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年間,郎溪縣境內的楊柳村裡,有位姓周的老漢,活到八十多歲時,仍腿腳靈便、耳聰目明。周老漢不願意與兒子一家住在一起,獨自一人住在自家的老宅裡,圖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楊柳村一向很安靜,這天,村裡卻忽然熱鬧了起來,周老漢連忙出了家門,想瞧瞧稀罕。周老漢稍一打聽便得知:長豐縣的林知縣回楊柳村來了,他僱了些工匠,要拆掉自家的舊宅,建一座新宅。
原來,林知縣是楊柳村人,四年前,他考中了進士,就任五百裡外的長豐縣知縣。一個多月前,林知縣回了一趟楊柳村,見自家的舊宅破舊得不成樣子,便對村裡人說,他想拆掉舊宅建新宅。今天,他又回楊柳村,是專程安排拆、建之事的。
在楊柳村,建房子可是一件大事、熱鬧事,周老漢哪裡願意錯過這樣的場面?當下,他便急急忙忙往林家舊宅趕去。
林家舊宅在楊柳村的村尾,周老漢趕到時,舊宅已經被拆除了,工匠們正在舊房基上挖新地基,林知縣站在一旁,與鄰居們閒聊著,舉手投足之間,一點官架子都沒有。見周老漢走了過來,林知縣連忙衝著他非常尊敬地打了聲招呼。周老漢非常受用地應了一聲,心裡頭感慨地想:這孩子是我看著長大的,如今貴為知縣,仍對村裡人如此尊敬,沒有忘本,好啊!
工匠們挖著挖著,忽然發出了一陣驚呼聲,圍觀的眾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禁面面相覷,幾位性子急的村裡人跑到工匠們的面前一瞧,也都發出了驚呼聲。周老漢正想過去看個究竟,一位工匠已經來到了林知縣的跟前,稟報導:「大人,剛才我們在挖地基時,在舊宅的房基裡挖出了兩隻大罈子,一隻罈子裡裝滿了金子,另一隻罈子裡裝滿了銀子!」林知縣聽了這話,大吃了一驚,連忙快步向房基那兒走去,周老漢也跟了過去。
只見地基裡,果然被挖出了一大壇金子、一大壇銀子!這是怎麼一回事?林知縣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皺著眉頭,顯然正在苦苦思索。半盞茶的工夫過後,林知縣的眉頭忽然舒展開來,大聲道:「這兩壇金銀,肯定是我的祖上埋在房基裡的,財不外露嘛!看樣子,它們肯定已被埋了上百年了……」
林知縣的一番話,令大伙兒茅塞頓開,紛紛羨慕地說,林知縣真是託了祖上的福,竟在建新宅時,無意中得到了祖上埋下的兩壇金銀。林知縣也連稱感恩祖上,周老漢卻嘀咕了一聲:「這事可真有點怪啊!」
周老漢嘀咕的聲音雖然很小,但卻被林知縣聽了個真真切切,他連忙把周老漢攙扶到一旁,小聲地問道:「周老爹,您說,這事有啥奇怪的?」周老漢想了想,道:「小林子,你家的舊宅是七十來年前建造的,這裡原本是一片荒地──舊宅才建造了七十來年,哪能……」
聽完周老漢的一番話,林知縣「哈哈」一笑,然後把周老漢請到村頭的小酒館裡,喝起了酒……
在楊柳村裡住了一晚,第二天,林知縣坐著馬車,回長豐縣去了,村裡人都看見,林知縣臨行前,命隨從將那兩壇金銀搬上了馬車。
林家的新宅繼續建造著,周老漢每天都去看一會兒熱鬧,和工匠們聊聊天。半個月後的一日下午,周老漢去住在鄰村的表侄董大柱家做客,吃過晚飯,董大柱和弟弟二柱一起,將周老漢送回了家。此時,天色早已黑了下來,周老漢硬要留兩位表侄在他家歇息一晚,董家兄弟只得留了下來。
董家兄弟住在東屋,周老漢住在西屋。雞叫頭遍時,周老漢忽然醒了,感覺屋內進來了旁人,他正想問是誰進了西屋,忽然,感到自己的脖子上一涼,他頓時明白了,那是鋼刀架上了他的脖子!他不禁大吃了一驚:老漢我與任何人都無冤無仇,這是誰要殺我?
