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是預料之中,昔日霸主或將崛起,美國能否控制住?

2020-12-15 泥腿看客

英國脫歐是預料之中,昔日霸主或將崛起,美國能否控制住?

經過近5年的脫歐進程,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英國首相詹森還為此發表了重要演講。關於英國為什麼脫歐?脫歐後將如何發展,以前文章中已經提到過。

英國脫歐並非因為會費或者因為難民問題,這只是藉口罷了。其實英國不差那點錢,因為脫歐後,英國也將喪失在歐盟優惠待遇,可以說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沒有人願意做。英國這樣做是有其深遠的戰略,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

重新整合

英國作為一個很大的島國,該國歷史與歐洲並非真正融為一體。即使英吉利海峽的隧道也並沒有真正把英國與歐洲大陸捆在一起。一戰和二戰時,為什麼德國想打英國,其目的也能明白,但英國僥倖躲過了。

英國即使先前加入歐盟,也並非心甘情願。英國想在歐盟發揮作用,又想當老大,但德法兩個老牌帝國顯然不會讓英國成為老大。歐盟實施歐元時,英國沒有響應,繼續用英鎊,這或許為英國脫離歐盟埋下伏筆。因此英國在歐盟成員國內,既享受著待遇,又很憋屈。於是脫歐想法便產生了。

英國崛起於十九世紀,曾經向外佔領了很多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衰弱後,英國無時不想再次崛起,而且英國還有一個大英國協組織,有52個主權國家加入。雖然是一個鬆散的聯盟,但不要忘了大英國協成員國都是英語系國家,這些成員國有窮有富,但要聯合起來,其實力不可小視。

大英國協成員國內既有原料供應國,又有諸如澳大利亞、新加坡、紐西蘭、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還有廉價勞動力國家,比如印度。這一組織如果整合成一個經濟共同體,其實力只在歐盟之上。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英國脫歐是有底氣的。因為英國在歐盟當不了頭,但英國可以在大英國協當「頭」,英國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科技、技術及能源等方面的優勢,整合大英國協成員國,實現自身利益。

美國利益

在英國脫歐上,我們會注意到,美國很活躍,美國堅定支持英國脫歐。只要英國脫歐遇阻,美國就會站出來說兩句。對於梅姨在推動脫歐問題上不力時,美國並沒有給梅姨留面子,直指其軟弱。

有人說詹森能當首相,美國是「助功」。詹森作為一個堅定的脫歐派,是他在任內促進英國脫歐,而且被稱為「英國川普」,美國總統川普支持詹森當選。

不要以為英國脫歐,是因為美國在後面推動,能最終維護美國的利益。其實英國脫歐是英國自己的事,而且美國支持英國脫歐,其實與美國有很大利益。

首先,英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自不必說了,兩國就如捆在一起兄弟國,美國與英國親緣關係也較近,美國也是英語系國家。如果英國脫歐,而發揮大英國協作用,美國不會落下,也會加入,獲取更大的利益。

其次,分裂歐盟。自從歐盟建立起,美國就很不爽。歐盟雖然主要以經濟為主,但美國也不願看到一個強大的歐洲出現。歐元推出後,美國曾發動一場遏制歐盟的戰爭,這就是科索沃戰爭。美國沒有停手,因為近年來,有歐盟國家提出歐盟建軍隊的事宜,這就碰了美國的敏感神經。

現在都說美國天天借錢生活,國家還依然這樣富有。美國即使還不起有些國家的錢,美國照樣當老大。為什麼?因為有英國撐著。不要小看英國與美國這層關係,對兩國都有利。

新型聯盟

美國曾主導建立包括英、澳、新、加五國組成的「五眼聯盟」。這五個國家都是英語系國家。美國主導的這個組織是情報互聯互通,但英國脫歐後,或許還有一個美國意識不到戰略。

英國如果不整合不了大英國協,但英國完全可以組織一個自己的「五眼聯盟」,這個聯盟可以不包括美國,但也不會損壞美國,畢竟英美關係如此之近。

那麼英國組織的哪「五眼」呢?

