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師生,用不竭的努力,為中國教育撐起天空。由陝西作家曹振峰創作的長篇小說《中師生》也已經完成,並在文學雜誌《陝北》上選載了8萬多字。曹振峰,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人,中師畢業,後取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經曹老師同意,我們連載他的作品。全書近30萬字。並同步連 載於《中師生》公眾 號。
第十九章
一放寒假,宋春明就和胡世林、陳前武相跟著回家——彥春上了自費衛校,但他十天前就放假回家了。
回到宋山村,天已完全黑了。走進院子,宋春明隱隱約約看見院子裡有一堆什麼東西,就問母親是什麼。他母親說,是塊石,秋底咱家打了石頭,準備明年正月挨著舊窯圈四孔新石窯。
宋春明說,為啥明年就圈?他母親說,兩孔窯太擠了,再說你和春亮都大了,沒窯誰給媳婦呢。宋春明問,石頭是咋拉上來的?他母親說,咱沒牲口,就靠你爸背;你爸有時也和人家變工,一個匠工變一個半小工。
宋春明匆匆吃了兩碗稻黍飯煮山藥,也要到溝灘背石頭去,卻被剛從坡上上來背著石頭的父親攔住了。春明父親氣喘如牛,估計也是大汗淋漓,說,你好好念你的書,這不是你幹的活兒。
宋春明走了六十裡路,兩個小腿肚子脹得厲害,腳也疼,於是就早早睡了。然而,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是沒有一點睡意;他知道,又要失眠了。他就點著煤油燈,趴在被窩裡看《中國哲學史》。
第二天五點多,天還黑乎乎的,春明父親就拿著繩和墊背去溝灘背石頭。宋春明揉揉脹痛的眼球,一骨碌爬起,穿好衣服,也像多數鄉裡人一樣,臉不洗,牙不刷,直接向母親要繩和墊背。他母親說,背石頭不是你幹的活兒,你不要逞能。宋春明沒言語,自己找了繩和墊背下溝灘背石頭去了。他想,也許我沒有多少時間幫父母幹活兒了。
父親見宋春明拿著繩和墊背下來,就說,一定要背就背扳幫石和套頂石,這兩種石頭比較小,也比較輕。宋春明偏要背垛平樁的大石頭。他試了一塊,卻哪裡能搬得動。天呢,他倒覺得石頭比冰還冰,指頭都凍得失去了知覺。他又去試另一塊——我趕緊上去搭把手,一塊大石頭就被宋春明輕而易舉地豎立在了一個二尺多高的臺子上。他套好繩,墊上墊背,背起大石頭就上坡了。他父親驚得口大張,心想,這小子哪來這麼大的力氣。
背第二回時,宋春明想,剛才很輕巧,現在不妨背塊更大的。他要背穩子石!他父親大聲喊,混帳,穩子石要四個人抬呢,你一個人咋能背起?宋春明說,讓我試一試。他就去搬穩子石——我就去使勁,穩子石被宋春明輕輕抱在了臺子上。宋春明套好繩,墊上墊背,背起穩子石穩穩噹噹上坡了。他父親受到了驚嚇,跪在冰灘上面向東方叩起了頭:老天爺啊,你不要戲弄我兒呀,他還小呢!
