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子彈「煉鈾之父」,生前對功勞隻字未提,臨終遺願:聽軍歌

2020-12-22 騰訊網

文:木木清華

寫這篇文章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講兩首古樂曲的事情,一首是唐初李世民時的《秦王破陣樂》,一首是唐初李隆基時的《霓裳羽衣舞》,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軍歌與流行樂。

李世民時期,唐朝剛開國,國家百廢待興,內憂外患。君王勵精圖治,臣民銳意進取,上下一心希望實現國富民強,國力雖弱,人心圖強,這種欣欣向榮,勃勃向上的社會局面與官方的引導也是分不開的。

那時候,大唐朝廷上傳唱的就是軍樂《秦王破陣樂》,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將劉武周,解唐之危,將士百姓們為了歡慶勝利,合力促成"秦王破陣"之曲,後編入樂府。貞觀初(627),訂為《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唐太宗李世民親制《破陣舞圖》。

此曲經唐太宗欽定為朝廷大型宴會及莊嚴場合樂舞,據《唐會要》記載:

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員及"蠻夷酋長",於玄武門外奏之。擂大鼓,聲震百裡,氣壯山河。後用馬軍2000人,引隊入場,尤為壯觀。

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中華民族鼎盛時期的象徵,果然氣勢不凡。

《秦王破陣樂》從初唐傳至晚唐,不過最為人們重視及喜歡的時期還是在初唐,在這樣軍樂精神的激勵下,大唐開疆拓土,威震四海,成為全世界學習的榜樣,樂曲也隨著各國使團傳至海外。諷刺的是,如今此譜在國內已無遺存,但在日本保存有五弦琵琶譜、琵琶譜、箏譜、篳篥譜、笛譜等多種,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再說《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以後,外患漸無,內憂不見,四海昇平。唐玄宗創作了此曲,由愛妃楊玉環表演,隨後整個帝國在一片柔和纏綿的靡靡之音中沉醉,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盛世成為了永遠的歷史。

其實,說這兩首古樂曲是因為看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煉鈾之父」王明健的故事觸發的感想,王明健就是屬於「百廢待興」時代的人,他臨終前只想再聽一聽軍歌,為此兩個女兒穿上軍裝含淚為他演唱,他半躺著莊嚴地敬軍禮,一周後溘然長逝。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祖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大功臣王明健的故事。

臨危受命,不辱使命

建國初始,百業待興,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範人物,其中「兩彈一星」及國防事業科學家們的事跡更為感人,我們熟知的有鄧稼先、錢學森等著名人物。但更多的人是默默無聞,鮮為人知。

一方面與他們從事行業性質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潛心科研,淡泊名利。王明健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科研工作者。現在公開查閱到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生平事跡也很少,只知道他1934年6月生於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1955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

剛畢業,王明健1956年7月就被秘密分配到309大隊,主要從事原子彈研究,期間,他在北京隨著專家組學習了兩年,1958年,他在二機部一次秘密會上學習了上級領導傳達的毛主席指示: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前爆炸,不依靠蘇聯。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能提前爆炸,當務之急便是解決原料問題。

翁源下莊202廠附近,王明健和工人合影

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二機部隨後廣東翁源下莊(當時檢測出有鈾礦)建立309大隊11分隊水冶廠,讓他擔任技術負責人,並要求半年內拿出製取二氧化鈾的原料重鈾酸銨(黃餅)。當時,我國的核工業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連處理鈾礦和處理鈾礦石的正規設備和廠家都沒有,困難可想而知。

但是,製造第一顆原子彈又急需兩噸二氧化鈾作原料。當時的地質學家李四光也說:"一般的天然鈾礦石,能作為原子彈原料的成分只含千分之幾。"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從鈾礦石中提取千分之幾的有用原料,在當時的條件下完成任務,顯然是不可能的。

王明健生前所珍藏的紀念品:上圖是宴會請帖,下圖是當年手繪的煉鈾工藝圖紙

可王明健已經憑著一腔熱血向組織拍了胸脯:「黨交給我的任務,必須完成!」接下來,他只能拼命想辦法,玩命去幹活。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王明健廢寢忘食地做實驗,夜以繼日地想辦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想出了一套不同以往的煉鈾的工藝流程:

