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灌縣故事:石龍津的棒老二

2020-11-02 歲月都江堰

石龍津往事

文/淺夏

六月的柏條河正是豐水季節,浪頭一個蓋一個地滾滾而來,兩岸蔥蔥鬱鬱的樹高高矮矮地錯落著,燕子在河面上上下翻飛,啁啾鳴叫。田野一派生機盎然,秧苗早已定根返青,三五成群的鴨子在稻田裡覓食。胥家鎮龍馬村的石龍津農耕文化體驗園的菜園裡各種蔬菜正開著各色的花。紫色的茄子花、白色的海椒花、黃色絲瓜花、南瓜花,風一吹,淡淡的清香就在田野上瀰漫。豇豆像曬的掛麵一樣結滿了架子,種的較早的玉米也掛須了。

吳四孃是我今天要拜訪的人,也是這塊土地上的主人。她有與眾不同的氣質,有書香氣,不像一般的農村老太太。紫色的短袖薄衫打底,黑色大腳九分褲,外披一件黑白相間有樹葉花形的長款黑紗外套隨風輕飄,身板筆直,若不是那滿頭的銀髮,你真不覺得她是一個老人,而且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思維敏捷,條理清晰,口齒伶俐,和她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們坐在院子的銀杏樹下,主人泡上茶,老人就給我講起了關於石龍津碼頭的往事來。

她用手指向柏條河的方向,說:

「過了這幾塊地就是柏條河,不要看它現在是一片糧田,以前可是灌縣最熱鬧的碼頭喲。這個碼頭聽祖上說有些年頭了,還是清朝康熙年間建的呢。」


灌縣(今都江堰)不大,卻也可以算得上蜀中水鄉了,穿城而過的河就有六條之多,還不算大大小小的溝渠,又處在漢藏接壤處,背靠茫茫大山,有豐富的木材、石材、煤炭資源和藏地的皮毛,東面是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平原。明末清初的成都毀於戰禍,需要大量的物資,當時百分之八十的建材都是由這條水路源源不斷地運抵成都洞子口的。柏條河是岷江的內河之一,前段水流湍急,河道不寬,不適宜建碼頭。胥家這一段河面相對寬闊,且水深,船可泊於此,各種物資由此裝船也方便,因此,碼頭就應運而生了。金堂趙鎮人依靠這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優質的木材,還建了一家造船廠。

柏條河兩岸還有歇腳的么店子和商鋪,一座氣勢恢宏的木結構廊橋橫跨兩岸,雕梁畫棟,做工精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南橋,兩邊是走廊,中間是供行人和車馬過的,橋的一側還供奉著菩薩,也不知是什麼由來,給橋起了一名字叫「老人橋」。

夏天,老人橋成了消暑乘涼的好地方,人們搖著扇子,坐在橋上,三三兩兩地擺龍門陣,喝點小酒。小販們提著長竹篼篼,有賣花生胡豆的,有賣滷肉的,有賣涼拌雞肉的,還有賣葉子煙的,其中胡雞肉的味道最巴適,人又和善,無論哪一路人他都不得罪,因此生意最好。

胥家地面上有兩股棒老二(土匪),分別是錢矮子和肖邊花兒(獨眼龍),幹著打家劫舍綁票勒索的勾當,偶有摩擦。錢矮子非常瞧不起肖邊花兒那夥人,他早年學過武,滿臉匪氣和俠氣,雖也是幹著刀口上的營生,卻並不滋擾鄉鄰,常對手下人說:「兔子不吃窩邊草,我們不能連護腳毛都不顧,要找生意走遠些。」肖邊花兒這一伙人卻全然不顧,欺行霸市,橫行鄉裡,普通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卻敢怒不言。

有一年,肖邊花兒打聽到城裡有一家綢緞莊生意紅火,而且近來有一筆不小的進帳,於是就派人進城摸了一個底,選了一個日子,帶上兄弟夥白天混進城,在妓樓、煙館、賭場裡鬼混,等到天一黑就下手。

那天晚上沒有月亮,天黑得早,這夥人打起大花臉,就摸到綢緞莊門口。從鋪板縫隙透出的光斷定這家人還沒有睡,張莽子悄悄地把眼睛貼到門縫上向裡瞅,老闆正做著帳,兩個夥計整理布匹,老闆娘和一雙兒女說著話。張莽子縮過頭來擠眉弄眼怪兮兮地對肖邊花兒說:「舵爺,這家的女子淑氣哦。」肖邊花兒踢他屁股一腳,罵道:「你個龜兒子,爬開!老子錢要,人也要!做活路!去敲門!」張莽子「啪啪」拍了幾下門,喊道:「開門!開門!有生意上門了!」裡面應聲過來開門,門虛開一個縫,這夥人就魚貫而入,嚇得屋裡的人叫出來的聲音都變了調。那倆孩子哭了起來,肖邊花兒提著槍,壓低聲音罵道:「想要命就不許出聲!」

