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延續了23年的年夜飯,一條媽媽們一起編織的圍巾

2021-01-08 澎湃新聞
一頓延續了23年的年夜飯,一條媽媽們一起編織的圍巾

2021-01-07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6日,南翔福利院的老人和全區歷屆三八紅旗手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吃年夜飯。熱心張羅這頓年夜飯的,是嘉定區南翔鎮流動黨員學堂黨委書記趙憲珍。

這已經不是趙憲珍第一次張羅大家一起吃年夜飯了。23年來,大家每年都相聚在趙憲珍的飯店裡,吃年夜飯、聊家常、共迎新年。攙扶老人進門、為老人脫外套、給老人夾菜盛飯,趙憲珍像女兒一樣,照顧得很是周到。

不少老人特意穿上過年的新衣服來吃年夜飯。九旬高齡的沈金香連續9年和趙憲珍一起吃年夜飯,多年來,她已經把趙憲珍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沈金香說:「這個女兒很好很好,年年請我們吃年夜飯,我到福利院9年了,一年都沒落下過。」

吃飯間隙,兩位老人為趙憲珍送上了一條圍巾。它是福利院的幾十位老人你一針我一線編織而成,老人們把對好女兒趙憲珍的愛和謝意,編織在了圍巾裡。

接過圍巾,趙憲珍忍不住熱淚盈眶。「福利院的媽媽們給我織的圍巾,我圍在身上,暖在心裡。我自己的母親已經去世了,福利院的媽媽就是我的親媽媽。今天外面有點冷,但是看到媽媽們臉上紅光滿面的,我心裡特別開心。我一定會堅持把愛心傳遞下去。」

趙憲珍親老敬老的行動,深深感染了身邊人。在當天的年夜飯上,流動黨員學堂的入黨積極分子也為老人們送來了新年禮物。沈偉是一名個私業主,他為每位老人準備了一個保溫杯。

沈偉說:「受趙阿姨影響,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做一點什麼,所以今年就定製了一些保溫杯送給老人。我會一直做下去的,像趙阿姨一樣,做二十幾年三十幾年。」

