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也想叫板易氏品《三國》奇書之外行無稽720

2020-08-27 穌州河畔柳


認識易中天教授,大多數網友是通過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上「品三國」。而後者被上海出書時,更創下了百萬冊發行,讓武大的這位老講師賺得腸肥腦滿的不亦樂乎。

今天在明清小說微群中,又有易粉、易醚在轉貼虎牙直播《攝氏零度:易中天品三國》。明明是轉發老易的「外行講給外行聽」的自我調侃,偏有寫過趙雲傳的子龍本家替他辯護云:

請自認教授專家的也來重新品一品,PK一下廈大易先生又能如何呢?


劉關張 桃園結義


好啊,戰書下給王朗,有木有孔明罵死這老匹夫的奇景再現呢?

從羅貫中的通俗演義,一直到賈府焦大罵娘的上場,整個央視觀眾都耳熟能詳的明清小說改編名著,縈繞的不都是易先生最擅長的縱橫家風、醉翁盛氣麼?

在下不才不肖之高校科班出身,論學只有一部石頭嘲戲,論才則只有對賈母掰謊過的大佳人才子等書高人甘拜下風。如果論相,易老說的孔明,一米八四的大高個與他的反對家、廈大易中天先生一出場,在下豈不要學著高俅踹出的皮球一樣飛出場外乎?


自審再三,咱也不敢學老廉頗披掛上陣,頂盔摜甲地騎馬來回輪大刀,在易老跟前班門弄斧自討沒趣。

不才88年列席了一個在古隆中襄陽(那時名襄樊)召開的三國水滸全國聯會。因為老闆的逼上梁山,不帶文章不準去隨喜,弟子便草成了篇《傾斜的倫理天平》列印,貌似與後來電視中《品三國》的揚曹貶劉,形成了潛在論敵的關係呢。

易老效力過的珞珈山校園,在下因為高考與攻博的緣故多次前往朝聖。在跟沙湖之濱的校友等參加鄂省古代文學年會的筵席上,自然不會不對易老同事程亞林教授收到惠贈大作,而又文人喜歡窩裡鬥,在大報撰文評書對老友痛下針砭的行徑而忍俊不禁……

前些年,在下又從圖書館借來了一冊易老弟子為博導辯護的小書,從中窺見在門生眼中自稱唐僧肉+大熊貓的易大先生,怎能不是我們打雞血也要商榷的對象呢?



話休繁冗,我們來看忠實曹粉的易氏品三國如何來為「奸雄」做衛道士的吧——

一部三國志通俗演義,話說三分天下有其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最後三家歸晉,曹魏一方的司馬懿家族架空曹氏懦弱無能的後代,建立了鐵血的魏晉王朝,從而結束了赤壁之戰後曹操與孫劉開創的三國大戰時代。

三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元明……宋代藝人講「說三分」的時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爭戰時期。元末羅貫中的稗史書寫,與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思想傾向。建國後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誇曹指示,歷史學家的翦伯贊和筆桿子的郭沫若趕緊行動,掀起了一股反對《三國演義》嫁禍英雄曹操之作的洗雪運動。

從小生長並成熟於紅旗下的易中天先生,肯定對偉大領袖為曹操汙名化而翻案一事拍手稱快。在1978年以來思想解放的潮流中,被重新加以認識的《三國》奇書演義,在我的湖北、福建導師們的共同參與、推動之下,一改十七年的批判加否定,這些年的學術研討與論著發表迎來前所未有的熱點。

我們PK易品三國,首先要明確的就是,三國演義與紅學、金瓶梅等奇書一樣,三十年開會比武、影視改編再造的一連串運作,已經讓外行的易老看著眼紅,美學專家忍不住也要躋身其中掏摸一點陳寅恪教授說的文史互證的專家功夫啦!

越是外行,越是膽大敢說!

越是胡品,越是百家紅壇!



這話不是我說的。易老弄美學的專業出不了名,可說三分卻在央視一炮打響,震撼了南國的廈大,恍如七級地震,地動山搖……

每一次坐校車去島內外上課,廈大無數同仁教授,那些與薩蘇琴一樣的三國粉、明清小說愛好者,就忍不住在車上與易老捉對鏖戰,刀來劍往地戀戰……

你說我在幾年前讀了《品三國》,大教室輔導員讓我給北區新生開「話說三國」的學術講座,我不直接去找如日中天的易老師、難道還會去找高老莊的豬八戒?

