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十三經教育之《千字文》每日一字詳解⑦ 「洪」的文字訓詁

2020-12-24 才高八合

昨天我們查找並學習了「宙」字的起源和各種解釋,《說文》中「宙」字的解釋是「宙,舟輿所極覆也。從宀由聲。」本義指屋之棟梁。

接下來咱們接著學習「洪」字。我們還是先來看它的起源:

*「洪」的字形、字源演變

「洪」字在《漢字字典》中的解釋

「洪」這個字,我沒有查到甲骨文和金文,最早的字形是篆文。

「洪」的字形演變
「洪」的字形演變

「洪」的左邊是一個水部,表示水流;右邊是「共」字,合起來就是水匯集到一起的意思,《說文》:「洪,洚水也。從水共聲。」本指匯聚而成的大水。

*「洪」的字義

以下是我為你查找到的「」字的字義匯總,如果有什麼錯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我@才高八合

hóng〈名〉

(1) (形聲。從水,共聲。本義:大水)

洪,洚水也。——《說文》

湯湯洪水方割。——《書·堯典》

洪水芒芒。——《詩·商頌·長發》

洪水橫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2) 河道陡窄流急之處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 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遊,已為陳跡,喟然而嘆。—— 宋· 蘇軾《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 呂梁上下二洪。—— 明· 陸容《菽園雜記》

(3) 河流分道之處 [divergence]

東江木落水分洪,伐盡黃蘆洲渚空。—— 宋· 王安石《東江》詩

(4) 姓

詞性變化

hóng〈形〉

(1) 大。與「小」相對

洪波湧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聲如洪鐘。——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洪烈(巨大的功績);洪仁(胸懷寬廣,仁義待人);洪範(大名;偉業);洪慈(洪恩)

(2) 中醫名詞,謂脈象浮而有力。

如:洪芤(指脈博陽虛,手指重按時有兩邊有而中間無,好像手指按蔥管的感覺)

*「洪」的異體字

「洪」字在長期的演化和使用中,也出現了不少異體字,如圖:

