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爹用二萬多元的茅臺酒泡米釣魚,兒子雖心痛卻不惱怒

2020-09-09 綠葉年年青青綠

用二萬多元的茅臺酒泡米釣魚(生活微小說)

孫老漢料理完老伴的後事,被兒子接進了城裡同住。

早些年,孫老漢的兒子初中還沒有畢業就進城在建築工地上打零工。雖然沒什麼太多的知識,樣樣活計幹得時間長了,對建築蓋樓方面的知識和常識,僅僅憑經驗也就無師自通了。由於少年老成,再加上多年來的社會生活磨鍊,很快就諳熟了人情世故,並結下了良好的立世處世人緣方面的關係。逐漸由一個小小的打工仔,到一個小包工頭,再到工程承包商,一步步發跡了起來。

沒進城以前,孫老漢在農村老家擺弄著一畝三分地,雖說累不著,可也閒不著。到了城裡以後,整日無所事事地過活,心裡憋屈的難受,就提出來要兒子在工地給弄點營生做做。兒子說,工地可不是農村那一畝三分地,說幹就能幹了。最後還是兒子媳婦給出了主意,讓孫老漢學學城裡那些老頭兒,沒事釣釣魚。兒子很快就給孫老漢置辦了一套釣魚工具,並給他找了像他一樣差不多年齡的城裡老頭,一起結著伴出去釣魚。

釣魚,讓孫老漢很快就上了癮。可是上癮歸上癮,畢竟是剛開始學著釣,很多釣魚常識和訣竅還都有待於學習。一次,他看到一位同伴用小米打窩子引魚,釣魚很快很好,就向同伴討教。同伴告訴他,米需要用一定高度的白酒浸泡一段時間,這樣浸泡出來的米,用來引魚才會管用。

孫老漢前些年因病早就戒酒了,對於白酒是滴酒不沾的。兒子家是不缺酒的,有專門擺酒的柜子,各種各樣上檔次的酒都擺在一個玻璃柜子裡。兒子家裡,有時來了有點來頭的客人,兒子就會帶著客人來到酒櫃前問客人喜歡喝什麼樣的酒。在孫老漢看來,那柜子裡的酒都是好酒,是不能給兒子隨便動的。找來找去,孫老漢終於在沙發下面找到了八盒白酒。

孫老漢認為這幾盒白酒,就像農村自家穿過不喜歡再穿不值錢的鞋子一樣,丟又不能丟,便堆擱在旮旯裡。於是,孫老漢便統統啟了封裝打開酒瓶,全部用來浸泡了小米。足泡了二十個礦泉水瓶子的米,有一瓶酒還剩下了點瓶子底。

一日,孫老漢一大早就被同伴們約出去釣魚了。孫老漢的兒子吃過早飯,收拾了一下也準備去工地了。臨走前,他掀開沙發座墊垂簾,問妻子道,「上個月帶回來的茅臺酒,給挪到哪去了?」

妻子回道:「壓根兒就沒看見過!」

孫老漢的兒子把能找到的地方都仔仔細細尋了個遍,還是沒有找到。

「會不會是你爹拿出去,跟那些釣魚老頭合夥給喝了呀!」妻子提醒道。

「不可能,爹是不喝酒的,他也是反對別人喝酒的,怎麼可能拿出去呢?」孫老漢的兒子回道。

孫老漢的兒子曾經酒席宴請過與孫老漢一起釣魚的那些老頭們,就像有的學生家長經常擺酒席宴請孩子老師一樣,目的是讓那些老頭對能自己的爹客氣一點,照顧一點。

「那可是八個精裝高級茅臺,帶回來的時間也不是太長,就算帶出去合夥給人喝了,也不能一下子都帶出去吧!」孫老漢的兒子一邊自語著,一邊推開了孫老漢的房間。

還沒等進房間,孫老漢的兒子就瞥見了窗臺上,有一長溜兒擺放很整齊裝滿了小米的礦泉水瓶子,金燦燦的非常奪目。最末端還有一個茅臺酒瓶子,正是他要找的。

孫老漢的兒子急忙奔過去,拿起茅臺酒瓶子晃蕩了幾晃蕩,有點聲音。又忙打開看了看,快見底了。

「難道是爹真的給喝了麼?」孫老漢的兒子正惶惑著要往外走,「不對,不可能是給喝了吧,要喝家裡有的是酒,怎麼可能一個人在房間偷著喝呢?」

他又轉回身來盯著那些裝滿小米的礦泉水瓶子,禁不住拿起一瓶打開聞了聞,一股濃濃的茅臺酒米香。他沒釣過魚,可是看見過釣魚的,有用小米的,卻不知還要用酒浸泡的名堂。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一時有點哭笑不得。

