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田,有一方與清朝慈禧太后宮中相媲美的古戲臺

2021-01-09 騰訊網

臨水宮中,與陳靖姑神像咫尺相對的古戲臺十分引人注目。專家認為可與清朝慈禧太后宮中的古戲臺媲美,並被列入《中國戲劇志》精品戲臺名錄。

戲臺建築面積不大

但屋頂體積卻顯得碩大

屋頂不僅籠蓋了屋身

挑出深遠的屋簷

保護著戲臺木構件免受雨淋日曬

且戲臺房頂屋脊呈曲面形

中央矗立著一座泥塑宮殿寶蓋

蘊含了老百姓鎮邪驅災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屋脊的兩端分別飾有

造型優美的飛龍回首相望圖騰

做工十分精緻

直衝雲霄的飛簷翹角

不僅消除了大屋頂給有限空間帶來的壓抑感

還增添了建築物輕盈飄逸的動感

恰似一隻凌空欲飛的鯤鵬

一些關於花卉瓜果、飛禽走獸的雕刻

遍布在梁、柱、藻井、飛簷

以及戲臺底座的裙板

裙板轉角處的懸吊牛腿上

無不玲瓏剔透、栩栩如生

古戲臺下沿有十三塊鏤空木雕

其中花鳥圖案六幅、舊戲文圖案七幅

有關《三國演義》、《打漁殺家》等

古戲文中的各種人物雕刻相間排列、獨具風格

中間刻有 "長邑雕師陳嫩" 字樣

供世人追溯尋源

戲臺木雕之美最搶眼的當屬

懸掛於戲臺立柱前的兩組宮燈垂柱

工匠們嫻熟的工藝

在這裡得以精闢展示

要在二十公分見方的杉木上

完成立體人物、景致透雕

足見古代工匠功夫底蘊之深厚

據說戲臺的木工匠師為古田縣前山境一位名叫葉松仔的民間藝人,戲臺裝飾他耗費了三年研磨而成。

宮燈採用圓雕、半圓雕、高浮雕

深浮雕、淺浮雕結合成 "疊雕"

把木頭雕成透心立體效果

人物形神兼備、衣紋清晰

遊人進宮可從多方位、多角度領略其精妙

戲臺正對大殿三夫人神龕

傳統說法,演戲是為了酬神

歷史上每年正月請香火的族群

有的就帶戲班在此 "打八仙"、"獻加官" 以慶賀神誕

民間戲班以能登臨水古戲臺為榮

舊時,戲臺單是正月元宵前進出的戲班就多達十餘個

其中以來自閩北的亂彈班 "北路班" 最負盛名

後被稱為 "北路戲"

故古田縣因此而成為

福建地方劇種"北路戲"的發祥地

由古到今有關陳靖姑的民間傳說

就為閩劇、評話等福州方言區的各種文藝樣式

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戲曲演出也是陳靖姑信仰

最豐富、最形象、最有效的傳播媒介

在福建,各個地區不同劇種

都有表現陳靖姑故事的傳統劇目

這些劇目統稱為 "夫人戲"

