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拿了獎的那個崽,回家竟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

2020-10-03 萍漂雲南

《遙遠的鄉愁》之四十三


約翰·列儂曾說:「五歲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關鍵。上學以後,他們問我長大後的志願和夢想是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沒搞清楚題目,我告訴他們,是他們沒搞清楚人生。」

長大後才知道,「工作很辛苦,該耍的時候還是要耍!」、「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愁還是一天,也就這麼回事。」

蔡康永說,我們往往是透過愛我們的人,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好。

貴州清鎮一個六年級的小男孩,因為期末拿了獎狀,驕傲得不行,回家竟然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仿佛自己就是整條街最靚的崽。



1‍

思緒再回到當年看守地瓜田的日子——

吃飽了地瓜,幾個孩子就東倒西歪地躺在機井屋那髒兮兮的地鋪上睡上一覺。

看天半下午時,四哥喊著我和小爺起來,像模像樣地到處轉了轉,天也就逐漸黑下來。

遠處,瘸腿五哥已經一瘸一拐地過來,準備接替我們吃飯。

「將鍋裡沒吃完的地瓜揣到懷裡,別被五哥看見了告狀。」聽到四哥這樣交待,我們就飛快地回到機井屋,將破鐵鍋裡剩下的幾個小點的地瓜都揣起來。

還將晌午丟在屋裡的地瓜皮子,都收拾乾淨,才一起說笑著回去。


有天中午,我們從地裡刨了地瓜,我出去洗地瓜時,忽然看見遠遠地有個婦女從公路上下來,直接走到地裡來。

那時候,生產隊將小麥割倒後,遇到秸稈還青綠時,會在地裡曬上天把,等小麥秸稈全部幹了,才捆起來拉到生產隊的場院裡去,這樣運輸過程中會輕鬆一點。

當時,地瓜田前面四五百米的地塊裡還有很多撂倒的小麥,躺在腳脖深的麥茬上曬著。

那位婦女走到曬著小麥的地裡時,忽然從身上取下一個包袱鋪在地上,就迅速地往包袱裡抱麥子。

「是偷麥子的!」

我忽然醒悟過來,抓緊丟了地瓜,回去喊了四哥和小爺出來,一邊喊著,一邊去追那婦女。



2‍

婦女遠遠地看見我們,毫不介意,繼續往她的包袱裡一抱抱地抱麥子。直到將包袱裝滿了,才迅速背起來,轉身沿著公路狂奔。

我們幾個孩子雖然是看地瓜田的,但有人偷我們生產隊的麥子,我們也不能不管啊!

