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天山行

2021-02-07 海邊拾貝人

      七年前,攜夫人、女兒由敦煌驅車到烏魯木齊,遊覽了二道橋、大巴扎、高昌古城、葡萄溝、坎兒井、火焰山、南山牧場、天池等地,領略了北疆的異域風情和神奇山水。在北疆遊玩時,遙望南邊天際,只見天山東西橫亙,銀裝素裹,綿延千裡,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一位橫臥的冰美人,渾身瀰漫著神奇迷人的聖光。天山南邊該是怎樣一種情景?導遊告知,天山的南邊有塔裡木盆地、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還有高峽平湖賽裡木湖、伊犁美景果子溝,因為還沒什麼開發,所以更帶有一種原始的狂野美,說得我們心裡痒痒,十分嚮往。癸巳年仲夏,因為要去看望慰問兩位在阿克蘇援疆的同事,並走訪三所高校,於是順便遊覽了天山南北的那拉提、果子溝、賽裡木湖和塔克拉瑪幹沙漠,領略了天山腳下的奇山異水,終於了卻了七年前的一樁心願。
  
那拉提草原地處天山腹地,伊犁河谷東南端,海拔在1190米以上,屬高山河穀草場。「那拉提」是「太陽臨照」之意,傳說800年前成吉思汗西徵時,一支蒙古軍隊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暮春,山中卻是風雪瀰漫,飢餓與寒冷,使這支軍隊疲乏不堪,不料翻過山嶺,眼前卻是一片繁花織錦的莽莽草原,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此時雲開日出,陽光普照,人們不由的大叫「那拉提!那拉提!」草原由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從那拉提機場出來,乘中巴約一個小時,翻越那拉提高嶺,眼前驀然展現出一派奇麗的草原風光。眼前的草原不像我以前所見過的一色碧綠,而是在綠茵之中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就像哈薩克姑娘編織的七彩地毯鋪滿了整個山谷坡地。放眼望去,莽莽草原就像浩瀚的海洋,點點蒙古包猶如平靜的海面浮起的水泡,吃草的羊兒則似一顆顆遊動的珍珠。草原盡頭高山上墨綠的原始森林,以及原始森林頂上的銀色雪峰,仿佛給萬頃草原鑲上了兩道富麗的花邊。一條河流從谷底穿過,清清的溪水齊著兩岸的草叢在漫流,宛如一條銀鏈鑲嵌在一塊巨大的翡翠之中。
  我們完全陶醉於眼前的美景之中,導遊卻告訴我們:你們今天來還有點小遺憾,如果再遲些時間來,等草原的草再長高一些,那時你們還能領略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誰料遺憾的還不止於此,等我們進入草原深處,只見那裡停滿了汽車擠滿了人,路口站滿了警察,騎著馬手擎」新源縣騎警「紅旗的騎警則在來回巡邏。原來,當天國際賽馬大會在此召開,不僅人滿為患,而且連騎馬馳騁草原、坐馬車遊覽草原等遊覽項目也取消了。於是我們在賽馬場外圍的臨時集市小憩片刻,便帶著遺憾離開那拉提草原,向伊寧市進發。

  沿著伊犁河谷由東南向西北行進,車窗外鑽天白楊排排聳立,田野裡種著玉米、棉花等作物,滿眼蒼翠,給人的感覺是仿佛回到了江南。伊犁地區,古代為烏孫國,據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曾到過此地,並同烏孫國達成聯合抗擊匈奴的意向。為使這一意向變為現實,漢王朝曾派細君和解憂兩位公主遠嫁烏孫國國王。細君為江都王劉建之女,天生麗質,溫婉俏麗,柔弱的身子扛不住西北的惡劣生活環境,嫁到烏孫國不到四年便香消玉殞,只留下一個女兒和一首傳唱千古的《悲秋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解憂系楚王劉戊孫女,雖是江南女子,卻與細君不同,她性格開朗,很快便融入了當地的生活,並與烏孫國眾大臣乃至周邊小國建立了友好關係,她在烏孫國五十年,經歷了四朝三嫁,受盡委屈,但為漢朝與烏孫國友好往來、聯合抗擊匈奴、締結多民族的大漢天下作出了卓絕貢獻。她雖然沒有像出塞的昭君、入藏的文成那樣為人所熟知,但其功勳並不在她倆之下。
  
