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是剛痙還是柔痙?沒說,怎麼能知道是剛痙還是柔痙,就得從方測證,栝蔞桂枝湯是桂枝湯加栝蔞根組成。桂枝湯主治太陽中風,應該是有汗的,所以這裡就是從方測證,能夠知道這是指柔痙證治,從而得知。下面來分析一下,「太陽病」三字冠以條首,證明它這就是初起首犯太陽,是表證。「其證備」,也就是告訴你,前面第2條講柔痙是什麼樣子啊?發熱,惡寒還是不惡寒?這個說法就在這個[校勘]裡,但是關鍵是太陽的表虛有汗,是它的鑑別要點,鑑別要點就在於它表虛有汗上。這樣的「其證備」,就是第2條柔痙原文,既要有痙病主症,又要有太陽表虛有汗,加起來,它這個痙病是什麼程度了呢?身體強,几几然,咱們在《傷寒》裡學的桂枝加葛根湯,哪塊几几然,頸項那個部位,現在它身體強,整個身體,因為整個病在筋脈,這就說明這是柔痙發病的程度,具備主症的特點,同時又有太陽表虛有汗的情況,柔痙已作了。現在要和太陽中風進行比較,又是從脈象上來論述的,咱們開始不是說了嗎?脈還有六個指導作用,現在看剛才那個主脈,就是它臨床應見的脈象。現在來說脈「反沉遲,就是用作鑑別診斷」,沉遲和誰進行鑑別診斷,和太陽中風證的浮緩脈進行鑑別,所以它前面剛痙和太陽傷寒進行鑑別,也是用個「反」字,現在再一次用「反」字,用脈象來進行鑑別診斷,此為痙,我們說從方測證,這個痙是柔痙,因為桂枝湯主治的是太陽中風有汗證,為了解決它的痙病,怎麼辦?栝蔞根就是花粉,花粉有什麼作用?滋生津液的作用,滋生津液就能濡養筋脈。
這裡有一個問題,內因已經告訴你了,它素體上有津液不足或者輸布不利,既然都有「几几然」,為什麼不用桂枝加葛根湯?而是用栝蔞桂枝湯呢?這是病情上,那個(桂枝加葛根湯)僅僅是輸布不利,在頸項的一個局部。現在痙病是在全身的筋脈,病的病位擴展了。病勢程度,因為它是發作性的,嚴重啊,就是急證,現在既然津液不足,怎麼還用發汗法呢?桂枝湯調和營衛,儘管是一個發汗輕劑,它畢竟發汗,發汗不是更加傷及津液嗎?那對痙病的治療是有利還是有弊?現在我們說,它這是一個病因療法,「急則治標」,表證為急,先把風寒之邪祛除,因為它津液不足,還是那個素體的問題,體質的因素,不是一藥而愈的事,不是急治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要趕緊解決什麼?阻遏在筋脈之間的風寒之邪,因此趕緊因勢利導,就發汗,祛除外邪。這是一個病因療法,同時也兼顧了津液不足的問題,所以用花粉,栝蔞根給後世的重大的治療作用,就啟發我們栝樓根滋生津液。因此栝蔞桂枝湯證,一個是表證叫做「其證備」,一定得是太陽中風證,在痙病的主症上,表現得特殊上,是「身體強,几几然」,全身筋脈強急,而脈象上,應表現的是痙病的那種強急不舒的,沉緊、弦緊脈,但這為什麼沉遲了呢?阻遏筋脈,營衛滯行,被阻滯的結果。所以他說這是痙病常見的脈象,就在主脈的情況下具體分析,本證的脈沉遲,要和陰寒證相鑑別,這是沉遲中帶有弦緊,弦緊是它的主脈,你再變化,離不開主脈的特徵,所以也是痙病中的常見脈象。方劑的組成,一定不要忘了,它調和營衛用桂枝湯,是為了解決太陽中風的表虛證,是一個病因療法,而且它重用栝蔞根切中病機,因此要明確是栝蔞根為主藥,花粉滋生津液為主藥,這也是和桂枝加葛根湯的根本區別,葛根也滋生津液,但這個是重用栝蔞根滋生津液,濡養筋脈。下面要說欲作剛痙的證治,什麼叫「欲作剛痙」,就是剛痙初起,還沒有象柔痙那麼嚴重發病,什麼情況?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剛才我們已經說了,剛痙一定是痙病主症,再加太陽傷寒表實無汗證,這個條文裡所不可理解的地方,是什麼呢?