幾個孩子義憤填膺地追著,一直追到了村裡另外一個生產隊的社員們住的地方,卻不見了那位偷麥子的婦女。

問其他人,大家都撇著嘴說:「沒看見什麼背著麥子的婦女啊!」

但我們看他們的表情,估計他們一定知道是誰,只是不告訴我們。

能在大晌午冒著風險,去偷其他生產隊的麥子,家裡也肯定是窮得不行的人家。

既然沒當場抓住人,我們幾個小孩子也不能跑到人家裡去翻看。

加上大家跑了好長時間,也累得要死了,只好悻悻地回到機井屋裡休息。

看守地瓜田的日子,我們還真發現了鄰村裡來扒地瓜的,被我們幾個孩子一頓亂叫,偷地瓜的人撒腿就跑了。

後來,老隊長騎著他那輛大金鹿的老式自行車過來看我們,幾個孩子就七嘴八舌地說了這兩件事。

老隊長一邊誇我們,一邊交待:「以後看見有偷東西的,就大聲喊,把他們嚇跑就行了;別死命去追,免得追急了被他們揍一頓,就不划算了。」



3‍

以前,我們看見黑臉的老隊長,都心有畏懼,不敢怎麼和他說話。

聽他這樣說,幾個孩子都心裡暖暖的。

四哥還壯著膽子問了句:「以後我們不回去吃飯,就在地裡看著,要是餓了能不能扒幾個地瓜吃啊?」

老隊長毫不介意地說:「行,你們扒點地瓜,就用機井屋裡的鍋煮著吃吧!」

嘿,想不到老隊長這麼好說話,幾個孩子樂得手舞足蹈,看守地瓜田的勁頭更大了。

以後,在機井屋裡煮地瓜也就光明正大了。

有時候,我們還會多煮一點,留給接替我們的瘸腿五哥吃。

五哥摸著我們的小腦瓜說:「你們幾個小兔崽子,還算是有良心。」

每天回去時,我還會揣兩塊好點的熟地瓜,帶回去給媽媽和小妹吃。

每次我回去,小妹就纏著我:「哥,給我帶地瓜了沒?我捉了幾個知了,給你留著呢。」

倘若哪天忘了給她帶地瓜回去,這小丫頭就不搭理我了,朝我翻著白眼,蹲在地上,攥著她那個盛著幾個知了的小瓶子不鬆手,也不給我吃她捉的知了。

看守地瓜田的日子,大概持續了半個月。

等生產隊裡忙完了,就有大人去「看青」,我們也就「解甲歸田」了。

想著這些天還是幫媽媽掙了點工分,小心眼裡感到很高興,很有成就感。



4‍

很多年後,媽媽還一直說:「你啊,吃東西少,平時很瘦。只有到了地瓜下來時,才會胖一點。一旦到了夏天,沒地瓜吃了,又瘦得像只猴子。」

說這話時,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樣子了。

其實,在北方的農村,很多孩子都是到地瓜下來的時候,才會吃得胖一點。

地瓜相對其他粗糧來說,至少能吃飽,加上地瓜裡豐富的澱粉,因此,滋養了千千萬萬的北方孩子。

尤其是地瓜粥,是當時孩子們的最愛。


沒地瓜時,一碗玉米糊糊端在手裡,孩子們「吸溜」了半天,還是喝不下去。

有地瓜的日子,大人會將幾塊地瓜削皮後,洗乾淨了,也不用案板切塊,用刀「咔嚓咔嚓」地直接在大鍋上方大塊砍進鍋裡。

柴火熬出來的地瓜粥,不但地瓜甘甜,連玉米糊糊也甜絲絲的。

俗話說:「心急喝不了熱糊糊」。

但是,一旦地瓜粥熬出來了,孩子們還是會一窩蜂地搶著盛了熱氣騰騰的糊糊,燙得「嘶哈嘶哈」地抱著碗喝,一大鍋玉米粥,一會兒就見底了。

農村的地瓜有紅瓤的和白瓤的兩種,紅瓤的地瓜煮出來要甜。所以,煮地瓜粥時,都是往鍋裡砍紅瓤的地瓜;白瓤的地瓜,就留著煮著吃或切地瓜幹了。

那些年,北方的孩子就是吃著地瓜,頂著一頭高粱花子長大的。



佛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轉過一個千年,大家為了生計四散奔走於江湖,再聚的時間寥寥無幾。

幾十年後,彼時的小夥伴,早已失去了聯繫和音訊;彼此在紅塵中打滾,也算是「相忘於江湖」吧。

其實,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所以,不要忘記你曾是個怎樣的小孩,不要忘記你想做個怎樣的大人。