兩個土匪守著屋裡的人,老闆嚇得身子像篩糠一樣,不斷地小聲說著:「好漢,好漢錢財隨便拿,煩勞不要傷我的家人呀!」肖邊花兒罵道:「少跟老子廢話!把錢通通拿出來,貨老子曉得搬。」手一揮,這夥人就動起手來,有的搬貨,有的翻箱倒櫃找值錢的東西,不一會兒就把綢緞莊給洗劫一空。臨走時肖邊花兒使了一眼色,嘴一歪,張莽子、劉黑娃拖起那個漂亮女娃子就要走,老闆娘死命抱住女兒大哭起來:「不要搶我的女子,求求你們了,她還小。」這夥土匪不由分說就對這一家人拳腳相加,拉過女娃子,麻袋一籠,放在馬背上向城外揚長而去。

劉家人的哭吼聲驚動了街坊四鄰,青壯年拿起各種家什攆了出去,這夥人邊跑還時不時地放兩槍。錢矮子的耳目早就打聽到肖邊花兒這趟生意了,槍聲傳來,錢矮子決心要收拾一下肖邊花兒,來一個黑吃黑。他帶上人馬就跟了過去,給肖邊花兒一個措手不及。於是槍聲四起,人困馬乏的肖邊花兒哪是錢矮子的對手,只好邊逃邊把貨往隱蔽的地方丟,方便事後去取。

那時吳四孃已經記事了。她說那天晚上只聽到大路上跑得噼裡啪啦的,斷斷續續的槍聲嚇得她們不得了。事後,吃了虧的肖邊花兒派人沿途找貨,那晚土匪甩一麻袋錢在她大娘家,她大娘不承認,這些土匪哪裡吃這一套,一把火就把房子點了,整個院子陷入火海之中,吳四孃的大娘也被燒死了,事隔七十多年,那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吳四孃喝了一口茶,感嘆道:「還是現在好啊,國泰民安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啥都不用愁。」

「四孃,後來碼頭和老人橋咋不在了呢?」我問道。

她說:「解放後,水路只用於漂木,其他物資走成灌路,碼頭就沒有多大用處了。趙鎮人也回老家了,造船廠也廢棄了。1958年灌縣發大水,漂木堵塞河道,柏條河上一座一座精美的廊橋被衝毀殆盡,萬壽橋、老人橋、車家橋、任家橋、白橋……無一倖免。好可惜嘍!」

本文圖片僅供欣賞 如有涉權請聯繫刪除

天色已近黃昏,晚霞染紅了天邊,我站在石龍津碼頭老人橋的舊址上,看著迎面而來的滔滔河水,看著這片祥和的土地,那些陳年的往事,那些滄桑變化還不停地撞擊著我的內心。


淺夏:原名秦朝霞,四川省詩歌學會會員,都江堰作家協會會員。《華夏人文記錄》編輯,《空山文苑》副主編,《一線詩人樣本》編輯。自由寫作者,在多家網絡平臺和紙媒書刊上發表過詩歌、散文 、小說,作品收錄選本。


