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者,最重要的是什麼?教學能力or道德品質?

2021-01-07 清酒濁茶

分享情感趣事,喜歡的朋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教師這個職業從古至今都是令人尊敬的,雖然不能收穫豐厚的報酬,卻能收穫極高的聲譽。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絕對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才會去注重自己的收入生活。不過隨著社會這個大染缸的影響,有些老師已經偏離了自己的本心,一心謀利。

在我看來,一個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而對學生影響最深的便是家庭和學校,家長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時刻在影響著孩子,老師亦在每天的教學相處中對孩子有些潛移默化的影響。

那對於一個老師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教學能力?還是道德品質?這個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的原因是昨天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經歷的一件事:昨天下雨,大家都把傘放在了考場門口,我也是。我當時還擔心傘會不會被偷,但想著大家都是成年人,還都是想當老師的人,素質不至於這麼差!於是沒有多想,就這麼進去了,考完後出來,居然發現我的傘真被偷了。當時雨已經停了,所以不是因為沒傘才拿,況且他還留下一把很破舊的傘在那……

當時的我心裡真是感到氣憤,一把傘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應該不算什麼,何況作為要當老師的人,至少道德品質要過關,偷竊都做的出,又如何教的出好學生,教學能力一般至少只是成績差,道德品質有問題恐怕帶出來的學生對社會都有危害性!

為人師者,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應當以身作則,培養正直善良的學生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從《道德經》的根本來看,老子想要人們做到的,就是無為。比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中,老子最看重水的品質,認為天底下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水。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由此,得出了「上善若水」的結論。
  • 教學論文範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論文5篇
    2、充實評價內容在思品活動中,評價學生對道德認知的掌握,側重於"再認、再現能力";評價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能力側重於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質、創造性思維;評價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正確與否側重於平時活動中的態度、真實表現及是否關注社會。
  • 有感於對小學《道德與法治》科課堂教學的實地督查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只有形成完備的道德建設體系,推進全社會的道德文明素質,「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更堅實的基礎。因此,《道德與法治》科的教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上的課程,理由是:1、小學階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並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活態度、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
  • 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
    恩情有很多種,比如:生育之恩、撫養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授業之恩、提攜之恩、舉薦之恩… 一直以來,在我們中國人的心裡,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
  • SISU | 【師者】鄭瑜:潛心琢璞玉,育才促交流
    實行多元評價,豐富課堂學習體驗如果你問學生「上鄭瑜老師的課是什麼體驗?」多半得到的答案是「快樂!」「有趣!」作為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教師,鄭瑜教授漢語寫作、中國現當代文學、對外漢語教育史、社會語言學等多門專業課程。在課堂上,鄭老師經常利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來分析文本,解讀歷史。
  • SISU |【師者】何暉:知言以知人,「何」樂而不為
    何暉老師解釋說,此時最重要的概念就浮現了出來:深谷中無人欣賞,蘭花也能自在盛放,所以它高雅。講完蘭花,她又繼續拓展開去,講到作者賈平凹:當時賈平凹已拿到一些國際大獎,父親用蘭花來告訴他仍要堅持自己,保守初心。何暉老師的課堂上,所選課文基本上都體現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為了便於外國學生接受,她講課文時通常會將「中國的現代社會生活結合起來」。
  • 你以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如果問你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樣的詞?我以為是責任心。每個孩子都好玩,玩到某一時間會想到作業還沒寫完,於是不舍的丟掉玩具或離群回家…這就是孩子的責任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 家庭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關係,讓幼兒從小理解道德和品質的重要性
    在幼兒期孩子愛模仿,愛接觸新鮮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缺乏客觀的認識。在這個時期,兒童容易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但也容易沾染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會給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隱患。幼兒年齡小, 理解能力差的現實又決定了這些問題處理起來的難度。
  • 師者身影 時代光影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教書育人是師者的使命,潛心科研是他們的追求,奉獻智慧與力量更是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文而不弱,讓這個時代的師者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做醫生,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張伯禮很「猛」。他率領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從開艙到休艙的26天運行時間裡,收治564名病人實現了「三個零」——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 一個人什麼品格最重要
    對於近期有網友諮詢提問的關於《你認為一個人的什麼品格最重要》,本人提供幾點個人意見供參考:我認為一個人的品格,最重要取決於品德修養的至高程度,這才是最重要的。為何呢,以下為幾點原因分析:①品德程度。一個人的品德程度表現在道德修養。
  • 為人師者立德立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提出經過5年左右努力
  • 【師者說】孫磊:讓教育從愛開始
    【師者說】孫磊:讓教育從愛開始 2020-09-08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企業家訪談|童麗萍:堅守師者情懷 傳承匠心工藝
    企業家訪談|童麗萍:堅守師者情懷 傳承匠心工藝 2020-12-13 2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男德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
    男德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時間:2019-12-11 16:3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德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 對男性道德品質的荒謬要求,例如:不應該參加有女性的飯局、不應該看女性等。
  • 劉斌:讓農耕文化教育成為錘鍊學生品質的重要方式
    通知提出,要遵循青少年學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統籌農耕文化教育教學資源,推動各地各校因地制宜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推動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農耕文化教育的常態化實踐載體,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豐收節慶工作重要內容。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課題。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能力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種天道思維
    什麼是高人?就是那些有格局,有見識,有智慧的人!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智商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種天道思維一名成功創業家稻盛和夫著的《活法》的幾句名言:「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就會實現180度大轉變!
  • 淺談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育人方法
    作為一個道德與法治的專業教師,不管這個科目內容如何變化,在所有科目中受到重視的程度如何,我自始至終都覺得非常重要,幾次外出培訓,很多專家們經過研究,都一致認為,道德與法治課是引領其他學科的學科,是唯一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課程。通過許多實踐證明,個人認為這個說法很準確也很現實。
  • 初中語文古詩文朗誦教學促進學生德育的探究
    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薰陶和靈魂的洗禮,從而淨化他們的心靈,提升他們的人生境界,促進德育教育,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二、初中語文古詩文朗誦教學促進學生德育的重要性分析(一)有利於塑造初中生的優良人格初中生處於發展的階段,其可塑造性比較強,流傳至今的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體現。通過古詩文朗誦在初中語文德育滲透的應用,可以培養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 哈工大師者之張莉教授 | 教書育人是我喜歡做的事
    從2000年走上三尺講臺,她接過老一輩哈工大 「八百壯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火炬,潛心教學,精心育人,執著攻關,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取得了累累碩果,書寫了新時期哈工大師者的靚麗風採。本期《哈工大師者》欄目帶你走近第二屆「立德樹人先進導師」稱號獲得者、經管學院張莉教授。21年前,從走上三尺講臺開始,張莉就將自己的青春與夢想寄予了她熱愛的事業。
  • 師者 | 王文誠:氤氳生香,心之所向
    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學習關於烹飪知識的理論和實操,還是在進入大學後,從此,王老師就一直在烹飪的路上不斷努力,他認為:「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它代表的不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飢,它往往蘊含著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獨特文化意蘊,概括起來就是『精、美、情、禮』這四字。精與美側重於飲食的形象和品質,而情與禮,則側重於飲食的心態、習俗和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