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男子前世品行不端,被罰三世不能為人,終頓悟悔改

2020-09-05 生活歷史雜談

傳說有六道輪迴,是根據人的生前善惡來決定死後應該入哪種道。

《聊齋志異》三生就是講的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姓劉的舉人,是當地的奇人,一出生就會說話,而且過目不忘,他有個怪癖,經常勸誡別人:「馬上要放馬鞍,不能用腿夾馬腹,太疼了,比用鞭子抽都狠。」他還稱自己活了三生三世。

第一世時,他是個鄉紳,仗著自己有些權勢,有些臭錢,曾經頤指氣使,魚肉鄉民,也曾經強搶良家婦女。品行實在不堪,所以活到 六十二時,就去見了閻王。

第一次見閻王,閻王爺看他年齡頗大,開始還用對待長者的態度對他,給他賜座,請他品茶。他悄悄瞥一眼 ,見閻王的的茶水色澤清亮,更有濃鬱的茶香飄出,而自己的卻渾濁不堪,令人生厭,他暗自腹誹:不會是迷魂湯吧!於是趁閻王爺不注意,把茶水偷偷潑在腳下,假裝喝過。

過了一會兒,等閻王看完生死簿,讀過他的生平後,氣地茶也不喝了,品行如此惡劣之人怎配為人,命小鬼把他的拖下去,罰他做馬,混帳東西,只配讓別人騎,讓主人抽。一名兇神惡煞的鬼差用繩子捆住他,拽著就走。

他被帶到一個大院跟前,門檻很高,跨不過去,正不知怎麼辦,鬼差不耐煩了,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一下,疼的他眼前一黑立刻倒在地上,等到再睜眼時,發現自己在一個馬廄裡,正疑惑時,聽到有人大喊:「黑馬生了,是匹公馬」。

他心裡明白,可不能口吐人言。肚子餓得飢腸轆轆,無奈之下,只好靠近母馬吃奶。四五年後,他已經長的高大健壯,最害怕的是被抽打,一見馬鞭就驚慌失措,主人騎它時會放上馬鞍,加上障泥,輕輕地扯他的鬃毛,這樣他還能忍受。

可是僕人,馬夫卻沒有這麼多講究,他們不用馬鞍,兩腿緊緊夾住馬腹,死命的揪住鬃毛,疼得撕心裂肺,他受不了折磨,三天未進食,一命嗚呼了。

第二次到陰間,閻王爺一看是老熟人,又一查懲罰期限未滿頓時火了:「好個刁民,分明是想逃脫罪責。」命人將馬皮剝掉,罰為狗。他惱恨不已,不去,於是被眾鬼差圍起來一頓痛毆,他疼痛難忍,狼狽逃竄,跑到郊外,氣地想死,於是爬到懸崖上,咬緊牙關,閉眼往下一跳,摔在地上,睜開眼,見自己正趴在狗窩裡,一隻母狗正寵溺地用舌頭舔他的頭和身子,他知道這又是一世了。

稍稍長大後,他看見糞便一類的東西,知道汙穢不堪,可鼻子裡卻聞到的是香味,無論如何是不能吃的,就這樣過了一年,他難受的想死,可面對閻王爺的明察秋毫,害怕再次受到責罰,主人好不容易養大他,怎會捨得殺了,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就故意咬掉主人腿上一塊肉,這下子,主人怒不可遏,如此瘋狗留有何用,一通棍棒下去,終於隨了他的心意。

第三次來到陰間,閻王一看又是他,憎惡是條惡狗於是用鞭子抽了數百下,再罰為蛇。他被關在一間陰陰暗潮溼的屋子裡,不見天日,於是沿著牆壁蜿蜒往上爬,終於從一個孔穴鑽出去。

他發現自己成為一條身居草叢的蛇。於是發誓改過自新,不再殺生,餓了用野果充飢,渴了喝露水。天天冥思苦想怎麼個死法,才能逃脫罪責。

一天,他正躺在荒草叢裡遐想,突然聽見車輪聲傳來,機會來了,他急匆匆爬出去來到路中央,馬車疾馳而來,從他身上碾壓而過,毫不知情的飛馳而去。

閻王爺納悶了:他咋就這麼快又回來了?是不是故伎重演?他嚇得伏在地上大喊冤枉,這次確實是意外。閻王查閱發現他所言屬實,就原諒了他,批准他懲罰期滿,可以再世為人。

結束語:

劉舉人活了三世才明白,種善因,才能結善果。

正如《佛說無量壽經》云:善人行善,從明得明,惡人行惡,從苦得苦,從冥得冥。

如果人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世界是不是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故事:他品行不端,閻王罰他投胎牲畜,心生怨恨,便不斷尋死重生
    說第一世是一紳士,家裡面有妻有妾,但他還在外面拈花惹草,品行不端,他只活到了六十二歲。死了以後就去閻王那報到,閻王看他面容慈善,以為他是正人君子,以鄉裡長者相待,並賜座請他喝茶。他瞥見閻王杯子的茶水清澈,再看看自己杯中茶水汙濁如膠。暗自思忖道:我這杯茶水莫非是迷魂湯?但這迷魂湯也不歸閻王管呀,也許閻王懷疑自己沒有喝迷魂湯。
  • 明月說《聊齋》之三生三世,一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
    這次講個三生三世輪迴的故事。主人公是兩個人,一個叫興於唐,另一個佚名,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就叫他盛於漢。別人不知原因,都認為這是因為盛於漢愛惜人才,而卻不知他們之間有多次前世的淵源。不久,盛於唐就娶了盛於漢的女兒,夫妻生活恩愛美滿。可是這個女婿因為持才自傲,常常對嶽父不敬,有時一年到頭也不登嶽父的家門。而盛於漢今生好似頓悟,並不計較,對女兒女婿非常關心。後來盛於唐屢次考試都遭到失敗,始終無法獲得功名。
  • 彪悍嫣紅嫁給顧二叔後,為何死於「品行不端」?
    本來,餘嫣紅也祈求婚姻美滿,為何卻死於「品行不端「?當初,顧廷燁求娶餘嫣然,並不是因為嫣然有多麼金貴,而是嫣然的性格,溫柔賢惠。用明蘭的話說:「那是因為餘家大姐姐素來溫順賢惠,謙恭儉讓,事事願以家人為重,這樣一個妻子,定能容忍曼娘,善待庶子庶女吧。」
  • 重溫聊齋《役鬼》《陝右某公》:楊大夫善能驅鬼,陝右公猶記前生
    《聊齋志異圖詠》之役鬼山西有個楊大夫,不但擅長針灸之術,還能召喚小鬼為他所用。陝西某位先生,是順治十八年辛丑科進士,自稱記得前世之事。他曾對人說,他前世是個讀書人,中年過世。死後來到陰司,親眼見到閻王斷案,閻羅殿前支著好幾口大鍋,鍋中沸油滾滾、熱氣騰騰,和世間所傳言的一模一樣。大殿東側,扎著一排架子,架上掛滿了豬馬牛羊狗等牲畜皮毛。
  • 西遊和聊齋裡的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看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有兩個故事都被不約而同的定性為「一啄一飲,莫非前定」,與大家一起分享一.聊齋《庫官》萬曆年間,有位御史張華東,奉旨祭祀南嶽,南嶽衡山,五嶽之一。換誰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庫官卻道:「人世碌命,皆有定數,錙銖不能增損。大人此行,應得之數以得,又何求?」說完,消失不見。張御史想著不服氣啊,自己就把南嶽之行的結餘一算,不多不少正好一萬三千五百金!這才驀然醒悟,一切飲啄有定,不可妄求也!
  • 《聊齋志異》:男子一生品行可嘉,死後七天,菩薩助他起死回生
    男子做了什麼?能在死後七天,屍骨腐爛時,還能得到神人的青睞,重塑身體還魂。《聊齋志異》:湯公,一個有些玄幻的小故事。湯聘曾是順治辛丑年的進士,一生為人正直誠懇,在他病入膏肓,彌留之際,忽然覺得從腳底有股灼熱之氣慢慢地往上走,到了腿部,腳就沒了任何知覺,好像死了。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
  • 狐仙魅影:《聊齋志異》中寄託人性理想的狐女
    人形美魏晉時期的記載中,狐就被認為可以化身成美人,令男子見之傾倒。尤其從唐朝時期開始,狐妖的性別己漸漸開始傾向於女性,《任氏傳》中任氏的美貌令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明清時期隨著狐仙信仰的興盛,狐女的美貌更是被籠上了一層仙人的光輝。尤其在《聊齋志異》中,狐女們多為風華絕代的美女,幾乎是集天地之精華於一身,美豔不可方物。
  • 《聊齋志異》的故事《化男》,女子變男子,以現在的眼光怎麼看?
    《聊齋志異那麼,聊齋中細思極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一)清朝的女人突然變成男人,這事很驚悚在《聊齋志異甦醒了之後,笑著說:我現在成為了男子了。於是,趕來的四鄰八舍在進行了查看之後,發現這個民女果然變成了男子。蒲松齡對此評價說,這一家不把她當做妖怪,而且非常高興得了一個兒子。