哎呀!我發現過去明清小說講堂上pk易國寶多次的面對面節目,這回又要搬上頭條直播啦——



其次,易老品《三國》奇書越是外行老帽,央視觀眾與網友越是覺得有趣,拍手稱快!

跟上面偉人替曹操翻案一脈相承的是,易老對曹操的一切是非曲直,無論君子還是小人做派,幾乎都是盲目接受還外加了讚不絕口。

史書上對曹操的評價眾所周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作為有本事的三國頭號英雄,「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曹孟德自是英雄傳中的大英雄,咱們電視觀眾在現場為他拍手稱道也無可厚非。

不過《東坡志林》也記錄了另外一幕尊劉抑曹的場面:

「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前面說過陳壽寫正史的《三國志》,他的屁股自然要坐在魏晉正統的板凳之上,哪裡會有毛宗崗父子在《三國演義》評點本中的愛恨情仇抉擇呢?

可是人家羅貫中的作品,卻是在《全相三國志平話》基礎上,增加了十倍內容的民間三國教科書。雖然沈伯俊等三國研究專家對羅氏演義一書的主旨有百家爭鳴的多種意見、看法,但李辰冬教授說過的三國演「義」一說,卻是現今三國大眾認為十分經典的普遍共識。

北大吳組緗教授,他生前在創作之餘,又在紅學與三國演義等明清小說上投入過很大的氣力加以研究。過去我們在湖大念書的時候,遊國恩主編的人民文學版《中國文學史》介紹三國奇書的主旨(主題),就說是「尊劉抑曹」,而這又表現了作家的擁護明君,反對暴君的民本思想。

雖然擁護劉皇叔、不喜曹操,表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封建正統觀。但小說中的劉備作為「仁者愛人」的明君,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書中「千古第一賢相」的諸葛亮值得為之「鞠躬盡瘁的好領導。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你說蜀漢君臣相得的魚水情,三國桃園的兄弟義氣不值得歌頌麼?

那麼曹操在羅氏《三國》奇書中又是什麼一副長相呢?

我們看京戲這一大陸當之無愧的國劇,鼻子上一大塊白的奸曹形象應該就是各地梨園自元代三國戲搬上舞臺後的千年固定臉譜了。我們登上央視講壇的易大美學家一開口,確有傳自郭毛等文史領袖們的聲口。

他言必稱曹操之雄圖偉略,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豪傑氣概,我看易品三國說得是神氣完足,無人可以匹敵的。



喜之,樂之,歌舞之不足,我們的易大先生就送了奸雄一頂「可愛」的大帽子。三國奇書演義中的白臉曹操一躍成為三國時期「可愛的奸雄」,那麼羅貫中的尊劉「貶」曹之義又胡可得也!

因為曹操已經成為明代四大奇書之一《三國》小說的全新主題啦!

越是外行,越是膽大敢說!

我忍不住想到我在武漢三鎮交通路等古舊書店買來的《說稗集》,這本吳組緗先生的論文集收錄了好幾篇談《三國演義》的文章。吳先生認為「擁劉反曹」實質上反映了黑暗時代人民群眾的民主要求和愛國思想。P39

我們一般普通的讀者,何以都願意支持毛評羅氏演義本凸出的反曹擁劉觀念呢?

呂伯奢一家還有擊鼓罵曹的禰衡的被殺悲劇,是不是易品書所謂的「多少有些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呢?