本文選自灌州故事

相關焦點

  • 老灌縣故事:石馬店邊情仇記
    1963年,由縣聯社提名,灌縣縣委組織部任命劉森容任灌縣供銷聯社五區片區的指導員兼白沙鄉供銷社主任。當年劉指導年方三十三歲,那可是意氣風發,幹勁沖天,執行上級任務是不折不扣。他要求全體職工對待山區百姓就像對待親人,上班就是給自家幹活。每月有盤帳,要求所有人,帳目和現金,貨物相符,不剋扣百姓,不缺帳短款,人人爭當好職員。五區片區的工作經常受到縣聯社的表揚表彰。
  • 故事:灌縣龍門陣丨皇馬褂
    灌州故事丨皇馬褂文/廖可勤故事發生在大清朝乾隆年間的四川灌縣蒲村。從康煕朝開始大量向四川移民,又經雍正、乾隆朝的移民巴蜀,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已將四川的人口、經濟產業大力發展起來了,顯示出國泰平安百業興旺的太平盛世景象。
  • 灌縣民間傳奇:佳偶天成
    文/紫柔民國初年,灌縣土橋鄉有一高姓人家,在河灘裡有十來畝薄地,家裡有一架漂亮的龍頭雞公車。他家還在鄉場正街上開有兩間鋪面,一間為鐵匠鋪,一間為木匠鋪,加工鐮刀、釘耙、鋤頭、箱子、柜子、桌子、板凳等農具和生活用具,用那輛龍頭雞公車推起沿鄉叫賣。
  • 故事:老灌縣龍門陣丨草鞋縣官坐渡船
    灌州故事丨王草鞋坐渡船文/黎民泰王草鞋本名王瑚,字鐵珊,直隸涿州人,以翰林身份到四川做官,光緒二十六年從慶符縣調到灌縣任知縣,為官清正廉明,同情百姓,經常穿一雙偏兒子草鞋下鄉查訪明情,所以人們都叫他王草鞋。
  • 故事:老灌縣龍門陣丨秀才玉堂見石牛 回鄉金榜作縣令
    灌州故事丨王才子的玉堂奇石文/謝家富灌縣玉堂自古有金玉滿堂、山川淑氣之意。境內不僅有沙金,還相傳其西部沙溝河、螃蟹河相夾地有兩處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因一介書生王才子與之夢遊神交而金榜題名,民間便流傳了石牛、紗帽石與王書生的故事。
  • 故事:老二認識了小鬼,去了一次陰間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滿洲民間故事有一類涉及到陰間,甚至有借體還魂。中原優秀小說《西遊記》和滿洲傳統文學《尼山薩滿》等都有這類內容,說明只要主題思想是好的,就不能都批為封建迷信。今天就講一個這類的滿洲民間故事。
  • 故事:老二要管家,他出門辦事遇到的經歷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民間故事從前,滿洲東山裡,以前故事都說小夥和他訥,這故事不一樣,說是有一大戶人家。說大戶人家,不是說人很多,而是說是很有的錢的大戶家庭。老兩家把家庭管理權交出去,由老大管家。家裡有幾十晌的地,家裡還有很多長工(或叫夥計),老二帶領長工們種地。家裡還有一做燒鍋酒的。老大總管家務,家裡家外,都是他說了算。老二勤勞能幹,他帶領很多長工幹活,長工很多,用不上他幹,他主要負責指揮和管理。
  • 故事:老韓講故事:小綹老二
    這個老混混好吃懶做,當了幾十年的小綹,和公安局打了一輩子的交道,直到老了才歇業。那天,油葫蘆坐在靠近爐子的地方,一邊喝茶一邊抽菸。幾個也在附近住著,和他比較熟悉的人纏著他讓他露一手,演示一下探囊取物的絕招。老漢見人多,有些不好意思,再三推辭。
  • 故事:民間傳說:黃金壩的金子
    順江,是老灌縣轄區內靠南最偏遠的公社。東以金馬河為界,與溫江以河相隔,南與崇慶縣接壤而直連三渡水大橋,西以羊馬河為界,與當時的柳街公社相鄰。由於兩河夾心的地理地勢格局,造就了順江的「龍」形地貌,臨水而居的世代農民則以其得天獨厚的「油沙田」而獲得優質的水稻與蔬菜的種植,以及家禽家畜的飼養環境。19世紀初葉,黃金壩這個地名就開始形成。
  • 故事:瞎眼老娘和不孝老二
    張老大前腳剛走,張老二就撂了挑子,之前就看老母不順眼,如今沒了哥哥約束,更是忤逆不孝,嫌棄老娘成天吃白食成了累贅。不僅不給瞎眼老母端茶送水,連飯菜也沒有一口熱的,都是自己吃剩的殘羹剩飯。每天站在門口翹首以盼,呼喚著張老大的名字,這可更加讓張老二心有怨氣,擔心哥哥回來老娘告狀,於是心生毒計,準備除掉老娘。這一日,張老二故作關心地說:「媽啊!您既然想念哥哥,乾脆我帶著你去看哥哥吧!」老人思子心切,不知是張老二的詭計,當即一口答應下來。張老二將老娘背在身後,一路選擇無人僻靜之地,不讓別人看見,將老娘最後背到萬丈懸崖邊上。
  • 故事:世事之五十:爺爺講的故事——一個女人的稻田
