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要翻拍?
在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中短篇小說改成電影上映大火後,他那部更具代表性的《三體》影視劇作品卻遲遲沒和觀眾見面...
圖|三體
9月1日,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流媒體巨頭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三體》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三體Ⅰ》和《三體Ⅲ—死神永生》)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權力的遊戲》的主創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將為《三體》英文系列劇集操刀,擔任編劇和監製。
圖|三體
消息一出,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人們討論的不僅是歷經眾多版權糾紛終於可見天日的《三體》,還有這背後的投資方Netflix。
一波三折的《三體》IP開發
作為一代科幻巨作《三體》,這個IP其影視的改編最為難產。
2009年,劉慈欣以一個把《三體》的拍攝版權賣給了張番番。但是張番番版權僅有5年,如若無法拍出任何作品,版權就被收回。因此他找到了當時遊族高層孔祥照(筆名孔二狗)。2104年,遊族影業成立,其總裁孔二狗在發布會上宣布將把《三體》搬上銀幕,由劉慈欣監製,張番番做導演。不到五個月的時間,由馮紹峰、張靜初主演的《三體》正式殺青,一時間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定檔於2016年7月,但預告片卻一直遲遲不見。
圖|三體
今年4月,由楊磊導演的電視劇《三體》被曝6月開拍。其招商文案顯示會在2021年第二季度播出,
恰恰就在今年6月份,電影《大聖歸來》官微發布公告,宣布其製作公司十月文化將擔任《三體》真人院線電影的承制方,而《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則成為《三體》真人院線電影的導演。 除了電影、電視劇,《三體》動畫片也成為萬眾期待的一幕。 去年,B站和三體宇宙聯合出品《三體》動畫,並推出了首支正式預告片。官方宣布動畫確定將於2021年正式上線。
圖|大聖歸來
三體的磕磕絆絆也正說明了《三體》這個IP的地位和難拍。此次,Netflix所拍的《三體》美劇版是否能帶來什麼效果,我們拭目以待。
Netflix與迪士尼+的對決:IP
眾所周知,流媒體服務的成功根本上源自內容製作的成功。這是沒有多少人質疑的。而Netflix就是從大量的原創內容製作中獲益,成為全球頂尖的流媒體巨頭的。雖然Netflix是內容之王,但是Netflix卻不一定總是能夠製作出最受歡迎的電視系列和電影製作。
圖|Netflix
事實上,在2020年7月份,迪士尼+上線的《漢密爾頓》很可能是視頻流媒體平臺上已觀看用戶中最受歡迎的電影。流媒體平臺中總時間佔比8%以上的時間都在觀看《漢密爾頓》,一部時長2小時40分鐘的電影。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是《實習醫生格蕾》,則獲得了6%左右的總觀看時間佔比。僅從觀看時長比來看,《漢密爾頓》無疑是成功的。
圖|迪士尼IP
Netflix的優勢在於「內容」,迪士尼+的優勢也在於「內容」。與迪士尼+相比,Netflix正好是在大IP的打造上處於劣勢,如何製作出真正受大眾歡迎的電視系列和電影製作,是面臨的難題。
IP的打造並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這娛樂至死的年代,IP的價值是有目共睹的。得IP者得天下,也不再只是標語口號,如今它比任何時候都具有現實價值。IP的打造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一次成功的IP運營絕不止是IP本身質量過硬(當然這是必要條件),更多是踩對了點,這首先是時間點,其次是情感、社會環境、科技發展趨勢等節點;同時要擁有人格化的內核,IP人格化包括三大部分:基於人們使用現場所遇到的痛點轉變為呈現方式,內容人格化並表達人格化,格化成功後的結果是自帶勢能,即擁有流量和粉絲。
圖|品牌的未來是打造IP
所以IP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它具有強視覺辨識力,如VI視覺元素或儀式感或故事性等,強分享連接感,表現為:用戶參與;樂意分享;興趣社交等。強價值沉澱性,表現為:有溫度有營養,歷史感不是快餐式消費。強附著力,表現為:相互吸引,能引爆流行。滿足上面的條件才能打造成真正的IP。
但是在Netflix、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僅僅打造單個的IP,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他們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IP帝國,打造自己的IP網絡,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IP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