《南方周末》刊出易老同學程亞林教授的書評,認為他對以無辜被害者的形象出現的文士和老者表現出「特別不公平的態度」,叫人「深感不安」,因此不得不糾正他的「瑕疵」。

曹操在反董卓的事件中與陳宮一道出逃,路遇老友呂伯奢熱情款待。如果說他因為磨刀霍霍向豬羊的動靜,與陳宮不小心誤殺了呂老漢的一家老小,血債纍纍。那麼後面寫奸雄見呂伯奢打酒歸來,故意誘騙呂老回頭,然後揮刀斬草除根,並且放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可天下人負我」的人生觀,就絕不是奸雄的「可愛」之處。甚至連義釋孟德的陳宮亦決定棄暗投明,離他而去!可見作為奸賊的曹操,他的殺人越貨幾乎是令人髮指的暴行。

而《品三國》在此則責備被濫殺的無辜「咎由自取」,而且讚揚曹操是「真誠而坦率」的「真小人」。


北大有一則外國來華留學生的喜曹軼事,我在此不妨再複述一遍。

吳組緗教授生前,曾指導外國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期末,吳老問一個美國人喜歡哪些三國人物?留學生馬上說,他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因為他敢作敢為……吳老的弟子在《文學自由談》撰文紀念他時寫道,吳老私下自慨對牛彈琴,他感嘆這些外國人沒有傳統中國人崇信的倫理道德觀,不懂羅氏小說中反曹傾向形成的原因。

那麼作為英雄與奸賊混合體的曹操,被易公囫圇吞棗地一概美化為最「可愛」的三國人物,是不是採取了只有西方文化薰陶者才可解釋的那種異端視角呢?雖然川普們早就不想充當世界警察,但全球化與世界接軌的思想,大概已經在內陸根深蒂固了吧。

不才揣想那些在廈大校車上敢與之激辯的同事們,其中不乏我們這些思想保守、觀點傳統的擁劉薑母鴨粉絲吧。類似這樣將《演義》充歷史,《品三國》真有些呢!(盛巽昌:看黎東方如何講三國——兼評易中天《品三國》)


猶記得,從師大、福大請來的工院督導教授,有時當不才在博雅樓208開談古文(4),他們無意間會闖入旁聽。每一次聽了我這本行專講教授的《話說三國》,我一看有聽課的大人物,就比平素說得更加起勁,頗有人來瘋的添油加醋。待下課碰頭,卻不料他們私下會以易《品三國》電視觀眾的身份點評聽課意見,一意為廈大易老辯護,還PK我的講授品得不公,品得不妙……

有個叫阮直的人說:易中天知道怎樣討好大眾的收視率,更知道央視媒體對學者觀點承受的底線,所以他在品「三國」時,就不會像他寫文章時那麼尖銳、那麼深刻了。(http://www.huaxia.com/wc/sssb/2006/00508532.html)不過作為一個尖刻的學者,為了推銷被他美化的奸曹形象,易公畢竟還是不小心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需要補充的是,除了許多對易老過火之處的重複性糾謬、商榷之外,我們每回的話說三國並沒有像李政協代表那樣大膽提案,要求禁止《水滸》電視劇播出一樣罷看、罷放易氏品《三國》奇書之流行。

當年,還有一四川讀者曾欲狀告易公《品三國》的常識性錯誤遠遠超出正規出版物的萬分之三差錯率,這場官司後來也好像無疾而終……至於此文再PK易大教授一次,除了有炒回鍋肉、揚州炒飯之嫌,恐也別無它用。人家學術超男的易老先生,畢竟又賈勇向乾隆盛世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呢,哈哈!這才是:



三國外行百家言,

擁曹噴劉膽包天。

教授登臺善拍磚,

文穿史越紅騰焰。

相關焦點

  • 讀易中天的《品三國》有感
    當年易中天在CCTV的百家論壇講播《品三國》時十分轟動,三國風颳遍了大半個中國。小巖記得那時聽了五遍,每次都大呼過癮,每次聽完都有不同的感受,讓人回味無窮。最近《三國志14》發布了,小巖玩了玩之後,再次沉迷於三國文化,於是小巖將當年購買的《品三國》
  • 品三國讀書筆記
    幾天前查看書櫃,發現了一本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又重新讓我燃起了對三國的追憶,和跟隨易中天教授重新思考三國那段不到一百年卻精彩紛呈的歷史。 還有一個就是真性情,在那個年代,都是口上君子,他自己則不然,是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你能拿我怎麼樣。 曹操是有爭議的,我們不管怎麼做研究都恐怕很難復原真實的他。但是,我們回想下命如草賤的年代,它能開闢一方土地,練一方甲兵,屯田開墾,讓百姓安居樂業,那個年代就是最大的英雄了。他還沒有造漢獻帝的反,我覺得,這個人是真的有能力,有格局,有自己想法的真英雄。
  • 小說:易氏的樓下
    沒一會兒,葉冉冉就帶著團團來到了易氏的樓下。她望著眼前那幢熟悉的建築,驀然就想起了三年前自己最後一次走進這裡的畫面,站在樓頂的父母,絕望的哭喊,還有那徇爛的血花。忍不住地,葉冉冉腳下一軟,險些栽倒在地。「媽媽,你怎麼了?」見到她臉色慘白的沒有一絲血色,不明所以的團團抬頭疑惑的看向她。
  • 品讀三國11、三國的開始之初黃巾起義
    加之古代社會,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張角趁此機會,以自身的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救助人民,又大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擁護,而當下朝廷,人民則早已失去了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
  • 品《三國》,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拿歷史說事?
    想了想,姜維、李嚴等不用說了,向寵等倒也是西蜀的將軍,但小說裡卻面生的緊。向寵只是在武侯上的《岀師表》裡驚鴻一現,但確實評價不低:「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在這裡,向將軍是諸葛丞相規勸後主劉禪多多親近的賢臣之一。
  • 論三國的不良風氣,一味貶劉揚曹,甚不可以取
    而易中天的《品三國》與另一本爭議很大的書《明朝那些事》,這兩部作品不能說是一無是處,他們的作用就是吸引不了解這段歷史的小白,讓小白領會歷史的魅力之後,進而深入學習。然而現實是很多小白入了門就不想學了,就會把入門寶典當「聖經」了。然後就拿這些入門讀物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凡是與之違背的就是錯的,這是違反了這兩部好作品的初衷,初衷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打開三國的正確方式
    有人開始結合現代熱點插科打諢講解三國,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國》;有人試圖從公司管理營銷的角度剖析三國,比如成君憶的《水煮三國》;有人以個人奮鬥結合家族背景來解讀三國,比如劉軒鴻的《三國六大家族列傳》——這個系列如今還在《桌遊志》連載喲。
  • 三國連環畫之《三國歸晉》,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經典之作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最後一冊是《三國歸晉》,雖然是全書大結局,但出版時間比較早,1957年底即問世。其畫作者是連環畫史上最著名的一對黃金組合,張令濤先生和胡若佛先生。創作本冊時,正值兩位畫家的巔峰時期,因此,本冊藝術水準相當之高,稱得上是整套三國連環畫的扛鼎之作。
  • 萬萬沒想到,這才是打開一部三國的正確方式
    提起三國,稱它為中國第一IP也不為過。從漢室凋敝到三國歸晉這一段歷史長河裡,誕生了無數的名士猛將、陽策陰謀、殺伐鏖戰……以及數不清的成語典故。直到今天,三國IP依然是海量影視作品與動漫遊戲的改編首選,乃至各種段子梗圖的本源出處。
  • 1994版《三國演義》與2010版《三國》的十勝十敗