無汗一般來說,剛才我還講了脈象,包括和汗液、血液和向體表的作用各有什麼變化,對脈象有什麼影響?現在無汗本來應小便反多,比方說咱們現在天涼了,汗少了,小便應該多,為什麼反少呢?這個地方,也不正說明他的津液嚴重不足嘛,氣上衝胸是怎麼造成的?無汗,這種表邪不能夠外達,所以再加上小便少,不能夠下行,因此就上衝,出現衝胸的情況。口噤不得語和口噤不開,哪個程度為重呢?肯定口噤不開,卒口噤為重,口噤不得語,就好像是怎麼樣?牙關有點發緊,他倒不一定是還得拿筷子,或者拿什麼壓舌板去硬撬。這個就是口噤不得語,發緊,所以是一個「欲作剛痙」,是一個早期比較輕淺的病症。但是已經是剛痙了,怎麼樣呢?病輕。這個地方我要說,葛根湯,是什麼藥物組成的呢?既然是太陽傷寒無汗表實證,怎麼不用麻黃湯,我說它辨證和治法上類於傷寒,這個地方,已經意識到了素體的津液不足,不能更加傷其津液了,但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調和營衛,覺得發汗力不夠,加上麻黃(有誤)和葛根,而且把葛根的量怎麼啊?大於麻黃,就是使它通過汗法又不是過汗,是調和營衛之中把這種風邪祛出去,然後再重用葛根,滋生津液,濡養筋脈。所以兩方比較,葛根和栝蔞根等於給後世一個,滋生津液的藥物選用的辦法,這就是等於專病專藥,專用它的主要特效的作用。
現在我想說的就是葛根湯,它煎服法裡面是怎麼要求的?上七味,「㕮咀」,「㕮咀」就是要把它咬啐,「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按照《中藥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來說,辛溫解表的藥物,質輕的藥物,一定要後下,但是張仲景恰恰要求,必須麻黃和葛根先煮,在我們國內的資料,我沒有看到專門的報導。
後來有的人,大概是看到日本人的資料、文獻,他們就是在中藥的、漢藥的研究上,硬實有專長,他們作實驗研究發現,麻黃和葛根在一起,先煮麻黃就是破壞它的麻黃鹼和麻黃次鹼,而且它在這裡你看,先煮以後,「減二升」煮了以後減去二升,然後把上邊的沫給拋掉。我的老師,老先生們說,「麻黃先煮去沫,防止心慌」,這不就等於先煎,破壞它的麻黃鹼,麻黃素的那種升高血壓,加快心跳的作用嗎?所以他知道,藥物用對了,煎煮法你得遵照,不按照這個辦法,真有高血壓的病人,痙病你還按照方投上去,你讓人家血壓是升高還是下降。葛根為什麼要和麻黃同煎?日本人認為麻黃鹼、麻黃次鹼揮發以後剩下的那個物質,對痙病有解除外邪的作用,得用葛根的澱粉把它固定下來,就不能再揮發了,要保持藥效。這是我在咱們的,這個《中國醫學文摘》,外文版裡,是在75年左右發現的日人的研究資料,我覺得正好解釋了張仲景在煎煮法中,為什麼麻黃要先煎、要去沫,唯獨葛根湯把葛根和麻黃同煎?這裡他又說明了一下,僅作參考,其確切性,因為我沒有親自去做實驗。
這個葛根湯和栝蔞桂枝湯,特別是桂枝的平衝降逆,在這裡面也能體現出來,因為它有上衝之勢,使得氣上衝胸,桂枝加桂湯,我們就是桂枝湯,它是和解,調和營衛,祛除外邪,祛除風邪。
「以上兩條都是論述痙病,有表證的證治,也可以說是太陽痙病,病的重心在表,故治療以解表為主」,這就是我說的病因療法,先著急把表邪去掉。剛才強調的兩條裡面,有關痙病的四個特點,一定要引起注意。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齒介齒,可與大承氣湯。」這個「痙為病」,就等於把痙病的主症進行了概括,含在其中了。有的版本上寫的直接說就是剛痙,「胸滿,口噤,臥不著席」,剛痙欲作的時候,是「氣上衝胸」現在是「胸滿」或者說胸悶,那麼「口噤」就是比上一條文,說的「口噤不得語」是輕了,還是重了?