周老漢把眼睛一閉,正等死,忽然,屋內「撲通」「撲通」響了兩聲,周老漢脖子上冰涼的感覺頓時消失了。他連忙起床,點亮油燈一看,只見董大柱摁住個胖漢子,董二柱摁住個瘦漢子,兩把鋼刀被扔在了一旁。
原來,董家兄弟自幼習武,都有一身武功,他倆早就覺察到有人進了屋,於是悄悄起了床,循著胖、瘦兩個漢子弄出的細微響動,來到了西屋,在千鈞一髮之際,撲倒了胖、瘦兩人,救了周老漢一命。
董家兄弟問胖、瘦兩個漢子,為何要取周老漢的性命?兩人說,他倆只是小偷,家住外地,那兩把鋼刀只是他倆的防身之物。剛才摸進周老漢的屋子,想偷些錢財,沒想到周老漢被驚醒了,於是將鋼刀架在周老漢的脖子上,想嚇嚇他……
周老漢聽完胖、瘦兩個漢子的話,差點樂了:我這麼一位窮老漢,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哪裡有什麼錢財?沒想到,卻被小偷惦記上了,真是可笑啊!
董家兄弟又問了一些話,胖、瘦兩個漢子卻始終只肯承認自己是小偷,董家兄弟要送他倆去見官,卻被周老漢攔住了。周老漢一向心軟,他衝著自家人道:「兩位表侄,見官就不必了。這兩個小偷有了這次教訓,估計以後再也不敢做小偷了,你們放了他倆吧!」兩漢子聽了這話,連忙發起了毒誓,董家兄弟只得將他倆放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董家兄弟告辭回家去了,周老漢在村子裡閒逛了一圈,上山去了。周老漢經常在山上放些鐵夾子,夾些野雞、野兔之類的獵物當下酒菜,現在他來到山上,當然是想看看那幾隻鐵夾子,有沒有夾到新的獵物。
逐一看過,周老漢有些失望,因為它們沒有夾到一個獵物。他正準備下山,忽然看見在一道懸崖上,有一棵大樹,樹上纏著瓜藤,藤上結著一隻不小的木瓜。周老漢想把那隻木瓜摘回家去,於是小心翼翼地向懸崖上攀去。正當他伸手摘瓜之時,忽聽「啊」「啊」兩聲慘叫聲響起。周老漢扭頭一看,只見兩道人影翻滾著,落下了懸崖!
周老漢知道,那道懸崖有三丈多高,人摔下去非死即傷。當下,他顧不上摘瓜了,趕緊順著原路下了山,繞到了那道懸崖下,一看,那兩個落下懸崖的人竟是那胖、瘦兩個漢子!所幸的是,他倆沒有被摔死,不過看樣子,腿骨肯定摔斷了。周老漢既生氣又憐惜地問二人,為何沒有離開楊柳村,卻摔到懸崖下去了?胖漢子忍著疼,告訴周老漢,他倆迷路了,剛才一不小心,雙雙落下了懸崖。周老漢點點頭,然後急匆匆地向鄰村趕去。原來,董大柱、董二柱不但都有一身功夫,而且又都是醫治跌打損傷的好手。
工夫不大,董家兄弟隨周老漢來到了懸崖下,把兩人背到了周老漢家。董家兄弟把二人安頓在東屋,讓周老漢去西屋裡喝茶,然後他倆也進了東屋,緊緊地插上了門閂。不一會兒,東屋裡便傳出了胖、瘦二人疼得像殺豬一般的號叫聲,周老漢以為董家兄弟正在給他倆治傷,弄疼了他倆。半炷香的工夫過後,東屋的門開了,董家兄弟走了出來,對周老漢說,二人招了,但只招了一半。周老漢吃驚道:「啥招了?」董大柱跺了一下腳,道:「表叔,他二人招認說,他倆是被別人派來殺你的……」
原來昨天夜裡,抓住胖、瘦兩個漢子後,董家兄弟便懷疑他倆不是什麼小偷,而是另有所圖,但因為周老漢堅持不送他倆見官,只得放了他倆。今天,董家兄弟知道他倆摔下懸崖時,周老漢正在懸崖上,便更加懷疑他倆意欲加害周老漢。剛才,董家兄弟相互使了一個眼色後,將二人背進了東屋,故意讓周老漢去西屋裡喝茶,然後,向他倆追問起了究竟。他倆當然不願意說出實情,董家兄弟便在他倆的傷處動了手,疼得他倆直叫喚,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被別人派來結果周老漢的殺手,但僱用他倆的人究竟是誰,卻寧死都不敢說。董家兄弟見狀,只得分別給他倆接上了骨頭、上了藥,然後來到西屋,將事情告訴了周老漢。
聽完董家兄弟的一番話,周老漢大吃了一驚,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有人想要他這個窮老漢的性命!這個禍端究竟因何人、何事而來?
