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城老人故事:人老愛未老,愛未來,心已退

2020-08-28 善蓮養生養老養自己

曾經那個謎一樣的女人在眼前晃蕩,那就是在心裡投下石頭,泛起微微波瀾,現在接觸下來,心中多了幾分理解和佩服,大家也都挺聊得來,我說今天我怎麼老睡不著呢,原來給我安排了這事情。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好了不少,像我這樣倔強又不合群的老頭子,沒有多少朋友,跟大多數人聊不來,今天聊得還不錯,這就是緣分吧,如果人人都聊得來,那還要緣分這東西幹什麼。


我躺在床上,還是很精神,想著今天的事情,人還是要活到老乾到老,沒有了寄託,日子真的難熬,我這不大不小的年紀,身體還不錯,看著離去見閻王爺還有些日子,難道這樣每天公園逛逛,街上逛逛,隨便逛逛,看起來像一隻喪家之犬,這樣的日子煩透了,每天回到這房子心情就更煩,這已經不是我的家,我的城堡了,沒有了溫暖,這只是四面牆和一個屋頂。


接下來的日子,我騎車電動車,滿城亂逛,看看那裡招人,上了年紀的人總是不受人待見的,我又特意去將頭髮染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年輕,在這個滿是美顏美容和化妝的年代,這點作弊算不了什麼,後來我託著關係,終於去找了一份工作,一個月2500元,包吃住,一個月休息3天,自行調配,能安排好就行。


這把年紀還有點用,我還挺高興,喝了點小酒,繞到了素芬家,連本本都沒有掏就找到了她家,心中無比得意:「看來我這腦子還行!」她家門關著,『「是啊!人家可不像我這糟老頭子,有閒心得很,人家很忙的!」人有時候是需要榜樣的,自己是什麼人又很難看得明白,榜樣就像一個鏡子,讓自己看到想要成為的模樣,素芬大抵就是我的榜樣,與其在無聊和孤寂中掙扎,還不如去找個事情做,人心中要有牽掛,要有念想,沒了念想就像沒了心臟,活著也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我本來想來告訴他我真的找了一份工作,可惜她不在。「琪琪,另一個琪琪不在家!我們改天再來。」我對站在電動車的小狗琪琪說,我總會帶著我的小狗琪琪兜兜風,他早已習慣我開車的時候乖乖地站在中間。



第二天是我第一天上班,我心情不錯哼著歌,帶著我的琪琪就過去了,其實這活很簡單,這是一個花木場,裡面種滿了羅漢松等觀賞性植物,我的活很簡單,每天對這些樹進行澆水,除草,養護,澆水也很簡單,院子裡已經布滿水管,水龍頭一開就行,偶爾再來些雜活。


我和琪琪都很喜歡這裡,有樹木,有宿舍,郊外的空氣也更清新,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還是一個人,看著偌大的花木場就我一個人,還好我已經習慣了。


新的生活,新的開始,我怡然自得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再也沒有見到素芬了。


這天,許久未回家的我拎著自己種的幾把蔬菜,繞道去看她,這些蔬菜是我到了花木場以後種的,都能吃了,日子過得可真快,心裡想著:「她可能早把我忘記了。」


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她家,她家門開著,我喊了幾聲,琪琪從裡面出來。

「琪琪,你奶奶在家嗎?」這是我的狗也叫了,我笑了:「忘了,你也叫琪琪。」

「爺爺好!我奶奶不在家,它也叫琪琪?」小狗衝著她叫了幾聲。

「好可愛!爺爺你好像好久沒來了。」

「你還記得我呢?」

「記得我家來人少,每個人我都記得。」琪琪睜大著眼睛,我撫摸著她的頭。

這時,素芬回來了,看到我很驚訝:「你怎麼過來,很長時間不見你了,公園也沒見你,還以為你怎麼啦。」

聽她這麼說,我心裡挺感動,難得有人在意。

「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搬到了郊外,現在很少回城裡了。」我提了下菜,「看這些都是我自己種的菜,這次回城裡順手給你們帶一下。」

