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一張( 民間故事)

2020-09-05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

■馮驥才

天津衛的楊柳青有靈氣,家家戶戶人人善畫;老輩起稿,男人刻版,婦孺染臉,孩童填色,世代相傳,高手如林。每到臘月,家家都把畫拿到街上來賣,新稿新樣,層出不窮,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畫稿冒出來,賣來賣去總會有一張出類拔萃地「鼓」出來。楊柳青說的這個「鼓」字就是「活」了—誰看誰說喜歡,誰看誰想買,爭著搶著買,這張畫像著了魔法,一下子能賣瘋了。

於是年年楊柳青人全等著這畫出現,也盼著自己的畫能「鼓」起來,都把自己拿手的畫亮出來。這時候,全鎮的年畫好比在打擂。這畫到底是怎麼鼓的?誰也說不好。沒人鼓搗,沒人吆喝,沒人使招用法,是它自己在上千種畫中間神不知鬼不覺鼓出來的。這畫為嘛能鼓呢?誰也說不好。戴廉增和齊健隆兩家大店,畫工都是幾十號,專門起稿的畫師幾十位,每年新畫上百種,卻不見得能鼓出來;高桐軒畫得又好又細,樹後邊有窗戶,窗戶格後邊還透出人來,他的畫張張好賣,可沒一張鼓過。就像唱戲的角兒,唱得好不一定紅。人們便說,這裡邊肯定有神道,神仙點哪張,哪張就能鼓;但神仙決不多點,每年只點一張。這樣,楊柳青就有句老話:

年畫一年鼓一張,不知落到哪一方。

鎮上有個做年畫的叫白小寶。他祖上幾代都幹這行,等傳到他身上,勾、刻、印、畫樣樣還都拿得起來,就是沒本事出新樣子,只能用祖傳的幾塊老版印印畫畫。比方《蓮年有餘》《雙槍陸文龍》《俏皮話》,還有《金臉財神》。這些老畫一直賣得不錯,夠吃夠穿夠用,可老畫是沒法再鼓起來的,鼓不起來就賺不到大錢。他心裡憋屈,卻也沒轍。

同治八年立冬之後,他支上畫案,安好老版,捲起袖子開始印畫。他先印《雙槍陸文龍》那幾樣,每樣每年一千張;然後再印《蓮年有餘》,這張畫上是個白白胖胖的小子抱條大紅鯉魚,後邊襯著綠葉粉蓮。蓮是連年,魚是富裕,連年有餘。這是他家「萬年不敗」的老樣子。其實,《蓮年有餘》許多畫店都有,畫面大同小異,但自家畫上的胖小子開臉喜相,大魚鮮活,每年都能賣到兩千張,不少是叫武強南關和東豐臺那邊來人成包成捆買走的呢。

一天後晌,白小寶印畫累了,撂下把子,去街上小館喝酒,同桌一位大爺也在喝酒。楊柳青地界不算太大,鎮上的人誰都認得誰。這大爺姓高,年輕時在貨棧裡做帳房先生,好說話,兩人便邊喝酒邊閒聊。說來說去自然說到畫,再說到今年的畫,說到今年誰會「鼓一張」。高先生喝得有點兒高,信口說道:「老白,你還得出新樣子啊,吃祖宗飯是鼓不出來的。」這話像根棍子戳在白小寶的肋骨上。他掛不住面子,把剩下的酒倒進肚子,起身回家。

一路上越想高先生的話越有氣,不是氣別人,是氣自己,氣自己沒能耐。進屋一見畫案上祖傳的老版,更是氣撞上頭,抓起桌上一把刻刀上去要把老版毀了,只聽老婆喊著:「你要砸咱自家的飯碗呀!」隨後白小寶便迷迷糊糊被家裡人硬拽到床上,死豬一樣不省人事。

轉天醒來一看,糟了,那塊祖傳的老版—《蓮年有餘》真叫他毀了,帶著版線剜去了一塊,再細看還算運氣,娃娃的臉沒傷著,只是腦袋上一邊髮辮上的牡丹花給剜去了。可這也不行呀—原本腦袋兩邊各一條辮,各扎一朵牡丹花,如今不成對兒了。急也沒辦法,剜去的版像割去的肉,沒法補上。眼瞅著這兩天年畫就上市了,好在這些天已經印出一千張,只好將就再印一千張,湊合著去賣,能賣多少就賣多少,賣不出去認倒黴。

待到年畫一上市,稀奇的事出現了。買畫的人不但不嫌娃娃頭上的花少一朵,不成對,反而都笑嘻嘻說這胖娃娃真淘氣,把腦袋上的花都給耍掉了,太招人愛啦!這麼一說,畫上的娃娃賽動了起來,活了起來!於是你要一張,我要一張,跟著你要兩張,我要兩張。三天過去,一千張像一陣風颳走,一張不剩。白小寶手裡沒這幅畫了,只好把先前使老版印的雙辮雙花的娃娃拿出來,可買畫人問他:「昨天那樣的賣沒了嗎?」他傻了,為嘛人人都瞧上那個腦袋上缺朵花的呢?