  • 《聊齋志異》:罵鴨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天下奇聞怪事盡在《聊齋志異》。今天我們來讀一篇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偷吃鴨子,身生鴨毛,不用吃藥,只是挨罵 就能痊癒。《罵鴨》帶給你別樣的啟示。他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突然眼珠一轉,計上心頭:誰說沒錢不能吃肉,不能買 ,還不能偷嗎?正好鄰居家的老翁養了幾隻鴨子,那些鴨子肥肥壯壯的,一隻就夠吃一頓,何況老翁脾氣和善,即使被逮住也不會挨揍吧!他瞅準機會偷了只回來,燒水,拔毛,煮鴨,一通忙活,終於吃上心心念念的肉了,滿嘴流油,心滿意足吃飽後,躺倒床上消化消化,回味回味,實乃人間樂事。
  • 《聊齋志異》男子不義侵吞同伴血本,其子死後遭借屍還魂尋他報仇
    《聊齋志異》柳氏子帶給我們別樣的警示。店主驚訝的問:「身為人子,為何這樣辱罵父親?」他惡狠狠的說:「什麼父親,當初我們一起結伴經商,枉我對他信任有加,誰知道他心存不軌,居然暗中吞掉我的血本,而且囂張至極,拒不歸還,只有殺了他才解我心頭之恨。」說完,即刻出門,嘴裡謾罵不止:「便宜那個老小子了,再一次, 非殺了不可」。柳西川躲在櫃中,聽了個一清二楚,止不住冷汗涔涔,大氣也不敢喘,腿軟地根本挪不動。
  • 《聊齋志異》狐仙為報男子前世之恩,苦尋幾世救其性命,並嫁恩人
    男子施恩與人,雖然當時未被回報,但後世卻得到報償。《聊齋志異》:諸遂良,一個溫馨有愛,善心被償的小故事。女子說:「我不是凡人,而是狐仙,你的前世是唐朝的諸遂良,他曾經對我家有恩
  • 每日推介:聊齋志異這本書的故事,你聽過嗎?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小說。今日的推介主題是聊齋志異。相關故事聊齋志異中有21篇描寫強悍,善於妒忌的婦女。影響聊齋志異的出現,使得文言文短篇小說出現了火熱,爭相模仿。可是,除了聊齋志異,別的都不怎麼樣。只有清代大才子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差不多,卻沒有聊齋火熱。還有 浩歌子的螢窗異草,等等。都是模仿聊齋。可是都不好。
  • 女性多以狐媚為主,那麼《聊齋志異》裡的男性形象又如何?
    前言&34;(清王士禎 《<聊齋志異> 題辭》)《聊齋志異》可謂是中國文學上文言文小說的巔峰,裡面有著鮮活的人物,有著跳脫的故事情節,奇事怪事都完美的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我們在閱讀書中的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的書中的男性角色,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性角色的身上,其實《聊齋志異》中的男性角色亦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剖析。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郭沫若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文學成就在中國志怪小說中首屈一指。蒲松齡先生創造了一個鬼妖幽冥的世界,以波詭奇絕的想像和充滿詩意的語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四大名著相比,《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卻不失精煉,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情節一波三折,建構完整,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 《聊齋志異》:書生貪看美色,雙目失明,眼中小瞳人助其復明
    《聊齋志異》——瞳人語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方生郊外遊,驚見麗人話說方棟乃長安人,頗有才名,他自認為風流倜儻,玉樹臨風, 跟些品行不端之人學了個壞毛病從此他收斂了自己的個性,注重自己的品行修養,成了人人稱頌的謙謙君子,受到世人的推崇。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悔改,恣意妄為,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能及時的改正,即使是神靈也會諒解吧!
  • 聊齋《李司鑑》殺妻虐民,惡人終有惡報;揮刀自宮,自作還須自受
    聊齋先生清朝年間。李司鑑,是直隸(今河北)永年縣的舉人,為人兇殘暴戾,肆虐鄉裡。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二十八日這一天,李司鑑無故家暴,竟將妻子李氏活生生打死,好一個喪心病狂的無情惡賊,好一樁駭人聽聞的人倫慘劇。地保聞訊,會同鄰裡人家及李家下人,匆忙跑到縣衙首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