「那怎麼好意思呢?」

「我種的多,一個人也吃不了,別浪費了。」

她也不客套了,將我迎進門,拿著碗筷:「你吃飯了嗎?」

「吃了!」

「那我不客氣了,我自己吃了,吃完我還要去找三婆呢?」素芬三兩口就把飯吃完了。

「三婆是誰?」

「我們的鄰居,經常走丟,比小孩還笨,今天她又走丟了。」琪琪玩弄這小狗,隨口回答。

素芬瞪了她一眼,琪琪立馬閉嘴:「上了年紀的人,老年痴呆,老是忘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常有的事情,琪琪以後不能這樣說。」才幾分鐘素芬就將飯吃完了,「今天真是對不住,出了事情,我還要去幫忙,你看?」



我明白她的意思:「理解!理解!你忙。」

我們到了門口,她的自行車又壞了:「你破玩意,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

「坐我這個吧!我這個快?」

「不會耽誤你事情吧!」

「沒事!我今天請了假!」

「那我就不客氣了,找人要緊!」素芬坐上來。

「你指揮,你指哪裡我就騎哪裡。」雖然我們沒有見面的次數不多,配合卻很默契,在小巷子裡東拐西挪,沿著破舊城區的水泥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素芬在後面賣力地喊著那老太婆的名字。

「她會在這裡嗎?」

「會,她每次都往小胡同裡鑽,以前她就是沿著小路賣東西的,這裡她熟得很,每條巷子都有她的回憶,前幾年還老和我們嘮嘮叨叨哪裡哪裡發生了什麼。」

「哦!」原來回憶只是最後的獎賞,如果最後的記憶也消失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真對風燭殘年的老人來說是一種殘忍,我很幸運,能夠開著車找人,是一個有用的人,不用靠記憶混日子,不用家人擔心走散,我居然有一股莫名的喜悅。


「這幾年她的腦子壞得更厲害了,記不清很多事情,出了門又忘了回,而且越發厲害,今年都好幾次了,她清醒的時候還會痛哭流涕,說自己老了,成了別人的包袱,老不死,老而不死真的難過,我們也怕她自殺,也只好好言相勸。」喊累的素芬在後面喃喃地說著,「我也害怕自己有那麼一天,到時我應怎麼辦呢?」


「別想那麼多,那天到了再說。」其實我也害怕,作為一個男人總不能退縮,「車到山前必有路,苦日子都是一天天熬過去的,我們以為熬著熬著就過去了,誰知這苦日子會越來越苦,我們必須習慣。」


「你這烏鴉嘴!就不能說點好!假裝安慰下我。」


「我自己都不會安慰自己,還安慰你。就說我吧,在不少人眼裡也是幸運了,開場的童年是歡樂的,結尾的晚年也不錯,起碼有退休工資和醫保,兒女都有成就,當我深夜在大房子裡,還不是孤獨寂寞冷。人要認命,老了更要認命。」