從伊寧驅車北上賽裡木湖,須途經果子溝。果子溝實為一條峽谷孔道,據說因溝內野果多而得名,我們經過時卻很少發現有野果子林。進入谷口,但見峰巒聳峙,峽谷迴轉,給人以奇絕險峻的震撼感。峽谷中的景色,呈現出鮮明的三個層次:山頂白雪皚皚,玉峰聳天;山腳綠草如甸,點綴著無數小花;中間則是墨綠的雪嶺雲松,那雲松頭尖腳大,層層疊疊織成塔林,從山腰一直排列到雪峰之下,猶如在草甸與雪峰之間鑲嵌進了一塊塊和田墨玉。山間偶有瀑布凌空奔瀉,宛如白練懸空,煞是壯觀。車子進入二臺林場,山路盤旋崎嶇,遠見一座銀灰色鋼架橋凌空飛架,離地足有200米高,是為果子溝大橋。經果子溝大橋,前行不遠,即來到果子溝的絕頂——松樹頭。在此北望,但見藍天白雲之下,雪峰草地之中,鑲嵌著聖潔明淨的賽裡木湖。
  賽裡木湖,古稱西方靜海,又稱天池,湖面海拔高達2000多米,面積400餘平方公裡。傳說中,賽裡木湖是由一對為愛殉情的年輕的蒙古戀人的淚水匯集而成的。而地質學家則以為是7000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形成的產物,地質學稱為「地塹湖」。遠看賽裡木湖,風平浪靜,湖面似明鏡,湖中倒映著藍天、白雲、雪峰、綠草、鮮花和墨綠色的雲松,色彩分明,仿佛引人走進了奇幻的神國仙鄉。近看賽裡木湖,湖邊湖水清澈見底,水底多彩的沙石歷歷可見,湖中間的水面呈墨綠色,遠處的水面則泛著白光,給人平添了幾分神奇迷離。伸手投足水中,寒冷透骨,不能久留。放眼湖四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雲松挺立,雪峰聳峙,草地裡偶爾有牧民牽著馬走過,湖畔有三五對新人在拍攝婚紗照,卻看不到旅遊指南中描述的「羊兒成群,駿馬奔馳,氈房點點,炊煙嫋嫋」的情景。眼下的賽裡木湖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態,保留著些許野性,甚至還顯得有些荒蕪,但我們無不傾倒在她質樸的風姿、迷人的柔情之中。若不是急著趕回伊寧乘飛機,我們真想在此多逗留些時間。
  從伊寧飛往烏魯木齊,飛機正好沿著天山山脈由西向東飛行。 在地上遙望天山,只看到它東西橫亙的磅礴氣勢,而它的南北縱深只能看到最外表的一排山峰。從機窗俯瞰天山,則是別有一番壯麗景象。其實,天山東西綿延2600公裡,南北也有250-300百公裡的寬度。從空中往下俯瞰,透過薄如輕紗的白雲,只見天山積雪皚皚,蜿蜒起伏,莽莽蒼蒼,猶如無數玉龍群起而舞,顯得十分壯美。遠看一個個雪峰,宛如一座座水晶宮殿,晶瑩透剔,雲彩飄過,幻若有人影浮動,是仙人在對弈?還是奇俠在舞劍?亦或是西王母與穆天子在對酌?有關天山的傳奇會在你腦海一一閃過,使天山在壯美中又增添了幾分神秘奇幻的色彩。
   在烏魯木齊住了一宿,走訪了一所高校,第二天飛往阿克蘇。在公務之餘,我們驅車去了一趟阿拉爾市附近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車子一過阿拉爾市,公路兩旁便儘是泛著鹽霜的鹽鹼灘,一叢一叢不知名的低矮植物在惡劣的環境中掙扎著生長著,使無垠的鹽鹼灘更增添了幾分荒涼。車子經過塔克拉瑪幹沙漠邊防檢查站,向沙漠開去,行不多遠,只見一道沙丘橫在眼前,我們舍車步入沙漠。此時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陪同前往的阿克蘇教育學院姚書記告訴我們,在沙漠遇上下雨,這是千載難逢的事,看來老天十分眷顧我們。穿過沙漠邊緣幾株稀稀拉拉的紅柳、芨芨草和駱駝刺,我們向前方的沙丘走去,腳下的沙子細軟蓬鬆,踩下去便留下了深深的腳印。登上沙丘,眼前的沙丘群,有的狀如蜂窩,有的形似蘑菇,有的宛若饅頭,形態各異,變幻莫測。極目遠眺,千裡沙漠,莽莽蒼蒼,浩瀚如海。一條條被風吹起的沙山和沙壟,連綿伸展,猶如一條條黃龍在蜿蜒而行。風兒吹過,腳下的沙子在流動,細細的沙子迎面撲來,連嘴巴鼻子裡也撲進來了。此時天上烏雲翻滾,風也颳得猛烈起來,我們不敢再往沙漠縱深挺進,只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北部邊緣逗留了片刻,便趕緊上車往回撤了。
  此次天山之行,除了親密接觸大自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許多援疆人。且不說我的同事,一位是家有高考生的父親,一位是年過不惑的柔弱女子,他們告別親人,隻身遠赴新疆,無怨無悔,一幹就是兩年。以往,我們雖在紀實文學中讀到過八千湘女下天山、九千魯妹赴新疆的動人故事。此次天山之行,使我們接觸到了一些「疆二代」,他們現在都是地、縣級的領導幹部,在言談中對父輩創業的艱辛,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對民族團結的珍惜,無不溢於言表。他們的父輩大多是1950年代在新疆就地轉業的十萬官兵中的一員,為屯墾戌邊、為新疆的建設發展貢獻了青春熱血,如今都已成七、八十歲的老人,有的甚至已埋骨荒漠。但「疆二代」們說,只要老人還健在,只要他們的墳墓在,就仍然在守土戌邊,對民族分裂主義者就是一種震懾,就能保得祖國邊境的一份安寧!是啊,正因為有著成千上萬的「疆一代」、「疆二代」,乃至「疆三代」和許多援疆人的共同努力與付出,新疆才有了今天的繁榮與發展,我們也才有了遊覽天山神奇山水的條件和機會。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共和國更不應該忘記他們!

