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皇后甄夫人,是一個傳奇的人物,做過袁紹、曹操三國兩大巨頭的兒媳婦,生下的兒子成了皇帝,婆婆對她也讚不絕口,最後卻被曹丕下令處死。她的早年慘死,甚至間接導致了後期曹魏政權的滅亡。
甄夫人出身官宦世家,祖上甄甘曾位列三公,執掌天下兵權。她的父親也是上蔡令,可惜父親在她三歲那年就去世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戰亂不止的東漢末年,平常百姓家都餓得揭不開鍋,甄夫人家裡還大有儲倉,是當地的大戶人家。
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甄夫人,知書達理,從小就表現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大家風範,她8歲那年,外面有人在站著騎馬耍雜技,其他兄弟姐妹都爭著搶著去看,她不為所動。9歲就喜歡看書寫字,「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十幾歲的時候,還懂得勸導她的母親,不要用糧食低價換饑民的金銀寶物,佔那些饑民的便宜,「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裡,廣為恩惠。」在女子無德便是才的年代,具有難能可貴的敏銳性和憂患意識。
古代講究門當戶對,建安年間,甄夫人被家族許配給同為門閥大族的袁紹家族,給袁紹的兒子袁熙做媳婦。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北,袁熙出奔幽州,留下甄夫人在鄴城,照顧家婆劉夫人。曹操軍隊攻破鄴城,曹丕率先進入袁尚府,發現甄夫人被發垢面站在劉夫人後面。甄夫人梳洗一番後,曹丕驚為天人,就將甄夫人娶過門,生下了曹睿和東鄉公主。曹睿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魏明帝。
不僅生了一兒一女湊了個好字,進了曹家家門後,甄夫人還解決了所有女人都會遇到的千古難題——婆媳矛盾。甄夫人的婆婆是卞夫人,曹操去攻打關中,卞夫人跟著去,當時聽說卞夫人身體有小毛病,甄夫人不能隨同照顧,急得每天以淚洗臉,從早哭到晚,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有人告訴她卞夫人的病已經好了,甄夫人還不信:「家婆在家時,每次有小病都要調理一段才能恢復,這跟著去外面打仗,也沒個知心人在身邊打理,怎麼可能好得這麼快,你們是在安慰我吧。」說完,又吧啦吧啦掉眼淚了。
後來,卞夫人親自寫了信給甄夫人,說病已經好了,甄夫人這才放下心來。過了半年,曹操班師回朝,卞夫人跟著回到鄴城,家婆媳婦見面,像兩閨蜜一樣抱頭痛哭,卞夫人說:「我不過就是小病嗎,很快就好了,你不用那麼擔心。」私底下都對別人說:「我媳婦真不錯」。
可惜甄夫人雖然解決婆媳矛盾這個千古難題,兒子也上了位,最終還是沒能在劇烈的宮鬥鬥爭中逃脫。甄夫人的死,至今還是一個謎,《三國志》上記載的很簡單。
「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甄夫人怎麼死的,史書上語焉不詳。唯一可以確定的,一是跟嬪妃鬥爭有關,《漢晉春秋》記載:「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面對著比《甄嬛傳》中的宮鬥鬥爭劇烈上百倍的真實角力,甄夫人敗下陣來,而且死得還很慘,被發覆面也許跟當時曹丕第一次在袁府中看到的甄夫人的樣子差不多。
甄夫人的死影響深遠,也許甄夫人的婆媳關係處得太好了,卞夫人對後來的郭皇后沒有什麼好臉色看。有一次,曹丕要處理曹洪,曹洪去找卞夫人出面,卞夫人直接就對曹丕說:「你個臭小子,要是敢處理你叔,我就把你老婆郭皇后廢了。」嚇得郭皇后心驚膽戰,可見郭皇后在卞夫人心裡的位置遠不如甄夫人。
甄夫人的死,對曹睿的傷害更大。甄夫人死時,曹睿17歲,正是一個敏感的青春叛逆期。由於生母被處死,曹睿也被廢為平原侯。過了五年,在苦心經營下,才重新被冊立為太子,過繼給郭皇后做兒子。對於母親的慘死是由於郭皇后的緣故,曹睿也有所耳聞,但他一直壓抑著自己的不滿和憤恨,假裝慈孝地供奉郭皇后。直到曹丕死後,才原形畢露,把壓抑已久的憤怒發洩出來,處死了郭皇后,為生母報仇。
雖然曹睿大仇得報,但生母慘死的這一段人生經歷,已經給他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他即位後,一方面對甄夫人家族大加賞賜,加官進爵,表示補償,另一方面放縱自己,後宮甚眾,嬪嬙共達數萬人,而且也作出了與父親同樣的事情,下令處死了他的第一位皇后毛皇后。在過分放縱的情況下,曹睿英年早逝,養子曹芳8歲繼位,司馬懿這才有了謀權篡位的機會。
有句話說,家和萬事興,對於帝王家也是如此。卞夫人的死,就像蝴蝶效應一般,一環扣一環,最終影響到了曹魏政權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