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秧(民間故事)

2020-10-03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1期

■儲召良



皖西曉天鎮有個偷秧的陋俗,讓莊稼人苦不堪言,鎮東王小禿子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打一巴掌都不哭的乖小子,長著難看的癩頭兒,鎮上男女老少都喊他小禿子,可他卻是個好莊稼把式。

這年春天,小禿子在塘下田裡種下稻種,為了防止損籽和別人偷秧,他特地多下了半鬥稻種。在曉天鎮田地少的人家,基本上是不下稻種,專靠向人家要秧和偷秧解決,因此,每到插秧季節,莊稼人活兒再累,晚上都要去看秧。今年,小禿子侍弄的秧苗兒長得特別好,整個田塊綠油油的,猶如綠緞子般招人喜愛。

晚上,做了一天田埂的小禿子扛著涼床夾著被子,來到塘埂上。有道是,男人怕拿耙,女人怕生娃。山衝田塊小,埂兒多,小禿子做得特別累,他上了涼床,蓋上被子,便打起呼嚕來。

也不知什麼時候,小禿子被一聲大叫驚醒,只聽到有人大喊:「小禿子,你家的秧被人偷光了!」小禿子猛抬起腿,一翻身便下了涼床。朦朧中,只聽「撲通」一聲響,小禿子一下子竟然掉到了塘裡,冰涼的塘水淹得他徹底清醒過來。好在塘水不深,小禿子連續喝了幾口水後,就摸到了塘埂,爬上岸來。

小禿子借著月光,站在塘埂上往下一看,嚇得半死:那一田綠油油的秧苗兒,被人偷了個精光,只剩下白花花的水田!你說損不損,那偷秧賊偷光了小禿子的秧苗不說,竟把他連同涼床也挪到了塘埂邊,然後故意大喊大叫嚇唬他,好讓他掉到塘裡看笑話!

小禿子百思不得其解。他想,都說有偷秧的,也不能偷這麼厲害吧。偷這麼多秧的人家,肯定有不少田塊,又不可能是太遠地方人幹的,這附近的大戶人家也不少,可人家都下了稻籽呀。

眼下最要緊的還是找秧把田插上。眼看曉天鎮上大戶小戶人家的秧田都插完了,小禿子三分之一的田還空著,無奈,他只好下了補籽。等他的秧栽上後,人家的秧苗已經小半人高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那年,小禿子家糧食整整減收了一半。

望著癟下去的糧倉,小禿子心如刀絞。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吃不喝,整整想了三天三夜。他發誓:一定要找出這個差點兒要了自己命的人!

第二年春天,又到了下稻種的時候,小禿子在塘下水田裡下了稻種。他真是好莊稼把式,也不知道施了什麼肥,塘下那一田幼嫩的秧苗,肥碩粗壯,長得特別歡實。微風吹過,一陣綠色波浪翻滾,十分招人喜愛。秧好七分稻,路過的人都說這小禿子是想把去年的損失奪回來。

這一次,小禿子更加小心。塘下是一人多高的坎兒,很難上下的,他便在田埂兩頭各搭一個棚子,請來一個高大有力的本家兄弟,兩人一邊一個,日夜守護在那塊秧田旁。有了去年的教訓,小禿子更是夜不能寐,越是夜深人靜,他越在外面逛著。這天夜裡,他突然發現,離秧田一裡外的家門口,忽然火光沖天。「不好,家裡著火了!」小禿子趕緊喊起本家兄弟,兩人飛一般地往家裡趕。

來到家門口一看,一大堆柴火燒著了。柴火垛離家還遠,看著嚇人,倒沒大事。於是他們一邊救火,一邊喊人。很快,鎮上的男女老少都起來了。可打熄了這堆,另一大堆柴火堆不知道怎麼回事又燒著了,等眾人把兩堆柴火撲滅,天也放亮了。

小禿子疲倦不堪,正要回家睡覺的時候,本家兄弟匆忙跑來告訴他:「不、不好了,昨晚田裡的秧苗又被人偷光了!」原來,本家兄弟昨晚救火跑得匆忙,有件衣服落在棚子裡,救完火便去取衣服,竟然發現秧苗被人偷光了。

本家兄弟說,這把火八九不離十,就是那偷秧賊放的,用的是調虎離山計呢。他以為小禿子這下肯定受不了打擊,沒想到小禿子卻哈哈一笑:「這回難不倒我,多虧留了一手,我先預訂了別家的秧苗,夠補的了。」

一轉眼,便到了八月的收割季節。人們都忙著割稻,可曉天鎮上林旺家,竟有兩塊田的稻子才剛剛抽穗,那稻株粗壯高大,稻穗像高粱穗似的。人們好生驚奇,林旺家哪來的這麼好的稻種?看勢頭,產量一定能翻上一個跟頭。可是,他家稻子尚未灌漿,一場秋霜便落了下來,可憐那些大大的稻穗兒,直挑挑地在田裡豎著,停止了生長,稻葉開始發黃,稻稈連牛馬都不吃。

