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三國》之39:也給周瑜平個反

2020-08-20 渝夫文苑



  小說《三國演義》也好,電視劇《三國》也罷,對周瑜的刻畫都有失公允。

  周瑜留給後人的印象,逃不過這麼幾條:極度自負,相當自戀;本事不大,醋勁不小;小肚雞腸,嫉才妒能……

  評價都是的消極的,口碑都是負面的,眾口都是難辯的。

  面對這些鋪天蓋地的負面評價,不少人都會忍不住問上一句:真實的周瑜,果真如此不堪?

  顯然不是這樣。先不講正史,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換個角度品,就是一篇為周瑜正名的文章。

  讓我們重溫一下這首上中學時必須背誦的名人名篇。

  表揚起自己心儀的歷史人物,身為詞壇大佬的東坡居士一點也不磨嘰,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很明顯,在東坡居士眼裡,周瑜哪裡是一個小肚雞腸之人,簡直就是人人敬仰的「千古風流人物」。

  請注意,此「風流」非彼「風流」,無關風關雪夜,更非男女那點事兒,而是指像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樣的英雄豪傑。

  東坡居士最浪漫最長情的表述,莫過於對周瑜歷史功績的詩意再現:「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英雄愛美人,美人嫁英雄,既愛美人更愛江山,多麼美妙而又符合大眾心理預期的愛情故事,多麼英俊瀟灑卻又拼搏進取的有為青年,在蘇東坡眼裡,周瑜周公瑾簡直就是完美男人的「形象代言人」。

  請注意「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一句,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錯,如果按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去理解,這分明在公開表揚諸葛亮同志。

  但是,我們有必要搞清楚,蘇東坡生於公元1037年,羅貫中生於公元1330年,一個是北宋的大詞人,一個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前者比後者先出生近300年,並且蘇東坡的成就和名氣要比羅貫中大了許多,完全不能排除羅在撰寫《三國演義》時竊取了東坡居士的勞動成果,並且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明明是周瑜手持「羽扇」,卻偏偏寫成諸葛亮有事沒事總拿著一把羽毛扇子。

  一些歷史資料也表明,《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頭上的諸多光環,包括「草船借箭」這樣的經典戰例,其實都屬於被故意抹黑的周瑜同志。

  這也符合羅貫中「揚劉抑曹」、「褒蜀貶魏」的政治立場和創作基調。

  所以,非常有必要說幾句大實話,也順便給周瑜同志伸伸冤、評評反。

  究竟如何評價三國名將周瑜?不妨從四個層面稍加剖析。

  其一,周瑜是個美男子。

  按照蘇東坡「羽扇綸巾」的說法,周瑜應該是個玉樹臨風、德才兼優、風流倜儻、揮灑自如的美男子。

  如果周瑜是個齷齪之人,孫氏兄弟不會不講條件地信任他,美女小喬不會毫不猶豫地嫁給他,江東水師大都督的官位也不會無可爭議地歸屬他。

  身為那個時代、那個地域的美男子,周瑜完全有資本自豪甚至自戀。

  其二,周瑜擁有大智慧。

  暫且不論「草船借箭」原本就是周瑜的傑作,單是他使用反間計讓曹操怒殺蔡瑁、張允這件事,就足以證明他的足智多謀。

  對於昔日同窗蔣幹的突然造訪和曲線遊說,周瑜揣著明白裝糊塗,約上一幫兄弟助興,帶上美妻小喬監酒,只與蔣幹喝酒敘舊,其它事情隻字不提。

  美女加美酒,小盅換大盅,蔣幹酒不醉人人自醉,很快進入迷糊狀態。

  酒精讓人興奮,也讓人弱智。蔣幹最終中了周瑜的反間之計,拿著偽造的蔡瑁通敵的證據,屁顛顛地去向曹操告密邀功。

  蔡瑁和張允小命不保,睿智的周瑜又多了一份戰勝曹操的把握。

  其三,周瑜是個好丈夫。

  小喬是江東出了名的才女美女,嫁給文武雙全的周瑜,自然是英雄配美女、才子娶佳人,被文人騷客們渲染成千古美談。

  可能是受蘇東坡的影響,現有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周瑜和小喬總是那麼相敬如賓,總是那麼恩恩愛愛。

  一個巴掌拍不響,恩愛終須兩相悅。如果周瑜也玩大男子主義,也玩三妻四妾,想來後人也不會硬往周瑜臉上貼金。

  其四,周瑜缺乏好運氣。

  相對於原著《三國演義》,電視劇《三國》有不少突破,但在對周瑜的刻畫上,依然將其放在了諸葛亮的對立面。

  既然要美化諸葛亮,周瑜就只剩下被醜化的苦命了。

  比如,周瑜命令諸葛亮夜襲曹軍糧草大營,擺明了就是讓諸葛亮去送死。如此小肚雞腸,哪像江東堂堂水師大都督所為?

  大軍壓境,大敵當前,誰還有閒心搞窩裡鬥?

  如此被人醜化,只能說周瑜運氣不好。在紅花諸葛亮面前,做綠葉就做綠葉吧,還被無情地打擊成爛菜葉,公理何在?