第一要弄出富礦,第二把富礦破碎,再用硫酸去浸泡它,讓產品出來,最後用氨水中和就能得到比較純的產品。

這套簡易的流程在實驗室裡成功了,但能否在實踐中成功應用還是一個未知數,為了驗證實效。王明健帶領工人們日夜泡在工地上,半年後終於如期完成任務。隨後,他再接再厲,兩年半的時間生產了71.3噸的重鈾酸銨,佔當時全國土法煉鈾的總量的67%,實踐證明王明健另闢蹊徑創造的簡易煉油方法非常有效。

八一電影廠製作的《土法煉鈾的一面旗幟》解密了當年煉鈾的程序,電影再現了核試驗爆炸場面。

潛心科研,淡泊名利

王明健的這套簡易煉鈾方法後來又被人們稱為土法煉鈾,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創新,卻是當時最為實用可行的辦法,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做出了巨大貢獻,堪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煉鈾之父」。

隨之而來的是榮譽,1960年王明健的表現在袁成隆副部長發表在《上遊》雜誌中的一篇報告中得到肯定和讚揚:

"三局王明健同志在一項重要實驗中遇到上百次的失敗,每當遇到挫折,他都再三閱讀《矛盾論》從中吸取力量……"。

1959年,他出席了全國群英代表大會,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197711月,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進生產者稱號(兩次榮獲全國勞模稱號);2008年,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勳章。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王明健下莊309大隊11分隊解散,他選擇了繼續留下,放棄了回北京的機會,之後一直在祖國的核工業戰線上奮鬥,不求名不求利,"我這一生,能為中國人民最需要,最輝煌的事業做出貢獻,我覺得太有意義了。"

從1964年到1995年,他堅守在一線從事鈾礦冶煉研究,解決了12項重大技術革新問題,實現了從不能生產、可以生產到超額生產的3大步。1995年,王明健離休,隨著時代變遷,他之前工作的單位幾經變遷,於2004年底破產。

離休後的王明健卻從沒停下學習的腳步,他選擇了研究化學上兩道世界級難題,經歷了兩次爆炸以及長期的輻射暴露,王明健晚年飽受著病痛的折磨,時刻都有生命危險,2019年2月,王明健生病恐怕時日不多,他緊急把小女兒王琴叫到身旁交代後事:「爸爸解了一生的一道化學題,我說你記,讓聽得懂的科學家少走彎路。」

王明健生前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作出的貢獻閉口不談,功名利祿看淡。

直到2014年慶祝原子彈爆炸50周年,國家「兩彈一星」辦公室找到王明健,問他還有什麼要求時,王明健揮揮手:「我沒有任何要求,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無上光榮!」

結語

一生盡瘁,國士無雙。王明健生前曾說:「不要為自己活著,人為自己活著很渺小,人生最美好的是當你停止生存時,還能以你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服務。」

2020年7月1日,王明健在重病中醒來,守在身邊的兩個女兒問他有什麼願望,老人家說,他想聽軍歌《我們走在大路上》,兩個女兒穿上軍裝含著淚為他唱: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毛主席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向前進!向前進!革命氣勢不可阻擋,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