 

相關焦點

  • 穿越西部——西行漫記
    這次出差雖然才幾天的時間,但茫茫大漠、一望無垠的戈壁灘蒼涼的景色,和與之相對應的哈密瓜、新疆葡萄園的產地,以及美麗的天山山脈所激發出來的希望等等,各種感受同時在心中盤旋,忘以忘懷! 2011年5月9日晚 西行之二
  • 西行漫記之一
    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2006年10月赴英國曼徹斯特教育培訓考察漫記
  • 西行漫記之後記
    2019年3月27日,距離上一次西行歸來半年餘,再次整裝出發。跟上次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沙的壯行酒,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喝不了的還兜著走了。由湖南進湖北,過陝西,經甘肅青海進新疆,南疆北疆兜了個來回。策馬陽關道,故人玉門西。天山峻,獨庫險,戈壁灘。雄雞一唱,報曉帕米爾高原。喀什古城驚豔,輪臺恩澤顧眷,左公柳揮鞭。大疆任遼闊,往事逾千年。
  • 【西行漫記】當T9遇上他 不是故事就是事故
    【西行漫記】當T9遇上他 不是故事就是事故
  • 【夢幻西行記】西安覓食記
    夢幻西行五人組西安覓食記  在縱覽大雁塔風光之後,《夢幻西遊2》西行記五人組開始追尋古城中瀰漫的千年氣息,深入西安大街小巷,尋覓自己心中的古城風情。這一次,一行人受到了神秘西安玩家的熱情招待,他們又會在這座城市,上演怎樣的故事呢?
  • 西行漫記之,遊新疆
    喀納斯之美,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湖水茵茵、碧綠如玉,像含情脈脈的女子春情湧動,仿佛白雲在她的眼眸裡輕輕地滑過,激起波光漣漪的心潮,蕩起秋波道道。,是純淨之美,悠悠的碧波靜靜的白雲綠綠的山嶺,靜的能讓你聆聽自己的心緩緩吟唱!
  • 世界讀書日|我們都是歷史的書寫者——讀《西行漫記》有感
    最近花了一個多星期,每天大概一小時的時間,重讀了《西行漫記》這本書,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紅軍早期革命紀實報導。一、《西行漫記》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今陝甘寧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寫成的紀實報導,先後在當時的國內外報刊連載,後來集結成書。
  • 西行漫記,2017丙察察進藏自駕·6 樂極生悲
    這個時候估計我犯了第一個錯誤,怠速開冷氣,雲南這個季節的天氣很熱,待到路通了之後,我繼續開車往前行,大概翻過了一個山頭,發現水箱溫度過高。【騎行西藏】 tao & 雅菲 出品iOS用戶讚賞入口:相關遊記攻略:西行漫記,2017丙察察進藏自駕·1 隨心而行西行漫記,2017丙察察進藏自駕·2 南寧-田林西行漫記,2017丙察察進藏自駕·3 田林-昆明西行漫記,2017丙察察進藏自駕·4 昆明--
  • 西行記(一)
    勞累了一天,但答應大家的西行記,還是要給圈友一個交待。旅行在我,既有詩和遠方的追求,也是養心、養眼、養神的過程。所以,我不會跟旅行社走,而是隨心自由漫行,有個大概的方向,不會定具體攻略,至於路上,一切隨緣。早晨7點從煙臺出發,在高速上奔行了6個多小時,終於到達山東西部的聊城。
  • 胡山: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
    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胡 山 七十五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對日作戰的勝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在那場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戰爭中,各國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一億人,付出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代價。中俄雙方分別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承受了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夢幻西行記】印度遊記——靈魂之旅