  難道這就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2011年3月3日草於遼寧大連,2020年8月13日晨完善於陝西西安


相關焦點

  • 三國連環畫之《三國歸晉》,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經典之作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最後一冊是《三國歸晉》,雖然是全書大結局,但出版時間比較早,1957年底即問世。其畫作者是連環畫史上最著名的一對黃金組合,張令濤先生和胡若佛先生。創作本冊時,正值兩位畫家的巔峰時期,因此,本冊藝術水準相當之高,稱得上是整套三國連環畫的扛鼎之作。
  • 不才也想叫板易氏品《三國》奇書之外行無稽720
    在下不才不肖之高校科班出身,論學只有一部石頭嘲戲,論才則只有對賈母掰謊過的大佳人才子等書高人甘拜下風。如果論相,易老說的孔明,一米八四的大高個與他的反對家、廈大易中天先生一出場,在下豈不要學著高俅踹出的皮球一樣飛出場外乎?自審再三,咱也不敢學老廉頗披掛上陣,頂盔摜甲地騎馬來回輪大刀,在易老跟前班門弄斧自討沒趣。
  • 數說三國
    等,對三國的興趣又「迴光返照」起來。三國這個大IP伴隨了各個時代的人成長,從史記到小說、到書評、到民間劇集、到影視作品,特別對於Y世代之後的人來說,三國類遊戲也是層出不窮。個人淺顯的理解是水滸裡的兄弟義氣可能會讓青少年——精力充沛的年紀——過於魯莽和心浮氣躁,少年人涉世不深,讀書時看不透劇情背後的悲涼和江湖的險惡,往往更容易被書中好漢們的快意恩仇與替天行道所迷吸引,因此更容易因怒鬥狠;而三國裡的爾虞我詐可能會讓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人——智力充沛的年紀——過於沉迷於玩弄權術、嘗試操縱他人,並且人在中年難免感嘆三國英雄馳騁,卻不得豪傑有始有終,難免唏噓感嘆,產生老驥伏櫪、烈士暮年之感
  • 三國曹操連環船,水滸呼延灼連環馬,關於連環計,真假有多少?
    在我的記憶中,兒時看的第一本畫本(小人書)是《薛剛反唐》,至今還能記得的一個情節是大破連環馬。薛剛反唐或許大多人沒看過,但《水滸傳》大家一定都看過一些情節。水滸傳中,有這麼一個情節描述,是關於呼延灼的連環馬被徐寧所破的故事。
  • 閒侃《三國》之85:是金子終會發光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電視劇《三國  或許可以認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漢遺民」,有著不舍不棄的「大漢情結」。  於是乎,在他的生花妙筆裡,任何與大漢有關的舉動都是正義的,連失敗也是悲壯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那些與大漢作對的人和事,則極力醜化、惡化甚至妖魔化,毫無公正立場可言。  司馬懿就是這樣一個被醜化、惡化和妖魔化的歷史人物。
  • 三國雜談之三國第一狠人
    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的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都稱得上狠人,比如殺得烏桓雞飛狗跳的白馬將軍公孫瓚,殺良冒功殺得司隸十室九空的西涼董卓,一計亂天下的賈詡等等,都算得上狠人,但是要說到最狠的那一個人,就不得不說起一個人,那便是程昱。
  • 三國演義蜀漢五虎上將之黃忠
    三國演義蜀漢五虎上將之黃忠三國演義蜀漢五虎上將非常有名黃忠本為劉表手下,後歸劉備,在劉備手下立的第一功就是西川之戰勝利,在和曹操爭奪漢中之戰中,黃忠定軍山勇斬夏侯淵,為劉備進位漢中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年老了尚且如此,如果和關羽一樣年輕,那麼雲長未必是其對手,何況黃忠還有一手絕活,那就是弓箭,黃漢升的弓箭在三國當中是排名第一的,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如果不是他網開一面射關羽的頭盔紅櫻,關羽很可能會敗給他。就像黃忠說的話:「天下沒有第二個長沙,人間也沒有第二個黃忠」,可見其武藝之高強,如果年輕十幾歲,在三國中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 酒後,接下來就是侃天
    我的幾個哥們又約在一起喝酒……我今天心情不怎麼好,我對老王,老谷小李小張他們說:「我們今天不用杯子喝,也不喝其他酒,就喝二鍋頭!每人先整一瓶,對瓶吹!怎麼樣?」幾個傢夥做出一副如同上戰場似的模樣,異口同聲的回答:「好!贊同!這種喝法,爽!」於是,每人擰開各自面前的二鍋頭酒的瓶蓋,用酒瓶碰杯,開始狂飲起來。我發現一個秘密,喝酒的人的眼睛都特別大,這不?
  •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李尖尖」男友上線,以家人之名開啟三國之戰
    《以家人之名》熱播,眾多的網友和粉絲也從中參悟到一切生活的啟示,體味親情和愛情,感悟人生,從而引發共鳴,好評如潮。李尖尖男友上線,對於凌霄、賀子秋來說,是個意外,天大的意外。幾個人晚上聚在一起給凌和平過生日,賀子秋親手做了蛋糕送給凌和平。吃完飯後,李尖尖收到信息,凌霄見她笑得開心,便問她是誰,李尖尖說是自己的男朋友。說完這話,李尖尖打車走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凌霄和賀子秋可就傻了眼了。大哥瞪小哥,小哥瞪大哥,兩人互相對望,十分驚訝李尖尖竟然交男朋友了。