好啦,關於「洪」字今天就先講這麼多了。

如果你覺得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才高八合,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蒙學十三經教育之《千字文》每日一字詳解③「玄」字起源已不可考
    *「玄」的字形、字源演變「玄」這個字,從現存的文獻查找,最早是在戰國文字中,見下圖。「玄」字的字形演變《說文》把「玄」解釋為「幽遠」之意,意思是這個意思,不過我認為《說文》解釋的理由有牽強附會之嫌。這個解釋我不怎麼認同哦,大家自行斟酌這裡我跟大家介紹一個民間流傳的「玄」字訓詁的說法,說這個「玄」字呢是指黑絲繩打成的結(見上圖甲骨文),用於結繩記事,不同的結扣表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打的結扣表示的意思還不一樣
  • 蒙學讀物:《千字文》全文拼音及註解
    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後來實行簡化字之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以下是千字文帶拼音全文及解釋欣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其所書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傳,影響深遠,西安碑林也有刻石。智永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二個方面:一為發「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學者宗匠;二為臨集《千字文》,開後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之風,為《千字文》的流傳起了很大的作用。
  • 蒙學十三經之《千字文》每日一字詳解⑤ 「宇」居然只是這麼點空間
    本義為屋簷,指房屋四垂的最大邊沿;段注的《說文》裡面解釋是:「宇者,言其邊,故引伸之義又為大。《文子》及《三蒼》云:『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上下四方者,大之所際也。」——《漢書郊祀志》而燕雀佼之,以為不能與之爭於宇宙之間。——《淮南子覽冥》權起更衣, 肅追於宇下。——《資治通鑑》又如:宇堂(屋簷下的正房前);宇達(屋簷和窗戶);宇溜(屋簷)(2)指房屋聿來胥宇。
  • 陸宗達:訓詁和文字、音韻的關係
    摘自陸宗達《訓詁簡論》 我們今天談到「訓詁」時,往往有兩個不同的涵義:一個是包含在古代注釋和訓詁專書中的文獻語言學的總稱。它的研究範圍還不甚明確:在內部,包括後來的文字、語言、詞彙、語法、修辭等,彼此並無分工;在外部,與文獻、校勘等學也未能劃清界限。
  • 只讀過三百千弟都不好意思談蒙學,超全的蒙學書單在這裡!
    一提到蒙學讀物,大家都會想到「三百千弟」或「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千家詩》,這幾本蒙學讀物幾乎是家喻戶曉。蒙學讀物也叫「蒙養書」「小兒書」,是中國古代專為學童啟蒙教育編寫的在庠序、書館、塾學使用的課本,「啟蒙」有「去除蒙昧」的意思。
  • 三百千┃在我國古代的蒙學教材中,便於開蒙的三言教材是哪個?
    「蒙學」指的是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歷朝歷代都有學者編寫蒙學教材。作為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早期的蒙學教材都有哪些?最早的蒙學教材是字書《史籀篇》,是周宣王是用來教學童識字的。秦漢以後蒙學教材有李斯的《倉頡》,史由的《急將篇》,周興嗣撰寫的《千字文》,顏之推撰寫的《顏氏家訓》等。以識字為主的綜合知識型的教材有《開蒙要訓》、《百家姓》、《三字經》、《對相識字》、《文字蒙求》和「雜字」書等。
  • 為什麼說它是承前啟後的蒙學讀物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中,作為幼學課本,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還有一本讀物——《龍文鞭影》 。但是很多人對它知之甚少。今天對古文的閱讀重視有了一些提升,實際上還有很多欠缺。我們的傳統文化並沒有流逝,只是大家在忽視。
  • 《智永真草千字文》: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一、《千字文》的來由及智永其人《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由1000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於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與《三字經》、《百家姓》一道成為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
  • 童蒙教育《千字文》每日一字詳解④,「黃」者地之色也
    《說文解字》:「黃者,地之色也……」許慎認為黃是大地的顏色,玄是天的顏色。本義:蝗蟲)(2) 黃色 黃,地之色也。——《說文》黃為土色,位在中央。——《論衡騐符》黃中之色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3) 黃顏色的染料或顏料如:酸性黃;鹼性黃;直接黃(4) 黃河的簡稱如: 治黃;黃泛區
  • 它和《三字經》《千字文》有什麼區別
    在這本百家姓以前,傳統文化當中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在甲骨文裡就有。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世本》專門這樣一本書,記載皇帝到春秋,這樣一段歷史時期裡邊這些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世系就是你爹是誰,你爺爺是誰,你曾祖父是誰。居邑,也就是居住地。非常珍貴,可惜《世本》這本書流失不見了。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古錢幣上的千字文是什麼意圖呢?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錢幣上的千字文在中國歷代古錢幣中,光緒小平鑄有千字文,不過,只是選用了幾個字,被認為不吉利的「洪、荒」並未使用。奏稱:「……今思得一除弊之法, 擬嗣後戶工兩局鼓鑄制錢, 仿照我朝順治、康熙年間舊制而變通之, 於錢之背面空處, 將錢模加一楷字, 按照 「千字文 」字樣一季一換, 該局卯錢即按季盡數批解, 庶驗收時不難立辨。如蒙俞允, 再由臣部詳核, 應自何時更換, 行知該局遵照辦理」。
  • 中國又現十三經——試探金科博翠系功法"東方十三經"
    與西方不詳說截然相反,東方文化中從可追溯到夏朝的二里頭文化就有了對13的崇拜,之後能與13扯上關係的幾乎均為傳世之作,比如儒家的十三經,道教的十三經等等。可以說,十三經代表了某個文化領域的至高成就。這一次,十三經浮出於地產開發,出品方金科。
  • 合肥市屯溪路小學:誦蒙學經典 做英才少年
    為了更好地傳承經典,延續學校誦讀經典的傳統,本學期圖書館策劃了「誦蒙學經典 做英才少年」 為主題的誦讀比賽。方案一經發布就得到了各個班級的積極響應。屯溪路小學一直秉承著傳承中華經典,弘揚傳統美德的教育宗旨,把閱讀當做植入學生心靈,內化學生習慣的首要課程。
  • 《千字文》周興嗣編
    周興嗣(469-537)編的《千字文》,是一本公認為編得好的識字書,從南北朝直到清末,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為世界上現存出書最早、使用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不能不說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當年,梁武帝為教育子輩,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但由於字字孤立,互不聯屬,不好記憶,他就召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全文以儒學理論為綱、穿插諸多常識,用四字韻語寫出,很適於兒童誦讀,後來就成了中國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
  • 敬仰邑人先賢蒙學大師子褒先生
    名榮袞,字子褒,號耐庵,別號婦孺之僕,廣東新會外海人。1893年(光緒十九年),陳榮袞參加鄉試,中第五名,膺五經魁,發榜時名字排在南海康有為前邊。讀康文後,自謂不如,遂入萬木草堂執弟子之禮。子褒先生的《婦孺三四五字書》是近代嶺南蒙學力作。網上看到的圖片中,最早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第三版的《改良婦孺三四五字書》。
  • 眾多書法名家寫過的《千字文》是啥樣?來廣州藝博院看看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千字文》誕生於魏晉南北朝,由梁朝人周興嗣收集千字王羲之書法所編纂,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遺憾的是,《千字文》的最初版本未能流傳下來。不過,王羲之七世孫、陳隋間著名書法家智永所作《真草千字文》可令今人一窺《千字文》往日的風採。
  • 《蕭軍六體千字文》新書座談會在濟南物華堂藝術館成功舉辦
    書中以漢簡、章草、隸書、楷書、小草、行書六種字體並列呈現,充分展示了《千字文》書法的魅力。為了進一步了解《蕭軍六體千字文》背後的創作故事,12月9日下午在濟南物華堂藝術館還舉辦了《蕭軍六體千字文》新書座談會。活動由濟南時報副總經理、濟南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臧文濤先生主持,多位藝術家、媒體記者、書法愛好者分別就《蕭軍六體千字文》一書、蕭軍先生為人為藝等話題展開熱烈暢談。
  • 以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為例,詳解臨摹中如何正確讀帖
    在【說文習篆《千字文》】課程中,很多書友反映自己有這樣的感覺:寫出來的字總是和原帖「不像」。雖然每天都練,也算是很勤快了,但進步總是很緩慢,時間一長,難免會有些倦怠。從每周上課是提交的習作來看,大部分人在用筆上都有下功夫,寫了一段時間後,線條質量都有明顯提升,而「不像」的主要原因,在於結體和章法的安排上。
  • 天背下GRE,靠《千字文》學會英語,還自覺遠離「喜羊羊」,這樣的...
    好奇的話匣妹決定去探訪一番走進店面便有一位負責人熱情地把話匣妹請進會議室滔滔不絕介紹起他們的課程內容話匣妹稱家有6歲兒子負責人便首推他們的「漢英國學宮」課程話匣妹幫這位負責人劃一下重點:學他們的《千字文》,孩子的格局會特別大,從此主動告別「喜羊羊」。
  • 廣州藝博院邀你看多位大師的《千字文》書法
    廣州藝術博物院一級館藏、明代吳門畫派代表畫家、著名書法家文徵明的楷書千字文卷是當中分量最重的作品。該作品書寫於 1535 年,原為容庚先生的藏品。被捐贈至廣州藝術博物院時也曾向公眾展出,上一次的展出正是容庚捐贈藏品特展,一大波羊城觀眾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