通訊員:金餘凱

原標題:《一頓延續了23年的年夜飯,一條媽媽們一起編織的圍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辣媽「織女團」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手套
    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手套等辣媽「織女團」巧手趕織「媽媽牌」溫暖辣媽「織女團」邊學針法邊趕織。記者 楊潔規 攝華聲在線12月23日訊 今日下午,來自長沙市雨花區天際嶺社區的10餘位辣媽聚在一起,為留守兒童編織圍巾、帽子等,辣媽們希望通過該活動讓自己重拾編織手藝,讓自己孩子也感受「媽媽牌」溫暖。
  • 一頓團圓年夜飯,一百年的中國生活史
    按照慣例,皇室會在太和殿舉行國宴,招待王公貴族和外國使節,皇帝只會出於禮節親臨,而不進食。宴會菜品極盡奢靡,據記載: 「太和殿大宴原設宴桌210席,用羊百隻、酒百瓶。」事實上,四歲的溥儀也沒有吃什麼東西,因為他還太小。
  • 針心針意|10餘名「織願者」編織「溫暖牌」圍巾
    三湘都市報12月18日訊(記者 楊潔規 實習生 何日峰)今日,由三湘都市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主辦,長沙市雨花區孝為先社工服務中心參與組織的2020「針心針意」大型公益活動,走進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安子嶺社區,10餘名「織願者」一起編織保暖的圍巾、舒適的帽子等,給困難兒童送去寒冬裡的溫暖
  • 杭州高一男生自學編織課間趕織圍巾:送給媽媽當生日禮物
    杭州高一男生自學編織課間趕織圍巾:送給媽媽當生日禮物視頻來源:小時新聞(00:16)課間,一名男生在座位上埋頭織圍巾,老師問是給誰織的,男生有些靦腆地說:「給我媽。」這段「高中男生教室織圍巾」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後,很多網友被暖到,但也有人猜測會不會是為其他人織的,男生因為不好意思才說是給媽媽的。「圍巾確實是給他媽媽的生日禮物。」12月16日,視頻中男生所在的餘杭中學校長王書力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男生姓吳,讀高一,拍視頻的是語文老師,也姓吳。
  • 這頓「在他鄉」的年夜飯,射陽湖陪你一起吃
    >一起感受家鄉的年味捶藕是射陽湖年夜飯的八碟冷菜之一,是傳統藕菜的極品之作,它綜合運用煮、浸、炸、蒸、勾芡等多種烹飪手法,煮藕的時間、切片的大小、油炸的火候、勾芡的運用都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藕片的捶拍既要粉入藕骨,又不失藕形,使鬆脆的藕質既酥軟又有韌性,很見操作者的功力。
  • 領毛線,織圍巾,暖心針織行動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2020年「針心針意」暖冬公益行動正在進行之中,7日是濟南集中領取毛線的第一天,在齊魯志願者百花洲服務站,很多愛心人士來到這裡,這其中既有多年參與「針心針意」活動的老熟人,也有新加入的愛心市民,還有無私奉獻的志願者們,在寒冷的冬天裡,大家的愛心讓服務站內充滿了濃濃的暖意。
  • 在故宮吃年夜飯是什麼感覺?一頓故宮年夜飯有這些需要!
    過年要吃年夜飯是我們中國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這個傳統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了,每次過年小朋友們最期待的就是換上新衣服、等著長輩的壓歲錢了,在外的遊子們最期待的是踏上回家的車的那一刻,而在家的老人們則在期盼中有度過了一年終於又能等到孩子們都回家了這頓年夜飯是這一年來吃得最開心、最有家的感覺的。
  • 「針心針意」公益行動首場編織課堂火爆開講
    阿姨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編織心得在編織中融入心思於溫暖中尋找美學——社區高手現場交流這場匯聚無數愛心的溫暖行動,已經吸引了企業、學校、社區等眾多單位報名參加。近日,「針心針意」公益行動首場編織課堂就設在了革新街道社區活動中心內,「巧媽媽」愛心組織的十幾位代表相互切磋,分享經驗,編織高手武阿姨和胡阿姨更是來了一個「現場秀」。早在活動啟動之初,德仁社工代表就領取了30斤毛線發放給了革新街「巧媽媽」社區組織的「織女們」。
  • 針心針意丨寒冬送溫暖,90歲「圍巾奶奶」送來28條圍巾
    為了給山村裡的孩子們送溫暖,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愛心,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2020「針心針意」大型暖冬行動還在溫暖繼續,濟南90歲老人彭奶奶利用平時編織了28條圍巾,委託記者將這些圍巾送到山村孩子們手中。彭奶奶每年都會參與「針心針意」公益活動,編織圍巾,被志願者們稱為「圍巾奶奶」。