相關焦點

  • 故事:小城老人故事(1):人已老,愛未老,心動了,卻猶豫了
    人老了,睡眠總是不好,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起床尿尿,拖鞋的聲音在房子裡迴蕩,聽著讓人愈發害怕,這是我的家,我的城堡,現在我連我保護自己的城堡都害怕了,尿完坐在床頭,看著微弱的燈光,心裡直發慌,做了幾個深呼吸,我躺下去,呼吸還不能平靜,我努力地閉上眼睛,用力地合住,不讓它張開。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三個愛而無果的師生戀故事
    當她足夠引他注意的時候,他的人或他的心,已老去,或已有他屬,空留一地心事的落紅隨風而逝……這是我臆想中詩句的故事情節,我在那種遺憾裡體味淡淡的憂傷和苦澀,那時覺得那樣的愛雖得不到,卻唯美。(二)在網易音樂裡流行過一個段子性小故事,有許多人轉載,我也曾截屏存在手機裡,最初讀到的時候,那句「我生君已老」的詩句又瞬間悽楚縈懷
  • 終身未娶,等到愛的人喪偶後,才實現的偉大愛情故事!(下)
    一天下午工作原因,他負責去送一封電報給費爾明娜的父親,離開的時候經過費爾明娜的窗外,費爾明娜偶然的一瞥,成為這場半世紀後仍未結束的愛情的源頭。阿里薩對費爾明娜可謂一見鍾情,但是他只是一個身材瘦削、性格內向的窮小子。為了每天見到心愛的姑娘,他早上七點就會在她必經之路的花園中,獨自一人坐在一條不易被發現的長椅上假裝讀一本詩集。
  • 故事:老木匠報恩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4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與老木匠有關。故事的主題是弘揚「多行善事終有好報」,希望各位看官看過此故事都能有所啟發。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古時候的廣成縣,曾有一戶人家。男主姓王,女主姓李,二人成婚已有幾年光景了。
  • 《紅樓夢》賈寶玉已具備民主維新思想,我最愛的人,未來男友模版
    《紅樓夢》賈寶玉已具備民主維新思想,我最愛的人,未來男友模版《紅樓夢》是中國文學裡的一塊寶藏,曹雪芹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他是偉大的小說家,&34;對於曹雪芹的《紅樓夢》前面80回故事看了許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心得。
  • 小城的故事
    我在做煤炭工人時,確實受人尊敬,而今已變成「盲井」的代名詞。劉慶邦就因為做過煤礦工人,才寫出《神木》那麼好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盲井》,讓無數人為之流淚。如今,我已不做煤礦工人好多年了,但我的朋友、我的親人、我的鄰居還有很多人在做。
  • 喜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勖存姿和喜寶本身是因為交易而在一起的,勖存姿想要喜寶多愛他一點,喜寶也一樣勖存姿多愛他一點,其實,勖存姿和喜寶是同一種人,都是需要愛的人,可是他們不會愛。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每個人都有感情上的需要,一開始,喜寶只把這場感情當成交易,結果,她真的對勖存姿動感情的時候,勖存姿快要不行了。金錢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但金錢卻滿足不了我們情感上的需求,喜寶,至少是幸運的,因為她得到過,得到過所有人的愛,最後到一點點地失去,再到自己一個人孤獨地活著。誰知道喜寶以後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呢!因為喜寶的人生還長著呢!
  • 《一 根 老 冰 棍》短篇小說
    練舞之人,在未達到一定高度,一種境界時,是不可以稱之為「俠」的。就像金庸先生刻畫的那些大俠似的一樣。小城一哥,舞藝高強、講義氣,是個樂於處處幫助他人,樂施好善的鍋底窪人。並且,舞藝精湛、替天行道。多受『道』家影響忠義等思想,精神為動力。乃行俠仗義之人。俠客,一般都是行走江湖路線,舞俠亦然。
  • 小城故事,巴江生活
    有時我愛人會願意一起去走走,大半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因為與悶頭走路相比,她更愛去跳廣場舞那時年紀還小的我們,偶爾見到敢遊進「漩塘」又能全身而退的夥子,幾乎是崇拜的。同學們和我自己是不敢嘗試的,老師三令五申,絕對不準靠近那裡。現在鍋底塘已經成了風景如畫的雙龍公園中一片綠樹環繞的平靜水面,再沒有人去那裡遊泳了,但是每次路過還是會想起小時候在鍋底塘演習「狗刨澡」的快樂。而青年時代的記憶,更多的是「少年維特之煩惱」,不足為外人道了。
  • 故事:愛與救贖的故事
    儘管偶爾會組織團體活動,但老人終究缺個傾訴的對象。好在周末有學生來做義工,倒是能給老人們的臉上帶來些許笑容。出於某些原因,領隊提前會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會要求避免提及老人的家裡事,除非老人主動。大部分學生都是一時興起,來了一回,下回就不見人影,但有少數人堅持每回都來,木子就是其中一個。木子常聽黃奶奶講故事,第一次來的時候,黃奶奶還有些拘謹,木子也有些尷尬,不知道如何起頭,以至於兩個人都不說話,幹瞪著眼。
  • 奧運小城,我家的故事
    今年國慶探親,聽說很多以前的故事……感覺真是應證了那句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是在那時候,聽父親說起在大境門門口處那個票號宅子裡的故事。她還做得一手好菜,是個講究人。父親和大姑的關係特別好,一樣地講究和乾淨。