    爺爺講的這個故事,那是上世紀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事了。一個女人,面對要丈夫還是要稻田時,作出了痛苦的選擇。那時候,華鎣山上有棒老二(土匪),棒老二經常到山下來綁人,綁了人就迫使主人家花錢贖人。綁人的對象常常是家裡稍微殷實一點的人家。
  • 故事:豬油蒙了心,黃老三暗算解老二,結果自己被老虎吃掉了
    雖然逍遙鎮守著一片老林子,但是野豬可不是好捕捉的,那傢伙要是瘋起來,就是老虎也得退避三舍,長長的獠牙一下子就能把人串個透心涼。疼痛感和血的腥味激發了野豬的兇性,它找準了方向就對著解老二衝了過來,此刻的解老二已經開始跑路了,長長的彎刀已經拿在了手中,邊跑邊回頭看著野豬的動向。
  • 故事:民間故事:佳偶天成
    文/紫柔民國初年,灌縣土橋鄉有一高姓人家,在河灘裡有十來畝薄地,家裡有一架漂亮的龍頭雞公車。他家還在鄉場正街上開有兩間鋪面,一間為鐵匠鋪,一間為木匠鋪,加工鐮刀、釘耙、鋤頭、箱子、柜子、桌子、板凳等農具和生活用具,用那輛龍頭雞公車推起沿鄉叫賣。
  • 新聊齋:吳老二娶妻
    新聊齋故事:吳老二娶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青牛村的吳老二,是鎮上醉仙樓的一個跑堂小哥。吳老二採好粽葉,又割了一大捆艾草菖蒲,滿身是汗的回到家。糯米在水中泡好後,他就下廚包粽子,還炒了幾個小菜,一個人的節日,也還是要過得開心點。吳老二打開一小壇白酒,慢悠悠的邊吃邊喝起來。
  • 宿舍老二的內褲
    大學的時候,老二住在我的上鋪,是一個極邋遢的人。老二其實長得還算不錯,做派也不錯,剛開學的時候相當受女生歡迎。只是人實在是太邋遢,以至於後來沒有女生敢靠近他。當初在沒有遇到他時,我認為自己已經夠邋遢的了,可是比起他來,真是小巫見大巫。我只不過是有時會耍耍床單翻過來調過去的小把戲,而老二從不鋪床單,亦無被褥之分。哪個在身上,哪個為被子。
  • 懶漢楊老二
    楊老二的妹妹楊老四是個癮君子,年輕時以吸毒為生。吸了戒,戒了吸,吸了又戒,反反覆覆的。現在瘦不拉丁的,感覺隨時都可能倒地不起。楊老二倒是壯的像頭牛,可那都是他長期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帶來的。楊老二年紀不算大,有四十多歲,正是壯年的時候。可他每天的生活是兩點一線。哪兩點呢?家和麻將館。他每天睡醒了吃,吃完了就去麻將館打麻將。
  • 父親分家,老大搶房,老二搶錢,給老三剩塊荒地,一回家興奮壞了
    故事發生在鐵牛村。鐵牛村地靠黃河,因有一座鐵牛鎮河而得名,這些年發展旅遊經濟,村子雖然窮,但是聽說村子的耕地由於緊挨黃河,被划進了旅遊區的規劃裡。鐵牛村的西邊住著一個老頭,人稱牛老頭。老大老二都不及老三一個人孝順。這讓牛老頭感到難過。儘管牛老頭難過,老大老二才不關心呢,兩個人就盼望著父親什麼時候去世,到時候分家,撈上一筆錢或者房子。沒想到老天真讓老大老二得償所願了。牛老頭一病不起,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老大老二一回家,就開始搶父親的家產,生怕老三回來,被老三以孝順之名全搶走了。老大老二糊弄著父親,一個人立紙據,一個人拿著父親的手來籤名。這二人不一會就把遺產和房子搶完了。
  • 我是個千年老二
    我在家裡排行老二,上有大哥,這是無法改變的。哥哥雖然只比我大兩歲,但從我記事起,我就天天跟在他屁股後邊偷瓜摸棗,下河逮魚,今天戳掉了鄰家的青瓦,明天踏壞了隊裡烤菸房的地煙囪,找我爺爺告狀的人絡繹不絕。可奇怪的是,壞名聲都被哥哥擔去了,我卻落了個乖小孩兒的好名聲,哥哥總是一馬當先,跑在前頭,出了事非他擔著不行。
  • 故事:老大過得富裕,老二有難他不幫,風水輪流轉,老二以德報怨有好報
    這一切顯然是老大搞的鬼,但是老二從始至終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哥哥。可是祖產的突然倒閉讓老二一家陷入了困境,如今自己也有了兒子,一家三口人吃飯都成問題了。原本老二一直習武,從未做過其他活,因而一下子也不知道何去何從,等到錢花光了,最後無奈就去碼頭上扛包了。
  • 那個村莊的離奇往事之孫老二的葬禮
    眼下村頭孫老二的屍體還沒有人願意去收,平日裡老實巴交的村民一聽到愛滋病,躲得遠遠的,做喪事的人都跑了,這錢拿著燙手,多也不敢要。 沒人收屍,平日裡囂張跋扈的孫老二怎麼也沒想到,那些個親戚朋友在死後竟然沒有人願意為他流一滴淚,搭一把手。 「屍體這麼放著不是辦法,老鼠一來,非得吃下兩顆眼珠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