周老漢正在琢磨其中的道道,董家兄弟已經借來了一輛馬車,催促他快上馬車,去郎溪縣縣衙報案。這回,周老漢不再堅持放了胖、瘦二人,他也知道,這事背後的究竟,只能指望官府去追查了!
仨人上了馬車,飛快地向郎溪縣縣城趕去。
趕到縣衙,仨人把事情詳詳細細地向魯知縣稟告了一番,魯知縣連忙派出捕快坐上馬車,去楊柳村押解胖、瘦二人。
傍晚時分,董家兄弟、周老漢和捕快們來到了周老漢的屋子前,只見屋子濃煙滾滾──著火了!董家兄弟正要衝進火海,卻見胖、瘦二人一邊疼得「嗷嗷」叫著,一邊拼盡全身的力氣,從屋子裡爬了出來。他倆倒吸著涼氣,胖子氣憤地道:「太毒了,這是想燒死我倆滅口啊!我說實話,我倆是被長豐縣的林知縣派來殺害周老漢的!」瘦子也大聲道:「對,林知縣是這事背後的主謀!」
眾人連忙把二人抬上了馬車,這時,屋子後面忽然一個人影一閃,那群捕快急忙撲了過去。一番打鬥後,捕快們捉住了那人──一個身穿黑衣、蒙著面的大漢。
黑衣人倒也痛快,他剛被綁了個結實,便招供說,他也是林知縣僱用的殺手。林知縣讓他暗中監視胖、瘦二人,必要時殺了他們滅口,剛才,他想趁著天色將黑,放火燒死已斷了腿骨的二人,不想董家兄弟、周老漢和眾捕快正巧趕到了楊柳村……
胖、瘦二人和黑衣人被押送到了郎溪縣縣衙,魯知縣命人將他們的供訴一一記錄在案,然後將此事上報了朝廷。不久後,一位欽差被指派查辦此案,並很快就把此事查了個水落石出。
原來,林知縣自從當上了長豐縣知縣後,撈到了大筆的金銀,但他不敢公開動用那些金銀,害怕自己被別人懷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想出了一個主意:將金銀偷偷運回楊柳村,悄悄地埋在自家老宅的地下,然後拆掉老宅,建新宅,這樣,在建新宅的過程中,那些金銀肯定會被工匠們挖出,到那時,他便可以說那些金銀肯定是祖上埋下的,被埋了上百年,這樣一來,他便可以公開動用它們,享受榮華富貴了。
令林知縣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周老漢作為楊柳村裡最年長的老人,竟然仍清楚地記得林家的舊宅,是七十來年前建造的。挖出金銀的那天,周老漢對林知縣所說的那番話是這樣的:「小林子,你家的舊宅是七十來年前建造的,這裡原本是一片荒地──舊宅才建造了七十來年,哪裡能埋下上百年的金銀……」
正是這番話,給周老漢惹來了殺身之禍──林知縣擔心此事被周老漢說出去,令此事敗露,於是回到長豐縣後,他便僱用了胖、瘦二人和黑衣人……
林知縣、黑衣人被判了斬刑,胖、瘦二人被判流放三千裡。周老漢得知其中的詳情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我禍端的由來!小林子千謀萬算,最後還是落了個一場空!看來,這人啊,真的貪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