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湖神
晉朝時,揚州江畔有座亭子,裡面的湖神非常兇惡。當時有個婆羅門僧人叫法藏,善於讀經誦咒驅除妖邪。他有個徒弟,法術小成,也能驅妖降魔。他徒弟住到亭子裡誦經,想降服湖神。當夜,湖神現形,法藏的徒弟死了。法藏聽說後,悲憤趕來,晚上到亭子裡讀經,也死了。
有個和法藏同寺的和尚,學習的是大乘般若佛法,聽說法藏師徒喪命,也來到這裡。當夜,他在亭子裡誦讀般若波羅蜜金剛經。到了半夜,聽到一陣狂風,一個妖物出現,高大的嚇人,長長的牙齒,發光的眼睛,變幻出種種讓人恐懼的樣子。
和尚不為所動,端坐念經,毫不畏懼。湖神百般作態後,來到和尚面前,右膝著地跪倒,合掌恭敬的聽經。和尚問他:「施主為何初來時兇惡,後來馴服?」湖神說:「弟子被惡業牽擾,在此做湖神,但沒忘了信奉佛法。」和尚說:「你既然信奉佛法,為何殺害了前兩個僧人?」湖神答道:「前兩個僧人,信持的不是大乘佛教,而且他們來讀經,心裡帶著嗔怒,專門讀誦惡毒的咒語,想降服弟子。弟子不服,暴露自己的恐怖樣子,兩個僧人被嚇死,不是我殺的。」
附近的人看到死了兩個僧人,以為這個僧人也不能倖免,早晨都來觀看。發現這個和尚安然無恙,奇怪的問原因,和尚如實告訴了他們。
【原文】晉揚州江畔有亭,湖神嚴峻甚惡。於時有一客僧婆羅門名曰法藏,善能持咒,闢諸邪毒,並皆有驗。別有小僧,就藏學祝經,於數年學業成就,亦能降伏諸邪毒惡。故詣亭湖神廟止宿,誦祝,伏神,其夜見神,遂致殞命。藏師聞弟子誦祝致死,懷忿自來;夜到神廟,嗔意誦祝,神來出見,自亦致死。
同寺有僧每恆受持般若,聞師徒並亡,遂來神所,於廟夜誦金剛般若。至夜半中,聞有風聲極大,迅速之間,見有一物,其形偉大,壅聳驚人,奇特可畏,口齒長利,眼光如電,種種神變,不可具述。
經師端坐,正念誦經,剎那匪懈,情無怯怕,都不憂懼。神見形泰,攝諸威勢,來至師前,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聽經訖。師問神曰:「檀越是何神靈?初來猛峻,後乃容豫。」神答云:「弟子惡業,報得如是,是此湖神,然甚敬信。」經師又問:「若神敬信,何意前二師並皆打死?」答云:「前二師死者,為不能,受持大乘經典,嗔心誦祝,見弟子來,逆前放罵,專誦惡語,欲降弟子;弟子不伏,於時二僧,見弟子形惡。自然怖死,亦非弟子故殺二僧。」
左近道俗,見前二僧被殺,謂經師亦死,相率往看。且見平安,容儀歡泰,時人甚怪;競共問由,具答前意。實因般若威力,聖教不虛。諸人因此發心,受持般若者眾。
水漂佛像
西晉建興元年,吳郡吳縣松江滬瀆口發現水上漂著兩個人。漁民以為是海神,找來巫師帶著供品迎接。風波大作,眾人惶恐的跑了回來。接著有五鬥米教的人認為是天師現身,也去迎接,還是風浪大作。
有個信奉佛教的朱某聽到後說:「是不是羅漢降臨呢?」於是,他帶著東靈寺的僧人及信佛的俗家弟子到了岸邊,合掌迎接。風平浪靜,水上的兩個人向岸邊飄來,靠近後大家發現,原來是兩尊石像,後背上分別刻著維衛、迦葉。字跡很清晰,但無法確定刻字的年代。大家很輕鬆的把石像抬到通玄寺,設置法座,想把石像安置到上面,卻幾十人都抬不動。再次祈禱,又輕鬆的抬起。官府把這件事上報了朝廷,當地信奉佛教的人大大增加。
【原文】西晉愍帝建興元年,吳郡吳縣松江滬瀆口,漁者萃焉。遙見海中有二人現,浮遊水上,漁人疑為海神,延巫祝備牲牢以迎之,風濤彌盛,駭懼而返。復有奉五鬥米道黃老之徒曰:「斯天師也。」復共往接,風浪如初。
有奉佛居士吳縣朱膺聞之,嘆曰:「將非大覺之垂降乎?」乃潔齋共東靈寺帛尼及信佛者數人至瀆口,稽首迎之,風波遂靜。浮江二人,隨潮入浦,漸近漸明,乃知石像。將欲捧接,人力未展,聊試擎之,飄然而起。便轝還通玄寺。看像背銘,一名維衛,二名迦葉,莫測帝代,而書跡分明。舉高七尺,施設法座,欲安二像,人雖數十,而了不動;復重啟請,翻然得起。以事表聞朝廷,士庶歸心者十室而九。沙門釋法開,來自西域,稱經說東方有二石像,及阿育王塔,有供養禮覲者,除積罪雲。又別傳云:天竺沙門一十二人,送像至郡;像乃水上,不沒不行。以狀奏聞,下敕聽留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