宋春明如法炮製,把四塊穩子石盡數背到院子裡。
我差不多耗盡了元氣。
宋春明背穩子石的消息不脛而走,村裡人都來看西洋景,他家院子裡一下子變得人山人海。村支書胡興浩說,春明這娃娃能文能武,將來不知會有什麼大出息。
村長陳厚柱說,放在古代社會,春明一定是武狀元。胡世林和陳前武也來了,他們說,去年上學往車上搬行李時,春明一個人就頂兩個人;不過,沒想到他能背起穩子石啊。
晚上,村裡各家各戶的小孩差不多都挨了打,挨打的理由是,你看人家宋春明,文武雙全,而你呢,茅坑裡的攪屎棍,文不得武不得。
宋春明繼續背石頭。春亮要考體院,沒力氣咋能行呢,因此,他也跟著二哥背石頭。宋春明說,春亮,你就抱一塊套頂石算了,權當鍛鍊身體呢。春亮凍得鼻湯寒水(流清鼻涕),說,我的力氣必須超過你。可是,無論春亮怎麼努力,他就是連一塊扳幫石都背不起。
大哥春生也回來了,見父親和兩個弟弟受著牛馬罪,他也加入背石頭的行列——虎奔居然沒有反對。父親多心了,說,春生,你已經分門另戶了,你現在佔的三孔舊窯就分給你了,新圈四孔窯洞連同我們現在的兩孔舊窯是春明和春亮的。
春生說,我知道了,我是幫你來了,不是沾光來了。春生人木訥,卻是明白人,因為他娶媳婦時,全家一線共有五孔窯,虎奔就搞定要了三孔。
春生想說,要是路寬點的話,僱拖拉機運石頭人就少受罪了。他知道這是廢話,沒有說。但他說,爸,為啥不用牛車拉石頭?父親沒好氣地說,驢車也行,可是,驢呢?春生紅了臉,背起石頭默不作聲地走了。
父子四人背石頭背到月盡(除夕)才停工。
正月初四是立春的日子,天已經暖起來。預訂好的五個石匠全來了,他們開始出面子石,錘子擊打著鏨子,叮叮噹噹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好像山野的多重奏。
正月初九是動土修造的黃道吉日,宋春明家的圈窯工程正式開工了。由於腦畔和院子裡的土以前就倒出去了,所以,開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拔巷子。拔巷子就是挖窯腿所在位置的土,工程量不大,兩天就搞定。
接下來就是下石和放線。下石和放線是石匠大師傅的專權,他得用羅盤、水平儀、方尺和扯線。下石就是下穩子石,照慣例,穩子石是要四個人用網絲和抬竿抬的,可這回不一樣了,村裡幫工的人都喊叫著讓春明下。
我的天,我的元氣還沒有恢復呢。
宋春明說,下就下,讓你們見識一下。他找了一塊墊背放在穩子石上,兩手將穩子石用力一抱——我狠勁一提,他便將穩子石緩緩安放在第一個巷道口。哇啦一聲,許多人驚得跳起來,有的丟了帽子,有的丟了鞋;大家喊著大力士,豎著大拇指,興奮得像喝了二兩燒酒似的。
有年輕人就試著去搬第二塊穩子石,可沒有一個人能挪動一寸。我知道會有人讓宋春明下第二塊穩子石,我慌了,確實慌了,慌忙把圪蹴在穩子石跟前的石匠大師傅搡了一把,石匠大師傅一個後仰蹲坐在地上,醒悟似的說,好了好了,玩玩好了,不要弄毬下亂子——用抬竿抬。
石匠大師傅安好穩子石,釘橛子拴好線,然後焚香燒紙,和春明父親一同叩了頭,春亮放了一串鞭炮,下石宣告成功了。
我拖著疲憊的身子飄回了宋山的山洞裡——我飄得很低。
晚上,春明父親為匠人和幫工的人準備了酒菜。酒是秦川大曲,菜是豬肉撬板粉。大師傅是個愛喝酒而又愛熱鬧的人,他提議不喝酒的人要唱酒麴。大師傅自飲一杯卻開唱了:
酒瓶抱在懷
我有那曲兒就唱呀出來
攔羊嗓子回牛聲
一聲倒把個天呀驚開
什麼它上來一點紅