此時,妻子進了房間。他衝著妻子不怒不怨溫溫和和地說道,「呶,都是你出的好主意讓爹釣魚,二萬多的極品茅臺都泡米餵魚了!」

畢竟是自己的爹做出的蠢事,他不能衝妻子發埋汰。

「用就用了唄,說不準你爹會釣幾條金魚回來的,高級魚食也釣高級魚……」

「我沒功夫跟你閒扯,你真認為我是個大財主呀,充其量咱就是小土財主,送出去七個才能得十個,蹬去了七個才能實實在在得三個。沒根沒把的,做什麼不都得用錢鋪路呀!爹回來,就別問了。你今天把這事給辦辦,讓老李再送八個茅臺來,什麼樣的都知道,工地那幾個樓座驗收就在明後兩天,不送送,驗收怎麼能過關,你不要認為茅臺買回來是當擺設的!」

「不早說,給你看好!二萬多就這麼讓爹給餵魚了!」

「我才真正是那個餵魚釣魚的,爹釣魚那算個啥,我餵魚能釣來金魚魚……」

……

相關焦點

  • 長徵途中的茅臺酒2
    同志們在黑暗中前進了三十裡左右,為了不被敵人發現,士兵們一律禁止點火把打電筒。終於在破曉之前,士兵們趕到了茅臺村附近。隨即,士兵們對茅臺村的敵人發起了進攻。在佔領了敵人有工事的領地後,士兵們開始對房子裡的敵人展開進攻。
  • 人民的名義:侯亮平喜歡喝茅臺酒、抽高級香菸,你知道為什麼嗎
    再比如漢東省前任省委書記趙立春的兒子趙瑞龍面對新來的反貪局長侯亮平,說出了「京州不允許有這麼牛的人物存在」這樣的話。後來趙瑞龍專門從東南亞找來第一殺手花斑虎,想要狙殺侯亮平,可是花斑虎一槍沒敢放,又把侯亮平放了。以上都是一些小角色,他們雖然特色鮮明,可是還是主角人物有特點。今天就來吐槽下劇中第一男主角侯亮平,他到底有什麼鮮明的特色呢?
  • 神女與米生的故事:雖人仙殊途,但有情人終成了眷屬
    有一個姓米的書生,是福建人,寫這篇故事的人忘記了他的名字和籍貫,咱們姑就且稱之為米生吧。米生有次偶然到郡城去,喝醉了酒經過一處市場,聽到一高門大戶內傳出雷鳴般的簫鼓樂聲,他感到奇怪,便問當地人,回答說這家正在開慶壽宴會。但門外、院內卻十分清靜。再聽聽,笙歌繁響,嘹亮動聽。米生在醉意中十分嚮往,也不問這是什麼人家,就在街頭買了份賀壽禮物,向門內投了晚生的名帖。
  • 釣魚的故事
    老家的風景優美,空氣清新,那些來玩的客人,可以休閒、娛樂,打打牌、賞賞花、摘摘蔬菜,釣魚、逗狗等等,吃農家飯,品農家茶。聽他提到釣魚,我想起在書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個攝影師到一個小鎮採風,在一個湖邊他看到一個老人在網魚,跟其他捕魚者不同的是,這位老人比較特別。
  • 「睡前故事」用尾巴釣魚的小老鼠
    小老鼠吱吱來找火帽子小公雞:「火帽子,湖上結冰了,沒法釣魚了,我想吃魚怎麼辦?」火帽子小公雞說:「這好辦,我教你一個好辦法,保管你能吃上魚。」於是,小老鼠吱吱跟著火帽子小公雞來到了冰面上。吱吱說:「火帽子教我釣魚。」小公雞開始鑿冰,「嘭嘭嘭」!一會兒工夫就鑿了一個圓圓的冰窟窿。「你們的釣魚竿呢?」紅袋鼠很奇怪地問。
  • 妹妹結婚,俺偷給妹妹二萬,兩口子回門時,妹夫卻送俺一輛豪車
    妹妹結婚,俺偷給妹妹二萬,兩口子回門時,妹夫卻送俺一輛豪車我叫張華。幾個月前因為我妹結婚,我們家裡還鬧出了不少的事情。因為妹妹是未婚懷孕的家裡都很生氣。不過那個男人還挺負責任的,說要迎娶妹妹,但是父母就是不願意了。
  • 那年那月的釣魚故事(十八)
    此次捕獲的鱘魚為雌性,身長5.2米,胸圍2.5米,體重近500公斤。無論是科研目的,還是僅僅為了果腹,人類的繁衍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壓縮了地球上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現如今,無論是長江還是內河,已經再難見到所謂的「大魚」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小魚時代。
