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上)

2020-08-02 大荒野史

明朝永樂年間一個初冬的晚上,寒星閃爍,北風呼嘯,杭州城四周一片寧靜。

四更過後,城外通向賣魚橋的大路上,走來一個肩挑魚擔的人。這位賣魚翁五十多歲年紀,他昨晚抲了這擔魚,連夜到賭場去轉了轉,輸得兩袋空空,還欠下四百個銅鈿的帳,回到家裡咕冬咕冬喝了一碗酒,也不管時間早晚,挑了魚擔就往城裡跑,想早點賣掉魚還帳。這時,他乘著酒興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左腳剛要跨上賣魚橋,右腳一絆,一個趔趄,站立不住,往前便撲。「叭噠!」肩上的兩隻水桶本來年久失修,此時一摔到地上便碎成八瓣,水也倒了,魚也倒了。因為剛好是河邊斜坡,那百來條本來是賣給人家開膛剖肚下油鍋的鯽魚,全都成了幸運兒,一條條連蹦帶跳,滾到賣魚橋下的水裡逃生去了。

賣魚翁爬起身,睜開惺忪醉眼,低頭一看,路當中躺著一個穿白衣服的人,正是這傢伙絆了他一跤。他再也打熬不住,火噌地冒上來了:「好狗不擋道。娘的,這路當中是你家裡的床嗎?害我倒脫一擔魚!起來,賠我的魚!什麼,你不起來?老子踢死你!」賣魚翁提起腳剛要踢去,只覺得肩上一沉,落下一隻大手,把他抓住了。他回頭一看!乖乖是個比他高一個頭的大漢,頓時酒醒了一半。

這位大漢正是更夫李大。李大和王二敲過四更,正要從這裡經過,一聽賣魚橋上有人喊叫,李大便趕來抓住了賣魚翁,王二隨後也到。王二拿燈往地上一照,路中躺著一個人,身上包著白絹,露出一張臉,眼睛睜著。李大伸手往他鼻孔上一捂,呀,早已斷氣。便問賣魚翁:「這個人是你踢死的嗎?」「不,不是!」王二說:「不什麼?我們明明聽你說踢死他,你說過嗎?」「我是說過,正要踢,就被這位大個子兄弟抓住了,實在是冤枉。」邊說邊把前因後果一講。王二說:「李大,你看牢,別讓他跑了,我回去報案。」說完便走。

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上)


王二來到錢塘縣衙門,知縣李雨一聽,急忙起床,帶了仵作衙役直奔賣魚橋。趕到橋頭時天已大亮,李知縣問過賣魚翁,就讓仵作驗看屍體。那仵作解了屍體上的白絹,見死者外穿一件千補百衲的百家衣,身上散發出一股臭氣。他捂住鼻子正要去解衣襟,卻見裡面露出了掛在頸項上的招文袋,伸手往袋裡一摸,摸出了一個空印盒,便隨手遞給李知縣。李雨接過仔細一觀察,這印盒製作得精緻考究,像是皇宮之物,卻不知怎麼會到這乞丐手裡。哦,他想起來了,這不是那年他偶然見到過的巡按的印盒嗎!他禁不住一呆,歷朝來常有巡按假扮各色人深入民間察訪一事,難道這個乞丐……李知縣不敢想下去了。這時仵作又遞上一張文書,知縣急忙接過一看,上面寫著:「欽點新科狀元馮玉龍為浙江巡按。」一旁蓋著當今皇上玉璽。看了這幾個字,李知縣臉嚇白了,腿發軟了,天曉得,死在這裡的競是新科狀元、巡按大人。