什麼它上來像呀彎弓
什麼它上來眨眼睛
什麼它一閃萬裡明
太陽它出來一點紅
月亮它上來像呀彎弓
星星它上來眨眼睛
雷電它一閃萬裡明
嗨!對面山 ,對面崖
對面的好漢你過來
大碗酒 ,大盤菜
咱兩個喝它個樂開懷
一心敬你喝酒來
四喜來財喝酒來
六六大順喝酒來
七巧八馬喝酒來
喝酒來 ,喝酒來 ,喝酒來 ,喝酒來……
眾人一哇聲說,好,好,罰一杯,罰一杯,誰讓你喝酒又唱歌了?大師傅就自罰一杯,一飲而盡,說,這回誰喝酒誰唱酒麴。眾人就說,那我們不喝了。
宋春明只顧給匠人和幫工的村人斟酒,不曾想有人吶喊道,讓春明唱一個,春明將來是老師!宋春明紅了臉,出了汗,說,我不會唱,真的不會唱酒麴。
大家就說,唱流行歌也成。春明就想唱林翠翠唱過的《牧羊曲》,因為他最喜歡這首歌;可又覺得自己是男生,不適合唱。於是,他唱了他用口琴吹了無數遍的蘇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
默默看著我不作聲
我想對你講
但又難為情
多少話兒留在心上
……
宋春明唱完,大師傅帶頭鼓掌,說,你看看,文人就是不一樣,唱的歌都文縐縐的,那像咱一樣瞎吼亂叫。
同輩的年輕人就說,哈哈哈,春明肯定和哪個女女好上了。
酒,繼續喝;曲,繼續唱。十一點整,大師傅方才宣布:散場。
第二天開始垛平樁,垛平樁就是壘窯腿。搬平樁石的任務由村裡的年輕後生完成,宋春明沒有參與,因為他的手指磨出了血,大師傅讓他去調泥。四天時間,平樁垛起來了。下一步是拱楦。拱楦要用到幾何學知識,可石匠師傅們往往是依葫蘆畫瓢,憑經驗拱,拱出的楦誤差太大,大都呈歪瓜模樣。宋春明就用淺顯的語言給大師傅講橢圓知識,大師傅虛心學習,拱出的楦圓溜溜的,眾人交口稱讚。下來幾天是扳幫和套頂,幹起來比較快,到黃道吉日正月二十,四孔窯洞主體全部合龍,只留第二孔窯月口頂端的一塊面子石——龍口石。
合龍口儀式開始了。大師傅在龍口石下壓了香裱紙,又在外牆上掛了十字交叉的紅筷子和裝了五穀雜糧小紅布袋,然後站在頂端,用一根繩子往上吊一隻木鬥。木鬥裡裝有五穀雜糧,糖、一二分的硬幣,還有一個貼了大紅喜字的大蒸饃。鞭炮聲裡,大師傅邊吊木鬥邊吶喊:
吊木鬥,吊木鬥
魯班留下合龍口
下石喜逢黃道日
合龍正遇紫微星
合龍口,盛世開
匠人上了鳳凰臺
主家喜,親朋樂
財神爺今天送喜來
前院騾子後院馬
一年更比一年發
前院碾子後院磨
一年更比一年好過
驢頭金,馬頭銀
家裡放著聚寶盆
……
吊上木鬥,大師傅左手提起木鬥,右手抓起鬥裡的五穀、糖果和錢幣向院子裡撒去,看熱鬧的婆姨女子、小孩以及工匠們就四處爭搶。大師傅繼續吶喊道:
一撒東方福星高照
二撒南方五穀豐登
三撒西方人丁興旺
四撒北方四季平安
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主家無忌,匠人無忌,看家無忌
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快快快,快請主家接喜來
接住喜饃富貴榮華
接不住喜饃榮華富貴
春明父親脫下襖子接喜饃,喜饃嗵地掉在襖子裡。大師傅就喊富貴榮華富貴榮華,院子裡的觀眾也跟著接了一聲榮華富貴。
大師傅搬起龍口石迅速摜了一小鏟白灰,重新壓上龍口石,用錘子敲了敲,宣告龍口勝利合龍。春亮又燃了一掛鞭炮,那鞭炮就噼噼啪啪地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