  • 理工男們化身「織心」暖男:學好數理化,織個圍巾也不怕
    12月7日,東北師範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了親手織圍巾送給環衛工人的活動。▲視頻截圖男生們幾乎都是零基礎,在編織的過程中需要向女同學們討教經驗。▲視頻截圖2015年,也有一群高校學生為環衛工人編織圍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土木與交通學院志願者服務隊的學生們,利用節假日上街賣報紙,用籌集的錢款購買了毛線,親手織成圍巾送給環衛工。
  • 針心針意·給山區孩子織圍巾|多虧了這些熱心志願者,一萬個謝謝也...
    「親,我們編織組領走20條圍巾,還能再多打10頂帽子,你的線什麼時候來呀,我們都在用自己的線練手了,就等你的線了。」……12月的第一天,阿里天天正能量聯合錢江晚報啟動大型暖冬公益行動「針心針意」。借用您的巧手,編一條圍巾,讓山區孩子們的冬天暖一點,更暖一點。
  • 一頓遲到的「年夜飯」
    4月25日,呂梁市疾控中心的「90後」檢驗員張慧變終於補上了那頓遲到已久的「年夜飯」。 疫情發生之際,正值春節前夕,張慧變主動請纓,毅然衝到了抗擊疫情最前沿。 實驗室就是戰場。在這裡,張慧變要進行三級防護,嚴格操作,檢測樣本,查找病毒,定性「陰陽」。為了做好檢驗工作,同時避免和家人接觸帶來感染風險,張慧變吃住都在單位。
  • 針心針意丨為孩子們織愛心圍巾,來了不少老熟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倩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的2020「針心針意」大型暖冬行動正在進行中,在領取愛心毛線的過程中,很多曾經多次參與「針心針意」活動的老熟人來到現場,做志願者、領取愛心毛線,大家表示早就盼著活動開始了,「一到冬天
  • 幾款帽子、圍巾鬥篷編織圖解
    幾款帽子、圍巾鬥篷編織圖解 以下圖解均來源於網絡 僅供編織愛好者們學習參考 喜歡的織友請支持購買正版!
  • 針心針意|這麼多這麼多的圍巾湧來!圍巾堆成了山,愛也堆成了山
    為了顯示一下圍巾特別多,我們請了一位男同事在「圍巾山」前躺了一下,為「針心針意」的活動做個臨時代言。整座「山」已經比人長,比人更寬了,這個山要是倒下來,足夠把這位90後的男同事給全部埋起來。圍巾的質量怎麼樣,臨時代言人表示:「超級暖,辦公室戴太熱了!」和圍巾一起送到的,還有一個個志願者暖暖的故事。
  • 漂亮圍巾的編織教程,很簡單,很美麗,新手也能輕鬆做,有圖樣哦
    曾經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女紅及編織常被認為是家政重要的一環,自製毛衣可以量身,若穿不下了還可配線加大,物盡其用。一針一線的奇蹟世界,又是一片天地,會讓人迷花眼,走得暈頭轉向疲憊不堪,也可以提供駐足休息的空間,在這裡也是有它的快慢節奏。
  • 編織「彩虹」的產後抑鬱寶媽團
    錦繡坊第一次圍欄編織活動,跨越2018年和2019年。貓貓和同伴們四個月裡編織了500個大小不一的玩偶,裝點500米圍欄。活動帶給公共空間溫暖,給欄杆織毛衣登上熱搜。2019年,她的二寶順利降生,除了照顧孩子,她也進行著第二次圍欄編織活動,包括編織一道七色彩虹拱門。
  • 年夜飯簡史1910--2017:一頓飯裡的一百年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美食是奢望,能夠吃一頓飽飯已經是安慰。1935年,一位作家寫下一段關於中國人與食物之間的文字。他說:「如果說中國人非常重視某種東西,那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學習,而是食物。」這個人是林語堂。同樣是在1935年,林語堂寫下了一篇文章《紀元旦》:「我不覺回憶到我的童年。
  • 那個給媽媽織圍巾的男孩:愛,需要表達
    近日,在杭州餘杭某中學,高一在讀的吳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趕織圍巾的畫面被老師拍下。當老師問起圍巾是給誰織的時候,這個男生害羞地解釋:「是給我媽媽的。」男生羞怯的笑容和珍貴的心意感動了許多網友,成了冬日裡讓人動容的暖聞。
  • 男生織給媽媽的這條圍巾,暖在哪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導,近日,杭州市餘杭中學一高中生在教室織圍巾的畫面被老師拍下。老師問圍巾是給誰織的,男孩害羞地說:「是給我媽。」這條溫暖的視頻,立刻被廣泛傳播。「誰說生兒子沒有小棉襖穿」「真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孩子真有孝心」……網友們對這個小暖男稱讚不已。可以想像,媽媽收到兒子送的生日禮物時,會有多麼高興。這樁小事之所以能引發高度關注,除了男孩子織圍巾少見之外,更在於孩子對母親的深情,一針一線之間傾注了對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