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後,《長徵組歌》主演現狀,兩位老藝術家已去世,馬玉濤84歲

2020-12-14 胖人娛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鍊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紮營盤。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不知為何,每次聽到這首歌,我都會熱淚盈眶。

這是小時候看過的一部藝術片《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中的一首歌曲,名叫《過雪山草地》。

1976年2月,八一電影製片廠將創作完成於1965年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搬上了銀幕,該片由曾執導過《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經典老電影的著名女導演王蘋和黃寶善共同執導,通過合唱、二重唱、獨唱等形式,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徵的艱苦歷程。

電影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其中的那些歌曲,更是成為了時代金曲。而在《長徵組歌》中擔任獨唱和領唱的那些老藝術家,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如今,4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家還記得《長徵組歌》這部經典的藝術片老電影嗎?還記得當年打動過我們內心的那些歌曲嗎?還記得當年在銀幕上展現過璀璨光華的老藝術家們嗎?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重溫一下這部老電影,通過今昔照的形式,來向我們所喜愛的老藝術家,進行致敬。

在《長徵組歌》中擔任獨唱和領唱的主要演員有:馬玉濤、賈世駿、馬國光、王克正,領唱耿蓮鳳、楊亦然、王伯華等。如今,他們的現狀如何呢?

耿蓮鳳和楊亦然是《遵義會議放光輝》這首歌的領唱。

耿蓮鳳16歲進入戰友歌舞團,非常刻苦努力,從合唱到領唱、獨唱,只用了短短的兩年多時間。由她所演唱的《康定情歌》、《祖國一片新面貌》等歌曲深受聽眾喜愛。而她和張振富這對「二重唱」組合,也為80年代的觀眾所熟悉。耿蓮鳳嗓音甜美高亢,在與楊亦然合作《遵義會議放光輝》時,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使得這首歌,直到現在都廣為傳唱。

如今耿蓮鳳76歲,但心態很年輕,人也不顯老。我們經常會在春晚等大型晚會的現場,看到她和其他老藝術家們一起演出的身影。

「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開頭部分,是由王伯華所領唱的。

而這首歌的後半段獨唱部分,則是由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馬國光所演唱的。

馬國光是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出生於1932年1月。他1948年就加入到了部隊文工團的隊伍中,隨後成為戰友文工團的歌唱演員。他嗓音渾厚,演唱風格樸實而深情,擅長演繹一些詼諧幽默的歌曲。為了更好地表達歌曲內容,他還專門向著名快板藝術家高元均先生求教。

他所演唱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這首歌,不僅演唱聲情並茂,而且表演也是繪聲繪色。我至今都記得他在銀幕上一邊打快板一邊演唱歌曲時的情景。除了《四渡赤水出奇兵》這首歌之外,馬國光還演唱過《真是樂死人》、《一路行軍一路歌》、《我和班長》、《戰鬥的崗位就是家》等歌曲。深受廣大觀眾和聽眾喜愛。不過這位老藝術家已於1989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57歲。屬於英年早逝。

在《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過雪山草地》這首歌。它旋律優美,飽含深情,畫面感極強。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現了紅軍過雪山草地時所遭遇的巨大艱難,後半部分則充滿鬥志,尤其是「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鍊不怕難。」這兩句歌詞,更是表現出了紅軍戰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這首歌的獨唱部分,是由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賈世駿所演唱的。說到賈世駿,我想大家一定忘不了他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所演唱的《長徵》這首歌,也不會忘記他在演唱《我愛偉大的祖國》、《長江啊長江》、《祖國啊,母親》等歌曲時的豪邁之情。他嗓音清亮而純淨,極富表現力,所演繹的《過雪山草地》是那樣感人至深。2011年9月4日,老藝術家賈世駿去世,享年81歲。

在《長徵組歌》這部藝術片中,為《祝捷》這首歌擔任領唱的,是老藝術家王克正。這是一首頗具地方色彩的歌曲,旋律充滿濃鬱的湖南花鼓戲的味道。而王克正的演唱是那麼的獨具匠心,把歌曲中所想體現的「味兒」,體現得淋漓盡致。

王克正出生於1937年3月,是戰友歌舞團歌唱演員。晚年退休後他參加了由戰友歌舞團離退休老藝術家組成的老戰友合唱藝術團。說到他,有一件事令我無比感動。王克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有時會出現失憶的狀況,可對於他曾經參演過的《長徵組歌》,卻記憶猶新。記得前兩年,85歲高齡的王克正和昔日的戰友們一起參加一檔節目,說到家裡的事情他不記得,可對於《祝捷》這首歌,他卻能一字不差地完全唱出來。由此可見,這首歌,已經深入到了他的骨子裡了。

在《長徵組歌》中,我們還看到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玉濤老師。這位因演唱《馬兒啊,你慢些走》而紅遍大江南北的老藝術家,在影片中為我們演唱了《報喜》這首歌:「飛捷報,傳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軍,轉戰數省久聞名。歷盡千辛萬般苦,勝利會聚甘孜城……」當熟悉的歌聲再次響起,我們的心情仍會顯得無比激動。

馬玉濤可以說是在我國觀眾中最有影響力的歌唱家了,她所演唱的眾多歌曲如《馬兒啊,你慢些走》、《老房東查鋪》、《放馬山歌》、《蟠龍山高頂著天》、《眾手澆開幸福花》等無不廣為傳唱,令人交口稱讚。

馬玉濤今年84歲,晚年身體也不大好,所以我們已經很久都沒能看到她的身影了。作為喜愛她的一位晚輩,真的好想念她啊。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呢?

