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謹記:言必行,行必果

2020-12-23 華億學者

近代學者梁漱溟先生曾說,「人與人相與之情厚」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徵,意思是大家相處時感情很好,根基很深,而信任則是人與人能夠親厚的基礎。沒有信用的人,在社會上很難立足。所以,自古至今,誠信教育常被父母擺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曾子教育他的孩子便是例證。

一諾千金,說話算話,不管對象是誰一定要去實現它。信口開河,言而無信,會讓自己丟掉誠實,且再也不會有人與你真心相處。誠信在古人眼中很重要,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諾言甚至要用生命來捍衛。

張劭和範式同在太學學習,因心性相和,兩人結拜為兄弟。。後來二人分別返鄉,張劭答應在第二年重陽佳節之際去看望範式的雙親和孩子。拜見的時間快到了,範式和母親準備了豐盛的酒菜招待張劭。

然而,日薄西山,新月懸空,張劭還沒來。母親開始擔心:兩年的離別時間,相隔千裡他就那麼值得你相信麼?範式堅定地說:他會信守承諾的,違約不是他的作風。直至深夜時分,固執等候的範式終於看見一黑影隱隱飄然而至,定睛一看居然是張劭的魂魄,原來,事物繁忙的張劭,竟忘了當時的承諾,當日早上回想起來,卻發現千裡相隔,一日之內必不能到。為了守約,他用了古人的方法:鬼魂能日行千裡,做人不能行之事。使用刀自殺,變成鬼魂前來赴約。

「願你不要記恨我的大意。為了我無論如何也要來見你,你去我的老家山陽看望一下我的遺體,讓我瞑目吧。」然後,他的魂魄就走了。範式來到張劭的屍體旁,自愧害死了兄弟,便以生命來回報這份情。大家十分詫異,將二人葬在一起。漢明帝聽說此事,很欣賞他們對諾言的終守,使命人為他們在墓前建了「信義祠」。

信,人之言為信,言而無信則非人。誠信能使人的生命因此煥發光芒。詩人海涅曾說:「誠言中無法開出生命之花。」人的良知因謊言而埋沒,失去他人的信任,生命也因此失色。

做人要一諾千金,信守諾言。正所謂「大車無輗,小車無軌」,輗和軌對車至關重要,沒有橫杆的大車,沒有掛鈎的小車,是走不動的。這同樣適用於人。「信」是做人、處世、為政關鍵之所在,一個人失去了信用,就像是失去了做人的基礎,長此以往,必然沒有人願意和他交往。

