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每次科考夢見老翁給他葫蘆就名落孫山,發誓不再考後中舉人

2020-08-08 慕容梓君

文/慕容梓君


清朝年間,有一個秀才叫尹廷一,家境優渥,妻子郭氏賢惠善良。這年他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臨考試前夜夢見一神仙似的老翁,這老翁往他的懷裡塞一小葫蘆。當時他有些莫名其妙,就推脫不要,但那老翁硬是讓他收下,好像很威嚴似的,無奈就收下了小葫蘆。

考試完以後,他便有些忐忑不安,心裡總是在想夢中的葫蘆,結果等到發榜時便名落孫山。第三年他又去京城參加科考,臨考試前夜又夢見那老翁,而且那老翁見他二話不說就又塞給他一葫蘆,不同的是這次的葫蘆比上次稍微大一些。

尹秀才氣得要發瘋了,他堅決不接那葫蘆,老翁就按著他的頭說,如果他不接受這葫蘆後果是很嚴重的,尹秀才頓時頭痛難忍,便懷著憤恨的心情收下了葫蘆。


尹秀才本來不打算等著發榜的結果了,他已經預感到只要夢見那葫蘆,他必定會落榜。同去的老鄉就勸說他耐心等待,只是一個夢而已,為什麼要當真呢,兩次的夢一樣不過是巧合罷了。尹秀才聽了也有道理,所以他便壓著性子等待發榜,結果又是名落孫山。從這以後,他每年參加科考那老翁都按時來到他的夢中塞給他一葫蘆,而且葫蘆越來越大。

雍正二年,尹秀才又去參加甲辰科會考試,臨行前他有些猶豫不想去,他的妻子郭氏勸他說:是不是你又害怕夢見老翁塞給你葫蘆呀?尹秀才懊惱地說道:我每次去考試那老翁總是在夢中強行塞給我葫蘆,我是不是上輩子欠他的呀?


郭氏性情柔和,每次丈夫發脾氣說永遠再也不考試話的時候,她總是細聲慢語勸說丈夫。這次她又勸說道:說不定你這次真的能考上,也許夢中的老翁和你有緣呢,所以才用這方式來激勵你的。

尹秀才在這次考試的前夜,便下決心徹夜看書不睡,心想著那老翁難道來到我面前送葫蘆不成,他的心裡還是害怕老翁塞給他葫蘆。

熬夜三更的時候,他的書童突然從夢中醒來對他說道:有一老翁把一個很大的葫蘆交給我說,讓我把葫蘆交給你,那葫蘆和你一樣高,我抱都抱不動。尹秀才聽了憤恨不已,真想轉身回家不再參加科考了。但又一想既然成這樣了,也無所謂了,說啥以後再也不參加科考了,他暗自發誓說:這是最後一年了。

考試完以後,他就天天呼嚕大睡,如果再夢見那老翁就給他說:你從今往後再也不用給我送葫蘆了,因為我以後再也不參加考試。臨發榜的那一夜,老翁又到了他的夢中,老翁這次沒有再塞給他葫蘆,只是對他笑了笑就瞬間消失了。

第二天發榜,他竟然考中了第三十二名進士,他一時難以相信,又仔細看了一遍榜單,驚訝地發現第三十名進士姓胡叫胡雨,第三十一名進士姓蘆叫蘆立。兩人姓合起來的諧音就是「葫蘆」。這兩人都是少年登第。


尹秀才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老翁一直在夢中暗示著他,也就是說他將來要和這兩位少年同時登科,因為兩少年一直沒有長大成人,原來這些年來他一直在等著他們倆呀。

