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演員陳朝賓說:「這次排演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歷練,好像跟隨紅軍戰士完整經歷了一次長徵一樣,經歷雪山草地的考驗,體會勝利會師的喜悅。希望我們能唱出那個時代的那股勁兒!」
時隔15年,上海歌劇院再次排演全版《長徵組歌》。這部誕生於1965年的恢弘巨作,成為描繪長徵圖景、歌頌長徵精神的時代強音,一經公演,《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經典唱段便傳唱不衰。8月1日,上海歌劇院以近170人的龐大陣容在上海大劇院登臺。演員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排演這部紅色經典,其中不少都是80後、90後。但他們穿上與1965年公演版一樣的紅軍服站上舞臺,希望還原那個時代的樣貌,傳承那個時代的精神。
力求恢復原貌,兼顧各版本優點
《長徵組歌》歌詞來自開國上將肖華回憶長徵經歷寫下的12首詩作中的10首。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運用紅軍傳統歌調融入江西採茶歌、苗家山歌、湖南花鼓、雲南花燈、川江號子、陝北秧歌等民歌曲調譜成組歌。上海歌劇院副院長張慶新介紹,《長徵組歌》自誕生後經過了多次修改,並在演出中積澱出三個廣泛流傳的經典版本:1965年的公演版、1975年的復演版和1992年的舞蹈版。其中,1965年版後被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音樂片,珍貴的影像得以流傳。1975年版流傳時間最長、範圍最廣、觀眾最為熟悉,歌詞及最後「大會師」段落的處理都有了諸多改變。1992年版,在將歌詞全部回歸到最初版本的同時,增加了樂隊編制、合唱人數與篇幅,還加入了舞蹈元素,部分聲部的編配與大眾最為熟悉的1975年版有所不同。
上海歌劇院演繹氣勢恢弘《長徵組歌》中的《大會師》
這次上海歌劇院的復排,希望能儘可能恢復1965年的原貌,喚醒觀眾對經典最初的記憶。在多方考證和斟酌下,歌詞部分依照了1965年版,《突破封鎖線》《過雪山草地》等經典段落中合唱演員的隊形變化、動作、舞臺上的置景等細節,也同樣力爭再現1965年的公演版本,就連演員們身上穿的衣服也都依照1965年的版本重新製作。「時代感很重要」,張慶新說,「《長徵組歌》最初在創作、排練、演出過程中,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和指導,也傾注了專家、群眾的心血,所以我們希望能盡力還原。」在還原的基礎上,音樂部分又博彩眾長,以1975年版為基礎,兼取1992年重新配器版的優點,力求音響聲效的完美呈現。張慶新說:「無論是演唱的精緻程度還是演奏的水平都更完美了,所有細節都力求盡善盡美。」
青年演員上陣,傳承紅色基因
曾經參演過《長徵組歌》的老一輩藝術家們大多退休,只有指揮林友聲以及楊小勇、遲立明等幾位演過《長徵組歌》的資深演員參與演出。此番演出,80後、90後演員成為生力軍,其中包括剛剛在新版《江姐》中飾演江姐的何曉楠和周琛。對於這樣一部紅色經典,青年演員們既熟悉又陌生。為了了解歷史、更深刻地理解長徵精神,也為了更好地將這部經典作品傳承下去,年輕演員們一起觀看了1965年版《長徵組歌》的錄像,聽了黨史研究者袁志平教授講述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還了解到肖華之女肖霞講述的當年《長徵組歌》的創作背景。演出過《長徵組歌》的老演員,也經常在排練中和閒暇時,向年輕演員們傳經。
楊小勇領唱《長徵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遲立明領唱《長徵組歌》中的《過雪山草地》
韓蓬領唱歌曲《七律·長徵》
何曉楠、周琛領唱《長徵組歌》中的《遵義會議放光輝》
長徵組歌的領唱分A、B兩組,80後演員陳朝賓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B組領唱,同時他還擔任A組朗誦。對陳朝賓來說,「說」比「唱」還難。如何控制好咬字發聲、如何掌握好節奏和情感,都需要拿捏恰當。朗誦在長徵組歌的表演中也非常重要。男聲和女聲的朗誦穿插在組曲間,有的作為前綴,有的與音樂配合,設計多變、鋪陳巧妙,讓組歌變得更有層次感。陳朝賓在演出前告訴記者:「這次排演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歷練,就好像跟隨紅軍戰士完整經歷了一次長徵一樣,經歷雪山草地的考驗,體會勝利會師的喜悅。希望我們能唱出那個時代的那股勁兒!」
楊小勇領唱《長徵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張慶新說,《長徵組歌》是交響合唱類作品中的經典之作,因此也成為歷練隊伍的好作品。他很高興看到楊小勇、遲立明等資深演員手把手向年輕演員傳授經驗,傳授他們對紅色經典的理解。「要唱好《長徵組歌》最重要的是對紅軍精神的理解和繼承。」張慶新介紹,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音樂會還將在10月20日於上海音樂廳再度上演,更將在10月22日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紀念日進行戶外演出,讓更多的市民可以在氣勢恢宏的經典大合唱中紀念革命先輩、傳承長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