聽著聽著,突然,王明健伸出手艱難地敬軍禮。兩個女兒忍不住撲倒在父親的懷裡泣不成聲。一周後,7月7日上午,王明健逝世,享年87歲。

我們永遠向前進,回頭看,要銘記王明健那一代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相關焦點

  • 製造原子彈的鈾到底是個什麼鬼?
    最近有一個新聞非常轟動,新聞中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光電能譜方法,對產於我國典型熱液型鈾礦床中瀝青鈾礦的成分和價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瀝青鈾礦中鈾不僅有四價和六價形式,還以金屬鈾(零價)形式存在。  為什麼這個新聞會引起轟動呢?  因為大家都知道,鈾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的。
  • 部隊移防在即,他輾轉千裡只為完成兒子生前遺願
    聽說部隊即將移防,老人輾轉千裡只為圓兒子臨終前的遺願:再回部隊看一眼。部隊移防在即,第77集團軍退伍老兵張奇紅的父親輾轉千裡,完成兒子生前遺願——再回部隊看一眼■李佳豪 解放軍報記者 田鴻儒中秋前夕聽說部隊即將移防,老人輾轉千裡只為圓兒子臨終前的遺願:再回部隊看一眼。老人名叫張金昌,是退伍戰士張奇紅的父親。2016年12月,退伍不久的張奇紅在深圳打工時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醫生告訴張金昌,張奇紅的治療費用可能高達數十萬元,對於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天文數字。正當張金昌陷入絕望之際,一場愛心募捐活動正在千裡之外的雪域高原醞釀。
  • 原子彈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原子彈的主要核元素鈾,到底是什麼?
    而我們製造原子彈的威力很可怕,日本就是親身體驗過的國家,而原子彈威力不容置疑,可謂是所過之處寸草不生,那麼原子彈的主要核元素鈾,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原子彈是什麼。原子彈是一種威力很大的核武器,它是利用核反應造成殺傷性破壞,此外還會釋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質,對人和生物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且這是十分深遠的。
  • 原子彈為何只能用鈽和鈾製造,它們又各自具備哪些優勢和缺點?
    (槍式原子彈)(內爆式原子彈)雖然構型有兩種,但是原子彈對核裝藥的屬性是有一定要求的,為了讓裂變產生倍增效應,首先要求材料受到中子撞擊後能夠較容易發生裂變,並且在裂變後能夠釋放多個中子,繼續撞擊其他原子核,從而使裂變速度越來越快,而符合這一條件的目前只有鈾235和鈽239兩種材料,所以根據核裝藥的不同,也就有了鈾彈和鈽彈的區別。
  • 科技日曆 |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去世,他說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
    1967年2月18日,「原子彈之父」的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去世,被認識他的人形容其「核時代的天才,也是科學與文明的行走與對話的良心」。當時,奧本海默專注於宇宙學,並發表了有關預測黑洞存在的論文,德國核物理學家奧託·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於1939年出版的Die Naturwissenschaften中報導了鈾裂變的發現,後來被Lise Meitner鑑定為核裂變。在1939年2月11日發行的《自然》雜誌上。這項發現的消息是由尼爾斯·玻爾帶到美國的,並很快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恩裡科·費米在美國進行了實證驗證。
  • 以色列的核武秘聞:偷運400磅濃縮鈾,足夠製造18枚原子彈!
    對以色列人而言,原子彈的製造技術並不是什麼難題,畢竟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獲獎者,猶太人佔據了20%,美、蘇、英、法等國的原子彈研製,也有猶太人的參與。即使沒有任何國家幫忙,以色列也能研究出原子彈的製造技術。
  • 軍歌之父鄭律成:為妻加入中國籍,為八路軍作出轟動百年革命戰歌
    他是當代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作曲家,是中國共產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就是偉大的中國作曲家有著「軍歌之父」之稱的鄭律成先生。中國作曲家鄭律成一聽到這個名字,不知你的腦海裡是否會想起那熟悉的旋律:「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軍隊裡開飯時唱它,學校中開學時放它,國慶閱兵時聽它
  • 如果只有原子彈,沒有氫彈,會打起來嗎?
    原子彈是以核裂變的方式爆炸,而核裂變的材料是存在著臨界質量和臨界體積上限的,就是當裂變材料就是鈾235或者是鈽239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這些材料就會有很大的機率自動地發生核爆炸
  •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讓希特勒的原子彈計劃付諸東流!
    文/滅霸他爸二戰期間,德國在核技術領域一度領先於全世界,極有可能第一個造出原子彈,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在關鍵時刻,推遲了德國原子彈研發進程,使德國直到戰敗也沒有將這種可怕的武器製造出來。這個小人物名叫埃爾溫·施密特,是一位石墨生產方面的專家,介紹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德國的原子彈研發計劃。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科學家發現利用鈾或者鈽的原子裂變,可以製造出一種跨時代的且威力巨大的武器。