破案急煞知縣

錢塘知縣李雨兩手抖抖簌簌放好文書印盒,即命衙役先把狀元公屍體抬回縣衙,安頓在一間乾淨房間裡再行驗屍。那賣魚翁也被帶回縣衙等候發落。

仵作驗過狀元公屍體,傷痕卻是三四天以前的,還說發現屍體身上有塊姑娘用的花手帕,這下知縣可為難了。再審問賣魚翁,一口咬定未曾踢打過,實在是冤枉。李雨感到事關重大,即刻行文上報杭州知府;杭州知府看過文書大吃一驚,立時上報浙江撫臺;撫臺也不敢怠慢,飛報京都,一時朝野震動!刑部批文下來,命杭州府自文書到日起一個月裡破案;杭州府即限錢塘縣半個月破案。弄得李知縣手足無措,搖頭不迭。他一面命衙役到各處暗探消息,是否有人知曉這新科狀元死因;一邊親自打扮成算命先生,去街頭巷尾行走打探。可人人都說未曾見過這個乞丐,也不知乞丐與誰家姑娘有何風流韻事。一連兩天,毫無結果。李雨回到縣衙,心事重重,緊皺眉頭,暗暗叫苦。

正在這時,忽聞夫人有請,李雨拖著沉重的腳步來到後堂。只見夫人讓丫環從廊下叫出一個後生來。這年輕後生穿戴著青衣小帽,樣子倒還長得不錯,見了他,忙深深一禮,說:「吳興吳小春拜見大老爺!」李知縣正要發問,夫人已遞過一封信札,說:「老爺,這是我那當吳興知縣的爹爹薦來的人,意在你手下供事,混口飯吃。」李知縣看過嶽父的書信,又將吳小春問過一番,答應暫且留在身邊。

且說第二天早上,因頭夜下了一場大雨,這李知縣來到中堂,抬頭一看,掛在堂上的一幅虎嘯圖已被漏雨毀得一塌糊塗。他一邊讓人叫泥水匠翻漏,一邊看著這幅畫,想道:我若再在這幅畫下審案理事,未免太煞風景了。請畫匠來畫吧,偌大一個杭城,丹青妙手自然不少,可是近日均被召到京都派用場去了。怎麼辦?讓這裡空著總不像話吧。他想起自己當年也曾學過畫畫,今日何不親手重繪它一張!於是弄好筆墨紙硯,照原樣畫了起來。畫好便讓吳小春把那張毀壞的取下來,把新畫的掛上去。李知縣正洋洋自得欣賞著自己的「佳作」。回頭看,吳小春卻在嘻嘻發笑。原來李知縣多年沒有畫過畫了,手已生疏,加上這兩天有心事,哪能畫得好?而他自己偏認為不錯。現在見吳小春嘻嘻發笑,便問:「你看我畫得如何?」吳小春只笑不答。「你笑什麼?快講嘛。」「小的不敢講,我怕老爺。」「怕我,那我怕誰?難道我就不怕人麼?」李知縣想到杭州知府限期他破案的行文,隨口問道。「老爺,你怕比你大的官呀!」「講得不錯。那比我大的大官怕誰?「大官怕皇帝。」這下李知縣倒認真了:「那皇帝怕誰?「皇帝稱天子,怕天。」「講得有道理。那麼天怕什麼?「天怕雲。雲一來,天就被遮蓋住了。」李知縣聽得更來勁了:「那雲怕什麼呢?」「雲怕風。風一吹,雲就逃走了。」「不錯。那風呢,風怕什麼東西?」「老爺,風怕牆。牆擋牢,風就吹不過去。″「唔,那麼牆怕什麼?」「牆怕老鼠。老鼠會打牆洞,牆腳打空,牆就倒了。」「對了。那老鼠怕什麼呢?」「這個……」吳小春停住不講了。李知縣笑眯眯地盯住他:「講吧,老鼠怕什麼?」這時候,吳小春抬手指指李知縣剛才畫的虎嘯圖,笑了笑說:「老爺,老鼠就怕老爺你這畫上的東西。」