    當初知道翻拍三國的時候,心裡既期待,又擔心。期待的是希望導演和演員們再次創造一個經典,彌補舊版的遺憾;擔心的是導演和演員們文化內涵和知識結構的不足,畫虎不成反類犬,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就太糟糕了,浪費拍攝資源不說,糟蹋名著那真是造孽啊!最先確定的消息是導演某氏。
  • 品《三國殺》3—孫吳篇
    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三國殺》裡面的蜀漢武將和曹魏武將,閒話少說,今天一起來學習江東諸將。1、孫權,字仲謀。承父、兄基業,與劉備建立同盟,共同抗曹,建立東吳,諡號大皇帝,稱吳大帝。孫權為人寬宏大度,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蕭玉寒的《三國異俠傳》算不算是第一部三國題材的武俠小說
    如果非要找的話,筆者想蕭玉寒的《三國異俠傳》應該是比較符合這一標準的。當然還有君天所寫的《三國兵器譜》也算得上。說起武俠作家蕭玉寒,不查不知道,一查還真是富於傳奇色彩。蕭玉寒:1943年生於杭州,就讀於杭州師範中文系。70年代末到臺灣,從事小說創作。90年代,加入澳洲國籍。寥寥的一行字把作家的情況概括的相當明了。生於大陸,輾轉臺灣,定居澳洲。同樣是從事小說創作。
  • 知否:柳氏也沒想到,身為庶子媳婦,卻做了盛家的當家主母
    ,在家中孝期做出了不才之事,柳家便憤而退婚。對於柳氏的樣貌,原著中是通過一個細節描寫的,大婚之日,長楓進到新房掀開蓋頭之後,還是要出來迎客的。長楓出來的時候,大家都看出了他的腳步有些踉蹌,神態十分沉重。明蘭更是用了國泰民安的來形容這位嫂子的長相。
  • 《被誤解的三國》:小說裡的「假三國」和其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說到三國必然說到曹操,最常用的俗語就是「說曹操曹操到」,但是對於這句話的由來,想必就不是那麼多人知道了。在這本書裡,作者給我們找到了兩種說法,一種就是說曹操派了特務來監視公卿大臣,一說曹操的壞話,曹操的人馬就到了。還有種說法就是曹操用兵如神,敵人還在討論戰略的時候,曹操已經殺到了。作者分析了曹操擅長用騎兵的戰術,又很會捕捉戰機,發動奇襲。
  • 三國系列之4——英雄不問出路,甘寧
    讀三國,其實感慨最深的還是甘寧,甘寧少年時期,是個混混,流蕩鄉裡,做過水賊之首,人稱「錦帆賊」。二十多歲的時候,他開始讀書,想要有所成就,走上正路。從小吏做起,成為郡丞(太守的輔佐官),也算是成長快了。
  • 被玩壞的《三國》之劉禪:我不是腦殘。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之主。」 翻譯過來就是:「你夠智慧,有你諸葛先生在定能成大事,我兒子阿鬥若能輔佐就輔佐,若不能你可取而代之。」 然後又叫來兒子阿鬥交代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白話文翻譯:「以後我就把你交給丞相孔明先生了,你把他當你新爹即可。」
  • 戲說三國人物版三十六天罡星(下)
    早期憑屯田之策引起司馬懿重視,曹魏能在淮南與東吳相持優勢多出於其謀,得以進入司馬氏幕府,曾參與鎮壓毋丘儉叛亂嶄露頭角,後期為徵西將軍坐鎮祁山與姜維在涼州長期奮戰,堪稱一世之對手,最後更兵行險著偷渡陰平,滅亡了蜀漢,立下不世之功。可惜不能為司馬氏所容,冤死於大功告成之時,堪比三國時代的嶽飛。
  • 品小小說:13.《撿爛紙的老頭》
    今天我又把他寫的《撿爛紙的老頭》好好的品了品,挺有味道。內容不多,一共八段,題目是《撿爛紙的老頭》,第三段主要人物才出場。想吃不想吃?想啊!問題是---撿爛紙老頭從來不吃,他一天兩頓,中午晚上全在這兒吃,回回來了啃三個乾巴巴的、硬的像石頭的燒餅,雷打不動,第一奇吧?第二段寫烤肉劉眾多的食客:工廠裡的男工人,一頓吃五個餡餅,喝一瓶啤酒,喝二兩白幹,舒坦;工廠裡的女工人,帶一飯盒,買了飯菜去車間吃,嫌這裡吵鬧。
  • 813《小豆蔻》《屋頂上的野月亮》《容氏楚虞》《別對我克制》
    她的很多文都還不錯,像《草莓印》《情書六十頁》《不二之臣》《擁抱分你一半》等看過的集美歡迎排雷,安利,推薦1《小豆蔻》不止是顆菜 新2《屋頂上的野月亮》蘭織3 《容氏楚虞》 荔枝很甜4《別對我克制》慕拉1《小豆蔻》不止是顆菜
  •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品你可能不熟知的那些人和事(37)
    在這種背景下,三國時期同樣偏安一隅的劉備,且本是漢皇室傳人,便得到了宋元時代漢人的捧抬,關於三國劉備正能、勵志的故事,不斷得到王家遺臣和民間有學之人的歌頌和演義。這實際就是一種希圖重振家邦、收復河山的委婉表達,是一種含著鬥爭精神的良好的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