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亞運,廣州市民學習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早在100多年前,作為國內唯一通商港口,為了和洋人做生意,廣州全城就已經興起「英語熱」;之後,在美國等地打拼的粵籍華人為融入當地生活,也早早捧起華英教材學說英語。日前,廣州街坊秀出家藏「寶貝」——祖輩留下的有上百年歷史的幾冊英文教材。從這些用粵方言注音的「教科書」,於百年前粵人初學英語和初出國門的生活,可窺一角。
家傳130年前出版的英文教材
「鴉夭的曲?」「耶士,科麼了顛天耶了士。」這不知所云的兩句話,居然是廣東人在學說英語。兩句話正解如下:「Are you the cook?」(你系做廚師傅咩?)「Yes,for more than ten years。」(系咯,做有十餘年。)
這些記錄在100多年前的英文教科書中,開頭兩句是編者在用粵語方言為英文注音,以方便初學者記憶。「這本英文教材有100多年了,是我曾祖父從美國帶回來的。」黃先生住在海珠區,手上捧著的東西用報紙和塑膠袋包了兩層,拆開來是一本散頁的舊書和兩個小冊子。
黃先生說,他聽父親談起,祖輩曾經漂洋過海,到大洋彼岸的美國舊金山當過華工,後來曾祖父回到國內,帶回來的家當不多,保存至今的只剩下這幾本古書。
英文詞彙側重廣州商貨
三冊書中,兩個油印小冊子紙張極薄,翻頁時需極小心。冊子封面上印著書名《華英通語集全》,藏版,光緒己卯年(1879年)重訂,至今已歷經130餘年。記者翻閱發現,這幾乎是一本國內最早的簡易漢英詞典(上、下兩冊),單詞從一到十這些數字開始,涉及生活各個門類,包括時節、天文、地理、房屋、器用等。書中側重介紹通商貨物,不少篇幅涵蓋了玉石、茶葉、布匹、通商等門類的常用詞彙。
為了方便廣東人記住英文發音,書中採用諧音教學。即每個單詞都標識了三種文字:當時廣東人通用的粵語單詞、句式,英文拼寫和用粵方言為英語的注音。比如:「先生」,sir,音譯為「收」;「請」,please,音譯為「普立斯」;「湯丸」,Dumpling,音譯為「泵布令」;狀師,Lawyer,音譯為「囉吔」;「找銀」,change,音譯為「千治」。
教人用英文打官司租房子
與國內印的《華英通語》不同,另一本散頁古書是美國本地印刷,紙張過硬,文字墨跡清晰。書籍散頁後剩餘200餘頁,封面書名也不知所終,從書中記錄可以判斷,書籍應在1891年前後印刷。因為讀者主要設定為赴美的華人華工,格式與上一本相似,除了單詞華英對照,還有簡單的句子和對話,內容更加豐富。
比如,書中章節包括了「上衙門合用英話」、「批租房屋或菜園合用之英話」、「買賣講價合用英話」,還包括搭船、買藥、做廚等英話,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簡單易記。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書中甚至還囊括了「街上霎氣」的常用詞句,也就是教華人如何用英文吵架鬥嘴。
歷史掌故:老廣學英語首創粵語注音
清初,只準廣州對外通商,十三行是中國的外貿中心,「廣東英語」應運而生。首位向世界介紹「廣東英語」者,乃美國人亨特,他寫成《廣州「番鬼」錄》一書,書中特設「廣東英語」專章。作者指出,「廣東英語」特別之處在於,以粵語為英語單詞注音,以中文詞序為英文造句。習得英語後,十三行商人可以跟西洋人做成生意。彙編成一本叫做《鬼話》的小冊子,擺在十三行街頭出售,因為通俗實用,連草根階層也不難學會簡易英語。
十九世紀中期,廣州人沿用粵方言注音,編出了具有國際影響的「廣東英語字典」——《華英通語》。此書流傳到了美國,成為大量華工學習英語的工具書。(記者石善偉)
老廣百年前這樣學英語
1.上衙門
系你做證人咩?(Are you the witness?)鴉夭的弗呢士?
你有見佢地打架冇呢?(Did you see them fighting?)跌夭司掂揮丁?
2.租房屋
你想租幾久呢?(How long do you wish to let it?)口啷都夭喴珠度列咽。
個的工夫唔系易做。(The work is not easy)的鍋衣士嬲衣些。
3.買賣講價
話個價錢俾我知。(Give me the estimate)巳乎咪的啞士的喴。
你想還乜價呢?(What price will you offer?)啒皮禮士喴路夫阿化?
4.做廚
你系做廚師傅咩?(Are you the cook?)鴉夭的曲?
系咯,做有十餘年。(Yes,for more than ten years。)耶士,科麼了顛天耶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