「紅旗飄,軍號響。戰馬吼,歌聲亮。鐵流兩萬五千裡,紅軍威名天下揚……」當鏗鏘有力的歌聲再次唱響在我們面前,各位的眼前,是否重又回想起了藝術老電影《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中的一幅幅畫面呢?其中各位最喜歡的一首歌是什麼呢?最喜愛的演員又是誰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告訴更多朋友吧。歡迎大家關注我。更多精彩內容,將不斷為您呈現。

相關焦點

  • 盤點老電影《長徵組歌》中的歌唱家 耿蓮鳳馬國光賈世駿馬玉濤等
    將1965年所創作完成的大型聲樂套取——《長徵組歌》以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畫面與歌曲完美融合,二者水乳交融,影片上映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好評。《紅軍不怕遠徵難—長徵組歌》由肖華作詞,家晨耕、生茂、唐軻、遇秋作曲。通過十首聲樂作品,以合唱、獨唱、二重唱、表演唱等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再現了紅軍長徵的光榮歷史,熱情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精神。
  • 與《長徵組歌》一同走過40年
    得益於肖華將軍對長徵精神的解讀    1965年初春,上級交給戰友文工團總團副團長晨耕和生茂、遇秋一項重任,為總政治部主任肖華上將的《長徵組詩》譜曲,並希望能夠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樣廣為傳唱。他們3人經反覆商議後,決定「按每一段不同的要求分別譜曲」,然後進行了分工。陽春4月,《長徵組歌》的「主旋律」初稿敲定。
  • "戰友"來滬重唱《長徵組歌》 新人駕馭原版力求原汁原味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曾經讓幾代中國觀眾熱血沸騰的《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將在問世近40年後再度以最經典的原版獻演上海。記者昨天獲悉,為紀念建黨83周年和迎接中國工農紅軍長徵7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宣傳部主辦、由首演這部巨作的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傾力出演的《長徵組歌》上海演出,將於6月30日亮相上海大舞臺。
  • 長徵組歌背後的故事
    1965年8月1日,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在北京首演《長徵組歌》,頓時轟動全國。這是繼《黃河大合唱》後,在中國舞臺上演出場次最多的大型音樂組曲,並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 戰友文工團撤編 |紅色經典《長徵組歌》成絕唱
    ,已正式宣布撒銷。當年它叫抗敵,後來它叫戰友,已走過80年風雨徵程。至於這後一項記錄,怎麼說呢?不是不願承認,而是不願相信。只因為,前者聞名,後者莫名,前者殊榮,後者哀榮。1964年全軍第三屆文藝會演著名歌唱家馬玉濤演唱《馬兒你慢些走》八十多年來湧現出了一大批享有盛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著名藝術家:劇作家:胡可、劉佳、和谷巖、魏敏、孟冰作曲家:王佩之、張非、晨耕、生茂、唐訶
  • 《長徵組歌》背後的故事
    我從小愛唱《長徵組歌》,每每唱起它就有一種昂揚和振奮的力量。這不僅僅緣於《長徵組歌》的魅力,還由於受《長徵組歌》的首任指揮唐江表叔的影響。 我珍藏了唐江表叔送給我的3個版本的《長徵組歌》:一是1965年《長徵組歌》公演時的原創版本;二是1975年拍攝1976年上映的《長徵組歌》電影版本;三是2009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在徵得《長徵組歌》歌詞作者蕭華的著作權繼承人王新蘭同意後再版的版本。
  • 《長徵組歌》從老觀眾中尋找有緣人
    對於許多人來說,《長徵組歌》意味著一段不同尋常的回憶。這部創造了總演出場次超過1000場、連演四十年而長盛不衰輝煌的紅色經典,4月29日、30日、5月1日將以原汁原味再度公演的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新老觀眾極大的熱情關注。  據本次演出的共同主辦單位世紀劇院介紹,自新版《長徵組歌》公演的消息發布以來,演出熱線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 《長徵組歌》創作全過程
    這時,還不到50歲的蕭華,就肩負起全軍政治工作的領導重任。 他當時考慮到:1964年10月是中央紅軍開始長徵的30周年,有些文藝界的同志又多次約他寫點兒有關長徵的作品,他是偉大長徵的參加者,又是倖存者,深感自己有義務、有責任把它寫出來。由於蕭華同志過去曾經寫過詩歌和歌詞,在杭州療養時,又讀了唐詩、宋詞中一些名家作品。
  •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重溫革命史詩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重溫革命史詩 汪蘇瀧搭檔張軍演繹現代版《桃花扇》8月1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將播出第十一期。正值《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王宏偉攜手老戰友合唱藝術團激昂唱響《長徵組歌》,致敬不朽的紅色經典;汪蘇瀧跨界搭檔張軍,創新詮釋傳奇劇本《桃花扇》;李昕融一家暖心合唱《池上·你笑起來真好看》;黃天信、鄧堃蓉帶來《錦繡成都》盡展天府風情;AK人聲組合用阿卡貝拉唱響荀子名篇《勸學》。
  • 《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
    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當悲壯悠遠的笛聲一出來,曲調一轉,紅軍戰勝暴風雪後,圍坐在篝火旁唱歌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這個地方用得非常之獨特,體現了作曲家天才的一筆。」《長徵組歌》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當年,戰友文工團有三位著名的歌唱家,被稱為「二馬一賈」。「二馬」是馬玉濤、馬國光;「一賈」,就是指的第六曲的男高音領唱賈世駿。賈世駿是著名男高音演唱家,被稱為「金屬男高音」。
