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姓張的兄弟倆,從小就沒了父親,老娘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將他們拉扯大,好不容易長大成人,連福還沒享到就突然得了一場重病,從此雙目失明,喪失了勞動力。
哥哥為人忠厚善良,感激母親多年養育之恩,對母親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都先給母親送去。弟弟為人奸詐自私,嘴上不說心裡有怨氣,認為母親是拖累,對其不理不睬,十分嫌棄。
為了讓母親過得更舒服,張老大決定出去打工掙錢,回來貼補家用,臨走的時候,讓弟弟張老二在家裡好好伺候老母,弟弟一口應允下來。
張老大前腳剛走,張老二就撂了挑子,之前就看老母不順眼,如今沒了哥哥約束,更是忤逆不孝,嫌棄老娘成天吃白食成了累贅。不僅不給瞎眼老母端茶送水,連飯菜也沒有一口熱的,都是自己吃剩的殘羹剩飯。
瞎眼老母見小兒子如此不孝,就更加思念出門在外的大兒子。每天站在門口翹首以盼,呼喚著張老大的名字,這可更加讓張老二心有怨氣,擔心哥哥回來老娘告狀,於是心生毒計,準備除掉老娘。
這一日,張老二故作關心地說:「媽啊!您既然想念哥哥,乾脆我帶著你去看哥哥吧!」
老人思子心切,不知是張老二的詭計,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張老二將老娘背在身後,一路選擇無人僻靜之地,不讓別人看見,將老娘最後背到萬丈懸崖邊上。
張老二把瞎眼老娘放到懸崖邊的一個大石頭上坐下,然後假惺惺地說:「娘呀!這裡就是哥哥的地方,您就坐在這兒等吧,千萬別亂走呀,哥哥一會兒就來了。」
不等瞎眼老娘回話,張老二就調轉身,撒開腿跑得沒影。
可憐的瞎眼老娘什麼也看不見,只能癱坐在懸崖邊的石頭上等呀等呀,從清晨等到日出,又從日出等到日落,可左等右等也沒等到大兒子。
瞎眼老娘喊呀叫呀,四周只能聽到空曠的迴響,以及呼嘯的山風。這才明白了張老二喪盡天良,這是要把自己丟在這裡,要麼餓死要麼摔死,總而言之別想活著回去。
瞎眼老娘悲從心來,不禁老淚縱橫,越發思念忠厚孝敬的大兒子張老大,不停念叨他的名字,希望他出現在自己面前。
再說出門在外的張老大,自從離開了家,無時無刻不在想念瞎眼老娘後,天天掛念著老母親有沒有吃飽穿暖,每日憂心忡忡,輾轉反側睡不著。
這天夜裡,張老大迷迷糊糊中夢見瞎眼老娘坐在某處懸崖邊哭泣著呼喊自己。頓時從夢中驚醒來,當即收拾行李連夜往家裡趕。
走到離家不遠的某處懸崖下面,張老大忽然聽見崖頂上傳來一個老婦人喊他的聲音,聲音就跟自己的母親一模一樣。
張老大大吃一驚,不顧危險連忙手腳並用往山上爬。好不容易爬到崖上,還沒來得及喘氣,就被眼前的情景嚇出了一身冷汗。
原來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已經離懸崖邊只有一絲距離,只要再向前移動一丁點,就會摔下崖去。
張老大連氣也不敢出,生怕自己驚嚇了母親,使母親掉下懸崖,於是小心翼翼走到母親身後,一把抱住了瞎眼母親,退回安全地方,這才輕聲喊了一聲「娘」。
瞎眼老娘立刻聽出了這是張老大的聲音,當即老淚縱橫,悲喜交集。把這些天受的苦,遭的罪全說給大兒子聽。
張老大聽得怒髮衝冠,但又怕年邁的老母傷心過度,按捺心中的怒氣,好生安慰母親,馬上背起母親連夜往家趕。
等張老大回到家中,已是夜深人靜。張老二看見哥哥居然把瞎眼老母親背回了家,當即驚慌無比,做賊心虛,還沒能張老大發難,就偷偷從後院翻了出去。
到了天亮,張老大心中的怨氣還是難消,心想找張老二好好說道,可到處找也沒找到。時隔幾天之後,方才在河裡撈起早已腫脹的張老二。
雖然弟弟不孝,但畢竟是骨肉兄弟,張老大悲痛萬分,就把弟弟埋在河邊。
一年之後,墳上悠悠地長出一棵草來。這種草十分奇怪,只要用手指一碰,就會收卷枝葉,低垂下來。
人們都說那草是不孝弟弟張老二變的,為自己不孝弒母的行為而感到羞愧。於是,大家把這種無名草叫做「含羞草」。
關注「酒歌說文」,了解更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