    西行五人組印度遊記  在完成了cos唐僧,踏上絲綢之路的心願後,唐總也暫時告別了西行五人組,開始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修行之旅
  • 西行漫記·04 倒行逆施
    若是五月份來,漫山野花,若是十月份來,落葉金黃。而這時候的新都橋就如新疆七月份的喀納斯,與廬山沒什麼差別,甚至還不如。天堂也是有開放時間的。新都橋·藏民一家人我們會走哪條線呢?不知海子自殺與西藏之行是否有關,好像前後只差半年左右。我猜測,海子當年來到西藏是為了找到精神的寄託,卻發現,這個世界沒有他值得駐留的地方。那是以前聽說的故事,瑪尼石我卻一直沒見過。這次入藏後翻閱資料,才知道瑪尼是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唵嘛呢叭咪哞」的簡稱,將真言刻在石頭上是最典型且最原始的拜物教習俗,是由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流傳下來的。
  •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 我的西行漫記(二)
    西行漫記二:溫柔八音河已是傍晚08:30,太陽依然高掛天空,我們已到達海西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德令哈是蒙古語「金色世界」的意思,因為詩人海子,便多了一些文化氣息,海子一篇「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小詩,讓這座高原小城聞名遐邇,而我們的西行漫記在此也必須留下濃重的一筆。「酒精」似乎在此刻是最好的畫筆,我們高唱著《我和我的祖國》,大步行走在前往巴音河畔的大道上。
  • 光目女之西行漫記(二)
    西行漫記(二)8月29日傍晚至9月2日:拉薩 住進布達拉宮以北的藏人旅館,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出門遊蕩,出門還是華燈初上,徜徉在街道、小巷和人群中,默默尋找著兩個民族的異同之處…… 第二天醒來黑暗的天幕籠罩,高原的晨曦總是很晚到來,我這種平時晚睡晚起睜開眼睛總是看到大太陽的人,在這裡找到了勤勞早起的感覺。
  • 西行漫記——河西走廊之行
    我一直堅信這一年的十一之行不會取消。但當十一到來之際所有準備工作都顯得異常倉促。屬於不同尋常的一年的非常規的行程。
  • 西行記(五)
    近期文章 | 點擊可閱西行記(一)西行記(二)西行記(三)西行記(四)在這裡聽煙臺故事看煙臺風景品煙臺味道歡迎關注煙臺本地圈煙臺本地圈法律顧問
  • 四老玩童,西行漫記
    長安似蒸籠,避暑西域行。同車四玩童,歲加二五零。外出圖清靜,遠離嘮叨聲。一路笑聲伴,敘舊談女人。千裡高速路,晚歇民和城。次日到門源,菜花節日濃。北依祁連山,西起永安鎮。隴上旱碼頭,絲路之重鎮。歸途也攬勝,相機忙不停。走馬觀花看,也勝待家中。讀書千萬卷,不如萬裡行。擁抱大自然,與時能俱進。
  • 一個盲人「西行漫記」:從北京40天徒步到西安-曹晟康 西行漫記...
    原標題:一個盲人「西行漫記」:從北京40天徒步到西安  9月20日晚10點,喀什機場有一些寒意。盲人曹晟康手執盲杖,摸著欄杆,緩緩走下飛機舷梯。  在圓滿完成從北京到西安的徒步旅行後,他又一次出發了,開始他尋訪「一帶一路」的第二段旅程。
  • 西行漫記……
    說走就走,10月2號早上,我騎上借來的摩託,跟上同事----一位資深大哥,一路向西,開始我的窮遊。說大哥資深,是因為他早些年曾騎個「彎梁」獨自進藏。雖然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是無論何時提起來,都會讓聽眾驚起一片讚嘆聲,大家打心眼裡佩服他的勇氣。大哥記性特好,對走過的路道有過目不忘之功。  騎行時有個老師帶著,心裡踏實。
  • 西行漫記之三
    名門貴胄之家整日歌舞宴飲,馳馬引弓,交通出行,過著腦滿腸肥的日子。 看了駱駝城、許三灣魏晉墓出土的壁畫磚畫像,藝術家們被白描畫法的表現力所感染,白粉塗底,丹砂或墨筆勾線,造型簡潔準確,生動活潑。阮籍喜歡飲酒作詩,也喜歡自駕遊,動輒趕著牛車無目的地到處漫走,走到路的盡頭,牛便停下來,他知道無路可走,於是坐地大哭。車上備一把鐵鍬,交待侍者,要是走到半途歿了,便就地掩埋。他一生有「三哭」:第一哭是哭他的母親,因為他是母親養大的孤兒;第二哭是哭一位還沒出嫁就死去的鄰家才女,這位才女讓他聯想到自己的落寞;第三哭就是哭自己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