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三

2020-10-05 司俊傑藝術

司俊傑

採風團的車駛出了繁華的張掖市區,現代都市的表情,逐漸被廣袤荒寂的戈壁灘所替換,坐在車裡,看見風擋玻璃圓弧外擴的下沿,正好與遠方戈壁灘盡頭的天地線平行又重合,視像呈圓球狀,車直線行駛。錯覺誤導我,車已駛出了地球以外,筆直的公路是旋轉的地球拋出去的一條切線。奇妙而荒誕。

從張掖到敦煌,畢竟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車行景移,窗外的風物不停在變換,猶如大自然在播放一部幻燈片。時而寸草不生的荒灘在眼前鋪開,時而黃燦燦的作物浮光躍金,看到臨屆收割的莊稼,田疇沃野更像一位躺在床上等待分娩的產婦。

張掖的地名前冠以「金」字,容易讓人想到此地的富庶,也許還有金不換的另一層用意在。

動念的前提不是空穴來風,從高臺博物館出來,滿腦復原著一個已然消逝了的黑水國,她是「金張掖」的母體。

相傳西漢以前匈奴曾在高臺縣的駱駝城定都,因傍依黑水,故稱黑水國。駱駝城先後見證了前涼、西涼、北涼的興亡盛衰,金戈鐵馬,朝代更迭。魏晉十六國時期,中原戰亂頻仍,河西相對安定,大批中原人士避難河西,不僅帶來了豐厚的人力資源,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史上第一次西部大開發始於此。今天只能看到古城遺址的一些廢墟,滄桑與繁華,寂寞與喧囂,歷史過往,如煙雲飄散,留下的只有遠去的記憶碎片。

隨著講解員的介紹,對比陳設在櫥窗裡的出土文物,給我們勾畫出這樣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男人們耕作園田,鷹犬圍獵,六畜興旺。女人庖廚烹飪,釀酒造醋,養蠶繅絲。名門貴胄之家整日歌舞宴飲,馳馬引弓,交通出行,過著腦滿腸肥的日子。

看了駱駝城、許三灣魏晉墓出土的壁畫磚畫像,藝術家們被白描畫法的表現力所感染,白粉塗底,丹砂或墨筆勾線,造型簡潔準確,生動活潑。《牽馬圖壁畫磚》畫法單純洗鍊,樸素典雅,富有彈性的圓弧線勾勒出駿馬高大雄壯的形象和酣暢淋漓的氣韻,折射著強烈的時代氣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喝黑河水長大的先民,性格裡蘊蓄著旺盛的藝術細胞,繪畫天賦遺傳給了他們的後裔子孫。河西美院的前身張掖師專,那裡是生長甘肅畫家的搖籃,省城現(曾)任美術機構的掌舵人幾乎都是張掖人,或者是張掖師專的學子,都有不凡的藝術才能和造詣。

也許得益於興奮的牽引,並未有暈車感。可是,博物館陳列的一組出土牛車俑,卻讓我的思緒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發生關聯。阮籍喜歡飲酒作詩,也喜歡自駕遊,動輒趕著牛車無目的地到處漫走,走到路的盡頭,牛便停下來,他知道無路可走,於是坐地大哭。車上備一把鐵鍬,交待侍者,要是走到半途歿了,便就地掩埋。他一生有「三哭」:第一哭是哭他的母親,因為他是母親養大的孤兒;第二哭是哭一位還沒出嫁就死去的鄰家才女,這位才女讓他聯想到自己的落寞;第三哭就是哭自己窮途末路。讀阮籍的詩,不像讀唐詩那樣琅琅上口,艱澀難懂的原因,首先無法讀懂他的人。魏晉時期的文人知識分子,迫於政治權力的傾軋,多寄情自然山水,反對名教,崇尚思辨清談的風氣,後世把這種心神超然無累,追求自由瀟散的世情,稱為「魏晉風度」。

我在想,要是阮籍當年把他的牛車向西北偏西的方向趕來,有一條直通西域的絲綢古道,平而遠,蜿而長,出了陽關,一直可到達歐亞大陸,很有可能會定居國外,在那裡喝一輩子洋酒。

我這輩子不可能會犯酒癮,飯癮至少一日要犯三回。

午飯在酒泉地界的一家路邊店聊以安胃,鬆軟雪白的花卷,一個個碩大如白蓮,秀色可餐,嚼勁與味道自不必爭論。抓起一隻大如馬蹄的花卷,仿佛握住了張騫坐騎的馬蹄———意念馳向歷史上一個個親歷過河西走廊的英雄、詩人、學者、高僧、探險家…… 王維、王昌齡、岑參、高適的筆觸捂熱過這塊冰冷的土地,張騫、霍去病、班超、法顯、玄奘等人就是踩著這塊土地,走向陌生的國度,為中原大地打開一扇又一扇傳播文明的窗口。從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以來,這裡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和軍事關隘。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經青海到張掖,召集西域27國的使團在此舉行了轟動世界的中西交易會,這是中國最早的「金磚峰會」。

歷史沉寂,滄桑無語。書畫家們大都耽於夢境,只有少數人談鋒正酣。一陣笑聲,把我從夢的遠古拉回行進中的現實。醒來,汗浸脖頸,戈壁的陽光直烤身體左側,右側交給了車上的空調,羸弱的身體怎能擔荷熱冷同宿的撫摸,頭痛是感冒的徵兆,如同渾濁的空氣預示著沙塵暴要來。

頭痛不適合繼續思考,窗外已經出現一片一片的綠洲,大概離敦煌不遠了。還是把更多的善念與慈悲交給莫高窟的佛吧!

