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趣店、拍拍貸、樂信財報中,明顯的看出「助貸」,這種賦能金融機構的模式悄然成為了利潤增長極,互金公司轉型大幕剛剛拉開,做好信息中介是互金公司的本源。
環境變遷:銀行科技賦能已迫在眉睫
1、金融科技浪潮興起:科技推動人類生活方式向更加智能、便捷的方向發展,迫使傳統銀行業轉型;
2、外部競爭壓力加劇:網際網路金融率先發力,加劇銀行資產、負債、支付脫媒;
3、銀行能力邊界待擴張:場景、流程、產品、風控、運營五大能力邊界。
賦能基礎:銀行是科技賦能最佳戰場
1、金融本質:金融與科技都是為了服務生活;
2、技術基礎:金融科技3.0時代,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IT技術的出現,有望重塑銀行業的商業模式;
3、應用基礎:銀行是科技賦能最佳戰場,銀行的資本、人力、客戶規模均有優勢,大中型銀行不弱於網際網路巨頭;
4、資本基礎:大中型銀行盈利能力強於網際網路企業,資本實力強勁。
5、上市銀行按科技賦能條件優越性排序:股份行>國有行>城商行>農商行,前八為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並列)、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且目前國內銀行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仍然不足,明顯弱於外資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企業。
賦能路徑:科技對銀行三性全面賦能
1、金融科技將對銀行三性全面賦能,包括安全性(資金安全、資產安全)、流動性(資產負債、頭寸管理)、盈利性(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
2、銀行科技賦能應該雙線並行:傳統業務漸進式改良為主,新興業務敢於迭代顛覆,力求在變革中謀得先機。
3、組織機制選擇必須保證組織敏捷性和激勵有效性,因地制宜選擇嵌入式、派駐式、項目式和標準式。
賦能誤區:戰略忽視設置失當八誤區
銀行科技賦能常見八大誤區:1、戰略忽視;2、方向誤判;3、定力不足;4、科技迷信;5、條塊分割;6、設置失當;7、考核失策;8、激勵失效。
報告正文:
來源:國泰君安研究所銀行組 | 作者:邱冠華/梁鳳潔/袁梓芳/郭昶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