬的措施進行制止,想要通過這種果斷的處理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
  • 父母懂得4個育兒法則,就能輕鬆應對
    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2歲多的孩子,基本上就屬於貓狗都嫌的階段,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同感,孩子不聽話,很愛作怪,而且總是不把嘴掛在嘴上,很多父母都很頭疼,2歲娃到底有多「可怕」呢?父母掌握這四大育兒法則,能幫助你輕鬆應對孩子的反叛期。有親戚在,兩歲的娃,簡直是逆天。一位初出茅廬的媽媽,生完孩子後,全家的親戚都來看小寶貝和小文。
  • 偽裝者電視劇劇情:明臺明樓相愛相殺 胡歌明臺和誰在一起
    原標題:偽裝者電視劇劇情:明臺明樓相愛相殺 胡歌明臺和誰在一起 原標題:偽裝者電視劇劇情:明臺明樓相愛相殺 胡歌明臺和誰在一起偽裝者電視劇劇情:明臺明樓相愛相殺 胡歌明臺和誰在一起原標題:偽裝者電視劇劇情:明臺明樓相愛相殺 胡歌明臺和誰在一起  明家姐弟溫馨團聚四姐弟除夕夜溫馨團聚
  • 經典故事:《兩隻刺蝟》讀懂受益一生!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一個法則,名叫「刺蝟法則」。它來自一個古老的寓言故事。兩隻刺蝟在寒冷的冬天裡互相依偎取暖,一開始,由於兩隻刺蝟距離太近,各自身上的刺都將對方刺傷了。所以,無論和誰在一起,一定要記住:最好的相處,是彼此保持適當的距離。- 與父母、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親情是世界上最難以割捨的感情,但即便是與最親近的人相處,也不能過於隨意,要保持恭敬與體察的心。
  • 3個孩子一起考入史丹福大學,陳美玲的育兒秘籍,值的家長收藏
    家長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把作業寫完了再玩。」這種育兒理念就是把孩子學習與遊戲的時間進行了分割,聽起來很有效果,其實並不科學。陳美玲建議家長們把孩子的學習與遊戲進行結合。在她的三個兒子小時候,陳美玲經常主動領著孩子出去玩耍,並且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採取提問的方式,調動孩子的思維。
  • 西安心理諮詢中心 聖心安諾心理 家長育兒焦慮 導致孩子出現心理...
    城市裡的教育叢林法則,逼迫著爸媽帶著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你死我活的競爭。父母內心的焦慮無形的影響著孩子,用言語甚至暴力攻擊孩子。而孩子們長期的處在緊張的家庭環境中,導致精神壓力過大,進而引起各種心理問題。可當作為家長的我們發現自己焦慮的時候,我們作為社會滾滾洪流中的一粒沙,是不是可以有一粒沙的有限自由,不跟著這樣的焦慮情緒走,能否調整和改進呢?
  • 相愛相殺現言文,推葉斐然《你被開除了》,相愛相殺泥石流律師CP
    找不到可以熬夜也要看完的小說了?今天阿肆給大家推薦相愛相殺現言文,推葉斐然《你被開除了》,相愛相殺泥石流律師CP,讓你熬夜也要讀完,現在開始,帶大家入新坑!記得關注我哦,愛你們喲~1.《你被開除了》作者:葉斐然短書評:相愛相殺泥石流律師CP。
  • 《教出樂觀的孩子》:想要培養「樂觀」小孩,家長要用ABC法則
    周末和一些寶媽一起聊天,說到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寶媽說到了孩子的自卑、自信和樂觀、悲觀的問題。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又樂觀的,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能夠總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任何事,這樣的孩子才會健康成長。而悲觀則更加容易導致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有偏差,從而錯過很多的機會和樂趣。
  • 相愛還是相殺,你家的二娃今天又上演什麼戲碼?
    【關注慧養娃查看更多孕育知識】 生育政策放開之後,大多數爸媽抱著「獨生子女太寂寞,兩個孩子相親相愛多好」的心態轟轟烈烈加入了二胎大軍。 二寶出生後,發現,寂寞的確是沒了, 然鵝,相親相愛變成了相愛相殺。
  • 孩子背誦能力差,家長可巧用7±2法則提供幫助,增強記憶效率
    這些家長總覺得只要孩子接受了專業的訓練就能獲得顯著的成效。但要知道的是記憶能力的培養其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培訓機構那一周幾個課時的時間並不能明顯地提高孩子的記憶力,真正重要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引導。
  • 一退休教師親訴:看到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相愛相殺,我很是心痛
    隨著高考壓力越來大,為了給孩子和家長更多的選擇,私立高中迎來了遍地開花的好兆頭,當然這其中能把私立高中運營得恰如其分,又彰顯高考的命中率,這一路走來那也是風雨兼程。既然有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之分,面對高考這場戰爭,誰都不想輸,特別是有點名不順的私立高中,更是要有雷霆手段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