相關焦點

  • 言必行、行必果,作風正派的星座!
    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星座,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愛情事業,都比較遵守承諾,他們還有著極強的紀律性和道德責任感,在很多人的眼裡,像這樣作風正派,言必行行必果星座,在圈子裡多和這樣的星座來往,一起看看吧!
  • 「言必行,行必果」的後面,其實還有6個字,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在孔子與徒弟子貢的一次對話中,孔子說了「言必行,行必果」,從其字面的意思來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言而有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則就是失信於人。自從這句話問世以來,一直被視作為人處世的原則,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是言而有信的君子,世人也都喜歡與這種人交往,背信棄義則令人唾棄。
  • 「言必行,行必果」的星座,一諾千金,受人敬重,值得信賴
    言必行,行必果—中庸 你渴望結識什麼樣的人呢,想必一定是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之人,與這樣的人交往,共事愉快,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最有可能成為莫逆之交,他們品性高潔,有擔當,只要答應的過的事情,必定盡力而為,是值得深交之人,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盤點一下,言必行,行必果的星座,快來看看有你的星座嗎
  • 最具有大將風範的幾個星座,言必行,行必果,擁有極強的號召力
    他們舉手投足間有著十足的大將風範,言必行,行必果,因此在人群當中也擁有著極強的號召力。而之後,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水瓶座:扮演的都是一個萌物不少接觸過水瓶座的人可能會發現這樣的一點,那就是在水瓶座身上,向來很少做出承諾,但一旦是他們說過要做的事,那就必然是會去做的。用句話去形容的話,那就是言必行,行必果。
  • 人與人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信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
    信守承諾,一切合作的前提 人與人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信守承諾:「言必行,行必果!」 對商業夥伴如此,對同事亦如此,對家人朋友同樣如此。把這句話當作座右銘,因為它是你職業成功的鑰匙!
  •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但不要做一個太純粹的人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但是一定要記住,不要做一個太純粹的人,學會為人處世,可以再讓你和他人在相處交往的時候能夠更懂得說什麼樣的話,學會了為人處事,也能夠讓你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更加知道如何去分辨一個人的好與壞,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在相處時,給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 義、寬、恕、信、忍:透過古人事跡,探尋古人為人處世之道
    而我們今天很多的為人處事之道,都是從古人那裡學來的,古人講究「重義輕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也有「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額上能跑馬」這樣為人處世的典故。總之,為人處世之道自古有之,而且在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中,一套優秀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是非常實用的,從古代開始,上到英明帝王、謙謙君子,下到清貧百姓、黔首庶民,都在各自的實踐中形成了處世之道,總結了處世經驗,為後人所用。那麼,中國的處世之道是如何演變的,它在形成初期是什麼樣子?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王陽明:為人處世,理當能屈能伸
    1512年,王陽明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好友兼同僚蔡希淵,名曰《寄希淵書》,主要告知蔡一些為人處世之道。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聖賢處末世,待人應物,有時而委曲,其道未嘗不直也。倘若一個人只顧自身感受任性妄為,也只是圖一時之快,他根本不懂為人處世之道,也不是一個成熟且值得別人信任的人。在《孔子家語》中記載子路問過孔子類似的問題,即一個富貴之人沒有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一個窮人又不肯降身屈從以求發展的機會,這兩種人值不值得評論?孔子回答道:「君子之行己,期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
  • 為人處世,牢記做人的四字真言,人生越來越順,人緣也會越來越好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這裡面雖然沒有什麼深奧的理論,但其中的做人學問卻是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未必能掌握一二的。以下分享做人的四字真言,為人處世,牢記這四字真言,人生少有災禍,會越來越順,人緣也會越來越好,福氣則不請自來。一、「謙」字真言為人處世,做人不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否則不但不能引起別人的尊重,反將會給自己拉來仇恨,實在是得不償失。
  • 為人處世之哲理篇(一)
    為人處世是門大學問,現在,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些關於為人處世的些許經驗。正確地看待人生的磨難與挫折。有個道理,如同老子的智慧,要在困難挫折中發現機會。有陽光的地方,必有陰影,同理,有陰影的地方,必有陽光之處。所以,放平心態,以和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的不平之事。
  • 遊刃有餘為人處世是人生的第一大事
    讀了這本書,我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厚黑學」乃「厚黑教主」李宗吾所創,他是在目睹人間的冷暖、看透宦海浮沉、分析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成敗得失的基礎上總結出的智慧結晶,在李宗吾看來,「厚黑」二字就是千古不傳的成功秘訣。李宗吾本人也因為創造了「厚黑學」而被譽為「影響20世紀中國的2啦奇才怪傑之一」。
  • 如何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
    因此,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很有必要。以下例舉了幾種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用。 提高為人處世能力的方法,不能缺少聊天,不能不和別人溝通。很多繁雜的事情,你只要和別人好好溝通,其實就簡單明晰了。如果你什麼都不說,就容易互相猜忌,導致人際關係很緊張。 在與人溝通之前,你一定要冷靜下來,看清楚了再說,有話好好說,說到點子上,才能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 為人處事必須謹記《易經》八律,你知道它其中的含義嗎?
    【為人處世需謹記《易經》八律】一、覺人之詐 不憤於言:察覺出來他人奸詐之處或者在欺騙自己,不要當場用憤怒的言語揭穿(禍從口出,憤怒會使人失去理智,說出不恰當的話)二、受人之辱 不動於色:受到他人的侮辱,不要當即把心情掛在臉上,不要與小人一般見識,要做個有涵養的人。
  • 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外圓內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外圓內方,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為人謙和的同時也不與人一起犯錯,這就是外圓內方的最好解釋。「內方」是指做人要有原則,要遵守自己的底線,這是為人之本,而「外圓」是指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靈活多變,對人對事要懂得圓滑,而不是一頭莽上去,這是處世之道如果一個人太方,只有方而不圓,必然會處處受阻,撞到頭破血流。
  • 老實人不懂怎麼為人處世,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鬼谷子留下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4,知之始己,而後知人為人處事所有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幾斤幾兩,唯有了解了自己才可以更加好地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才可以合理有效的避開和利用,了解清楚自己之後才可以在共處中更加好的避免掉性格上的缺失。
  • 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做事先做人;先交朋友,後做生意;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一句句的俗語,無不說明了為人處世的重要性。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會不會為人處世,將決定其事業的成敗、未來的成就。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想要成大事、立大業,必先學會正確地為人處世。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總覺得做人好難、人際交往能力弱,那就來聽聽老祖宗的告誡吧?老祖宗的忠告:為人處世,牢記三句話,餘生順風順水!
  • 一個大智慧的領導,謹記這十六字口訣,下屬死心塌地!
    姜子牙的《六韜》中,總結了這麼十六字口訣,真正大智慧的領導,謹記這十六字口訣,下屬就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你幹!一、賞貴信我們現在很多的領導,喜歡給員工畫餅,各種吹噓,各種承諾。到真正兌現的時候,領導忘得一乾二淨,根本記不得什麼獎勵承諾,也許打心底就沒有準備兌現。這樣一次兩次,員工也就忍了。
  •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我國自古以來,僅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半是曾國藩。另一位與孔子齊平稱之為聖賢的便是王陽明。近現代有些人對曾國藩的點評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做官、為將、為相一完人」。可是小編覺得,嚴格意義上來說,達到三不朽的僅有王陽明一人。
  •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教會TA如何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為人」即做人,「處世」即接觸和處理外界各種各樣事物的方式。歸結起來,「為人處世」是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對待事情以及事務的處理方式與方法。很多人認為,為人處世是成年人的事,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是難以叵測的,如果不懂為人處世的智慧,必定會在職場上受挫、生活上受傷。而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人情世故要面對、要處理,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將更多精力傾注於孩子的學習,忽視了對他們為人處世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