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瞎眼老娘和不孝老二

2020-10-09 酒歌說文

從前有姓張的兄弟倆,從小就沒了父親,老娘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將他們拉扯大,好不容易長大成人,連福還沒享到就突然得了一場重病,從此雙目失明,喪失了勞動力。

哥哥為人忠厚善良,感激母親多年養育之恩,對母親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都先給母親送去。弟弟為人奸詐自私,嘴上不說心裡有怨氣,認為母親是拖累,對其不理不睬,十分嫌棄。

為了讓母親過得更舒服,張老大決定出去打工掙錢,回來貼補家用,臨走的時候,讓弟弟張老二在家裡好好伺候老母,弟弟一口應允下來。

張老大前腳剛走,張老二就撂了挑子,之前就看老母不順眼,如今沒了哥哥約束,更是忤逆不孝,嫌棄老娘成天吃白食成了累贅。不僅不給瞎眼老母端茶送水,連飯菜也沒有一口熱的,都是自己吃剩的殘羹剩飯。

瞎眼老母見小兒子如此不孝,就更加思念出門在外的大兒子。每天站在門口翹首以盼,呼喚著張老大的名字,這可更加讓張老二心有怨氣,擔心哥哥回來老娘告狀,於是心生毒計,準備除掉老娘。

這一日,張老二故作關心地說:「媽啊!您既然想念哥哥,乾脆我帶著你去看哥哥吧!」

老人思子心切,不知是張老二的詭計,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張老二將老娘背在身後,一路選擇無人僻靜之地,不讓別人看見,將老娘最後背到萬丈懸崖邊上。