  • 《長徵組歌》誕生記
    長徵精神,民族之魂;《長徵組歌》,盛演不衰。自問世以來,《長徵組歌》就顯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傳遍大江南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長徵組歌》誕生記  劉子君、馬藝、李兵峰  2007年7月,香港回歸10周年,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與香港合唱團在港聯合演出《長徵組歌》大型合唱音樂會,引起巨大轟動。
  • 願長徵精神代代相傳 訪《長徵組歌》首唱賈世駿
    願長徵精神代代相傳 訪《長徵組歌》首唱賈世駿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9:57:46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人物簡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過雪山草地」篇章的首唱演員,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七律·長徵」篇章的首唱演員。
  • 《長徵組歌》竟遭「惡搞」(組圖)
    近日,一系列惡搞《長徵組歌》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經典紅歌成了流行歌曲的背景畫面,馬國光成了搖滾、動漫歌手,對此,原唱者之一的耿蓮鳳借本報呼籲「《長徵組歌》不能亂動,不能拿來好玩」。  現在搜索「紅軍」二字,你將看到的不是歷史資料,而是「紅軍版《beat it》」、「紅軍版《忍者》」、「紅軍版《嘻唰唰》」等視頻連結,甚至曾有「紅軍版陳冠希《還記得我嗎》」。
  • 上海歌劇院再演《長徵組歌》
    在迎來甲子誕辰之際,上海歌劇院未忘紅色基因的傳承,繼「七.一」獻演紅色經典歌劇《江姐》,又在時隔15年之後再次排演全版《長徵組歌》。新生代演員都是第一次接觸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紅色經典,為讓他們更好地找到感覺,上海歌劇院還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如觀摩1965年《長徵組歌》錄像,邀請肖華之女肖霞講述長徵及《長徵組歌》創作的故事,邀請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徵編處處長、《上海黨史與黨建》副主編袁志平教授主講黨課《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等。參加過多次《長徵組歌》演出的老同志也常在排練中向年輕演員們「傳經」。
  • 《林海雪原》主演,張勇手86歲師偉92歲,王潤身等已去世
    原創 DJ雅清 老電影的那些事1956年8月,作家曲波以飽滿的熱情,滿懷著對昔日戰友的思念之情,終於寫完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並1957年出版後,立即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再度唱響!今晚八點檔,《經典詠流傳》邀您...
    今晚八點檔CCTV-1《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十一期精彩繼續一起和詩以歌,傳唱經典《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再度唱響>汪蘇瀧搭檔張軍創新詮釋《桃花扇》1965年8月1日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30周年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在北京人民劇場成功舉行首場演出引起強烈反響
  • 紅軍將領後代與上海歌劇院演員同唱《長徵組歌》
    正是這些民族民間音樂元素的加入,讓《長徵組歌》在音樂語言上更具親和力和傳唱度。也正是這些無法在譜子上標出來的民間韻味,增加了《長徵組歌》演唱的難度。當年戰友文工團排演《長徵組歌》時,藝術家們特地請來各地民間藝人天天唱曲,在薰陶中把握作品的韻味。《長徵組歌》之所以震撼人心,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這部作品從長徵的真實歷史入手。
  • 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推出
    本報訊(記者高麗)由國內各大藝術院校與國家大劇院合作推出的「線上春華秋實」,新近推出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
  • 《長徵組歌》票贈老一輩革命家子女
    40年前,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的4位曲作者創作了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  40年後,已經成為紅色史詩的《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9月10日再次被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搬上人民大會堂舞臺。
  • 上海歌劇院排演《長徵組歌》:唱出那個時代的那股勁
    時隔15年,上海歌劇院再次排演全版《長徵組歌》。這部誕生於1965年的恢弘巨作,成為描繪長徵圖景、歌頌長徵精神的時代強音,一經公演,《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經典唱段便傳唱不衰。演員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排演這部紅色經典,其中不少都是80後、90後。但他們穿上與1965年公演版一樣的紅軍服站上舞臺,希望還原那個時代的樣貌,傳承那個時代的精神。力求恢復原貌,兼顧各版本優點《長徵組歌》歌詞來自開國上將肖華回憶長徵經歷寫下的12首詩作中的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