  • 故事:兒子釣魚回家,父親見魚臉色大變,夜裡魚變成女子
    很久以前,其湖邊上有一座小村莊,村莊上住著老李和他的兒子李飛。李飛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雖然從小就沒了母親,但是他也沒有因此而覺得自卑,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反而還成為了孩子王,讓村子裡的小孩子們都對他崇拜不已。李飛的父親老李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沒什麼本事,在沒有李飛之前,老李的家裡甚至很窮,他三十了都沒有娶到老婆。
  • 那年那月的釣魚故事(七)
    出生在那個年代,身上自然少不了還帶著某種那樣的氣息,不喜歡阿諛奉承,不喜歡見風使舵,不喜歡人云亦云,更不喜歡隨波逐流,於是,我的靈魂自由了,雖然身體還在世俗的人流中被擠撞、被磕碰,偶爾還會劃出傷口~~!自由的那一刻,我發現了很多原本正確的事情開始發生扭曲,比如聽爸爸媽媽的話,原來正確,現在看來,其實爸爸媽媽也是凡人,他們認識的世界也有局限性~~!
  • 成語故事·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懷大志,渴求人才,就在渭水邊「釣魚」。一班人釣魚用彎鉤,在上面放上魚餌,而姜子牙卻是用直鉤,什麼東西也不放,而且還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舉魚竿,一邊自言自語:「不願意活的魚兒,你要找死就自己上鉤吧!」他這種奇怪的釣魚方式,很快就傳到了姬昌的耳裡。
  • 故事:釣魚過程中槍打黃鼠狼的經歷
    然後,背上釣魚包包,騎上自行車,腦子裡幾乎一片空白,想也沒想什麼,就神使鬼差地騎行二十多裡路,來到了經常光顧釣魚的那片灘涂。這次出來釣魚,同以往釣魚也不一樣,幾乎想也沒想選擇釣位的事情,就徑直來到一片寬大約有四米多,身後看不出有多長的狹長地帶上,它的最西頭直接連著水面很大的水域。我簡單地平整了一下水岸的枯草,就著手開始釣了起來。
  • 故事:釣魚(傳奇故事)
    退休後,他和同小區的老楊一起迷戀上了釣魚。兩個小老頭隔三岔五地背著釣魚竿哼著小調出現在北郊公園附近的護城河畔,有時回來小桶裡「通通"作響,有時寂靜無聲。隔著十幾米的河畔,兩人瞧瞧河面又瞧瞧對方,心裡又暗自較上了勁。就在這時,老畢的對面過來一男一女兩個娃子,懷中抱了厚厚的一疊紙,東張西望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周末搞調研的見習生。
  • 原創小說:茅臺酒的滋味,誰能品出來?
    向來對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嗤之以鼻的他,卻鬼使神差地接受了賈鵬家長的禮物——一盒包裝精美的糕點,一瓶價值不菲的茅臺酒。 賈鵬的媽媽在學校門口和秦老師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對賈鵬一年來的轉變感到欣慰,以前口齒不清,現在能主動和家人交談,能客氣地分享自己對一些事情的見解;人也活潑了許多……她有些激動地說:「這都是秦老師的功勞,為孩子費心了。」
  • 老兩口眼巴巴望著兒子兩眼淚汪汪的
    大家都不曉得。去參加培訓,有時在一個草坪上,有時在僻靜的空地裡。是去聽別人講課!聽完了,然後排隊領東西。有時一人領一把掛麵,3個雞蛋,有時候領10個雞蛋什麼的,有時候就領5斤大米。一分錢都不要,不領白不領。老兩口笑得打哈哈其實,他兩老口都有養老金的。有點貪心,領的東西吃都吃不贏,放在屋角一大堆了。
  • 男人迷上了釣魚,臉皮會厚到什麼程度?
