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老電影《長徵組歌》中的歌唱家 耿蓮鳳馬國光賈世駿馬玉濤等
將1965年所創作完成的大型聲樂套取——《長徵組歌》以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畫面與歌曲完美融合,二者水乳交融,影片上映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好評。《紅軍不怕遠徵難—長徵組歌》由肖華作詞,家晨耕、生茂、唐軻、遇秋作曲。通過十首聲樂作品,以合唱、獨唱、二重唱、表演唱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現了紅軍長徵的光榮歷史,熱情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精神。
-
上海歌劇院再演《長徵組歌》
本報上海8月1日電 (記者 曹玲娟)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也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在「八.一」建軍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上海歌劇院歷經數月籌備復排,以近170人的龐大陣容再現《長徵組歌》這部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大型音樂史詩。
-
《長徵組歌》創作全過程
《長徵組歌》連續演出30餘場,觀眾之踴躍,反應之強烈,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會演出所罕見。有的說:「作曲者把詩譜活了,演員們把歌唱活了。」一些老紅軍反映:「聽了這個組歌,好像又經歷了一次長徵。」當時的廣播電臺,也不斷播出《長徵組歌》的演出情況。
-
盤點老電影《長徵組歌》中的歌唱家 耿蓮鳳馬國光賈世駿馬玉濤等
將1965年所創作完成的大型聲樂套取——《長徵組歌》以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畫面與歌曲完美融合,二者水乳交融,影片上映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好評。《紅軍不怕遠徵難—長徵組歌》由肖華作詞,家晨耕、生茂、唐軻、遇秋作曲。通過十首聲樂作品,以合唱、獨唱、二重唱、表演唱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現了紅軍長徵的光榮歷史,熱情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精神。
-
《長徵組歌》誕生記
這臺大型合唱音樂會,至今仍然是一些香港人難以忘懷的記憶。長徵精神,民族之魂;《長徵組歌》,盛演不衰。自問世以來,《長徵組歌》就顯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傳遍大江南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長徵組歌》誕生記 劉子君、馬藝、李兵峰 2007年7月,香港回歸10周年,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與香港合唱團在港聯合演出《長徵組歌》大型合唱音樂會,引起巨大轟動。原定演出兩場,門票很快售完,最後又加演一場,門票同樣銷售一空。這臺大型合唱音樂會,至今仍然是一些香港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
"戰友"來滬重唱《長徵組歌》 新人駕馭原版力求原汁原味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曾經讓幾代中國觀眾熱血沸騰的《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將在問世近40年後再度以最經典的原版獻演上海。記者昨天獲悉,為紀念建黨83周年和迎接中國工農紅軍長徵7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宣傳部主辦、由首演這部巨作的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傾力出演的《長徵組歌》上海演出,將於6月30日亮相上海大舞臺。
-
紅軍將領後代與上海歌劇院演員同唱《長徵組歌》
上海歌劇院復排的《長徵組歌》,集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近170人的龐大陣容,一齊紅軍服亮相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以氣勢磅礴的振奮之貌呈獻給觀眾。復排版《長徵組歌》出動了上海歌劇院近170人龐大陣容,合唱團員身著紅軍軍裝,在臺上變幻隊形,氣勢磅礴。但《長徵組歌》並不是人數多、氣勢高就算唱好了,還要把握韻律和韻味。作曲家晨耕、唐訶、生茂和遇秋在《長徵組歌》中運用了大量民間音樂元素,以至於觀眾只要聽著旋律就能知道長徵的隊伍走到哪兒了。
-
耿蓮鳳與《長徵組歌》
如今年已古稀的耿蓮鳳,仍像年輕時那樣英姿不減,活躍在祖國天南地北的舞臺上,用她那雋永甜美的歌喉和不老的生命激情,為戰士、為人民放歌。 我和耿蓮鳳相識交往已二十多個年頭了。她是個熱心人。當年,我與胞弟、友人們一同策劃舉辦《三軍歌唱家音樂會》《世界名曲大匯唱》《中國名曲大匯唱》時,耿老師都充當在北京的聯絡員。沒有任何的報酬,卻樂此不疲。耿蓮鳳告訴我,她是在《長徵組歌》上一鳴驚人的。
-
長徵組歌背後的故事
天時地利,蕭華查閱了大量的長徵資料,借鑑古詩詞中的「三七句和四八開」,抱病寫出了12首完整反映長徵的詩詞。《長徵組歌》曾有兩個版本1964年9月,蕭華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1月中旬,蕭華將他的長徵詩詞送周恩來總理和在京的老帥們傳閱。周恩來非常喜歡,說先把《飛越大渡河》放進正在排練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
-
40年後,《長徵組歌》主演現狀,兩位老藝術家已去世,馬玉濤84歲
這是小時候看過的一部藝術片《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中的一首歌曲,名叫《過雪山草地》。1976年2月,八一電影製片廠將創作完成於1965年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搬上了銀幕,該片由曾執導過《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經典老電影的著名女導演王蘋和黃寶善共同執導,通過合唱、二重唱、獨唱等形式,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徵的艱苦歷程。電影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
