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庫布其在行動】庫布其:林光互補綜合治沙發展沙漠經濟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鄂爾多斯9月23日電(記者 謝東櫻)庫布其沙漠年日照時數3800小時以上,沙漠發電量充足。生態光伏是立體化的新型產業模式,「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殖」,利用光伏板遮光擋風特點,減少沙漠蒸發量,在板下種植優良耐旱牧草,帶動農牧民集約化養殖綿羊、家禽等。

太陽能光伏生態示範區。中國青年網記者 謝東櫻攝

「在光伏生態示範區,我一年清洗光伏板就能有24000元的收入。」 39歲的趙瑞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杭錦綽爾村的貧困戶,與60多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得益於庫布其生態光伏項目,趙瑞於今年5月份開始在億利光伏生態示範區做甘草養護和清洗太陽能組件的工作。「以前家裡的40畝地只能種些玉米和向日葵,辛辛苦苦一年也只有2千多元收入,生活很困難,在這裡幹活,活兒不難也不累,比以前好多了。」趙瑞說他們村裡十幾戶貧困戶全部都在做甘草養護和太陽能組件清洗,都已脫貧。據悉,生態光伏是億利治沙扶貧的一個重要模式。項目在建設期間已帶動1000多人脫貧,人均年增收1萬元。2017年,向周邊57戶貧困戶承包種植養護和組件清洗,每個貧困戶平均承包4MW組件清洗和板下種植。每MW1500-2000元,每年清洗4次,平均每戶可增收3.5萬元。「過去沙塵暴一年有幾十次,吃飯時飯裡都會有沙子,現在環境好了,我的目標就是經濟上能有增收,娶一個好媳婦兒,帶著媽媽去北京看看。」正在向自己的小目標努力的趙瑞笑道。

太陽能光伏板1兆瓦是3200塊,趙瑞負責4兆瓦太陽能板的清洗和養護工作,每次時間為5-6天,每清洗一次有1500元收入。中國青年網記者 謝東櫻攝

據億利集團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生態光伏示範區引進國內先進的「雙面發電」技術,可提高發電量20%以上。目前該公司和國內領先的光伏企業正泰集團合作建成310MWp,治沙2萬畝,年發電5億度,已全部併入蒙西電網,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

在光伏板下方和佔地間的空隙,穿插種植了優質牧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矮化密植紅棗和甘草等沙生經濟作物。中國青年網記者 謝東櫻攝

2016年初,同處庫布其沙漠的達拉特旗結合庫布其沙漠經濟先導區的建設,大力發展「先進技術光伏發電基地」和「沙漠生態旅遊度假產業」兩大板塊,發展「光伏+農林」,可以使大量沙漠荒地得以高效利用,該旗重點申報實施的庫布其沙漠2000兆瓦光「林光互補」綜合治沙產業示範基地,通過「林光互補」「農光互補」「光伏+旅遊」等模式,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沙漠特色旅遊、沙漠農林產業、沙漠生態治理等多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地區經濟轉型升級。