李知縣一聽不由得瞪大眼睛,認真看起自己的「佳作」來。果然,畫的老虎越看越像一隻貓。李知縣如夢初醒,忙讓吳小春取下這張畫,決心重新下功夫畫一張,同時,他禁不住對吳小春刮目相看。想不到這年輕人這麼機靈,真是相見恨晚。這時,吳小春笑眯眯地說:「老爺,我聽說賣魚橋頭死了新科狀元,你如到期查不出頭緒,管你的大官就要怪罪你這個小官了。不過要破此案,我這兒倒有一個主意可以試試看。」「噢,什麼主意?」吳小春如此這般說出一番話來,李知縣一聽到也與花手帕有關,直喜得眉開眼笑,連連說:「妙計,妙計!」

百女哭夫奇觀

第二天,錢塘縣所有地保齊集衙門。李知縣說:「本縣今日傳你們來,是要算一算各地未出閣的成年少女共有幾名。」大家一一報上,不多不少剛巧一百名。報過後有的地保問:「莫非大老爺要給皇上選美麼?」有的說:「可能縣太爺要給姑娘們擇女婿了。」李知縣不加理睬,他咧了咧嘴,說道:「這次賣魚橋死了新科狀元、浙江巡按,想必大家都已知曉。這是件震驚天下的大事,實屬罕見。我要請這百名少女都來給他披麻戴孝,祭奠守靈,表表我們錢塘百姓的一點心意。你們意下如何?」地保們聽知縣意已決,不敢違拗。於是,知縣當即寫下布告,對有權勢之家另寫請帖,由各地保分頭張貼遞送。錢塘縣百姓平日對知縣非常敬重,都說他愛民如子,今日見布告和請帖,說要讓未出閣女子給新科狀元守孝,雖覺得有點不合情理,但還是紛紛勸說自己女兒跟著地保同去。知府和撫臺呢,曉得錢塘知縣脾氣,也並不來過問,只是覺得好笑。這事成了杭州一大奇聞。

第二天,縣衙旁早已布置好靈堂,一具大紅棺木擺在正中,靈柩前供著牌位,那上面寫著「欽點新科狀元浙江巡按玉龍馮公之位」十六個字。辰牌過後,一隊隊少女一色孝衣素服,在地保帶領下從門口魚貫而進,到了靈堂,依次站立兩邊,排一排,密密層層。一時間,真是美女如雲,佳麗如雨!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粗眉大眼的,細眉細眼的。脂香陣陣,玉佩叮叮。主事吳小春一聲令下:「開哭—」大家便一齊慟哭起來,聲震天地,差點把個靈堂都掀翻了。這其中有假哭的,有乾嚎的,也有因受父母禁錮,想起自己身世借題痛哭的。各色各樣的花手絹拿在手裡,抹鼻子,揩眼淚,千姿百態,不可名狀。

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上)


站在一邊的李知縣從頭一一仔細看過,認真聽來,卻沒有一個是哭得悲切的。正在這時,吳小春走過來說:「我數了數,一百個女子只來了九十九個,有一個未到。」李知縣正要動問,卻見一個地保說:「老爺,我那地方的其他女子都到了,還有一個未到,只因她有別情,不能前來。「是哪一家的?「是告老在家的閣老之女劉秀鳳小姐。」難道你沒有把本縣的請帖送到她家?」「送過了。劉閣老說,一個小小知縣,七品芝麻綠豆官,要想叫我堂堂宰相的千金出頭露面,給別人守孝,休想!」李知縣聽了正搓著雙手,吳小春說:「老爺可再修一封請帖讓地保送去,就說假若秀鳳小姐不肯到狀元靈堂,本縣就要上書稟報萬歲,說欽點新科狀元浙江巡按馮玉龍正是劉閣老的千金所害,故而不敢前來。」知縣一聽有理,即時再修一帖送去劉府。

賴婚誣婿為盜

原來閣老劉雲還鄉歸裡,私邸就在錢塘治內。這劉雲小時討過飯,當過乞丐,後來發奮讀書,竟中了頭名狀元!時來運轉,飛黃騰達,登上當朝一品宰相之位。隨著地位提高,時光流逝,他早把當年要飯的事給忘了。