《長徵組歌》誕生在杭州
子弟兵,別故鄉……」熟悉的歌詞,熟悉的樂曲,作為浙江省向黨的95周年華誕的獻禮,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上周在杭州劇院再次唱響,依舊唱得臺下觀眾心潮澎湃。肖華借用毛主席《七律·長徵》中名句,將組詩取名為《紅軍不怕遠徵難》。 1965年7月1日,《解放軍報》全文發表了《長徵組歌》,《解放軍文藝》7月號同時登載。 從長徵組詩到長徵組歌 1964年11月,長徵組詩完成後,肖華立刻通過總政文化部把它交給總政歌舞團和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分別譜曲。
-
《長徵組歌》創作全過程
《長徵組歌》連續演出30餘場,觀眾之踴躍,反應之強烈,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會演出所罕見。有的說:「作曲者把詩譜活了,演員們把歌唱活了。」一些老紅軍反映:「聽了這個組歌,好像又經歷了一次長徵。」當時的廣播電臺,也不斷播出《長徵組歌》的演出情況。
-
《長徵組歌》背後的故事
2007年7月,唐江在國家圖書館音樂廳激情指揮《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 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了。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壯舉,對於我來說,最初是從對《長徵組歌》的吟唱中了解的。在3個版本前後40多年的歷史跨度裡,究竟凝聚了《長徵組歌》原表演團隊怎樣的心血?從表叔多次神情凝重的講述中,我感受到了那一代人忠誠剛毅、堅韌不拔的信仰追求和永遠的《長徵組歌》情結。
-
《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
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除了使用西洋樂器外,三弦、琵琶等民族樂器也被運用其中,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效果,作曲家李遇秋的貢獻最大。「他的編曲非常精彩,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遇到的最惡劣的自然環境,用器樂來表現自然環境是很不容易的。」蔣燮斌說,李遇秋的編曲將器樂化和聲樂融合,使得當時在缺乏樂器的條件下,能夠巧妙地運用三弦等民族樂器來烘託合唱,又使得器樂能夠單獨拿出來演奏。
-
傳承紅色經典,上音復排《長徵組歌》
廖昌永說,「通過藝術實踐思政,廣大師生將在行走的思政課堂中接受偉大長徵精神的鼓舞與洗禮。」 把「長徵故事」講給95後、00後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長徵組歌》是肖華上將作詞、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晨耕、生茂、唐訶、遇秋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譜曲的大型聲樂套曲。
-
《長徵組歌》問世50年
人們對《長徵組歌》中的很多唱段至今猶聞在耳,恐怕很少有人了解這其中凝結了李遇秋的多少心血。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排練,1965年7月19日在天津人民禮堂,蕭華第一次審看了由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譜曲,著名指揮家唐江指揮的《長徵組歌》。他看完演出後說:「你們的演出讓我很感動,你們把歌唱活了,因為長徵本身是偉大的,是感人的,你們的歌展現了偉大長徵的面貌,你們演出是成功的。」
-
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推出
本報訊(記者高麗)由國內各大藝術院校與國家大劇院合作推出的「線上春華秋實」,新近推出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
-
《長徵組歌》竟遭「惡搞」(組圖)
近日,一系列惡搞《長徵組歌》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經典紅歌成了流行歌曲的背景畫面,馬國光成了搖滾、動漫歌手,對此,原唱者之一的耿蓮鳳借本報呼籲「《長徵組歌》不能亂動,不能拿來好玩」。 現在搜索「紅軍」二字,你將看到的不是歷史資料,而是「紅軍版《beat it》」、「紅軍版《忍者》」、「紅軍版《嘻唰唰》」等視頻連結,甚至曾有「紅軍版陳冠希《還記得我嗎》」。
-
40年後,《長徵組歌》主演現狀,兩位老藝術家已去世,馬玉濤84歲
這是小時候看過的一部藝術片《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中的一首歌曲,名叫《過雪山草地》。1976年2月,八一電影製片廠將創作完成於1965年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搬上了銀幕,該片由曾執導過《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經典老電影的著名女導演王蘋和黃寶善共同執導,通過合唱、二重唱、獨唱等形式,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徵的艱苦歷程。電影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
願長徵精神代代相傳 訪《長徵組歌》首唱賈世駿
願長徵精神代代相傳 訪《長徵組歌》首唱賈世駿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9:57:46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人物簡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過雪山草地」篇章的首唱演員,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七律·長徵」篇章的首唱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