    其間有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鑽在倒數第二個橋洞下,手捏一根長達五米四的釣竿,斂氣屏息,眼中射出的綠光和河面當中發著綠光的浮漂交相呼應。突然,河中間那抹綠光猛地一沉,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男人一個激靈,騰空躍起,雙手擎杆,驀地挑起魚竿頂端,一根絲線掛著一條一寸長的鯽魚晃悠悠向岸邊蕩來。
  • 強弱:遇見「娘泡」
    作者:強弱大地公司的技術員,是個南方人,雖為男性公民「哎呀,你也太娘泡了吧!」「親愛的,這樣才是文明的表現,什么娘泡不娘泡的!親愛的,有啥事,嗯,我知道了,馬上給你去辦,嗨——,拜——。」娘泡在說以上這些話的時候是一手叉著腰,另一隻手擺弄成女人特有的蘭花指比劃著對我說的。一次,我坐著娘泡開的車去工地,在路上我們還有過一次有趣的對話:「娘泡!」「你叫我啥?你不能叫我娘泡,這樣叫人家會不高興滴。」
  • 42歲男子每天傍晚去釣魚都聽見哭聲,抽乾魚塘後,他嚇瘋了
    42歲男子每天傍晚去釣魚都聽見哭聲,抽乾魚塘後,他嚇瘋了正文:李東的兒子死了,在魚塘溺水死的。看到兒子渾身腫脹,臉色蒼白的屍體,李東渾身顫抖著險些暈了過去。他只有小軒這一個兒子,從來是捧在手心裡疼的,: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兒子死去的事實。就在李東眼皮上掀,險些暈過去的時候,他的二婚妻子唐玉趕了過來。看到自己妻子,李東猛地一巴掌抽過過去!
  • 人狗奇緣,老趙與狗的故事上:老趙在釣魚時,發現被夾子夾住的狗
    他在國企的保衛科工作,一幹就是20年,從小趙變成了老趙,工作清閒,薪水不多,剛夠過日子,老婆嫌他沒出息,跟別人跑了。四十不惑,他也過了那種渴望激情與夢想的日子,他不抽菸,不打牌,只喝點小酒,唯一的愛好也只有釣魚。說起釣魚,但不是因為他技術有多好,只是他與別人有些不同,他可以獨自一個人不動地呆在同一處,旁邊放一小罐子花生米,一瓶水,一瓶酒,就可以過上大半天。
  • 一個女人到底有多狠(為了一百多元抱著哄了一晚上)
    很快到了年三十那天,小荷媽發現鞭炮不夠但自己又脫不開身,和小荷爸忙殺雞宰鵝還得做肉丸子,所以小荷媽沒辦法只好叫小樹開車去鎮買鞭炮。於是小樹去鎮買了一百多元的鞭炮回來然後就和老二著手貼對聯了。忙了大半天終於搞好已到晚上了,拜完神準備吃豐盛的年夜飯,開心的邊吃邊聊,小荷媽無意間說到好在小樹買了一百多元的鞭炮回來不然明天店鋪都關門沒得買了,大家都覺得這事很平常聽了就算,但只有銀娣一聽這事整個臉沉了下來一句都不吭聲,很快吃飯就回樓上去了,沒過多久小樹也吃飽上樓了。
  • 三袋米的故事
    當滿山的樹木泛出秋意時,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中學。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幹不了農活,有時連飯都吃不飽。那時的中學,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兒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34;母親摸著兒的頭,疼愛地說:&34;兒固執地說不,母親說快去,兒還是說不,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臉上,這是16歲的兒第一次挨打……兒終於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沒多久,學校的大食堂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挪進門,氣喘籲籲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