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徵組歌》票贈老一輩革命家子女
40年前,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的4位曲作者創作了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 40年後,已經成為紅色史詩的《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9月10日再次被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搬上人民大會堂舞臺。
-
《長徵組歌》從老觀眾中尋找有緣人
對於許多人來說,《長徵組歌》意味著一段不同尋常的回憶。這部創造了總演出場次超過1000場、連演四十年而長盛不衰輝煌的紅色經典,4月29日、30日、5月1日將以原汁原味再度公演的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新老觀眾極大的熱情關注。 據本次演出的共同主辦單位世紀劇院介紹,自新版《長徵組歌》公演的消息發布以來,演出熱線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
戰友文工團撤編 |紅色經典《長徵組歌》成絕唱
歷史上的代表作品: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西柏坡組歌》大型場館歌舞:《七彩沙盤》歌曲:《馬兒你慢些走》《看見你們格外親》《老房東查鋪》《祖國一片新面貌》《戰士歌唱東方紅》《學習雷鋒好榜樣》《真是樂死人
-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長徵組歌·祝捷》劇照。戰友文工團供圖 《祝捷》是整個《長徵組歌》中比較有特點的一曲。雖然也是發生在陝北,曲風卻與《到吳起鎮》迥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作曲家唐訶生前回憶,由於第七曲已經使用了陝西和隴東的音樂,而且非常地道,因此第八曲再使用陝北的曲調就未免重複了。於是,唐訶用了湖南花鼓戲的調子,塑造了一位湖南籍的紅軍戰士形象,由他向戰友們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一仗的場景。
-
《長徵組歌》創作全過程
1965年4月下旬,戰友文工團的晨耕、生茂、唐訶、李遇秋四位同志,由我陪同去杭州,向蕭華同志逐段試唱了組詩的曲譜。因為組詩的最後兩段「會師獻禮」「誓師抗日」已是長徵結束之後,所以只為前十段譜了曲。他們四個人有時獨唱,有時重唱,有時齊唱,有時合唱,感情真摯,曲調動聽。
-
《長徵組歌》誕生記
2007年7月,香港回歸10周年,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與香港合唱團在港聯合演出《長徵組歌》大型合唱音樂會,引起巨大轟動。原定演出兩場,門票很快售完,最後又加演一場,門票同樣銷售一空。長徵精神,民族之魂;《長徵組歌》,盛演不衰。自問世以來,《長徵組歌》就顯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傳遍大江南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長徵組歌》誕生記 劉子君、馬藝、李兵峰 2007年7月,香港回歸10周年,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與香港合唱團在港聯合演出《長徵組歌》大型合唱音樂會,引起巨大轟動。
-
長徵組歌背後的故事
在周恩來的關心下,蕭華的長徵詩詞經廣泛徵求意見,做了大小十次的修改。像「毛主席用兵妙如神」改成了「真如神」,「妙」字不好發音,改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被周恩來譽為《長徵組歌》中的神來之筆。11月中旬《長徵組歌》正式定稿。蕭華通過總政文化部把它交給總政歌舞團和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分別譜曲。「總政版」和「戰友版」都如約拿出來了。
-
《長徵組歌》背後的故事
詩稿由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晨耕、生茂、唐訶、遇秋作曲,交由戰友歌舞團排練。任務下達後,《長徵組歌》的排練就在加班加點狀態中緊張進行。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政委廖漢生親自掛帥督促,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坐鎮排練現場。長徵親歷者羅瑞卿、楊成武專程給演員們講長徵的故事,要求他們抓緊排練,做到嚴密組織、嚴格要求、嚴肅態度。排練現場有一幅很大的紅軍長徵路線圖,紅箭頭標出了每首歌曲在長徵中所對應的具體位置。
-
上海歌劇院再演《長徵組歌》
在迎來甲子誕辰之際,上海歌劇院未忘紅色基因的傳承,繼「七.一」獻演紅色經典歌劇《江姐》,又在時隔15年之後再次排演全版《長徵組歌》。新生代演員都是第一次接觸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紅色經典,為讓他們更好地找到感覺,上海歌劇院還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如觀摩1965年《長徵組歌》錄像,邀請肖華之女肖霞講述長徵及《長徵組歌》創作的故事,邀請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徵編處處長、《上海黨史與黨建》副主編袁志平教授主講黨課《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等。參加過多次《長徵組歌》演出的老同志也常在排練中向年輕演員們「傳經」。
-
《長徵組歌》竟遭「惡搞」(組圖)