劉雲人到中年,夫人才生下一女,取名秀風,愛如掌上明珠。秀鳳六歲那年,不料在相府花園玩耍跌入放生池,虧得侍郎馮亦秋搭救上岸,才免一死。後來,劉雲夫婦專門到馮家千恩萬謝。劉雲見馮亦秋的兒子馮玉龍年紀和自己的女兒相仿,長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聰明伶俐,頓生愛憐之心,隨對馮亦秋說:「你是我女兒的救命恩人,沒有你搭救,我就沒有這女兒了!這感謝救命大恩的話我看今後也不必說了,我們乾脆做個親家,將來把我秀鳳給你玉龍為妻,讓他們來個龍鳳配吧。」劉雲的夫人聽丈夫這麼一說,自然同意。從此,玉龍、秀風青梅竹馬,你來我往,十分親熱。

兩年後,馮亦秋病死任上。他坐的本是清水衙門,又兼秉性剛直,雖當了幾年京官,卻是兩袖清風,並無積蓄!偏是他夫人也是個倔脾氣,到這個地步還不要朝廷撫恤,草草料理了丈夫後事,便帶著兒子馮玉龍回歸浙江衢州故裡。劉雲本來對馮亦秋秉性太直、在政事上不識時務看不慣,這回送馮亦秋夫人上程,他便在路上指雞罵狗,說馮家夫婦太迂腐,是豎不起的爛草繩。

劉雲告老還鄉回到杭州後,夫人不日去世。這時馮亦秋的兒子馮玉龍早已窮困潦倒,他得知嶽父已經回杭城,嶽母剛剛去世,就趕來投親弔孝。誰知劉雲早已另有打算,想把女兒另外許配個門當戶對的。這日他見到乞丐般的女婿來了,眼珠一轉,竟誣告他是個小偷,把他送到錢塘縣衙門,說話中露出用意,要李雨把馮玉龍結果掉。

豈知李雨也是個倔相公,並不買他的帳,反將詳情查個清楚,稟報知府和撫臺,又把馮玉龍暗中放了。這事鬧得杭城紛紛揚揚,有人說劉雲也曾是個討飯的,當了宰相的一品乞丐不該忘了過去,把女婿當小偷。劉雲成了當時街頭巷尾言談的材料,羞得不敢出門。這還是小事,李雨復又一信,送到京都,說劉雲欺窮愛富,誣良為盜,有失於為人之道。劉閣老恨之入骨,總想除掉這個知縣,便在知府、撫臺面前多次暗示。這知府、撫臺知道李雨為官清正,正打算升他官職,豈會憑你一句話,冤枉一個朝廷命官?劉雲見撥不動他們,只好上書吏部,想憑老面子撂倒李知縣,豈知又久久沒有消息。這時,他才深感手中無權之苦,當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一品,而今竟讓一個小小知具弄得無可奈何。

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上)


這天,劉雲正在堂前喝悶酒,當年的朝中同僚來了一信,說這次新科狀元就是當初被他抓去坐牢的馮玉龍,並被欽點為浙江巡按,已經出京,不日就到杭州。劉閣老這一驚非同小可,呼地站起身來,差點跌落手中酒杯。他想:那年馮玉龍被他當作小偷抓進錢塘縣牢監,今日當上巡按,豈肯與我善罷甘休?他不由後悔當初不該如此,沒有留下後路,以致失了乘龍快婿,結下冤家對頭。

這天,劉雲正又急又悔的當兒,家人忽報新科狀元馮玉龍死在賣魚橋了。他吃驚之餘,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誰知這天,當地地保卻送來一張請帖,說是本縣未出閣的成年少女都要給新科狀元守孝,請他女兒也去。劉雲撕碎請帖,大罵錢塘知縣別有用心,亂來一氣。他本想去幹涉,但一想到知縣、知府和撫臺都不買他面子,只好作罷,便對地保說:「別家的女子去守什麼孝,我管不著,若要我堂堂宰相之女給別人守孝,萬萬不能!」