司俊傑藝術簡介

司俊傑 , 字介齋,退休軍旅書法家、畫家、作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書法家協會原副秘書長,現省書協楷書委員會副主任,甘肅書法院特聘書法家,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蘭州市政協書畫院書畫家,省九三學社書畫院藝術總監。兩屆被評為「全國中青年書法百強」,隴上「三棲藝術家」。 兩次舉辦個人書畫展,出版書畫作品集三本,散文集一本,撰寫400餘萬字書畫理論文章及散文,見諸各大媒體。

相關焦點

  • 西行漫記之一
    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2006年10月赴英國曼徹斯特教育培訓考察漫記
  • 【西行漫記】當T9遇上他 不是故事就是事故
    【西行漫記】當T9遇上他 不是故事就是事故
  • 世界讀書日|我們都是歷史的書寫者——讀《西行漫記》有感
    最近花了一個多星期,每天大概一小時的時間,重讀了《西行漫記》這本書,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紅軍早期革命紀實報導。一、《西行漫記》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今陝甘寧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寫成的紀實報導,先後在當時的國內外報刊連載,後來集結成書。
  • 西行漫記,2017丙察察進藏自駕·6 樂極生悲
    一共加了三次,最後一次是在離保山只有十公裡的地方,加完以後車子就再打不著火了。眼看天快黑了,保險起見,我們叫了推車。修車廠的老闆說,車子高溫結束不能直接澆冷水下去,那樣相當於是在「鑄鐵」。發動機八成是壞了,要大修。聽完以後心拔涼拔涼。如果說在昆明只是小病小災,那這次就是突發心臟病,直接120送進ICU,生死未卜。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我的西行漫記(三)
    西行漫記三:美景與歷史離開德令哈50公裡,到達懷頭他拉草原,探尋柴達木盆地東北部,美麗恬靜的可魯克湖和託素湖。來到兩湖之間,天空一半晴,一半陰,感覺就像我們的心情,因為寧的朋友突發急事,一大早乘飛機趕回西寧,我們的西行
  • 胡山: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
    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胡 山 七十五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對日作戰的勝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在那場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戰爭中,各國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一億人,付出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代價。中俄雙方分別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承受了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夢幻西行記】西安覓食記
    夢幻西行五人組西安覓食記  在縱覽大雁塔風光之後,《夢幻西遊2》西行記五人組開始追尋古城中瀰漫的千年氣息,深入西安大街小巷,尋覓自己心中的古城風情。這一次,一行人受到了神秘西安玩家的熱情招待,他們又會在這座城市,上演怎樣的故事呢?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 我的西行漫記(二)
    西行漫記二:溫柔八音河已是傍晚08:30,太陽依然高掛天空,我們已到達海西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德令哈是蒙古語「金色世界」的意思,因為詩人海子,便多了一些文化氣息,海子一篇「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小詩,讓這座高原小城聞名遐邇,而我們的西行漫記在此也必須留下濃重的一筆。「酒精」似乎在此刻是最好的畫筆,我們高唱著《我和我的祖國》,大步行走在前往巴音河畔的大道上。
  • 2020西行漫記三:庫布齊沙漠越來越溫柔 越來越美了
    庫布齊沙漠8月18日,暫時告別山西,一路西行我們又來到了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由此開始沙漠之旅。目標很明確,這次要重走一遍s215穿沙公路。為什麼單單選擇s215?能讓至少上千萬人免受沙塵暴之苦,他們值得尊敬。金沙嶺在距離獨貴塔拉鎮大約10公裡處,s215公路邊有個免費景點金沙嶺。地圖上可以定位,導航設置終點:金沙嶺旅遊度假區。實際上,在長達80公裡的穿沙公路沿途,目前也只有獨貴塔拉鎮附近,還能看到相對原始的沙漠風光。旅遊區、越野區,都位於這座沙漠小鎮周邊。進入金沙嶺之前,有大片空地可以停車。