  • 我的小城故事
    遠離縣城十多公裡處的一片茅草開闊地就是我們初中的白沙農場,從初一到初三的三年間,我們由開始的開荒到最後鋤地插秧、砍甘蔗,經歷了現今農民都未經歷的辛苦。每周都有一天挑著火灰做成的一桃肥料,帶上飯盒盛滿的飯粥頂著烈日步行來到這裡進行所謂的鍛鍊。現在看看,誰忍心看著自己的孩子去幹這樣一種和自己年齡極不相稱的體力活,在那個操蛋年月,就是草泥馬。
  • 老 人 與 狗 的 故 事
    人老了,就得重新學會乖巧,再溫習一回聽話孩子的功課。《三字經》的復讀。於是,老人又走出了陽臺,走出了樓道口。這些細微的動作,細微的變化,說明老人的身影在狗眼中已慢慢長大,不再是侏儒。但身影的長大,並不意味著就是近親,那只能說是一種接受,甚至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達,老人相信,狗進化到當今,耳濡目染了近一個世紀人的行為舉止,這點雕蟲小技的模仿,對於一個充滿靈性的生物來說並非難事。
  • 故事:老人夜裡老說家裡有人,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老國企的工作還是很清閒的,清閒到讓人空虛,那時候,我每天都坐在倉庫門口的小馬紮上,曬著太陽,等待著客戶來提貨,有時候兩天來一趟,有時候一周也不見蹤影。也許是上天的憐憫,我管理的倉庫,是一家紅酒廠的倉庫,滿倉庫的紅酒,各式各樣,關鍵是全部對我免費開放。
  •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 01 出身望族獨愛中醫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 01 出身望族獨愛中醫老來很健康奶奶今年已經八十六歲,一九二六年出生,屬虎。奶奶現在依然健康硬朗,看起來不象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倒象是六十歲不到的人,一頭烏髮,讓人不敢相信。奶奶說她們老曾家原來在當地有六條大街,那座古老的小城總共有二十六條大街,她們老曾家就有其中最好的六條,都在小城中心的位置,街的地面都整齊地鋪著石條,這些石條解放後,被政府挖起來蓋了幾座大樓,用於政府辦公。大街的兩邊開著各式的店鋪,有許多是前店後廠(各種作坊),都是當地老牌號,遠近人都認這些老字號呢。
  • 故事:民間故事:老獵人不是狐狸精害死的
    老獵人沒有妻兒,所以村裡人紛紛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大家幫忙安葬老獵人,主持喪事的人說,願意為老獵人披麻戴孝的人都可以披麻戴孝,村裡人大部分都為老獵人戴上了孝布。在瞻仰老獵人最後一眼的時候,主持喪事的人說願意看最後一眼的人都可以看最後一眼,我也去看了,大家都像老獵人的兒女一樣圍著老獵人的棺材轉了三圈。
  • 「陪你一生,人還未老,我卻死在了炕上」
    01這是一個事關陪伴的故事調皮的孩子總是愛闖禍,張巧秀也經常被老師請到學校去。我去縣城讀高中的時候,她家的大女兒還在讀初二,再加上兩個更小的兒子,她在鎮子裡陪讀的日子還要更長一些。從高中開始,我就開始了寄宿生涯,直到大學畢業,畢業後為了生計輾轉各地,也很少有機會能在老家長呆。再次從母親嘴裡聽到這位舊日鄰居的消息,她已經死了。
  • 賞月亮的故事 ,趁父母尚在,趁時光未老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觀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一日,那漢子不辭而別,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髮老人,表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邊。此時,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裝滿許多桂子,附帶一張紙條: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原來,漢子和白髮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桂子種下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後來人間也就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 故事:百歲老人「離家出走」的背後,是一種帶著枷鎖的愛
    坐在輪椅上,老人正吃力的搖晃著輪椅的輪子,想向前移動。但是輪椅的輪子被卡住了,任憑老人用力,輪椅還是一動不動。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緊走了兩步,幫老人把輪椅推了出來。剛想問老人準備去哪,老人吃力的搖動著輪椅,向大街的方向挪去。我問老人,去哪啊?老人看了我一眼,沒有搭話,繼續搖著輪椅。
  • 故事:許昌柏塚老染房往事
    老染房的掌柜姓牛名得料,是山東沂南人氏。夫妻兩個的父母都已去世,因山東遭災逃荒落難柏塚,才來時住在南街二郎廟裡。牛得料忠厚老實,說話熱情,妻子懂事明理。老染房原來是柏塚許記染料店,以經營染料為主,染料主要從許昌染料行進貨。店主許現坤,妻子王氏,本地西街人,老兩口一生沒生兒女,現年過花甲,想把店面賣了。這時正是春夏交接,剛過小滿眼看麥收!店鋪生意冷清,出賣店鋪的信息發出半個來月,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