第二天下午,劉雲接到第二張請帖。他拿來一看,上面把皇上萬歲都抬出來了,他滿肚子火氣不好發作,心裡說:好吧,我女兒雖與馮玉龍訂過婚,可馮玉龍並不是她害死的,去一下也不妨事。若是這回你李老頭查不出馮玉龍的死因,到時我就有好戲看,你頭上這七品烏紗戴不成還是小意思,恐怕連腦袋也保不牢呢。當即他就吩咐管家和丫環春蘭、秋菊,陪小姐去湊熱鬧。誰知劉秀鳳這一去,青天白日的靈堂上,竟然跑出一個「鬼」來。

相關焦點

  • 明清奇案之「新科狀元之死」始末(下)
    (接上)靈堂死人復活劉秀鳳在家人陪伴下一腳跨進狀元靈堂,就跌跌撞撞直奔靈柩。「馮郎,我苦命的夫啊——」劉秀風淚如泉湧,撲在棺木上,嚎啕大哭,「馮郎啊馮郎,你那天黑夜裡好好的到我家裡來,卻死了,我害了你啊!」這一句話,卸掉了錢塘知縣李雨肩上的千斤重擔,他心中大喜,想道:「好啊,兇手原來是你,害我找得好苦。」
  • 明清奇案之「血親復仇」案始末
    既然龔泰興關進監獄,楊世南便通過關係找到獄卒,送上一些銀錢,要獄卒好好「照顧」龔泰興,不要留下什麼把柄,更不能牽連自己。什麼是「照顧」呢?在當時這是監獄中的隱語,也就是送「照顧」對象上西天。獄卒明白楊世南的意思,收下銀錢,尋個機會,就把龔泰興給毒死了。有人會問,獄卒在監獄把犯人毒死,就沒有罪嗎?
  • 明清奇案之誅殺淫妮案(上)
    慧澄道:「數日前託我尋些上好珠子,說了兩三遍。只有此一端(一方面)。」滕生大笑道:「好也!好也!天生緣分。我有個親戚是珠商,有的是好珠。我而今下在他家,隨你要多少是有的。」即出門僱馬,如飛也似去了。既有此珠,我與你仗蘇、張(蘇秦、張儀,兩人皆為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之舌,六出奇計,好歹設法來院中走走。此時再看機會,弄得與你相見一面,你自放出手段來,成不成看你造化,不關我事。」滕生道:「全仗高手救命則個。」慧澄笑嘻嘻地提了兩袋珠子,竟往狄夫人家來。與夫人見禮畢,夫人便問:「袋中何物?」慧澄道:「是夫人前日所託尋取珠子,今有兩囊上好的,送來夫人看看。」
  • 明清奇案之毒殺記(上)
    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秋,連日大雨,滾滾黃河水自清江入淮後,如發怒的烈馬狂奔,多年失修的堤岸哪能阻擋得住。轟然一聲,山陽縣(今淮安)內的一段河堤崩潰,洶湧的黃水立即席捲了那些低洼的縣份。山陽縣的災情尤烈。滾滾的水面上漂浮著稻草、門板、死豬、死牛,還有小孩、老人婦女的屍體。
  • 明清奇案之「麻城怪獄」始末(下)
    他打聽到馮母是個忠厚之人,不待杖傷痊癒,就悄悄地離開家門,直奔王家莊而去。原來馮母也聽到了楊氏一案的判決,她明知楊氏未死,許多人都吃了冤枉官司,心中甚為不安;但又怕真相大白,兒子要坐牢殺頭。因此,終日恍恍惚惚,提心弔膽。
  • 明清奇案之劫案迷情(上)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進士出身的唐之屏來到浙江衢州府常山知縣任上。唐之屏,字君公,號曾城,江蘇華亭縣人,經過7次考試,才獲得進士,20多年的科場,沒有使他的志氣消磨,而是想在父母官的位置上有一番作為,所以上任伊始,就修建常平倉以防饑荒,建魁星樓以祀名宦,禁溺女以全人命,可謂是轟轟烈烈,卻沒有想到縣北山區發生了一件強盜劫殺財主案。
  • 明清奇案之「奪妻殺夫」案始末
    此案發生在清代乾隆年間的河間府吳橋縣連鎮(現歸滄州市東光縣所轄)。連鎮靠近運河,自古水利交通非常便利,因此發展為商埠重鎮,在清代號稱布市,全國有近一半的布匹交易都在這裡進行,因此居住在連鎮的人,一半以上經營布匹貿易。此外,還衍生出一些靠販運布匹為生的「肩販」,就是肩挑背負的小販。有個肩販,名叫張恆,年紀20多歲,因為家裡沒錢,人又沒什麼本事,就做起最苦的肩販。什麼是最苦的呢?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5)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5) 狄仁傑、馬榮相視一眼,勒住馬韁繩,迎著追來的妖僧一字擺開。追來眾妖僧也停住馬,在對面排出一列。 「狄仁傑,終於又見面了!哈哈,我刀下又能沾染你們這些無用朝廷狗官之血了。」為首妖僧大笑說道。 「狂妄之人,報上名來,我從不殺無名之將!」狄仁傑喊道。 「告訴你們這些將死之人也無妨,讓你們死的明白!