我們看大英國協成員國內哪些與英國最近?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這三國大都是英國後裔所建,而且其體制也仿效英國,語言也沒有障礙,而且經濟發達,綜合實力很強。英國下一步或許與這三個國家建立一種更加緊密的關係。至於這種關係如何界定,到時會水落石出。

不要以為詹森是吃素的,此人不簡單,如果不出所料,詹森將成為不亞於邱吉爾一屆首相。因此將來推動英國在世界止崛起重任,詹森將責無旁貸。

留給英國的有很多可以選擇的路,無論大英國協還是加強與澳、新、加三國關係,這三國對英國有著特殊感情。

但這三國加入也只有「四眼」,另一隻眼是誰呢?

另外可能加入的是印度。英國雖然結束了對印度殖民統治,但英國念念不忘印度,而印度對宗主國也沒有忘記。當年印度獨立基本是在和平條件下的獨立,因此印度對英國沒有仇恨。而且印度也是大英國協成員國,也是英語系國家,最主要還是廉價勞動力的大國。

從去年印度騷亂看,既有美國介入,也有英國介入。這並非偶然,也並非因為英國曾是印度宗主國的關係,這或許與英國的長遠戰略有著直接聯繫。

如果英國把自己的「五眼」建立後,意欲何為呢?能否挑戰美國?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美國安顧問:樂見英國脫歐 將與英速商貿易協定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中央社」12日報導,日前,美國總統川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表示,英國脫歐後,美方將迅速與英國協商自由貿易協議。不僅如此,英美還將合作,以共同解決各項安全議題。據報導,自英國首相詹森上月就任以來,在與詹森會面的川普政府人士中,博爾頓是級別最高的官員。12日,在談到美英間可能達成一項貿易協議時,博爾頓說:「我們要很快行動。」博爾頓對詹森說,川普希望見到英國在10月31日脫歐成功,美方也已經準備好,迅速協商美英自由貿易協議。據悉,許多外交界人士預期,英國在脫歐後會越來越仰賴美國。
  • 英國脫歐後,為何英國與美國關係很微妙,甚至若即若離?
    近兩年,英國脫歐的事,一直是世界上關注的事件,2020年1月,英國終於脫歐成功。在英國脫歐時,美國最活躍,似乎是美國脫歐。美國支持英國脫歐是有目的。但英國脫歐前後,英美兩國關係並不像以前那樣熱絡,兩國關係有些微妙,只是表現的不太突出而已。 為什麼美英兩國出現這種若即若離的情況,兩國能否分道揚鑣? 一個另類首相 英美在今年在不同場合併不是很合拍,比如美國甩鍋世衛,英國並沒有跟從,而是向世衛提供資金抗疫。
  • 英國脫歐、川普牆、印度軍事冒險背後的根源:新民族主義崛起
    最近的世界並不太平,印度在中印邊境軍事冒險,川普白人至上引發種族騷亂,英國脫歐,歐洲議會選舉泛歐洲力量崛起……世界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這背後或多或少都有新民族主義的身影。2010年代中期以來,新民族主義思潮在歐洲和北美崛起,在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發展。2016年公投導致的英國脫歐,以及唐納·川普在2016年大選獲勝成為美國第45屆總統,這些都被視為新民族主義思潮集中表達的結果。《經濟學人》在2016年11月中這樣論述,「新民族主義者氣勢高漲;他們承諾關閉邊界,使社會恢復過去的同質性。」
  • 美國是如何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早在美國沒有崛起之前,英國曾經有一個綽號,叫做「日不落帝國」。它的意思就是,每天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有太陽照耀在英國的領土上。有人說,美國超越英國,始於二戰之後。其實,早在1894年,美國的GDP就已經超越英國,一戰和二戰讓美國嘗到了稱霸世界的甜頭,開始從發展經濟為主的孤立主義,走上了掠奪世界的霸權主義。
  • 硬「脫歐」英國將帶著一身「後遺症」上路
    相較而言,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速將只會損失0.3個百分點,當然有些國家受到的影響可能會大一些(愛爾蘭經濟將少增長2%)。   《國家研究所經濟評論》認為,如果英國「無協議脫歐」,其與歐盟的貿易將減少56%,如果能籤訂協議則縮減幅度為46%;無協議情況下英國吸引的外資將減少5%,有協議情況下則只會減少3.5%;無協議情況下,到2030年英國的年均GDP將少增長1.6%。