顯而易見,重了。就是比上證都重了,「臥不著席」,就是「角弓反張」的表現。臥不著席,這個背部已經離開了你那個臥位,叫「臥不著席」。「腳攣急」的「腳」字,只是腳丫子嗎?確實在文法中講,腳丫子確實是繃急。現在如果從《說文解字》看,就是「脛也」,「腳,脛也」,指小腿而言,就是指整個身體強急的程度,痙病發作,典型症狀,他又用了一個語言進行了描述。不僅是口噤而且「必齧齒」,口噤不開到什麼程度呢?上下牙摩擦,乾脆撬你都撬不開,這就叫「必齧齒」。這種情況,已經從太陽表證的欲作剛痙,葛根湯已經不能勝任,也就是說病重藥輕,已經從太陽經深入到陽明裡盛了,裡熱偏盛。他想到了「可與大承氣湯」,商量的口氣不能「大承氣主之」,為什麼?大承氣湯只是取其急救的辦法,「急下存陰」,所以溫病派興起的時候,到清代時候說:「留得一分津液,就留得一分生機」,強調了保護津液的重要作用,對痙病的止痙很有效果。
如果說臨床意義是學術界長期以來,比較爭議的問題,認為仲景時代的外感痙病,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因此是不是沒有學習的必要了?在我參加1984年的五版《講義》,在成都主辦的編審會議上,其中有幾位老專家,介紹了當年唐山地震,因為這個編審會議是在成都,他們還談到四川的,川南地區的地震所呈現的場面,想像到是不是,和仲景所處的時代一樣呢?就象戰亂後,房室倒塌,大疫流行,風餐露宿,所以就看到了痙病的發作。結果當時大家對類似病證,都不認識,沒有有效療法,其中有幾位老中醫就想到了外感痙病,請西醫大夫,在病毒分離上找原因,後來他們提出來一種少見病毒,屬於感冒病毒範疇,但是它對神經系統有傷害,我不敢保證這個確切性,我們在編審會議上,老前輩們特別討論了太陽痙病,是一個發病的病種,不能說仲景時代有現在沒有了,只是我們的臨床實踐有限,沒有看到,沒有正確的去歸納整理、總結它。因此我說張仲景的東西,你能講清楚就講,講不清楚放那兒,你別隨便去掉,還是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精神,有用拿來,這就是我們中醫的特色,不能說這方不好使,不能用。
我倒覺得有一次我看到的病人,兩周前曾經感冒過,但是表證不明顯,現在來診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呢?不敢隨便地穿、脫衣服,一摩擦就驚叫,皮膚有一種撕裂、或者針刺的感覺,我說這是奇證啊,我沒見過,我請他到醫大神經科,讓他給我一個診斷,診斷完了告訴我,他說:「這是感冒病毒變異後,對皮神經的損傷,出現的一種撕裂痛」。他認為疼痛非常敏感,他就總驚叫,若是侵犯到的是末梢神經,症狀不典型可能就過去了。他認為西醫也沒有什麼好的療法,就是三周以後自然恢復,那麼對我們講外感痙病,這樣的一個病因、病機,包括張仲景採取的病因療法,那位西醫他對患者說,「你若是實在願意用藥,我就考慮給你一點營養神經藥吧,維生素B12還是VC、B6,複合維生素啊」。
現在我再重複一下,就這三個方劑的功效。第一個,栝蔞桂枝湯,是桂枝湯加栝蔞根,栝蔞根是花粉。所以,桂枝湯在這裡面,就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作為栝蔞根的作用,是清熱生津,滋養筋脈。葛根湯,開洩腠理,發汗祛邪,這就是我剛才說的,通過汗法祛邪,葛根滋養津液,舒緩筋脈。大承氣湯我已經過了,「急下存陰」法,是為了洩熱。這個在臨床應用上,實際他給的最大啟發,就是急則治標,病因療法,驅除病因為首。本篇它是「標本兼顧」和「急下存陰」這兩個法則,其中兩個藥物給後世影響極大,就是滋生津液的栝蔞根和葛根。