故事素材參考《子不語》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舉人拋棄家中鬼妻,將其指給胞弟為妻,多年後充軍塞外
    可是劉三卻不同意,他揚言自己不需要衝喜,也不需要其他人好心,自己如果考不中舉人有何面目成親。阿碧聽到劉三的話很是失落,為了能讓劉氏兄弟好好讀書,阿碧只能每天做好飯送到劉家,再趕回地裡幹活,幹完活再去劉家收拾碗筷,準備下一頓飯。兩家雖然住在同一個村子,一個住在村頭一個住在村尾,在路上就需要花掉大把的時間。
  • 《聊齋》開篇《考城隍》:秀才在陽間屢試不中,在陰間一舉中城隍
    嶽父一家人非常驚疑,不知道他已成了城隍。急忙跑到宋公家問過後才知道,宋公已經死了。二、《考城隍》有什麼深意?《考城隍》的故事讀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死後在陰間通過科舉考上了城隍,後因陰間的考官們感念其孝道而又準其起死回生的故事,作為《聊齋志異》的開篇之作真就這麼簡單嗎?恐怕沒真麼簡單。
  • 聊齋故事:女子深夜造訪,解開書生屢考不中之謎
    吉慶村有一個姓齊的書生,他以讀書為業,可惜連續兩次科考失利讓他備受打擊。有一日夜裡,齊生正在家中讀書,一個青衣女子從屋外進來,告訴齊生之所以屢考不中是因為家裡的風水不好,要想中舉只需要把後山的一座孤墳移走,將其好生安葬即可高中。齊生詢問女子從何而來,女子只說自己家住南山,跟風水先生學過幾年風水之術,所以略知一二。
  • 新聊齋:男子每晚夢父討飯,道長讓他去外地,送人200兩銀子解災
    王生15歲就中了秀才,卻連著兩次鄉試未能考中,這讓他老師金華府的朱學士深感詫異,也很為自己學生鳴不平。在他看來,王生的文章,已經不在自己之下了。別說中舉人,中進士也應該大有希望的。王生還是孜孜不倦的繼續讀書,以求下一次科考。
  • 新聊齋:孝子侍奉老母誤科考,夜裡被黑馬接走,中狀元一言斷生死
    其實以他的本事,若參加科考,別說鄉試,就算會試殿試,也大有可能上榜,進士及第的。可是這吳玉,家中只有一患病多年的母親,為了照顧母親,他不肯離家。那年頭,就算到州府參加一趟鄉試,來回最快也要大半月,他怕自己走後,母親就熬不過去了。請外人幫忙他又不放心,就這樣一年年耽擱了下來。
  • 聊齋故事:奇女子顏氏
    但張生這樣努力了一年,他寫的文章勉勉強強還還算能讀的通順,但應試兩次都又名落孫山。張生經歷了兩次落榜,倍受打擊,而且兩小夫妻生活過得也很艱難。張生回到家中便忍不住悲傷哭泣了起來。而妻子顏氏有點生氣地說丈夫:你還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嗎,你辜負了男人的稱號,如果我是男人,求得高官厚祿就如去田地割草那樣容易可得。
  • 新聊齋:書生趕考被狼追,幸遇白馬搭救,考中探花後連娶二妻
    新聊齋:探花二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永樂年間,江西建昌縣有一個書生,名喚黃然。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黃然在縣試、鄉試中脫穎而出成為舉人,終奪得入京考狀元的良好機會。這年春節剛過,黃然為了不耽誤會試時間,便早早啟程赴京趕考。
  • 《聊齋志異》:老翁黃泉路上擔心妻子受委屈,折返約妻子一起赴死
    《聊齋志異》——祝老翁讓我們明白,他死後最牽掛的是什麼。家人高興萬分,都圍住他,不住的噓寒問暖,對眾人的熱情他統統無視,只對自己的老妻說:「我剛去的時候,還很高興,決定不再回來,走了幾裡路,越想越不對,我走了,撇下你一人在孩子們的手裡討生活,吃穿冷暖都依靠他們,想想也沒有樂趣可言,還不如跟我一塊走做個伴,所以又回來接你。」
  • 蒲松齡科考啟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上小學時,看了一本聊齋《紅玉》連環畫冊,被狐女紅玉的故事感動了,她幫助窮困潦倒的書生馮相如娶上了妻子,馮妻遇難後她領養了其子,並來到馮家操持家務,一起過日子,幫助馮相如考取了舉人。,看了一場聊齋《畫皮》電影,影幕上出現了一位綠面、獠牙、長發的女鬼,悄然走到了一位白面書生的床前,她的鷹爪手一下就把一顆鮮血淋漓的心掏了出來……,恐怖的場景籠罩在觀看過程中。
  • 白話聊齋之王子安