近日,一系列惡搞《長徵組歌》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經典紅歌成了流行歌曲的背景畫面,馬國光成了搖滾、動漫歌手,對此,原唱者之一的耿蓮鳳借本報呼籲「《長徵組歌》不能亂動,不能拿來好玩」。 現在搜索「紅軍」二字,你將看到的不是歷史資料,而是「紅軍版《beat it》」、「紅軍版《忍者》」、「紅軍版《嘻唰唰》」等視頻連結,甚至曾有「紅軍版陳冠希《還記得我嗎》」。
-
紅軍將領後代與上海歌劇院演員同唱《長徵組歌》
復排版《長徵組歌》出動了上海歌劇院近170人龐大陣容,合唱團員身著紅軍軍裝,在臺上變幻隊形,氣勢磅礴。但《長徵組歌》並不是人數多、氣勢高就算唱好了,還要把握韻律和韻味。作曲家晨耕、唐訶、生茂和遇秋在《長徵組歌》中運用了大量民間音樂元素,以至於觀眾只要聽著旋律就能知道長徵的隊伍走到哪兒了。
-
與《長徵組歌》一同走過40年
得益於肖華將軍對長徵精神的解讀 1965年初春,上級交給戰友文工團總團副團長晨耕和生茂、遇秋一項重任,為總政治部主任肖華上將的《長徵組詩》譜曲,並希望能夠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樣廣為傳唱。他們3人經反覆商議後,決定「按每一段不同的要求分別譜曲」,然後進行了分工。陽春4月,《長徵組歌》的「主旋律」初稿敲定。
-
傳承紅色經典,上音復排《長徵組歌》
這幾天,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燈火不熄,師生們正在緊張復排紅色經典《長徵組歌》,備戰10月15日在上音歌劇院的演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復排《長徵組歌》的過程,就是希望今天的95後、00後能夠學習革命精神,繼續奮鬥不息,「這是當代年輕人向那一代年輕人的致敬」。
-
江西銀行廣州分行舉辦「紅韻流金一新長徵 我們再出發」長徵組歌...
2020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也是《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嘹亮的歌聲,激勵在場所有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左三:長徵組歌詞作者肖華上將之女 肖霞女士 右二:原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副團長、於都長徵源合唱團藝術顧問 馬子躍少將據悉,《長徵組歌》是由親歷長徵的江西贛南興國籍將軍,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肖華上將飽含激情寫就的一部主題鮮明
-
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推出
本報訊(記者高麗)由國內各大藝術院校與國家大劇院合作推出的「線上春華秋實」,新近推出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
-
百名退休老幹部八個月精心排練《長徵組歌》震撼遷安
7月30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合唱音樂會在遷安廣播電視臺一號演播大廳精彩上演,100餘名退休老幹部為現場觀眾演繹了一場氣勢磅礴的紅色經典音樂史詩。
-
上海歌劇院排演《長徵組歌》:唱出那個時代的那股勁
力求恢復原貌,兼顧各版本優點《長徵組歌》歌詞來自開國上將肖華回憶長徵經歷寫下的12首詩作中的10首。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運用紅軍傳統歌調融入江西採茶歌、苗家山歌、湖南花鼓、雲南花燈、川江號子、陝北秧歌等民歌曲調譜成組歌。
-
獻禮建黨百年,上音復排《長徵組歌》重溫革命史詩
2020年恰逢《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重要指示,上海音樂學院今日宣布將復排這部經典,打造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演出將於10月15日首演於上音歌劇院。師生同臺,在傳承中創新經典《長徵組歌》是肖華上將作詞、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譜曲的大型聲樂套曲。1964年開始創作,1965年正式公演、引發轟動,並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紅軍從江西到陝北的長徵路,是一部匯集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曲調的紅色經典。
-
《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
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長徵組歌》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當年,戰友文工團有三位著名的歌唱家,被稱為「二馬一賈」。「二馬」是馬玉濤、馬國光;「一賈」,就是指的第六曲的男高音領唱賈世駿。賈世駿是著名男高音演唱家,被稱為「金屬男高音」。這種男高音不僅在當時國內罕見,在我國男高音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
新時代版《長徵組歌》首演上音歌劇院 主創團隊:在新時代繼續播種...
15日晚,當新時代版《長徵組歌》的第一曲《告別》在上音歌劇院舞臺上朗誦時,臺上臺下盡皆動容。蔡程昱、方書劍等優秀青年學生參與的「青春版」,絲毫不因為年輕而缺少感染力。 作為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部重量級紅色經典,已經「55周歲」的《長徵組歌》,感染過一代又一代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