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圖嘎查億利新村:庫布其沙漠裡的綠洲家園

2021-01-10 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劉晨曦)30年前的庫布其沙漠,缺水、缺電、缺路,如今,生態修復讓這片沙漠煥然一新。2006年,億利資源集團出資2200萬元,建設庫布其道圖嘎查沙漠特色新村,將分散在沙漠中的牧民集中安置,令36戶貧困農牧民住進新的家園。從破舊的泥土房到光明幾淨的新家,生活在這裡的牧民逐漸擺脫貧困過上了嶄新的生活。

住進特色新村的庫布其牧民高娃不無興奮地向記者描述搬進新家後的生活:「來這裡之後路電水都方便了。過去需要走一天的路去買菜,出門買東西得走上一天到兩天,現在來回走三個小時就買菜回來了。」

來庫布其考察的27國非洲記者團走進牧民新村,一邊與牧民交流,一邊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切實感受了沙漠治理與生態產業發展給當地牧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改變。

來自賴比瑞亞的《非洲首頁報》記者Alpha Daffae Senkpeni分享走訪牧民新村的感受:「通過我對庫布其發展模式的了解,我覺得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推動力就是政府政策,我認為億利能夠成功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和中國政府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我們國家賴比瑞亞沒有荒漠化問題,但是貧窮是我們的主要問題。綠色是人類共同的渴望,治沙項目可以幫助大家脫貧,因為億利已經幫助數以萬計的人們擺脫貧困,這是非常偉大的成果。不僅僅是種樹,而是幫助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死亡之海的重生之路 ——庫布其沙漠治理紀實(上篇)
    這是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陳寧布對過去庫布其沙漠的深刻印象,他在這片沙海裡住了68年。  上世紀,這裡風沙肆虐、一片荒蕪。牧民失去了草場,農人失去了家園。孩子十三四歲不去上學,老人可能一輩子走不出沙海,沒有看過外面的世界。  「那時候,娃娃不敢叫病,病了沒法看。有個孕婦臨產,沒走出沙漠,死在了半道上。
  • 庫布其沙漠邊的民宿等你來體驗
    道圖嘎查位於鄂爾多斯獨貴塔拉鎮最西端,嘎查總面積660平方公裡,沿黃一級公路、陽巴線橫穿東西,境內有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七星湖沙漠生態旅遊區,北靠黃河衝擊平原,南臨庫布其沙漠,草原沙漠交相輝映,風景如畫。
  • 衛星掃過中國的一片沙漠——庫布其沙漠變綠洲的奇蹟令世界點讚
    中國內蒙古庫布其,這本該是沙漠的地方,現在卻是大片綠色,沙漠變成了綠洲。外國也不禁感嘆中國在沙漠治理問題上的成效確實很大,讓人吃驚。  荒漠化一直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環境威脅。沙漠裡生態環境惡劣,極少有動植物能在這樣缺水的環境下生存,人類也難以在沙漠裡開展活動。並且,由於自然條件變化、人類活動等原因,全世界的沙漠面積還在一點點擴大,昔日水草肥美的綠洲變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動物和人類的生存空間隨之縮小。
  • 內蒙庫布其:從「死亡之海」變成了「經濟綠洲」
    一道道綠色屏障徹底鎖住了庫布其沙漠。圖為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永久會址。30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沙區企業、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如今,庫布其沙漠變身美麗綠洲,實現了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共贏,不僅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度大幅增加,還累計帶動沙區10.2萬名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
  • 【庫布其的呼喚】我是一粒沙
    央廣網鄂爾多斯8月9日消息(記者鄭穎 寶音 金建軍)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庫布其沙漠腹地、杭錦旗杭錦淖爾村。高毛虎一家世代居住於此,靠20多畝鹽鹼地為生。1977年,17歲的高毛虎中學畢業,開始在沙漠裡的鹽場打零工。
  • 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內。過去,沙漠裡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南鎖、北堵、中切割。
  • 瞭望|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內。過去,沙漠裡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南鎖、北堵、中切割。經過近70年治理,桀驁不馴的庫布其沉靜下來,片片不毛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漠+研學」不一樣的新體驗
    資料圖片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應該是什麼樣?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萬裡無人的蒼茫戈壁,還是烈日當空的無盡荒漠?「來到庫布其後我才發現,原來沙漠不只有沙子,還有鬱鬱蔥蔥的檸條、沙柳,以及大片凌汛水形成的湖泊,與我想像中的沙漠截然不同。」對19歲的武漢姑娘餘舒晗來說,3年前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近一周的研學經歷,改變了她對沙漠以往的印象。