這時,小禿子心裡暗罵:「沒想到林旺這傢伙人面獸心,竟幹起了這種下三爛的勾當來!」他逢人便說,想讓林旺名聲掃地。

原來,林旺家有三畝多水田,但每年只下一畝田的稻種,其餘全部帶家人到附近去偷,都是夜裡來夜裡去的,從沒被人發現過,更沒人猜疑到他的頭上。這林旺是個蔫壞,特愛佔便宜,見誰家秧苗好,便千方百計地把它弄到手。小禿子是曉天鎮上數一數二的好莊稼把式,他的秧苗當然高人一等,林旺便瞄上了。偏偏小禿子第一次沒防備,讓他輕而易舉地偷了秧。那夜,為了防止小禿子醒後攆他們,便把他睡的涼床輕輕地抬到塘埂邊,並讓他面朝塘裡。做完了這一切,林旺看他還在呼呼大睡,覺得這人呆過了頭,便故意大喊戲弄他。果然把小禿子嚇得掉到塘裡,這讓他十分開心,看到小禿子一副狼狽的樣子才大搖大擺地走了。

沒想到,小禿子第二年的秧苗比第一年長得更好,饞得林旺直流口水,見兩條大漢看得緊,便使了招點火堆調虎離山的主意來,果然,這呆頭呆腦的小禿子又中了他的圈套。

然而,他沒料到的是,小禿子也猜出了他的調虎離山計,知道這肯定又是去年那偷秧賊使的壞。不過他早有防備,還將計就計,偷偷地把另一堆柴火也給點著了,讓人們救了一夜,為的就是讓偷秧賊順利地把秧苗全部偷完。

這就是小禿子去年秋天,三天三夜沒吃沒喝想出來的主意。他把稻種做了一番加工,形成粗米,然後,把粗米下到秧田裡,長成了米秧。莊稼把式都知道,稻子去了殼,吸收肥料特別快,秧兒長得特別好,當然招人喜愛。但米秧一個勁兒瘋長著秸稈,往往能長出一人多高,等它抽穗養花時,已經到了秋冬季節了,根本結不出一粒稻籽來。

這事在曉天鎮上傳得人盡皆知,這下子,林旺的臉面可丟盡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讓一個老實巴交的小禿子給算計了。

林旺痛定思痛,覺得這事怪不得人家小禿子,是自己做得不地道,既然犯下錯誤,被人家逮住,那麼只有痛改前非了。於是,他集合家人,挑著滿滿的稻穀,從鎮西穿小鎮而過,來到小禿子家,親自登門向他賠禮道歉,說要賠償他家雙倍的損失。那天,曉天鎮所有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小禿子家門口,看林旺低聲下氣地給小禿子說矮人話,真是大快人心。

要說林旺還真是洗心革面了,第二年,他將家裡的一半田塊都拿來育秧苗,並招呼那些田少的人家,插秧時節直接到自己家的田裡去拔秧,如果誰家的秧苗損籽了,他也主動去打招呼,讓人家來拔自己家的秧苗補上。

曉天鎮上的人們萬萬沒想到,平時不起眼兒的小禿子,居然把那個愛佔便宜的林旺治得服服帖帖。佩服之餘,想到起因都是偷秧這種陋習。從此以後,曉天鎮再也沒人偷秧了,哪怕家裡只有幾分田,也要自己育秧苗。

選自《民間文學》2018.6

相關焦點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選自《傳奇故事》2016.9(段明 圖)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6.7下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貓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卻咎1半夜,偌大的肖大將軍府邸一片死靜。在這滴水成冰的冬夜,只有屋簷下的燈籠散發著暗淡無力的光,就連巡查的士兵也躲屋內烤火去了。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5.01上(段明 圖)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蟬街人都稱他這一手為絕釣(明明是捉,卻稱釣,不知什麼道理。也許是因為老海平常就是個拿著釣竿釣魚的吧,還送他一個綽號:魚老鷹,意即他和魚鷹有得一拼。蟬街有人眼紅老海,問他,你釣魚可沒少掙吧?老海說,哪裡?我有幾個錢?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河曲民間故事(10) 梁龍頭關帝廟的由來​
    河曲民間故事(10)梁龍頭關帝廟的由來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申冤(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3期■萬芊當官府進退兩難、陷於僵局時,歸有光決不氣餒,以筆為刀槍,連續撰寫了《張貞女獄事》《張氏女子神異記》《祭張貞女文》《招張貞女辭(並序)》等一大批文章,並廣為傳播。歸有光的這些文章,不只澄清了冤案的事實,為張貞女申了冤,討回了公道,揭露了罪犯的滔天罪孽,逼著官府公正判決,更揭露了當時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毫無廉恥、官場昏庸的社會現狀。
  • 醫道(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丁新生清朝光緒丙申年間,新鄭縣選自《百花園》2016.6(段明 圖)
  • 鐵蝴蝶(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劉建超老街有了新的俗語:鐵掌柜送禮── 福(斧)從天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