    家人因為他喝醉,騙他說:「你好好睡,已經賞賜了。」王子安這才睡著,俄而,又有人進來稟報:「你考中進士了。」王子安自言自語道:「我都還沒到北京,如何能進士及第?」此人說:「會試三場考試都已經考完,你忘了嗎?」王子安大喜,起床說:「賞十兩銀子。」家人又像之前那樣騙他。
  • 《聊齋志異》:葉秀才魂從知己,三年後衣錦還鄉,方知己已非人
    古時,淮陽葉秀才時運不濟,雖滿腹經綸,卻總是未能中舉。後幸得時任縣令丁乘鶴賞識,認定他非池中物,又是錢糧資助,又是上下走動,葉生也是意氣奮發,誰知鄉試發榜,他是文佳命薄,仍舊名落孫山。葉生羞憤難當,又感覺愧對丁公栽培,就此病倒床上。丁公聽說葉生病重,不但遍訪名醫為其診治,而且經常上門探視,可惜的是葉生心思太重,經脈鬱結,服用了百多副藥依然不見好,逐漸病入膏肓。
  • 《聊齋志異》秀才屢次落地不中,到陰間考試竟考中城隍廟老爺
    話說有一個叫宋燾的秀才,屢屢考取舉人卻不曾中,有一天這個秀才突然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卻看見門外一個小吏騎著白額馬手持公文而來,看到宋秀才,二話不說就要拖著秀才去參加考試,秀才心中很是疑惑,這都沒有考官,哪來的考試。
  • 聊齋故事:窮書生先中進士後成陰差,解開妻子當年突然離家之謎
    他很年輕便考中了舉人,覺得進士也是自己囊中之物,科考結束後劉安更有信心,他對自己的答卷很滿意相信自己不但能考中進士,還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中個會元也並非沒有可能,可到了放榜之日,劉安發現自己竟然落榜了,劉安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想著家中為了讓自己好好讀書,將整個家扛在肩上的妻子,劉安的眼淚只能往肚子裡咽。
  • 故事:素秋:聊齋中的難得一見的真君子,竟然做到了見色守義
    俞慎便勸他,讓他也參加科舉考試,可俞忱卻沒興趣。三年後俞慎又一次落榜,俞忱很為兄長抱不平,便說道,難道考個舉人就這麼難嗎?看大哥不能一展抱負,我也要去考考!我就不信考不上!俞慎很高興,兄弟二人一起發奮用功。不久俞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才華驚動鄉裡,文章被遠近傳頌。
  • 清朝一老翁,帶四女兒多處嫁人,揭穿後自食惡果
    民間故事|瓶中四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鹹豐年間,嶽州府東平鎮有個叫王康的秀才,在當地很有名。吃一會酒,老翁起身來到紅臺上,他先向各位表示歉意,說來此地早就該請大家一聚,但前日繁忙今方有空。他說自己是方外之人,500年前就已得道,來到此地,是因四個女兒塵緣未了,借這機會要選出四個女婿,讓女兒出嫁。眾人聽之大喜,特別是青年才俊們,心中更是充滿期待。老翁下場後,四女兒陸續出場,果然花容月貌驚為天人,是大家都沒見過的仙女。
  • 《聊齋志異》賈奉雉:蒲松齡借他之口訴說著富貴與人格的艱難抉擇
    「聊齋先生」蒲松齡在這些或悲或喜的故事中,有一位故事的主人公與蒲松齡有著相似的遭遇也許故事中的主角總是更加幸運一些,失意的賈奉雉碰見了風度翩翩、談吐不凡的狐仙郎生。引為知己後把他請到家裡拿出自己的八股文向他請教。不料郎生對他的文章並不讚賞,反而拿了兩個賈奉雉最看不上的人的文章給他,要他以此為榜樣。
  • 新聊齋:女子被逼嫁老翁,大叫一聲投河而亡,仙螺化形終成佳緣
    新聊齋故事:水螺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中期,四川順慶府有個叫李立的窮秀才,他家原本是書香世家,曾祖也是舉人老爺,在順慶算是名流人士了。那個老傢伙說:想娶我女兒,條件也很簡單,一是拿出百兩銀子為聘禮,另一個就是考上舉人。胡掌柜說他這完全是為了女兒的幸福。沒本事的男人,還娶什麼妻?若是他李立能考上舉人,胡掌柜非但不要聘禮,還願倒貼百兩銀子。可這鄉試一關,攔住了太多讀書人,舉人哪有這般好考的!
  • 史上著名落榜生,從21歲考到63歲,非主流作品數百年後大熱
    細數蒲秀才的一生,科考始終繞不過,因為他一輩子都在考試。1660年,蒲松齡21歲,首次鄉試未中。24歲二次鄉試未中。63歲,時隔多年,蒲松齡再次參加鄉試,結果依然如故,舉人似乎與他沒有半分緣分,自此再沒參加過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