相關焦點

  • 億利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報告在京發布(組圖)
    6月29日,「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在北京舉行。國內生態環境領域多家權威研究機構,對億利庫布其治沙30年的實踐成果進行總結認定,就庫布其治沙對區域環境特別是京津沙塵天氣影響進行分析評估。
  •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智慧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基地(9月14日攝)。  在黃河「幾」字彎、陰山山脈南的鄂爾多斯高原,橫臥著我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幾十年來,當地群眾、政府和企業攜手治沙,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代代接力,在大漠中書寫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詩。 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裡,綠化面積達3200多平方公裡,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資源逐步恢復,沙區經濟不斷發展,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蹟。 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 庫布其七星湖成功入圍國家5A級景區評審
    近日,位於庫布其沙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內的4A級景區庫布其七星湖沙漠旅遊區成功入圍國家5A級旅遊區景觀質量評審。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6家景區入圍,庫布其七星湖景區是鄂爾多斯唯一入選景區。
  • 衛星圖顯示地球較20年前更綠 庫布其治沙再成關注熱點
    全球變綠,中國功不可沒,而庫布其治沙正是中國民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擔當與大膽嘗試。 2018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卡託維茲舉行,「科學利用全球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荒漠化土地空間,通過綠化荒漠增加森林碳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 內蒙庫布其:從「死亡之海」變成了「經濟綠洲」
    一道道綠色屏障徹底鎖住了庫布其沙漠。圖為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永久會址。30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沙區企業、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如今,庫布其沙漠變身美麗綠洲,實現了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共贏,不僅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度大幅增加,還累計帶動沙區10.2萬名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
  • 「庫布其治沙,值得借鑑的成功經驗」
    從黃沙漫漫到草木蔥蘢,從「死亡之海」到「經濟綠洲」,中國堅持不懈推進防沙治沙事業,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面積零增長,為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長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親眼看見的綠化場景讓我感到驚嘆:庫布其治沙,值得借鑑的成功經驗。」去年6月,蒙古國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巴扎爾道爾吉到內蒙古、河北、浙江等地考察後,以庫布其、毛烏素和渾善達克沙地為例,撰文向蒙古國民眾介紹中國治沙成功經驗。「這是令人無法想像的大規劃,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多年奮鬥的結果。最重要的是,這是國家的正確決策,是政府、企業、個人相互良好協調和共同努力的成果。」
  • 【防治沙漠化·庫布其在行動】穿沙公路為錦旗人運來希望
    【防治沙漠化·庫布其在行動】穿沙公路為錦旗人運來希望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9月21日 16:21 A-A+ 魯迅的這句名言,在沙漠卻不成立。沙漠中走過再多的人,留下再多的腳印,一陣風來,也會了無痕跡。「可想而知,要想在沙漠中通出一條路來有多難。」1993年就來到庫布其沙漠,並一直鑽研沙漠治理的杭錦旗林業局副局長蔣有則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不無感慨,「當時杭錦旗是國家級貧困縣,窮啊!再加上沒有什麼治沙經驗可參考,經歷了多次摸索、多次失敗後,才找到了方法。」
  • 衛星掃過中國的一片沙漠——庫布其沙漠變綠洲的奇蹟令世界點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4日訊  從新中國的成立到現在也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變化卻是天翻地覆。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奔小康,從脫貧攻堅到大規模綠化佔國土近四分之一的荒漠,中國的發展速度全世界都看在眼裡。美國衛星掃過中國上空傳回的一張照片,讓聯合國專家都大為震驚。
  • 不去土耳其 就去庫布其!—— 2018庫布其七星湖國際熱氣球節北京站...
    7月18日,由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主辦的「2018庫布其七星湖國際熱氣球節北京站發布會」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成功召開。此次發布會以推介庫布其七星湖國際熱氣球節、熱氣球旅遊文化為核心,向到場的北京旅行社、MICE公司及主流媒體集中展示了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的特色優勢旅遊資源。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庫布其沙漠治理成果。資料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十三五」以來,我國實施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實行嚴格的荒漠生態保護制度,全面落實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中國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附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11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多年來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劉東生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繼續用足用好並進一步完善防沙治沙的現有政策,抓好科技創新,堅持依法防治,藉助《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一帶一路」倡議等平臺,把荒漠化防治的國際合作推向深入。
  • 中國荒漠化擴展態勢已獲初步遏制
    原標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今天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今天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舉行。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從今天開始到9月17日在鄂爾多斯舉辦,今年的大會以「攜手防治荒漠 共謀人類福祉」為主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與《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稱為「裡約三公約」,旨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荒漠化防治,推動土地荒漠化防治、治理和恢復,《公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締約方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
  •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漠+研學」不一樣的新體驗
    2017年10月,餘舒晗和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小夥伴一同參加了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億利公益基金會在庫布其沙漠組織的環境教育實踐營,參觀了各類防風林、防沙帶、種子基地以及治沙設施,獲得了全新體驗。餘舒晗和小夥伴們在大漠無人區徒步穿越10公裡,在沙漠腹地自己埋鍋造飯,體驗當年庫布其治沙人風餐露宿、以沙拌飯的不易。「我們要以這些治沙數十年的叔叔阿姨們為榜樣,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餘舒晗說。騎駱駝、看星辰,篝火晚會、沙漠奇妙夜……各類拓展活動讓孩子們學習團隊合作的同時,更成為了彼此重要的朋友。「現在我還常和那時的小夥伴們聯繫,這段經歷大家都難以忘卻。」餘舒晗告訴記者。
  • 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作者: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馮瑛冰 任會斌↑庫布其沙漠七星湖 連振攝/本刊◇從遼寧盤錦、江蘇蘇州引種的螃蟹在庫布其沙漠溼地安了家,並因為水質純淨品質好受到市場歡迎◇生態產業化,沙漠資源化,既帶動沙漠增綠、經濟發展,又讓庫布其人認識到生態的價值,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通訊:中國第七大沙漠極具國際範的36小時
    李愛平 攝  作為埃及沙漠研究中心的一名教授,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會將中國在庫布其治沙方面的技術,帶回到埃及乃至更多非洲國家,讓那裡的民眾通過治理沙漠受惠。」  26日晚間迄今,哈桑·穆罕默德·埃沙爾參加了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相關議程。在內蒙古自治區庫布其沙漠召開的該論壇,共吸引了中外400餘名賓客。
  • 光伏+沙漠!鎖住黃沙,輸出綠電
    「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資源逐步恢復,沙區經濟不斷發展,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蹟。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庫布其治沙模式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庫布其沙漠治理也成為中國的一張綠色名片。 在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的治沙模式中,光伏治沙都是被廣泛採取和應用的重要舉措。
  • 道圖嘎查億利新村:庫布其沙漠裡的綠洲家園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劉晨曦)30年前的庫布其沙漠,缺水、缺電、缺路,如今,生態修復讓這片沙漠煥然一新。2006年,億利資源集團出資2200萬元,建設庫布其道圖嘎查沙漠特色新村,將分散在沙漠中的牧民集中安置,令36戶貧困農牧民住進新的家園。
  •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漠+研學」 不一樣的新體驗
    2017年10月,餘舒晗和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小夥伴一同參加了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億利公益基金會在庫布其沙漠組織的環境教育實踐營,參觀了各類防風林、防沙帶、種子基地以及治沙設施,獲得了全新體驗。圖為孩子們在庫布其沙漠認識各類動物。資料圖片「在這裡我們認識了各類沙漠動植物,了解到不同的防沙治沙方法,還一起到沙漠中翻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