各地的夫人戲也是各地文化的凝縮

豐富、龐雜的夫人戲劇種

形成中國戲曲獨到的文化景觀

成為陳靖姑信仰文化的生動載體

如今戲臺上端坐著一尊女神

2009年巡遊臺灣全境的陳靖姑金身

人在一代一代更迭

戲在一本一本傳唱

臨水夫人與她駐蹕的臨水宮

已然是陳靖姑信仰者最重要的心靈依止

歷經時間洗禮、時空輪迴

依然堅不可摧

當大地向晚歸於沉寂

戲臺上的情節此起彼伏開來

橫哨悠揚、鑼鼓鏗鏘處

一個個古老的故事依舊在世人心中張揚迴蕩

顧問 | 林尚安 杜新坤 餘新達 吳謹 蘇新金

本期策劃 | 韓真 若萱

責任編輯 | 若萱

美工排版 | 阮華效 張雪玲

| 歡迎投稿或提供更多寶貴素材 |

相關焦點

  • 清朝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年過半百眉清目秀,氣場強大不怒自威!
    圖為一組清朝慈禧太后的真實生活舊照,雖然彼時的慈禧太后已經到了年過半百的餘暮高齡,但是眉清目秀的她看起來依舊很美。特別是其不怒自威的氣場,更是強大到讓人不敢靠前。 眾所周知出生於清朝1835年的慈禧太后原本是旗人小戶家的長女,因少年時期貌美聰慧,於及笄之年進宮為妃。慈禧太后進宮後因才情卓越頗得鹹豐皇帝的喜歡。
  • 慈禧太后本姓王,老家山西小王莊——慈禧太后身份揭秘
    鹹豐皇帝詔選秀女,葉赫那拉氏——後來的慈禧太后被選入宮中,封為蘭貴人。1854年被封為懿嬪,兩年後,她為鹹豐生下皇長子載淳,被晉封為懿妃。1857年,她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被封為懿貴妃。從此,她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鹹豐的皇后鈕鈷祿氏慈安。清朝史書上記載,慈禧太后出生於滿洲鑲藍旗一個宦官世家,父親名叫惠徵。
  • 慈禧太后想當清朝的女王,向英國女王學了一招,卻令人哭笑不得
    洋玩意兒就這樣出現在慈禧的寢宮裡,一些西方名貴物品也被慈禧高價購買,包括留聲機、西洋鏡子等。甚至在晚上睡眠不佳的時候,她也開始噴外國香水,使用外國護膚品,開始服用安眠藥。為接近西方貴族的生活,慈禧太后也學會了英國女王的裝束,養了一隻寵物狗。以前,中國人都把狗視為低賤的物種,不屑於養在宮裡。
  • 清朝滅亡,真的是慈禧太后背鍋嗎,其實另有其人
    慈禧太后作為中國清朝最後的掌政者,直到現代也有很多議論的聲音。慈谿太后雖然在治理國家、執政方面沒什麼能力,但是她還是非常有文學涵養的,喜歡讀書、吟詩作對的她,曾創作一首七言絕句,《祝父母詩》內容為:「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 清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原來和慈禧太后有關
    清朝滅亡的原因從大方向上看,主要還是因為其制度太過落後,朝政腐敗,不能改革創新,並且外國先進的制度和思想傳入中國等原因。再說清朝已經存在了二百多年,這其中的矛盾不斷積累,走向滅亡是必然的。但是清朝之所以滅亡這麼快的直接原因其實是因為慈禧太后。
  • 清朝末期的名臣,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還是清朝在世界的代言人
    李鴻章在清朝末期也是非常有名的朝臣,他不但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得力助手,還是代清政府籤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條約的籤約者,李鴻章還一直被世人認為是一個封建王朝的道士,說他守舊固執,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接收新的思想。
  • 老照片:原來慈禧太后的攝影師這麼帥!?雙眼皮真好看!
    歷史上有很多傳奇人物我們再難見他們的真容,但是照相技術誕生後,我們終於可以更直接更真實的一睹那些傳奇人物的真容了!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末留下了很多老照片,其中就有清末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照片,那麼慈禧太后的照片是誰給她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慈禧太后的御用攝影師長什麼樣!
  • 為清朝滅亡背鍋,被慈禧當作棋子的人,她就是隆裕太后
    說起清朝的滅亡,我們都會想起來那個整日裡帶著大臣們作妖不斷,還生活作風不嚴謹的慈禧太后。但清朝真的宣布滅亡的時候,其實是通過隆裕太后的一道懿旨,一道遜位詔書讓大清王朝徹底覆滅。誰又能想到光緒皇帝那個平庸無能的皇后,才是終結者,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
  • 東太后和西太后:慈安和慈禧,這是對塑料姐妹花嗎?
    說到歷史上那些厲害的女人想必各位小夥伴們也大概知道都有誰,武則天,呂雉,慈禧這些人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厲害女人,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她們卻能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把握國家的財政大權,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她們的手腕之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清朝的那位厲害女人,說起垂簾聽政這個詞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就是慈禧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在一般國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之後的清朝話事人,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主政清朝長達半個世紀。但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執政時間並沒有那麼長,至少在鹹豐駕崩後的二十年裡,慈禧還不是清朝的一把手。因為在她前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太后慈安。在慈禧的生命中,慈安算是少有能夠壓她一頭的人。