關於臨床對這兩個藥物的應用,我談一下個人看法,葛根在《本經》裡面,說它「起陰氣」,我引的《本經》就是《神農本草經》,因為《傷寒雜病論》所用的藥物,和《神農本草經》365味藥密切聯繫。關於「起陰氣」怎麼理解?生津液,就是滋生津液,濡養筋脈。取它來滋養筋脈、生津的作用。關於升津,我們說津液如果輸布不利,是因為什麼呢?陽氣推動不利,作為葛根,我們講《中藥學》的話,它有一個鼓舞胃陽的作用,有關昇陽功效的藥物,我們曾經學過什麼藥呢?葛根,是鼓舞胃陽的作用。柴胡,柴胡就有什麼作用呢?升舉陽氣的作用,往上升,也是昇陽氣,而升麻,這個作用力,就是昇陽舉陷。
我在學醫過程中,我給學生,尤其本科生剛學的話,我怎麼舉例子呢?我說,就好比是體育比賽,舉重現場,為了給他鼓勁,啦啦隊使勁地給他鼓掌,吶喊,這就是葛根的這種鼓舞胃陽的作用。柴胡升舉陽氣的作用,就象輕量級的運動員,能把它舉起來,但是重的,它舉不了,而這個作用最大的,就是昇陽舉陷的升麻的作用,重量級,能超紀錄這樣的。這三者之間的升舉陽氣的作用,有這樣的差別。但是,升津的作用,葛根為什麼會有呢?它鼓舞胃陽,為氣血營衛生化的源泉起作用,所以它對於,特別是對項背津液的輸布不利,或者津液的虧泛,包括我們說的筋脈失去濡養,就得選葛根。我們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當年是黑龍江中醫學院,給藥廠擬定了一個協定處方,起名叫「腦得生」。「腦得生」的這個製劑,是從蜜丸,最後到片劑,其中有葛根和丹參在裡面,就是取其選擇性的擴張腦血管,改善心、腦血管的循環作用。所以,對於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者,適應症非常明顯,這就我說的葛根這個作用。
還有,你比方說不是頸椎病,但是總是伏案書寫,或者是勞動的坐姿,有時候肩背神經的緊張、疲勞,它也會發生一些酸痛,不得舒展,拘急感,葛根、升麻,再加上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什麼作用啊?緩急止痛。所以,在經方的啟發下,再加上,這些藥物的真達病所的作用,特別是藥證相符,效果非常好,藥味和組方,這是我在臨床上摸索,就芍藥甘草湯為基礎方,葛根對津液的輸布,特別是對項背這個部位,它有舒緩筋脈的作用,那麼升麻,我們不是說嘛,它有昇陽舉陷的作用,特別是陽氣不能夠升發的這個情況,用升麻配合,使這力量加強。我覺得對項背拘急不舒、筋急,甚至疼痛,這是必用的藥物。
如果說引經藥,《傷寒》裡面講,太陽病的頭疼,要是項背,包括頸後痛,那就是用羌活,你就隨證加減,這都是臨床可選用的藥物。[現代研究]對葛根,特別是葛根湯,認為它的功效,是有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焦的作用。所以,這三個作用也等於佐證了,我所說的,為什麼葛根能夠選擇性的,擴張腦血管,改善血液循環。
栝蔞根,花粉的作用,我想除了生津的作用以外,就是止渴。在《金匱》裡面,仲景用栝蔞根,其中還有一個方子,就是栝蔞瞿麥丸,這個等到講到十三篇的時候,再給大家講。就說現在,對糖尿病的這種口渴、多飲,除了辯證應該用的基礎方以外,我想花粉的生津止渴作用,不可忽視。
內容僅供臨床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
試針試藥
![]()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版權聲明:編輯/儒馬 校對/楓
文圖/源於網絡公開資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