  • 明清奇案之真假連環案(上)
    道光十三年(1833年)間,駱先揚是村裡數一數二的財主,一座白牆青瓦的房子,掩映於綠樹之中。他家的田地幾十畝,散布在山前山後,溪頭水邊,家裡僱了長工姚二娃、歐娃,農忙時還得僱短工。這樣,地還是種不過來,便租佃給人耕種,他家的佃戶有林錫仁、林貴父子。那村子大,沿溪上上下下幾十家,有窮有富,也有矛盾,但農民是純樸的,不大惹事生非,因此全村的生活平靜、安適。
  • 劉晉元: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新科狀元阿七,蝴蝶精為救他灰飛煙滅
    他本是新科狀元,初登場就風光騎馬遊蘇州,而且還是天子之師,想也知道之後必定是前途無量。可就是如此睿智之人,卻還是敗在了「感情」兩個字上。他深愛月如,哪怕手無縛雞之力,卻還是願意冒著被人嘲笑的窘迫,硬是要參加比武招親,與月如比武,還對月如說,他若是贏了,月如也不必下嫁,可以繼續選擇她的如意郎君。只是因為擔憂月如會被迫嫁給不愛的人。雖然月如不肯領他的情,甚至不給他任何顏面,將他直接打下擂臺,他也因為愛她而甘之如飴。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6)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6) 狄仁傑等四人回到刺史府已日起三桿,將張富貴交於醫官勘驗,洗漱用膳,換上乾淨官服,一同到後院巡檢。府邸後院,十口大鍋,一字排開,熱氣騰騰,牛肉塊上下翻騰,溢香無比。洪亮及家丁將陀羅花粉投入煮七份熟的肉湯鍋中浸泡,爾後將肉塊撈起晾乾後,逐個密封裝袋,滿滿兩大車。 「狄老爺,這般多牛肉,可有何用?」一家丁問道。
  • 明清奇案:成衣匠佯狂投河,新娘子姦情殺人!
    眾人趕緊點上燈燭,只見鄉下人的衣服遺落在河邊。新媳婦號啕大哭,傷心不已!鄉下人的父母看見兒子已經死了,新媳婦又青春年少,就打算讓兒媳婦改嫁,不想讓她青春守寡。世上作惡之人不可不引以為鑑!這個小故事的鄉下人迂腐不堪,別人編的瞎話居然也相信。也許那個時代的人過於誠實樸素,讓有些奸詐之人得售其奸!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9)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9) 「縣尉,這是何故?」狄仁傑問道。 「狄刺史,小官糊塗,自那日去訪菜園村後,小官思前想後,深感慚愧,無臉面對寧縣父老鄉親,辜負朝廷隆恩,特來辭官請罪。」 「周縣尉,請起,有話盡可道來。洪亮快快為縣尉備椅。」 洪亮搬來椅子,喬泰扶周衡起身坐下,狄仁傑親自沏了茶。 「謝,刺史大人。」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5)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5) 「何人在窗外?」狄仁傑大喊一聲。 無人應聲,人影依然站立門外,左右晃動。狄仁傑披衣,提起亢龍鐧,闊步向前,打開臥房正門。此時風雨驟停,一輪明月掛在當空,四處如死一般寂靜。 「如若實情,卻屬冤屈,但你一面之詞,何足為信?」 「狄大人,劉全那斯將小民勞作備用衣物、頭巾等瑣碎物品,埋於這柳樹之下,明日挖掘,定可尋獲。」 「僅憑埋存衣物,恐不足為證,你可有故人家眷?」 