  • 品三國讀書筆記
    幾天前查看書櫃,發現了一本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又重新讓我燃起了對三國的追憶,和跟隨易中天教授重新思考三國那段不到一百年卻精彩紛呈的歷史。京劇裡曹操一般是紅臉,是個壞人,這個可能就是民間形象。易中天教授,通過大量史料,覺得曹操是可愛的,是一代奸雄。所謂奸,殺掉呂伯奢一家,出言寧可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
  • 漢末風雲之小將劉三刀 第二集
    剛招募的新兵都是要在軍營訓練一段時間才會被派上戰場的,不然直接上戰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去送人頭,兩個月過去了我們這些新兵被編入了將軍「臧霸」的隊伍,(「臧霸」泰山郡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徐州刺史「陶謙」上任後任命臧霸為陶謙麾下的騎都尉,負責募兵抵抗黃巾軍。
  • 三國人物雜談
    提起《三國演義》,國人可以說個個耳熟能詳,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浮現在眼前:諸葛亮、曹操、關羽……梟雄、英雄、奸雄,文臣武將爭霸三國。,但在三國裡代表了一個人物,而且是一個大貪官的形象。督郵也被三國迷成為三國中「無名無姓」之人。
  • 三國武將排行榜最大懸案,顏良武力之謎
    」三國孔融「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等是人間號驍將,太山寧比一毫芒。」陸遊有人誇上天,有人踩下地。是誰更加了解顏良文丑呢,是三國孔融,還是宋人陸遊?沒有答案,甚至直到互聯信息爆炸的今天,顏良文丑的武力水平究竟如何,都還在網友鍵盤下爭論不休,堪稱是三國演義武力表中第一樁懸案。
  • 《水滸》、《三國》、《西遊記》之「平庸」的領導者
    《水滸》、《三國》、《西遊記》作者不是同一人,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書中的幾位老大——宋江、劉備、唐僧,都是平常人看來的窩囊廢,沒有什麼人格魅力,更無一絲英雄氣度。宋江武藝不如一尋常的地煞星,計謀不如吳用等人,而為一百單八將之首;民間奚落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一遇到危險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鬥妖除魔的本事不但不濟手下的三個徒兒,連胯下的白龍馬都不如,身陷險境時,唯一能做的是念救苦救難觀世音的名號或者叫「徒兒快來救我。」宋江以群盜之首招安拜將;劉備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經,功德圓滿。三個「無能」的窩囊廢最終成就大業,究竟是造化厚他,命該如此?
  • 三國潘多拉魔盒的開啟-源於「毒士」的蝴蝶效應
    在這場盛宴中,有太多的文才武將,王侯將相,每個人都在三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有這樣的一個人,他中年出道,看似不經意的謀略卻透露著時刻自保的韜略,他被譽為三國精緻利己主義者,更被後人稱為「毒士」,不可否認他的謀略影響了歷史的走向,更是無形中打開了群雄混戰、逐鹿中原-三國時代的潘多拉盒。
  • 《被誤解的三國》:小說裡的「假三國」和其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用兵神速的曹操速度快如說話間,又以官渡之戰和曹操親率騎兵急行三百餘裡追上劉備軍營為佐證,所以作者認為第二種說曹操用兵快速果敢,更為準確。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是個奸雄,並且因各種殘暴的事件,一直是反面人物的形象。但是在《被誤解的三國》這本書裡,對比以往《三國演義》中「亂世奸雄」的形象,作者告訴我們一個完全不同形象的曹操。曹操年輕時候是個熱血官吏,因得罪宦官集團而被免官,但對於天下格局的冷靜觀察,曹操希望能幫助朝廷穩定亂局,讓亂世之中的百姓獲得安寧的生活。由此可見,曹操最初心懷仁人之心的。
  • 《三國5》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後來,三國殺遊戲的興起再次帶起了「三國熱」,文韜武略,明爭暗鬥,三國殺裡的縱橫捭闔,比起童年的方便麵卡片,更接近了三國的真實面目和歷史的真相。
  • 新三國播出十年記:披著三國外衣的宮鬥劇
    ,前面缺黃巾之亂、十常侍之亂,後面缺姜維九伐中原、吳宮風波、三家歸晉。,襲取荊州之後孫權將之毒死。這段戲之所以被千古傳誦,也在於情節的戲劇化張力。而新三國加入看穿論之後,曹操看穿了諸葛亮故意放水,所以壓根就不緊張,反倒是諸葛亮在擔心沒把話挑明白,別讓關羽真一刀把曹操砍了。
  • 《三國4》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這本書是日本小說作家吉川英治的代表作,日本三國文化的奠基之作,也是這個系列的終曲。這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