  • 歐盟將土崩瓦解?繼英國之後又有一國欲推動脫歐,拜登或不戰而勝
    經過長達4年多的漫長談判,英國與歐盟在去年底艱難達成協議,英國最終實現脫歐。此舉到底是雙贏還是雙輸,各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儘管英國首相詹森在協議籤署後,興奮得用力揮拳,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接下來還有一堆爛攤子要收拾。
  • 脫歐公投四年:英國改變了什麼?
    遠景被渲染但相信者上當公投之前的各種演說充滿了煽動鼓惑,推動者著力渲染的是英國脫歐很容易,而且脫歐之後的英國將從此脫離「歐盟的苦海與束縛」,走上英國內政外交自主和再現大英帝國「昔日輝煌」的光明大道。英國派屈克明福德教授設計的英國脫歐模型甚至預測,即便英國無協議「硬脫歐」,也將促使英國年度經濟激增4%。
  • 英國脫歐 蘇格蘭脫英?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對於詹森首相來說,他將以脫歐首相而進入歷史。長達四年半的脫歐的紛擾終於落下帷幕。在這個過程中,卡梅倫和特雷莎·梅首相因脫歐而提前下臺,詹森首相算是經受住了脫歐的考驗,脫歐本來是卡梅倫首相的政治策略,但是沒有想到變成了自己下臺的助推器。脫歐從好萊塢的大片變成了久拖未決的電視連續劇,經過四年多的脫歐談判,英歐正式離婚。我想詹森首相所說的英國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獲得了自由,就是一場並不幸福的婚姻結束之後的短暫的自由,至於說英國是否重新掌握命運,獲得了新生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 三大分歧,英國脫歐談判誰將笑到最後
    英國議會原本在聖誕節前就要休會,但因為英國方面不想與歐盟無協議分道揚鑣,詹森的保守黨控制的英國議會下院表示,如果倫敦與布魯塞爾最終能達成協議,英國議會可以破例審議,以確保在英國脫歐過渡期前批准英歐協議。實際上,對於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結局,也不必過於頂真和悲觀。
  • 脫歐協議: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籤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
    歷史再次作弄了英國。48年前為爭取入歐而屈辱地對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歐共體開放的專屬漁場,這次脫歐仍無法拿回。而且在五年半過渡期後、最大可能性會維持現狀並無休止地持續下去,成為既成事實。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又籤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
  • 英國脫歐:原因、影響及走向
    與此同時,英國作為歐盟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與美國有特殊關係的大國,脫歐還將對大西洋關係和歐俄關係產生作用,從而影響國際格局。[2]上述觀念一直貫穿於英國與歐盟的歷史關係之中。邱吉爾反對英國加入「聯邦化」歐洲時,曾將英歐關係定位為「英國與歐洲的關係,而不是屬於歐洲」。1971年英國議會圍繞是否加入歐洲共同體展開的大辯論的核心命題,和1988年柴契爾夫人在布魯日的演講,都與今天「留歐」和「脫歐」兩派辯論的話語體系一脈相承,核心皆是英國「例外主義」的歐洲觀。
  • 討論「英國脫歐」 我們陷入了哪些誤區?
    在作者看來,脫歐並不會將英國導向分裂和衰落,但對於建立共同體的夢想而言,英國的離開不是這場大戲的終結,而只是一個開始。脫歐之後,英國與歐盟進入脫歐過渡期,英國失去歐盟成員國資格,但仍需遵守歐盟規則、繳納歐盟預算費用。按目前安排,過渡期至今年年底結束。其間,雙方將就未來貿易關係進行談判。2月9日,英國政府表示,希望在英國脫歐後建立多達10個自由港以刺激經濟。