張老二把瞎眼老娘放到懸崖邊的一個大石頭上坐下,然後假惺惺地說:「娘呀!這裡就是哥哥的地方,您就坐在這兒等吧,千萬別亂走呀,哥哥一會兒就來了。」

不等瞎眼老娘回話,張老二就調轉身,撒開腿跑得沒影。

可憐的瞎眼老娘什麼也看不見,只能癱坐在懸崖邊的石頭上等呀等呀,從清晨等到日出,又從日出等到日落,可左等右等也沒等到大兒子。

瞎眼老娘喊呀叫呀,四周只能聽到空曠的迴響,以及呼嘯的山風。這才明白了張老二喪盡天良,這是要把自己丟在這裡,要麼餓死要麼摔死,總而言之別想活著回去。

瞎眼老娘悲從心來,不禁老淚縱橫,越發思念忠厚孝敬的大兒子張老大,不停念叨他的名字,希望他出現在自己面前。

再說出門在外的張老大,自從離開了家,無時無刻不在想念瞎眼老娘後,天天掛念著老母親有沒有吃飽穿暖,每日憂心忡忡,輾轉反側睡不著。

這天夜裡,張老大迷迷糊糊中夢見瞎眼老娘坐在某處懸崖邊哭泣著呼喊自己。頓時從夢中驚醒來,當即收拾行李連夜往家裡趕。

走到離家不遠的某處懸崖下面,張老大忽然聽見崖頂上傳來一個老婦人喊他的聲音,聲音就跟自己的母親一模一樣。

張老大大吃一驚,不顧危險連忙手腳並用往山上爬。好不容易爬到崖上,還沒來得及喘氣,就被眼前的情景嚇出了一身冷汗。

原來雙目失明的老母親已經離懸崖邊只有一絲距離,只要再向前移動一丁點,就會摔下崖去。

張老大連氣也不敢出,生怕自己驚嚇了母親,使母親掉下懸崖,於是小心翼翼走到母親身後,一把抱住了瞎眼母親,退回安全地方,這才輕聲喊了一聲「娘」。

瞎眼老娘立刻聽出了這是張老大的聲音,當即老淚縱橫,悲喜交集。把這些天受的苦,遭的罪全說給大兒子聽。

張老大聽得怒髮衝冠,但又怕年邁的老母傷心過度,按捺心中的怒氣,好生安慰母親,馬上背起母親連夜往家趕。

等張老大回到家中,已是夜深人靜。張老二看見哥哥居然把瞎眼老母親背回了家,當即驚慌無比,做賊心虛,還沒能張老大發難,就偷偷從後院翻了出去。

到了天亮,張老大心中的怨氣還是難消,心想找張老二好好說道,可到處找也沒找到。時隔幾天之後,方才在河裡撈起早已腫脹的張老二。

雖然弟弟不孝,但畢竟是骨肉兄弟,張老大悲痛萬分,就把弟弟埋在河邊。

一年之後,墳上悠悠地長出一棵草來。這種草十分奇怪,只要用手指一碰,就會收卷枝葉,低垂下來。

人們都說那草是不孝弟弟張老二變的,為自己不孝弒母的行為而感到羞愧。於是,大家把這種無名草叫做「含羞草」。


關注「酒歌說文」,了解更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看一點。

相關焦點

  • 五個孝順的兒子,餓死了八十歲的老娘
    狹窄的村道上,兩邊掛滿了各式的招魂幡,人們川流不息,那邊人群逐漸聚集,村裡小廣場上一個穿著道士服裝的人,對著一口紅漆實木的大棺材,口中念念有詞,在嘰裡咕嚕的繞著棺材轉了好幾圈後,順手抓起了早放在地上捆綁了翅膀和腳的紅冠子大公雞,手裡刀就下去,脖子一抹,那公雞的血就噴射出來,接在右手的搪瓷碗裡,喝一聲:起!送葬的嗩吶聲跟著響起。
  • 兩兒子餵老娘吃玉米粥,一個被天打雷劈,一個卻大富大貴!
    老二腦子靈活,不想守著幾畝田等死,於是帶著媳婦去城裡做起了路邊攤小生意,雖然生意做的不大,但也餓不著了。老大只能將喪事草草辦了,一轉眼又半月過去了,村中的樹皮野草早就被人扒完了,眼看就要餓死,老大迫不得已,讓妻子守著老娘,自己去城裡找老二。老大走了幾十裡路,進了城,終於在城門口找到了老二的攤子,老二媳婦卻把腰一叉,擋在老大面前,還大聲呵斥道:「走開,別打擾我們做生意。」
  • 客家老故事—《瞎眼阿姆和金雞》
    兄弟倆大了, 卻嫌瞎眼的阿姆給他們帶來拖累, 於是商量了一個毒計。一天傍晚, 大兒子假惺惺地說:「阿姆, 我背你去散散心吧!」二兒子也道: 「阿姆, 我們一起到河邊走走。 」兒子背上阿姆, 走啊走啊, 來到河邊的竹林。 他們正要把瞎眼阿姆扔往河裡時, 竹林裡傳來粗獷的山歌聲, 他們做賊心虛,撇下阿姆, 逃回家裡。天黑了, 瞎眼阿姆內心十分焦急。
