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16日消息(記者唐奇雲)上海音樂學院經典復排作品、「四史」學習教育系列——新時代版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昨晚(15日)在上音歌劇院隆重首演。15日至17日,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和優秀青年師生參與的「青春版」,將先後登臺,獻上3場「首演系列」回饋社會。首演過後,這部作品還將在全市走進高校、機關巡演,並將於明年重走長徵路,獻禮建黨百年。
10月15日,新時代版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在上音歌劇院首演(央廣網發 上海音樂學院供圖)
《長徵組歌》首演引共鳴
「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
15日晚,當新時代版《長徵組歌》的第一曲《告別》在上音歌劇院舞臺上朗誦時,臺上臺下盡皆動容。蔡程昱、方書劍等優秀青年學生參與的「青春版」,絲毫不因為年輕而缺少感染力。
作為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部重量級紅色經典,已經「55周歲」的《長徵組歌》,感染過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當初,它的誕生,就是參與過長徵的肖華上將,將沿途經歷和感悟回憶出來寫成詩歌,再由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譜曲完成的。長徵精神,成為這部大型聲樂套曲感染人的內核。
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廖昌永曾說,用音樂來講故事,用音樂來講紅色傳承,是上音的優勢和特色。廖昌永發現,同學們非常願意聽故事,「我們復排時,其實第一個定位就是當代的年輕人向那一代年輕人致敬,是那一代年輕人拿生命、用鮮血、對革命信念的堅持,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這樣復排的版本,也因此能夠像幾十年前的經典版本首演時一樣,直擊人心。首演不負眾望。「太震撼了!」觀眾吳小姐說,「我就是衝著《長徵組歌》來的,結果沒想到,舞臺效果會這麼棒,有一種看電影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真的會被先輩們的革命樂觀主義所感染,覺得現實中的一點點小挫折算什麼。這也算是我們自己應該繼承的新時代長徵精神吧!」
據介紹,15日至17日連續三場的「首演系列」,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將在最後一天壓軸登場。長徵精神的傳承,和上音薪火相傳的傳統,將在這三天的上音歌劇院,完成一次跨越幾個時代的握手。
10月15日,新時代版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在上音歌劇院首演(央廣網發 上海音樂學院供圖)
集全校之力打造高水準復排
作為一部採集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曲調的集大成紅色經典,《長徵組歌》自誕生以來,就受到了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心與厚愛。珠玉在前,上音會復排出怎樣的水準?
「六個系,全學科,全員上陣,我們是集全校之力,來復排的這部偉大作品。」出品人、總策劃、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徐旭透露,上音對此次復排高度重視,將它作為「上音獻禮建黨百年系列重大活動」之一打造的。
製作人尤繼一告訴記者:「作為獻禮建黨百年的重要項目,我們一開始就決定,新時代版一方面原汁原味保持了作品的經典風貌,另一方面根據新時代的特徵做出了適當的創新,體現上音特色,融入上音的學術和實踐優勢。」
尤繼一透露道,上音的新時代版首先新在「跨越時空」這四個字:「 1934年10月,一群平均年齡20多歲年青人,告別瑞金根據地父老鄉親,走上長徵之路……80多年後的同齡人是如何跨越時空,在精神上、心靈上靠近那個年代長徵的同齡人?從而了解、體會這種壯舉,隔空學習、致敬?走好自己的長徵路。這是主幹,是內在!」
而在舞臺呈現上,保留60年代經典版經典元素的同時,上音的新時代版也做了不少創新,體現了上音在學科建設方面新的努力。尤繼一以新服裝的一個細節舉例:「左手臂上紅條、紅袖章做了縮小再現,而胸口和女生領結上,都加了上音的logo,點出上音版的主題和主幹:跨越時空,致敬前輩同齡人。」
另一方面,作為整臺演出的「基座」,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作用不可或缺。管弦系主任劉照陸透露,首演臺上觀眾看到的只有100人的樂團,但實際上樂團在底下的排練是有150多人,「比演出要求的編制多了一倍,但我們不分AB角,做這樣的準備,一個是讓所有的學生受到教育和長徵精神的薰陶,還有一個就是為後續『重走長徵路』的巡演做準備。」
在首演中登臺的聲歌系學生蔡程昱,領唱了《過雪山草地》一段。「紅軍不怕遠徵難」,蔡程昱說,為了在舞臺上表現好,同學們都在背後做了很多的功課,既有演唱技巧專業上的,更有在歷史背景方面的思考和琢磨。「整個創排背景,包括當時紅軍長徵的歷史,歌詞傳播,整個音樂結構的部分等。」
而在《四渡赤水出奇兵》中領唱的音樂戲劇系學生方書劍,在登臺之前特意發了一條微博,「我在等一個振奮人心的夜晚」。他告訴記者:「昨天我們內部演出,我在臺下和大家一起觀看的時候,熱淚盈眶。我就在想,明天我自己站上這個舞臺,我會怎樣才能充分演繹出偉大的長徵精神?這部經典的作品,其實已經被很多的樂團、藝術家演繹過了,如今我們上音集全院之力去共同完成的這件事,我能夠參與到其中,而且今天是首演場,我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
在傳承中感受歷史的力量
復排《長徵組歌》這樣一部重磅作品,除了回饋社會、提供高水準文化食糧,上音更期待的,是能讓青年師生們在傳承中感受歷史的力量,在新時代也擁有熱血青春。
上音方面表示,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在復排過程中,還在劇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以多元方式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堂」「藝術實踐思政」,使全體參演師生、全院廣大師生接受了一次偉大長徵精神的心靈洗禮、一次鮮活生動的「四史」教育,更加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此前的探班中可以看到,所有參演師生的手機裡,都存有一個「中國工農紅軍轉移路線文字腳本」的表格,這些就是劇組的創新——對太年輕的孩子們來說,只在書本裡學過的「常識」,遠沒有細細剖開的一個個鮮活長徵故事更能打動人。聲歌系主任方瓊一直在指導學生們怎麼才能唱得更加情深意切:「我們希望,在學習排練過程中,所有演職人員也都要發揚長徵精神,將艱苦卓絕,對勝利充滿信心的必勝信念,始終植入當下。」
作為一部史詩級的作品,主創團隊也非常嚴謹地對待從創作到排練涉及到的每一處史實。劇組特意邀請黨史專家李琪、揚元華擔任黨史顧問。原市委宣傳部李琪副部長在舞臺視覺呈現、《啟》和《望》兩個篇章,甚至親筆寫了寶貴的指導意見。
這些努力,皆有成效。上音音樂學系系主任王丹丹在觀看了演出後感慨道:「聲樂套曲《長徵組歌》是一曲激情澎湃的英雄頌歌,以毛主席的詩歌為敘事線索,聚焦幾個關鍵場景與事件如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直至祝捷與大會師,寫實性地謳歌了長徵的史無前例,偉大勝利。中國革命史中這濃墨重彩的一筆,今晚由上海音樂學院的師生們共同演繹,交響樂隊融合民族器樂,詩詞朗誦媲美歌曲合唱,美聲詠嘆聯袂民聲吟哦,動生影像疊置流態音聲,新版本的跨界融匯著實引人入勝!對於上音的青年學習們來說,還有比這親身演繹、深入探索的形式更好的『四史』教育嗎?」
深入學習之後,師生們也將隨新時代版《長徵組歌》踏上新時代的長徵路——上音方面透露,首演過後,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就將開始在全市範圍內的巡演,明年的「重走長徵路」也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接洽中,讓新時代青年人傳承的「長徵精神」繼續「播種」,被上音視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