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就很喜歡看一部電視劇《三國演義》,雖然那個時候又很多晦澀難懂,但還是被電視劇裡面刻畫的曹操,劉備,孫權,關雲長,張飛,諸葛亮,周瑜,荀彧等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被裡面的兵臨城下、三顧茅廬,桃園結義,火燒赤壁,刮骨療傷等故事情節感動不已。幾天前查看書櫃,發現了一本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又重新讓我燃起了對三國的追憶,和跟隨易中天教授重新思考三國那段不到一百年卻精彩紛呈的歷史。
易中天教授講到歷史很多時候離我們太久遠,我們很難百分百復原,所以留在我們現在文化裡的歷史往往有幾種,第一種是歷史形象,還有一種是文學形象,最後一種民間形象。我不是學者,不做研究,不寫論文,我就看看,不管哪種形象,我覺得精彩的,有正面的或者側面教育意義的,我都覺得挺好,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量的增長,歷史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可能我會有更好的辨別能力,會多出一種形象,就是我自己判斷的歷史。
這裡,我就當作讀書筆記,隨筆記錄一些東西。
前面幾張,主要寫的曹操。京劇裡曹操一般是紅臉,是個壞人,這個可能就是民間形象。易中天教授,通過大量史料,覺得曹操是可愛的,是一代奸雄。所謂奸,殺掉呂伯奢一家,出言寧可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別國史臣覲見,讓崔琰扮演自己,自己則扮演持刀的武士,最後被史臣一眼識破,追出去將史臣殺掉,這些事情都可見他的奸;他的雄,在那樣的亂世,諸侯並起,自己的出身和實力都很一般,最後戰贏袁紹袁術,稱霸一方,自然是雄。但易中天教授也說了曹操很多可愛的一面。
第一個就是好色,專門喜歡漂亮的,人家的老婆,嬸嬸也不放過。
還有一個就是真性情,在那個年代,都是口上君子,他自己則不然,是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你能拿我怎麼樣。
曹操是有爭議的,我們不管怎麼做研究都恐怕很難復原真實的他。但是,我們回想下命如草賤的年代,它能開闢一方土地,練一方甲兵,屯田開墾,讓百姓安居樂業,那個年代就是最大的英雄了。他還沒有造漢獻帝的反,我覺得,這個人是真的有能力,有格局,有自己想法的真英雄。
寫這些其實沒有太多意義,也就是讓自己每天寫點東西,加深下讀書的印象吧,有好的書也可以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