「狄大人,小民亡故時,還未婚娶,但家有老母,如尚在,應已是古稀之年。」說罷,又是哭聲直上。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8)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8) 逢旬休,各知縣也無緊急公文。清晨用過早膳 ,狄仁傑邀喬泰、馬榮、洪亮在堂屋飲茶。狄仁傑坐正中,喬泰、馬榮一左一右坐兩邊,洪亮居左手。 「新來寧州已經十日,諸位也是勞累,今日難得空閒,請大家品茶,嘗嘗武后親賜的上等普洱。」狄仁傑笑著給大家添茶。紅褐色茶湯鮮豔明亮,油麵醇厚,茶蓋一開,滿屋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濃香。
  • 明清奇案之「賣兒田」始末
    青年一臉嚴肅答道:「神明在上,我可不敢這麼做。」馬氏女硬要和青年睡在一起,青年只好答應了。青年本就是個正常健壯男子,禁不住馬氏女的挑逗,很快兩人滾在一起,歡愉不斷,馬氏女很是暢快淋漓。完事後,兩人相互摟抱酣睡。早晨雪晴,青年告辭離開,馬氏女見狀為表示好意,把袋中的醃製品取出分贈給青年,說:「你就把這個當作幹點,這是我的一片心意,還請你不要拒絕。」青年欣然接受了,互相顧不上詢問姓名住址,就匆匆分手。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7)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7) 「狄仁傑,本想敬重你是英雄,居然暗箭傷人,等候受死!」劉全喊道,說罷扶劉忠消失在門樓。狄仁傑、杜佑、馬榮轉身到指揮臺。 「箭!」杜佑一揮手。前排持盾軍士列陣,弓箭手點燃箭頭火焰,並拉滿弓。 「放!」無數火箭划過夜空,刺向聚義山莊城牆內外。數個護城牆上的嘍嘍應聲倒地,山寨內燃起星星點點火苗。 「鼓!」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7)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7) 狄仁傑一行車隊出城東約三裡地,路遇九孔石橋。橋頭有一高三尺石墩,刻「菜園村」三字。剛過橋不足百米,遇一上身著深棕色外褂,藍色粗布裙,腰帶兩三個補丁的老嫗。老嫗提一個空竹籃,往石橋方向走,見官府車隊,慌忙閃躲到一旁。 「請問,本村王有財可否知曉,不知現家居何處?」狄仁傑見老嫗,叫停車馬,俯身下車問到。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1)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1) 東方已泛魚肚白,寧州刺史府依然燈光通明,狄仁傑、喬泰、馬榮等徹夜未眠,反覆推演案情,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報,王廷守知縣到!」 一衙役通報。 「狄刺史,喬校尉、馬校尉。」 王廷守進入刺史府邸議事廳,隨即拱手說道。眾人亦是回禮。 「王知縣,昨日之事想必你已知曉,這般早請你過來,想共同商議下一步如何處置。」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2)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2) 「想來周衡料定自己將有殺身之禍,又知身邊衙役不足信,故提前將此圖送出府衙,委託一行乞之人,真乃良苦用心。」狄仁傑打開錦囊,取出一張圖,閱後黯然說道。 喬泰、馬榮、洪亮看完手繪的桂花山地形圖後,愈發為周衡一家遇害深感悲痛。 用過午飯,喬泰、馬榮又安排知府幾個親信衙役輪流蹲守於柳樹巷口口留香包子鋪周邊,著便裝隱於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