  • 美國的風向標英國,為何要脫離歐盟?英國脫歐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英國脫歐,對我國有什麼影響?英國為啥要脫歐,是因為帶不動隊友嗎?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來和大家聊聊英國脫歐的那些事。2013年1月23日英國首次提及脫歐公投,而到了2020年2月1日零時英國正式脫離歐洲聯盟,從2013年到2020年7年的時間,英國成功脫歐,也給歐盟其他國家做了一個榜樣。英國財政部還發行「脫歐」紀念幣以此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這些行為在姿勢君看來,肯定是英國故意做給歐盟看的啊。英國跟歐盟有什麼深仇大恨?脫個歐是不是還得放兩掛鞭炮慶祝一下。
  • 英國國防大臣:英國將分擔美國責任,肩負起全球海洋安全
    據USNI News新聞網站21日發布的報導,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在當天的大西洋未來論壇上視頻直播演講引起熱議,據他表示,雖然應該已經脫歐,但在當前複雜的世界局勢下,英國應該同美國一樣,肩負起更多責任,保衛世界海洋安全。
  • 英國已經成功脫歐,李嘉誠在英國的4000億投資是不是要涼涼了?
    英國脫歐已經鬧了好幾年,從2013年首次提出脫歐開始,歷經了7年時間,英國脫歐終於塵埃落定,並如願以償。這幾天全國網民可能都在關注肺炎疫情的事情,但在地球的另一端卻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英國成功脫歐。當地時間1月31日23時,英國正式脫離歐洲聯盟。
  • 無論終局如何 英國都將帶著一身「脫歐後遺症」上路
    歐盟峰會即將於12月10日召開,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巴尼爾認為,這次峰會才是歐英雙方能否達成協議的節點。如果協議草案出現在歐盟峰會的桌面上並獲得審議通過,它還需要經過歐盟議會和歐盟各成員國的審議。正因為如此,輿論普遍認為,如果雙方錯過歐盟峰會這個時間窗口,可能真的要開始為無協議「脫歐」作準備了。
  • 英國脫歐塵埃落定,世界足壇將會有怎樣變局?
    2020年1月31日,這註定將會是世界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在29日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以621票同意,49票反對和13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依據這份協議,英國將在31日正式離開歐盟,寫下人類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英國脫歐以後的熱門英語叫法
    英國人自己可能笑不出來,他們已經在擔心英國毀滅的情形。英國脫歐,是反建制、反精英、反知識分子的勝利。這不僅僅是英國特有的現象,全球範圍內都有類似的思潮,比如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有極右翼黨派崛起甚至掌權。他主要說了三點:首先,這是工人階級投票選擇脫歐,因為他們的經濟利益被整個社會所忽視了;但是,脫歐將造成的工作機會和投資減少,在短時期內會遭受最大影響的恰恰也是工人階級。
  • 英國「脫歐」上演「最後的倔強」
    詹森的助手則公布了一張戲劇感滿滿的照片,顯示這位英國首相在一盞老式檯燈的強光下打著手勢,好似他那些偉大的前輩一樣,作為戰時首相堅毅而勇敢地為聯合王國的前途奮力一戰。12月7日,兩位領導人再次展開會談,以確定能否在12月31日的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如果不行,歐盟將開始對英國商品徵收關稅。在4年半前的一場公投中,英國決定退出歐盟。
  • 英國什麼時候脫歐成功?英國脫歐對世界貿易有什麼影響?
    在健康危機期間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艱難談判之後,歐盟和英國於當地時間15日開啟最後一輪脫歐後貿易談判,旨在達成一項史無前例的貿易協議,儘管存在失敗風險,但雙方仍堅持不做出讓步。  英國首席談判代表戴維·弗羅斯特當地時間15日強調稱,他的國家將在旨在與英國脫歐後階段達成協議的談判中保持立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