我們一定要記得,餘生的每一天,都是我們最年輕的一天。

其實,那些奇妙的緣分,都是生活給人的禮物。

因此,有很多重要的東西,讓人忍不住想要去保護,特別是一錯過就不再有的那些。

相關焦點

  • 《遙遠的鄉愁》3、你還記得上個千年的故事嗎?
    《遙遠的鄉愁》之三「千載難逢」是大家熟悉的一個成語。20年前,當時間的巨輪從公元1999年邁入2000年這個節點時,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鄉愁」就成了一個奢侈的詞彙。只有夜靜更深和生活坎坷時,才會想到故鄉,才會想到「詩與遠方」,才會想起心底遙遠的夢。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多年前,很多古建築、古村落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磚混結構的建築,安全而牢固。但是,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和改變,現在也搶救性地保留了很多倖存的古建築和古村落,為我們追尋鄉愁留下了些許痕跡。
  • 《遙遠的鄉愁》:矮牆裡埋藏的那些秘密,讓我遺憾了很多年
    《遙遠的鄉愁》之二十五我們的生命中,總會有一些遺憾。在最美的季節裡,會錯過花開;在最美的年華中,會錯過相遇。徘徊在情感邊緣的人性,形成了一種怪圈,平添太多的遺憾。其實,從降生人世,我們就坐上了生命的列車。
  • 《遙遠的鄉愁》:後來農村的土炕慢慢換成床,燒炕的習慣也消失了
    《遙遠的鄉愁》之八十四《遙遠的鄉愁》:後來農村的土炕慢慢換成床,燒炕的習慣也消失了隨著氣溫下降,許多生活在北方的鳥,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遷徙但人多的時候,一個暖炕壺就不夠用了。我奈何不了這個世界,我也要活成這個世界奈何不了我!
  • 鄉愁最是那一碗粉兒
    中午放學她也不回家,就直接在老林的米粉兒店要個饃,泡在米粉兒裡吸著湯汁吃。最開始是她一個人,後來變成了兩個人。「那就放學來奶奶這裡吃碗粉兒就回家做作業,如果不定時來這裡吃,奶奶要多收你的錢。還要把之前吃的粉兒錢一個子兒不少地還給我。」她愣了好一會兒,有些反應不過來,對面的男孩子手也停在半空中。
  • 《遙遠的鄉愁》:生產隊的那把地瓜秧子,讓我惦記了半輩子
    《遙遠的鄉愁》之四十能在平凡的日子裡,過著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你的心簡單,那麼這個世界也簡單。白眼也不翻了,哈欠也不打了,扇子也不扇了,圍著他追問:「什麼叫『憶苦思甜』飯啊?」老隊長說:「這不,眼下正是翻地瓜秧的時候,大家都打一些地瓜秧的杈子回來,生產隊裡開大鍋飯,從倉庫裡取點白面,蒸地瓜秧子吃。」
  • 《遙遠的鄉愁》:那個一陣風就能颳走的姐姐,你在天堂還好嗎
    《遙遠的鄉愁》之六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也是在別人的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生老病死,是人在紅塵翻滾中不可避開的節點和坎坷。但那個年代,公立醫院大家看不起,所以也是門庭冷落。故鄉的村子裡,南街有個中醫門診,老大夫姓李,醫術不錯,價格還便宜,大家有個頭疼腦熱的,基本上都去他那裡。雖然大家也知道西醫奏效快,但西醫價格高,社員們一般儘量不去醫院。
  • 《遙遠的鄉愁》:撿不到糞的孩子,只好去牲口棚裡「借兩抔牛糞」
    《遙遠的鄉愁》之五十二每一枚玫瑰都有刺,正如每個人的性格裡,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愛護每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的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她的刺刺傷。每次背著出去,那個糞籃子不是背著走的,而是被我弓背縮腰地拖著走的。後來,跟媽媽說:「大糞籃子太高了,背不起來。改天給我買個小點的,俺再去拾糞。」
  • 《遙遠的鄉愁》:印模和四角,是那個年代每天都捨不得丟下的東西
    《遙遠的鄉愁》之七十一相遇最美,今生能相遇就無比幸福,無論是擦肩而過,和諧共事,相扶相持,相約百年都十分的珍貴,永遠珍惜這份美好。這個遊戲,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獨有的小玩意。到後來,雖然還零星有玩的,但已經非常罕見了。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印模是怎麼回事?
  • 《遙遠的鄉愁》:那種鄰裡間互相體諒的濃濃感情,其實一直都在
    《遙遠的鄉愁》之三十七「捉知了」的故事(3)舊時光活在舊靈魂當中,欲望過敏開始由癢變痛,憐憫時的樣子光潔如初。很多孩子積攢了一夏天,拿出來一大堆也換不了幾毛錢她手裡拿著小鏟子,偏不借給我們,說要幫我們挖。她先是找了個小樹枝,伸進洞裡,說是幫我們「釣」上那個知了來。但實際上,她將手指擋在洞口,卻使勁將小樹枝往洞裡捅。
  • 《遙遠的鄉愁》:都說「山西好風光」,但小時只知「山西煤炭多」
    《遙遠的鄉愁》之三十四所有的突然牛逼,背後都是玩命的死磕!四季的輪迴中,其實,太陽一直都在,它就在那裡,只是不斷有雲層遮擋了它的光芒,讓我們經常感覺不到它的溫暖。在人生的輪迴中,其實,又何嘗不是一樣呢!機會、幸福和成功也一直都在,只是我們被心中的雲層遮擋了實現。