  • 80歲老娘去世,棺材怎麼也抬不動,兒子一家被雷劈,鄉民稱好
    起初,這老二家媳婦剛結婚時養老人還可以。可是後來有一年趕上了災年,老二年本來有錢,攢的糧食就足,在吃的上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他們給老娘吃的都是那種發潮的米,單獨給老太太做,出去還說都是給老娘開小灶,實際都是不能吃的米。好歹一個月湊合過去了,飯雖然難吃,老太太也是沒有敢說什麼。後來老大把這老太太接到家裡去了,老大每天都給老娘好吃好喝地供著。可是剛過了有十天吧,老大家裡的米缸空了,家裡斷糧了。
  • 《神秘導盲犬》神秘的瞎眼老太太,為什麼能矇混過關?只差一點
    故事中交代的很清楚,十年前的車禍,讓自己失去了幸福的家庭。現在自己已經年過七旬,現在到翠湖公園遛彎,已成為自己唯一的愛好與樂趣。當聽到這個故事所以,為了瞎眼老太太的安全考慮,從這裡借道也就沒有人阻攔了。甚至成為了一種體現人道主義的關懷。在這種各有所需的情況下,難免會有麻痺大意的情況出現。即使警犬拉拉一直報警,就這樣一個瞎眼老太太有什麼可查的?
  • 故事:一頭被救的狼拯救了一個不孝的兒子
    張虎因為爹死得早,娘又雙目失明,在家缺乏管教,閒著時就愛往外跑,有時一整天都不著家,他娘說他幾句,他還有點不耐煩,有時就頂撞老娘。害得他娘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為此他娘沒少抹眼淚,只恨自己眼睛不爭氣,又攤上這麼個不孝的兒子,連吃個飯都照顧不了自己,就甭提以後養老了。張虎隔壁的齊老漢是一個心直口快,和張虎爹是結拜兄弟,張虎爹過世後,他和老伴經常過來看看大嫂,也經常說張虎。齊老漢剛正不阿,在村子裡有極高的威望,張虎就有幾分敬畏,所以齊老漢的話他還是聽的,因此才不敢對他娘太過於怠慢。
  • 故事:兒子不給老娘飯吃,老娘去世兒子遭了報應
    後來請了一個懂這方面事的人,那人告訴兩口子,這是你們家老人恨你們不孝,找人來折騰你們的,得多給老太太燒紙錢和冥器,讓老太太消氣。有一次和人喝酒,酒桌上有一個人說我從來不信這些神神叨叨的事,自從我媽死後從來沒給我媽燒過紙,人死了就死了,燒紙那是活人眼目,給活人看的。這個懂行的人就說,你要是不信這些事的話,等喝完酒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 那個村莊的離奇往事之孫老二的葬禮
    好像怕孫老二在天上聽到,但是誰管他是在天上,還是下了地獄,連他老婆都不想管,屍體就在房間裡,從醫院拖回來以後一直放著,孫老二的老婆,二郎腿一翹,若無其事的開著電視嗑瓜子。 孫老二的老婆,人稱二娘,二娘別的沒有,一張嘴皮子罵遍了村裡老老小小。
  • 故事:老太太孤苦伶仃,命喪狗嘴,還真是生前不孝死後亂叫啊
    老兩口一輩子傾盡了所有給文巖成家立業,但是文巖老爹死後,他竟然不想贍養自己的老娘了,想讓村長給辦五保戶。村上了解文巖的人都知道,這人雖然脾氣大,但並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可是自從娶了媳婦之後,性情大變,或許這就是紅顏禍水的由來吧。文巖和老娘住對門,這邊是紅磚大瓦房,那邊卻是土胚老房子,若不是土房子冬暖夏涼,老太太估計前幾年就駕鶴西去了。
  • 故事:老太太含冤而死,卻被一隻貓復活了,另一個版本的貓臉老太太
    老話說,狗貓不和是冤家,但是老太太家的狗和貓卻相處的特別融洽。狗是土狗,貓是黑貓,又名「閻王叫」。平日裡從不打鬧撕咬,分別霸佔著老太太的左腳和右腳。天漸漸暗了下來,老大從屋裡出來,仍舊不見老二,於是就隔著牆頭喊到:「老二,該你伺候娘了!」
  • 本是同根生,姐姐孝順的無人能比,妹妹不孝的有點逆天