  • 慈禧太后也會說英語,可為啥有兩個英語單詞她永遠不學?
    儘管這種比重在科技化的今日還在不斷地增加,但早在19世紀末,英語就已成為世界上層人士之間通用的語言,即使是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接受這門語言。當然,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一般情況下,慈禧自然是不會主動說英語的,即使說英語了,對於慈禧來說,有兩個英語單詞她也是永遠也不會學習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慈禧太后正裝照,眼神犀利,保養到位,網友直言氣場不是一般大
    慈禧生活在清朝晚期,雖然國勢已經比不上先前的康乾盛世,驕奢淫靡卻猶過之。而且還有一項是康熙乾隆享受不了的,那就是照相術。據《宮中帳簿.聖容帳》記載,慈禧照片共有30種,計786張。可以說慈禧晚年也是一個「影迷」,而且無論是穿「常服」還是特寫,都是全身照。今天就分享一組她的照片,來看看自詡後宮最好看的女人!
  • 慈禧太后身為一介女流,也沒什麼文化,為何能掌控清朝47年?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獨子載淳繼位,慈禧、皇后、生母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簾幕下聽政。為鞏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住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奪取政權。
  • 慈禧太后口中的「同光中興」,究竟「中興」到什麼程度?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馬俊武在影視劇裡,時常看到慈禧太后訓斥皇帝大臣,擺功勞的時候,時常說「孤兒寡母,平長毛,剿捻子,辛辛苦苦,開創了同光中興」,可見同光中興對於慈禧太后實在是勵精圖治、成績斐然。歷史課本裡關於這一事實,卻很少提及。
  • 不能維新的太后,不是好太后——慈禧的道德困境
    大清」聖母皇太后」變為後來」歷史罪人」的」原罪」便是,大多數人堅定認為清朝曾有富國強民的維新機會,但均因慈禧太后的幹預而落空。清末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固然責無旁貸,但完全歸罪於慈禧太后一人,也確實草率。一、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青史留名的人物必然是複雜的,只有庸人才配無譽無咎。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慈禧太后此後獨霸大清政權,憑其精明強幹、心狠手辣,她想刻意抹去的東西,是不大會留下太多屎尿遺漬、授人以柄的。根據蛛絲馬跡,依據事件的內在邏輯,很多史家更傾向於這樣一種結論: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對於慈安太后被毒死的原因,歷來有兩種說法。
  • 都知道慈禧是西太后,那東太后是誰?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鹹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成為清朝唯一一個死在北京城外的皇帝。(被英法聯軍攆出去的)鹹豐死後,其子載淳繼位,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是為西太后,尊號慈禧,尊嫡母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是為東太后,尊號慈安也就我們今天的主題人物。
  • 清朝的最後一次朝會是什麼情景?隆裕太后痛哭流涕:無顏面對祖宗
    」宣統三年舊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下詔說:有一段時間,王公跑進了東交民巷,奕劻父子帶著財寶和姨太太搬到天津的租界。醇王在會中不時默不作聲,下了退位詔,就回家抱孩子去了。」當慈禧在位的時候,清朝已經成了一個沉沒海洋的大船,誰也救不了誰。慈禧去世前,詔命只有3歲的溥儀繼承光緒皇帝的大統,由於溥儀年幼,所以載灃是溥儀的生父,隆裕太子代為掌權。作為光緒皇帝的妻子和親侄女,隆裕太后對慈禧來說只是她手中的一個工具,用來監視光緒皇帝。而且隆裕太后便夾在兩人之間,艱難度日。
  • 光緒寵愛的珍妃死前說的三句話,讓慈禧太后心有餘悸!
    當然這樣的性格讓她在進入皇宮後顯得格格不入,宮中的繁文縟節太多,呆板的生活方式更讓珍妃很快心生厭倦。於是耿直的珍妃開始和宮廷封建禮教相鬥爭,對於繁瑣的宮廷禮儀她也總是敢於挑戰,對於慈禧太后的不滿她居然直接頂撞回去。她的到來讓皇宮添了一絲鮮活的氣息。但喜歡無拘無束的珍妃顯然並沒有領悟到宮廷險惡,而也正是珍妃單純的性格為她悲劇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 年輕時的慈禧有多美?如何勾住鹹豐皇帝的魂?
    鹹豐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有實權的統治者皇帝,而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人物就是慈禧。公元1852年,鹹豐皇帝登基後將鈕祜祿氏立為皇后,同時為了充實後宮,開始優選天下秀女,而慈禧就是在這次選秀中入宮的,那時候慈禧叫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