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梓君
清朝年間,有一個秀才叫尹廷一,家境優渥,妻子郭氏賢惠善良。這年他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臨考試前夜夢見一神仙似的老翁,這老翁往他的懷裡塞一小葫蘆。當時他有些莫名其妙,就推脫不要,但那老翁硬是讓他收下,好像很威嚴似的,無奈就收下了小葫蘆。
考試完以後,他便有些忐忑不安,心裡總是在想夢中的葫蘆,結果等到發榜時便名落孫山。第三年他又去京城參加科考,臨考試前夜又夢見那老翁,而且那老翁見他二話不說就又塞給他一葫蘆,不同的是這次的葫蘆比上次稍微大一些。
尹秀才氣得要發瘋了,他堅決不接那葫蘆,老翁就按著他的頭說,如果他不接受這葫蘆後果是很嚴重的,尹秀才頓時頭痛難忍,便懷著憤恨的心情收下了葫蘆。
尹秀才本來不打算等著發榜的結果了,他已經預感到只要夢見那葫蘆,他必定會落榜。同去的老鄉就勸說他耐心等待,只是一個夢而已,為什麼要當真呢,兩次的夢一樣不過是巧合罷了。尹秀才聽了也有道理,所以他便壓著性子等待發榜,結果又是名落孫山。從這以後,他每年參加科考那老翁都按時來到他的夢中塞給他一葫蘆,而且葫蘆越來越大。
雍正二年,尹秀才又去參加甲辰科會考試,臨行前他有些猶豫不想去,他的妻子郭氏勸他說:是不是你又害怕夢見老翁塞給你葫蘆呀?尹秀才懊惱地說道:我每次去考試那老翁總是在夢中強行塞給我葫蘆,我是不是上輩子欠他的呀?
郭氏性情柔和,每次丈夫發脾氣說永遠再也不考試話的時候,她總是細聲慢語勸說丈夫。這次她又勸說道:說不定你這次真的能考上,也許夢中的老翁和你有緣呢,所以才用這方式來激勵你的。
尹秀才在這次考試的前夜,便下決心徹夜看書不睡,心想著那老翁難道來到我面前送葫蘆不成,他的心裡還是害怕老翁塞給他葫蘆。
熬夜三更的時候,他的書童突然從夢中醒來對他說道:有一老翁把一個很大的葫蘆交給我說,讓我把葫蘆交給你,那葫蘆和你一樣高,我抱都抱不動。尹秀才聽了憤恨不已,真想轉身回家不再參加科考了。但又一想既然成這樣了,也無所謂了,說啥以後再也不參加科考了,他暗自發誓說:這是最後一年了。
考試完以後,他就天天呼嚕大睡,如果再夢見那老翁就給他說:你從今往後再也不用給我送葫蘆了,因為我以後再也不參加考試。臨發榜的那一夜,老翁又到了他的夢中,老翁這次沒有再塞給他葫蘆,只是對他笑了笑就瞬間消失了。
第二天發榜,他竟然考中了第三十二名進士,他一時難以相信,又仔細看了一遍榜單,驚訝地發現第三十名進士姓胡叫胡雨,第三十一名進士姓蘆叫蘆立。兩人姓合起來的諧音就是「葫蘆」。這兩人都是少年登第。
尹秀才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老翁一直在夢中暗示著他,也就是說他將來要和這兩位少年同時登科,因為兩少年一直沒有長大成人,原來這些年來他一直在等著他們倆呀。
故事素材參考《子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