  •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漠+研學」 不一樣的新體驗
    資料圖片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應該是什麼樣?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萬裡無人的蒼茫戈壁,還是烈日當空的無盡荒漠?「來到庫布其後我才發現,原來沙漠不只有沙子,還有鬱鬱蔥蔥的檸條、沙柳,以及大片凌汛水形成的湖泊,與我想像中的沙漠截然不同。」對19歲的武漢姑娘餘舒晗來說,3年前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近一周的研學經歷,改變了她對沙漠以往的印象。
  • 當黃河水遇上庫布其,沙漠裡的「江南水鄉」
    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裡的黃河南岸,靜臥著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總面積1.45萬平方公裡,其中杭錦旗境內面積0.987萬平方公裡,佔杭錦旗總土地面積的52%。庫布其沙漠邊緣杭錦旗呼和木獨鎮牧民這樣形容沙漠裡的天氣:有風的日子和風停的時光
  • 通訊:探訪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七星湖
    圖為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鄂爾多斯宣傳部供圖  在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內,七星湖不僅是提供「治沙故事」的「樣板間」,還是上佳的休閒旅遊目的地。官方數據顯示,近年來,這裡年均旅遊人數達到20萬人次,旅遊年收入近1億元。很多遊客表示,「能在沙漠裡看到這麼漂亮的星級酒店,真的沒想到。」
  • 【防治荒漠化·庫布其在行動】庫布其:林光互補綜合治沙發展沙漠經濟
    中國青年網鄂爾多斯9月23日電(記者 謝東櫻)庫布其沙漠年日照時數3800小時以上,沙漠發電量充足。生態光伏是立體化的新型產業模式,「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殖」,利用光伏板遮光擋風特點,減少沙漠蒸發量,在板下種植優良耐旱牧草,帶動農牧民集約化養殖綿羊、家禽等。
  • 億利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報告在京發布(組圖)
    憶及初心,王文彪表示,庫布其當地的農牧民,是庫布其治沙事業最廣泛的參與者、最堅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億利集團在庫布其打造的「平臺+插頭」的沙漠生態產業鏈,讓當地農牧民擁有了「沙地業主、產業股東、旅遊小老闆、民工聯隊長、產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7種新身份,每種新身份都能帶來不菲的收入。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王文彪:三十年,創造沙漠變綠洲奇蹟丨愛國情 奮鬥者
    內蒙古杭錦旗庫布其治沙帶頭人、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非常振奮,立刻展開新的「綠化國土攻勢」,最近已與通遼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庫布其治沙模式引入中國最大的沙地科爾沁沙地。治沙的信念、激情和實踐,30年來,他從未改變。「因為我是庫布其沙漠的兒子,治沙是我的基因。
  • 文章還說庫布其要建通用機場
    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新村,你很難想像十幾年前的這裡竟是黃沙漫天。「那時候買完磚,還得靠駱駝把那些磚頭從10多公裡外的沙漠裡,一塊塊的駝進來的。拉了十幾天才拉完。」孟克達來說。直到2003年,這裡才真正開始通路。如今的杭錦旗交通運輸便利。
  • 一分鐘看庫布齊沙漠如何變綠洲
    「十年種地九年空,家家戶戶逃外村」這句順口溜曾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齊沙漠的真實寫照。如今達拉特旗所包含的沙漠面積435萬畝縮減到了327萬畝,有將近25%的沙漠得到了治理和綠化,變成「人進沙退」的綠洲。
  • 通訊:在庫布其沙漠裡養螃蟹 內蒙古牧民找到致富新路徑
    圖為民眾在庫布其沙漠裡養殖螃蟹。 敦美 攝中新網鄂爾多斯9月23日電 題:在庫布其沙漠裡養螃蟹內蒙古牧民找到致富新路徑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看著在水裡遊來遊去的螃蟹,52歲的那仁滿達胡分外高興。那仁滿達胡養螃蟹的地方位於庫布其沙漠和黃河「幾字灣」邊上。23日,接受記者採訪的那仁滿達胡說:「我這裡的螃蟹個大、味美,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正是吃螃蟹的好時候。」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資料顯示,在過去30多年中,鄂爾多斯市官方、治沙企業、農牧民已合力將庫布其沙漠治理成一片綠洲。
  • 央視「讀書」欄目隆重推薦《春歸庫布其》
    2020年7月10日14點20分,央視《讀書》欄目向觀眾推薦了2019年度中國好書《春歸庫布其》。 節目先從兩張照片說起。第一章是昔日的庫布其,著名的死亡之海,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位於河套平原黃河的「幾」字灣裡。黃河的沙子多半都是出自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