可他也沒全傻,晚上回去趕緊加印,白天抱到市上。畫一擺上來,轉眼就賣光。一件東西要在市場上火起來,拿水都撲不滅。於是一家老小全上手,老婆到集市上賣,他在家裡印,兒子把印好的畫一趟趟往集市上抱。他夜裡再玩命印,也頂不住白天賣得快。幾天過去,忽然一個街坊跑到他家說:「老白,全鎮的人都吵吵著—今年你的畫鼓了!」然後小聲問他:「這張畫你家印了幾輩子了,怎麼先前不鼓,今年忽然鼓了?」白小寶只笑了笑,沒說,心裡明白。可是往深處一琢磨,又不明白了,怎麼這畫少一朵花反倒鼓了?

年三十晚上,白小寶一數錢,真發了一筆不小的財。過了年他家加蓋了一間房,添置了不少東西,日子鮮活起來。

他盼著轉年這張畫還鼓著,誰知轉年風水就變了,雖說這張畫賣得還行,但真正鼓起來的就不是他這張了,換成一家不起眼的小畫店「義和成」的一張新畫,畫名叫《太平世家》。六個女人在打太平鼓。那張畫也是沒看出哪兒出奇好,卻賣瘋了,天天天沒亮,義和成門口買畫的人排成隊挨著凍候著。

選自《小小說選刊》

(段明 圖)