  • 美國「原子彈之父」為什麼被判有罪?他完成曼哈頓計劃後,被開除...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是研發原子彈的首倡者。但是,因為他的移民身份,不是「根紅苗正」的美國人,愛因斯坦被美國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 另外一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成為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在他的帶領下,美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 不過,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只輝煌了一瞬,他很快被判決有罪、開除一切公職……
  • 美國「原子彈之父」為什麼被判有罪?他完成核試驗後,被開除公職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是研發原子彈的首倡者。但是,因為他的移民身份,不是「根紅苗正」的美國人,愛因斯坦被美國排除在「曼哈頓計劃」之外。另外一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成為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在他的帶領下,美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
  • 聽!咱們的軍歌多嘹亮!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軍歌嘹亮,「一唱起這首歌,就有一種被鼓舞向前的感覺,渾身充滿力量!」這樣的軍歌使人豪情萬丈、信心堅定,鼓舞著人民軍隊的昂揚鬥志,更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拼搏奮進。
  • 大事記| 我是死神,世界第一顆原子彈誕生記
    一位聽眾,後來被稱作「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後來回憶說:「我當時頭腦裡就有了關於原子彈的概念。」回家之後,奧本海默做了關於爆炸所需要的臨界質量的計算。而另外一位科學家利奧·西拉德則試圖讓美國政府重視這個問題,他通過過去在歐洲的關係,了解到有跡象表示德國可能已經開始動手研究原子彈了。西拉德找到了羅斯福總統的非正式顧問亞歷山大·薩克斯,薩克斯對此表示支持。
  • 掩人耳目,暗度陳倉,看「失手」的間諜如何拯救原子彈之父
    其次,在丹麥,當時有位偉大的原子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尼開斯·被爾。「二戰」期間,他成功地分裂了鈾原子,這一實驗的成功對丹麥人而言是驕傲,但對德國卻是可以稱霸世界的工具。因為,當時德國的科學家也已轟擊了鈾原子,實現了核裂變,如果再得到尼耳斯。波爾的這一成果,以及他的研究理論,那麼,德國必將在武器研製方面名列前茅。
  • 日媒曝志村健遺願:為家鄉傳東京奧運聖火,接力點是生前種樹位置
    日前有日媒曝出志村健的生前遺願志村健病逝後,家鄉市長也發表悼文「東村山市15萬市民都祈求志村先生康復,未能如願,只有遺憾,我們深表悼念,希望他安息吧。」據日媒透露,志村健病逝時並未有親人送他,哥哥志村知也被隔離不能見面,一生未娶也沒老婆孩子送他最後一程,臨終場景實在悽涼。
  • 黃鴻升遺願完成,經紀人替他發布新歌,完成他生前的MV錄製工作
    黃鴻升的離世十分意外,但大家也慢慢地接受了他離開的事實。對於粉絲們來講,小鬼雖然離開了這一個世界,但他卻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11月23日是黃鴻升生前新單曲《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發布時間,在這一天大家都是在等待著黃鴻升生前最後一支單曲的發布。
  • 在韓國光州,尋訪「軍歌之父」鄭律成的故居(櫻花人生原創)
    在韓國光州,尋訪「軍歌之父」鄭律成的故居(櫻花人生原創)「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雄壯激昂、耳熟能詳的旋律,我們都不陌生,不錯,它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開頭。這首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的著名軍歌,從戰爭年代時至今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士氣,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 這位廣州老人臨終前的遺願,是關於石河子的…
    今年10月下旬,居住在廣州市花都區的石河子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老黨員謝庾維同志病危,彌留之際老人反覆叮囑家人幫他完成最後的心願——向黨組織交納最後一次黨費
  • 原子彈中的壞小子:「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誰更橫?
    1941年6月28日,羅斯福總統籤署了第8807號行政令,成立科學研究和發展辦公室,負責美國的鈾項目研究,處於安全考慮,「鈾」字在項目代號中不再顯示。同年12月6日,美國正式制定了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羅斯福總統賦予這一計劃以「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
  • 納粹潛艇投降美軍:所運鈾原料或被造核彈投廣島
    可能性很大的情況是,美國人從中提取了約500克鈾235。  但沒人知道,這些鈾235中是否真有部分被用於1945年8月6日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小男孩」。這枚原子彈含有64千克鈾235。但美國曼哈頓計劃的專家們提純出這些鈾絕對不需要動用德國潛艇中的貨物。因為,首先,他們擁有至少1000噸來自剛果的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