  • 光目女之西行漫記(二)
    西行漫記(二)8月29日傍晚至9月2日:拉薩 住進布達拉宮以北的藏人旅館,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出門遊蕩,出門還是華燈初上,徜徉在街道、小巷和人群中,默默尋找著兩個民族的異同之處…… 第二天醒來黑暗的天幕籠罩,高原的晨曦總是很晚到來,我這種平時晚睡晚起睜開眼睛總是看到大太陽的人,在這裡找到了勤勞早起的感覺。
  • 穿越西部——西行漫記
    2011年5月9日晚 以下是即興寫的幾首詩: 西 行 列車直驅西北方 途徑地貌多花樣 2011年5月9日晚 西行之二 2011年5月9日晚 西行之三 乘車繼續西行 窗外——依然還是 遼闊、雄渾的黃黑色的戈壁灘 遠處——也依然是 冰雪覆蓋的天山山脈
  • 西行漫記·04 倒行逆施
    若是五月份來,漫山野花,若是十月份來,落葉金黃。而這時候的新都橋就如新疆七月份的喀納斯,與廬山沒什麼差別,甚至還不如。天堂也是有開放時間的。新都橋·藏民一家人我們會走哪條線呢?不知海子自殺與西藏之行是否有關,好像前後只差半年左右。我猜測,海子當年來到西藏是為了找到精神的寄託,卻發現,這個世界沒有他值得駐留的地方。那是以前聽說的故事,瑪尼石我卻一直沒見過。這次入藏後翻閱資料,才知道瑪尼是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唵嘛呢叭咪哞」的簡稱,將真言刻在石頭上是最典型且最原始的拜物教習俗,是由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流傳下來的。
  • 西行漫記之天山行
    從伊寧飛往烏魯木齊,飛機正好沿著天山山脈由西向東飛行。 在地上遙望天山,只看到它東西橫亙的磅礴氣勢,而它的南北縱深只能看到最外表的一排山峰。從機窗俯瞰天山,則是別有一番壯麗景象。其實,天山東西綿延2600公裡,南北也有250-300百公裡的寬度。從空中往下俯瞰,透過薄如輕紗的白雲,只見天山積雪皚皚,蜿蜒起伏,莽莽蒼蒼,猶如無數玉龍群起而舞,顯得十分壯美。
  • 西行漫記——河西走廊之行
    上了國道才有了真正自駕的感覺,山路蜿蜒起伏,下坡時三擋不加油可以放到近70公裡的時速。頓感駕駛之樂趣。1320,到達軍渡黃河大橋。軍渡,黃河古渡口,為晉中前往陝西之要衝。以黃河為界,軍渡這一側為山西,對岸為陝西吳堡縣。但相對於吳堡,軍渡這邊的環境實在談不上好,和對岸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停下來起飛無人機,但始終沒有找到太好的角度。
  • 西行記(一)
    勞累了一天,但答應大家的西行記,還是要給圈友一個交待。旅行在我,既有詩和遠方的追求,也是養心、養眼、養神的過程。所以,我不會跟旅行社走,而是隨心自由漫行,有個大概的方向,不會定具體攻略,至於路上,一切隨緣。早晨7點從煙臺出發,在高速上奔行了6個多小時,終於到達山東西部的聊城。
  • 祁連山下臨松薤谷馬蹄寺——西行漫記之二十
    祁連山下臨松薤谷馬蹄寺 ——西行漫記之二十攝影:藕塘孤荷) 景區位於臨松薤谷之中,大山門門口的景觀樹上掛滿了冰溜子,景區門口的黑色巖石上刻著「馬蹄寺」三個鎦金大字,上方的小字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級森林公園。走進大門不遠,便來到了千佛洞景點的大門口。我原以為千佛洞處就是馬蹄寺全部了,其實,非也!
  • 鬼斧神工——平山湖大峽谷自駕遊攻略——我的西行漫記「六」
    三、費用1、門票:100元2、景區交通費:大環線180元(含卡丁車、駱駝車、騎駱駝)。小環線:30元。3、停車費10元。4、直升機空中俯瞰石林、峽谷680元/人。六、景區開放時間:旺季:5:00-22:00淡季:7:00-19:00七、我的西行漫記行程:從景泰縣城出發,經武威、金昌到達平山湖大峽谷,行程450公裡,用時6小時(含用餐)遊覽平山湖大峽谷用時3小時。
  • 【夢幻西行記】印度遊記——靈魂之旅
    西行五人組印度遊記  在完成了cos唐僧,踏上絲綢之路的心願後,唐總也暫時告別了西行五人組,開始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修行之旅
  • 一個盲人「西行漫記」:從北京40天徒步到西安-曹晟康 西行漫記...
    原標題:一個盲人「西行漫記」:從北京40天徒步到西安  9月20日晚10點,喀什機場有一些寒意。盲人曹晟康手執盲杖,摸著欄杆,緩緩走下飛機舷梯。  在圓滿完成從北京到西安的徒步旅行後,他又一次出發了,開始他尋訪「一帶一路」的第二段旅程。
  • 西行記第二季:唐僧師徒再西行,孫悟空上演大聖歸來,神魔混戰?
    《西行記》作為《武庚紀》之後,又一部由港漫改編而來的作品,一經播出,便在市場上巨大影響,成為大部分觀眾粉絲討論的話題。第一季時出現的人物,只有像唐三藏,白狼,白龍馬,殺心觀音等人,但其餘的取經戰士三人卻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