  • 《遙遠的鄉愁》:轉過一個千年後,農村再也沒人會做薺餾這種麵食
    《遙遠的鄉愁》之115這個世界層層疊疊地向我們展開,這一刻迷離的面目,下一刻就會清晰;這一刻不能寬恕的人,下一刻就會得到原諒;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實,下一刻就會變得容易理解。是的,就這樣,我們不斷消除著自我的狹隘、偏激和片面,一點一點甦醒著。活到老,並一直醒悟到老。
  • 《遙遠的鄉愁》:村西的那座墳,傳說是一個公主墓
    《遙遠的鄉愁》之三十八青春是什麼?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幹傻事,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就是互相嫉妒,只想成為對方,不想變成自己;就是告別,永不再來,永遠懷念。孩子們從硬土塊上摳下來蝸牛帶回家去,泡在水盆裡養著。但奇怪的是,在山上的幹土上,這些蝸牛生活得很好;一旦放在水裡,卻反而很快就死了。所以,後來,大家就不帶蝸牛回家了。
  • 《遙遠的鄉愁》:那些年,大家是聽著生產隊的破鍾去出工的
    《遙遠的鄉愁》之二十四當我們眺望風景時,它們很遠很美;當我們擁有風景時,它們很近很尋常,我們的日子,也隨之變得尋常起來。因為風景再美,也敵不過一顆忽略的心。美是從來不會給任何人讓路的,我們只能遇見它,或者繞過它。
  • 《遙遠的鄉愁》:北方的「地窨子」裡,埋藏了少年的多少心事?
    《遙遠的鄉愁》之四十一能在平凡的日子裡,過著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你的心簡單,那麼這個世界也簡單。過去的時光裡,埋藏了那個年代無數的故事。心酸也好,幸福也罷,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時代結束後烙印在每個人的痕跡。
  • 李二 鄉愁
    不過我們也喜歡她,儘管稀裡糊塗裡找不出喜歡的理由。可能年齡相仿,她跟我們很連緣,見到我們不笑不說話,苗條的身子甜甜的笑臉很養眼。有時碰到李二我們故意和她開玩笑,她不氣不惱豪不相讓,接過話茬兒跟我們鬥嘴,純情的打趣讓有形的她在我們心裡無形地豐滿著,像綠油油的麥子,金晃晃的菜花。
  • 《遙遠的鄉愁》:小時候,玩過騎秫秸「跑馬」、「過家家」遊戲嗎
    《遙遠的鄉愁》之十九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只是那時候小,除了貪吃就是貪玩,對於男女之事不明白,也不關心。等高粱成熟的季節,社員們就把高粱頭削下來,交到生產隊裡打曬充公。剩下的高粱杆子,俗稱秫秸。
  • 《遙遠的鄉愁》:那些年,有的街坊哄著孩子蹭香油吃
    《遙遠的鄉愁》之十二生命來來往往,我們以為很牢靠的事情,在無常中可能一瞬間就永遠消逝了;有些心願一旦錯過,可能就萬劫不復,永不再來。什麼才是真正的擁有?那個香味,打著轉地往鼻孔裡鑽,每個聞到的人,都會被勾起肚裡的饞蟲來。那個時候,能有點香油吃,比現在有一輛私家車還風光。所以,有些嘴饞而沒錢買香油的人,就想出了一個鬼點子,想蹭點貨郎的香油吃。雖然村子裡也有幾個賣醋醬油的小店,但大家還是喜歡買沿街叫賣的貨郎的醋醬油,便宜,還好說話;碰到熟人了,還能多饒點。有的刁鑽婦女,就先給孩子幾分錢,交待孩子一些話。
  • 《遙遠的鄉愁》:野兔闖到老娘們的褲襠裡,居然被她一屁股坐扁了
    《遙遠的鄉愁》之七十七「打野兔」故事系列之四一場綿綿的秋雨,洗淨了天空。那個胖大的老娘們,也突然感覺褲襠間撞進來一個東西,嚇得「嗷」地怪叫一聲,本能地要跳起來。這下好了,她要是不坐下去,那隻兔子或者可能退出去繼續逃跑。但她一坐下去,那個磨盤一樣大的屁股,一下子就將兔子死死地壓住了。這下,大家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獵人們也圍攏過來,跟她要兔子。
  • 《遙遠的鄉愁》:那年我在房東夾道裡,踩著滿地「地雷」大戰鴨群
    《遙遠的鄉愁》之十一人生如戲,歲月如酒,一生都是故事與酒。有人說,人的一生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但是,我這一生中,卻從沒遇到過驚豔了時光和溫柔了歲月的人。稍不留神,腳底下就是「哧溜」一下,雖不致滑到,卻也是憋氣窩火;但大家都忙,又都是租房的,誰有多少功夫整天幫著打掃院子。房東兩口子也是天天拉著三輪車去賣菜,都次都是天很黑了才回來,更沒精力天天打掃鴨糞。
  • 《遙遠的鄉愁》:小時候,小妹每次看見老爸,就像老鼠見了貓
    《遙遠的鄉愁》之七十人人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因為生活,因為變遷,於是,就有各種各樣各式的「桃花源」。她將袋子放在鋪櫃裡面,摸索著打開袋口,竟然從裡面拿出來一個火燒。火燒是北方人最愛吃的一種烤制食品,至今還是北方人的最愛。但在當時,能吃到火燒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我的小眼睛裡,估計當時都放出藍光來了,口水也不爭氣地流下來。媽媽拿出一個火燒,掰開一半給我「打饞蟲」,另一半給了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