    小時候,鳳子的父親喜歡老大鳳子,媽媽喜歡老二小青。現在爸爸媽媽年齡都大了,身體也都不好,媽媽還勉強可以自理,父親常年在炕上坐著躺著下不了炕了,媽媽現在和妹妹在一起住,父親跟鳳子一起生活。大伯家二哥身體也不好,出不了力,幹不了重活也沒辦法為他嶽父做什麼,好多農活和照顧父親的力氣活都落在了鳳子的身上,鳳子長得不好看,當年有人說媒的時候,大伯家的二哥還不中意,現在可證實了醜妻家中寶的這一句話的道理。鳳子對自己父親孝順,力活髒活都能幹,對公公婆婆也孝順。什麼好吃的都緊著公公婆和父親吃,是一個難得的能幹孝順女人。
  • 故事:孝順小夥遇仙姑,送他一個寶葫蘆,要啥有啥
    從前,一個瞎眼老媽含辛茹苦把兩個兒子養大,可不想老大有財是個不孝子,剛娶了老婆就忘了老娘,霸佔了家裡所有的財產,把弟弟來福和老媽趕出了大門。來福無可奈何,只好扶著哭哭啼啼的瞎眼老媽在山裡搭了一個窩棚,整日砍柴割草,以此維持生活。
  • 故事:老二認識了小鬼,去了一次陰間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滿洲民間故事有一類涉及到陰間,甚至有借體還魂。中原優秀小說《西遊記》和滿洲傳統文學《尼山薩滿》等都有這類內容,說明只要主題思想是好的,就不能都批為封建迷信。今天就講一個這類的滿洲民間故事。
  • 她被兒子痛揍,種惡因得惡果,不孝的代價你見到了嗎?
    老人在大冬天的夜裡,連凍再加生氣,沒幾天,人就不行了,楊樹大伯恨楊樹媽氣死了老娘,把楊樹媽媽給鎖在房間裡不讓出來這樣的事,總是口口相傳的特別快,不孝有三,為後為大!可這樣的後,要來又有何用?不但傷了老人,丟了口牌,最後你傷及的,為你的不孝買單的,卻是你最愛的人,而向你舉起棍棒的,也可能是你最愛的那個人。
  • 兩兄弟餵老娘吃玉米粥,一個被天打雷劈,一個卻大富大貴
    雖然老二從小調皮搗蛋,但老兩口還是百般寵愛他。還為他建了一個三居室的石屋,大兒媳整天抱怨。老二腦子靈活,不不想守著幾畝田等死,就帶著老婆進城,在路邊做起了小生意。雖然生意不大,但也餓不著了。而老大在家伺候父母,家裡沒有食物,每天用樹皮和雜草充飢。不久後,父親體弱多病去世,大哥託人去城裡稍信,但是老二始終沒回來。大哥只能草草辦喪事,轉眼間半個月過去了。村子裡的樹皮和雜草早就被撿走了,他快要餓死了。大哥別無選擇,只能讓老婆陪著,去城裡找老二。
  • 老娘病重四個子女輪流服侍,臨終前老三拿5萬,母親將遺產全部給他
    張霞和李德勝結婚多年,雖然家庭條件一直很差,但是感情卻非常好,張霞為李德勝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二和老四都是姑娘家,但是都還是有文化的,雖然沒考上大學,但是在城裡有了份不錯的工作,只是嫁得不太好,老二嫁的是個賭棍,賺的錢都被輸光了,兩口子整日吵架,老四嫁的脾氣不太好,結婚頭幾年,老四經常往娘家跑著訴苦。
  • 故事:老二要管家,他出門辦事遇到的經歷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民間故事從前,滿洲東山裡,以前故事都說小夥和他訥,這故事不一樣,說是有一大戶人家。說大戶人家,不是說人很多,而是說是很有的錢的大戶家庭。家裡有幾十晌的地,家裡還有很多長工(或叫夥計),老二帶領長工們種地。家裡還有一做燒鍋酒的。老大總管家務,家裡家外,都是他說了算。老二勤勞能幹,他帶領很多長工幹活,長工很多,用不上他幹,他主要負責指揮和管理。一家人關係都非常和睦。
  • 蝸牛講民間故事:不孝女落魄回來找母親 母親會怎麼對他們呢
    蝸牛講民間故事:不孝女落魄回來找母親 母親會怎麼對他們呢很早以前,有一個村裡住著一個頭髮雪白的老婆婆和她的老伴,他倆有三個閨女。這三個閨女長得一個比一個漂亮,是方圓幾十裡地的三朵花。可三個閨女三個脾性,姑娘長大了,都想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女婿。大女兒說:愛穿綢,愛掛緞,愛吃好的怕動彈,有錢有勢我眼紅,一心嫁個坐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