相關焦點

  • 賤票(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1期■李永生花匠塗三,專替東家睡覺。東家叫胡四,家大業大。大戶人家自然是土匪打劫綁票的目標。為此,東家防範甚嚴,家丁護院保鏢隨身不說,晚上睡覺也是狡兔三窟,今兒這房明兒那房。
  • 陰陽墳(民間傳說故事)
    老陰陽先生死逢十,兄弟仨覓人打好墳墓,停屍五天,正好逢五,出喪到墳地,等,等,等,等了半天,天陰下起雨來,趕集的人回家,路過墳地,有人買了口鐵鍋,頂在頭上避雨;接著還有人買了條草驢,下了條驢駒,把驢駒背在肩膀上牽著草驢回家;又接著,在集上說書的藝人手裡拿著弦子,肩膀上背著鼓也往家回,天上飛過來一隻老鷹,釣著一條魚。咔嚓一聲雷,老鷹丟了魚,掉下來,正好跌到鼓上。
  • 鎮馬鞭(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8期■墨中白陳家河人說,陳長手用鼓捕魚。大家都這麼傳,可沒有人親眼見過。有人說,那鼓是用陳家河最老的一條黑白花牛皮做的,放在河裡,似船,陳長手就坐在牛皮鼓上,邊拍鼓,邊捉魚。也有人說,那花牛皮鼓,夏天能變大,冬天能變小,春天還能變長,秋天更能變短。神奇著呢。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包袱裡是蠟人五年來省吃儉用攢下來的一萬多塊錢和一張起了皺的照片。照片是張全家福,背後用筆歪歪扭扭地寫了地址和姓名。廠裡派人去了蠟人家,見到了蠟人憔悴的妻子和懂事的孩子,可他們看了一眼照片冷冷地說:「這個人不認識,或許五年前就死了。」隨即便不再搭腔了。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神仙叔(民間故事)
    屋裡不點洋油(煤油)燈,黑燈瞎火一片黑,聽得見神仙叔吃飯的響聲,看不清神仙叔吃飯的嘴臉。神仙叔不緊不慢地放下碗,不疾不徐地喊一聲,你們進來吧!「譁啦」一下子,我們一窩孩子擠進去。神仙叔挨樣拿東西遞在我們手裡。大鼓,響板,骨架子,鼓槌子,馬扎子,一條擦汗的手巾,一隻喝茶的搪瓷缸。我們一人領一樣,「嗷嗷嗷」地跑出門。神仙叔右腿瘸,右手按在右腿的膝蓋上,一拐一瘸地走出門。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故事:民間故事:父子倆走夜路,途中遇怪事,一張羊皮卷救了二人性命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救命的羊皮卷》,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 鏗鏘鑼鼓(民間故事)
    臨終前,老伴兒只提了一個要求,讓給人家打了一輩子喪鼓的老羅,給她打一晚上鼓。老羅沒有食言,他不僅給她打了一晚上鼓,還唱孝歌,從媒人說媒唱到結婚,再到生子,過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四十來年的大半輩子。一步一停,一步一唱,細數歲月,沒有煽情,卻聽得在場的鄉親們熱淚汪汪。
  • 對聯故事(七)
    對聯故事(七) 一天,李潤澤和小玩伴一起上街去玩耍,遇到了在民間巡視的李太師。李太師是當今太子的老師,才學極為淵博。李潤澤對:「新春雷未動,擊一聲鼓,替天地揚威」。太師十分高興,問李潤澤叫什麼名字,李潤澤小夥伴說,他叫李潤澤是秀才營的。太師鼓勵李潤澤說:「下屆會試,一定要進京顯顯身手。」李潤澤說:「多謝太師褒獎,還請太師上轎。」
  • 民心「稱」出好縣官(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光緒四年(1878年),暴式昭出任江蘇震澤縣(今屬江蘇蘇州)平望司巡檢,負責維護當地的治安。雖然只是一個九品的芝麻小官,但暴式昭立志要有一番作為,清廉持儉,兢兢業業地為百姓服務。
  • 針眼之仇(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裴文兵江南琴溪鎮上有兩位郎中,一位姓呂,一位姓陸。呂郎中自視甚高,對陸郎中的醫術一向不以為然。這天,也住在琴溪鎮上的馬大柱忽然覺得自己的右臂很是酸痛,於是來到呂郎中的醫館就診。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好嘴楊巴(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馮驥才津門勝地,能人如林,此間出了兩位賣茶湯的高手,把這種稀鬆平常的街頭小吃,幹得遠近聞名。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楊七;一位細白精明,人稱楊八。楊七楊八,好賽哥兒倆。其實卻無親無故,不過他倆的爹都姓楊罷了。
  • 可怕的賭局(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琳故事發生在宋朝的時候,宰相付青書有個漂亮可愛的千金,名叫付容若。這一天,付容若突然找到父親,說她愛上了前來趕考的書生宋子期,要和有財有勢的未婚夫陳白退婚。再說了,她出身那麼卑賤,怎麼能和我長同一張臉?雖然我毀了她的容貌,可我也給了她一大筆銀子,算起來她也不吃虧!」宋子期長嘆一聲,一語不發地離開了宰相府。他心底所有的愛和熱情,在這一夜之間,被這對父女的冷酷無情,和這一場視人命如草芥的賭局,消磨的一乾二淨。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6.10上(段明 圖)
  • 第523期:賽口才(民間笑話故事)
    文/李中明(湖北)記得初中畢業那年,在大隊茶場和幾個小青年學吹喇叭,老範師傅不僅喇叭樂鼓樣樣精通,還會講好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有一個笑話小故事《賽口才》,記憶猶新的我能把它背得滾瓜爛熟。故事雖短,意味深長,對每個家長都有教育意義。兒女讀小學時,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兩個孩子聽,他們在學校又把故事講給同學們聽,惹得師生哈哈大笑。今天,我再把這個故事講一遍大家聽。
  • 龍城局(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張世美室內放著一張八仙桌,桌上有蜜餞、鮮果、醬肉、肥腸、油雞、火腿、鮮魚……酒是龍城的竹葉青。胡中園和吳大舌頭正把盞對酌。侯大少突然闖入,二人吃了一驚。胡中園定睛看清是侯大少後,卻黑著臉喝問:「你來幹什麼?怎麼如此沒教養?」一聲猛喝,倒把侯大少喝愣住了,他直愣愣地盯著胡中園,心裡直運氣。胡中園竟然不把他侯大少放在眼裡,這口惡氣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
  • 少年功夫貼(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芥末小布從小就崇拜那些武林大俠,一心想學武,將來行俠仗義。好半晌,行腳商拿出了三張膏藥,說:「這玩意叫功夫貼,每一張都藏著一種武功,用的時候貼在自己身上就可以了。我都忘了這是從哪裡收來的了,不如就送給你吧。」小布十分詫異地伸手接過功夫貼,還是把自己身上僅有的幾個銅板給了這個行腳商,畢竟人家跋山涉水做生意也不容易。
  • 一張八仙桌(民間故事)
    眼看車子衝到面前,老曾眼一閉,雙手一張,懷中的瓷瓶應聲落地,「砰」地碎了一地。一輛小貨車應聲急剎,停在了老曾身前。老曾暗暗叫苦,其實他盯的是那輛擦身而過的寶馬,這種小貨車能有什麼油水?算了,能敲多少算多少吧!於是老曾往地上一坐,哭喊道:「哎呀,要了我的老命了呀!」小貨車司機趕忙下車,迅速跑過去,說:「大爺,您怎麼樣?」老曾哭得更大聲了:「我的命根子呀!」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