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夢天》押韻很特別,這是一首八句的換韻古體遊仙詩

2020-12-19 老街味道

有朋友問到:「詩鬼」李賀的經典名篇《夢天》押韻嗎?

前言

中唐詩人李賀是一個很特別的詩人,他的奇特想像力是他的詩風獨具一格。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

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夢天》是其代表作之一,除了他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外,還可以注意一下這首的詩的押韻。有不少不熟悉詩詞的朋友誤以為這首詩不押韻。

一、《夢天》是一首換韻的古體詩

如同杜甫《望嶽》一樣,七言八句的詩不一定是七律,李賀的這首詩是一首換韻的古體詩: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這首詩的前四句1、2、4句,押入聲韻:色【入聲職韻】、白【入聲陌韻】、陌【入聲陌韻】。職、陌兩個韻部在古體詩中可以通押。

後四句的5、6、8句,押上聲【馬韻】:下xǐa、馬、瀉。

第三句和第七句不押韻,以平聲收尾:光、煙。這是仄韻古體詩通常遵循的一種方式。

這首詩是一首換韻的古詩,但是換的兩種韻都是仄聲:入聲和上聲。

二、其他八句換韻的古體詩

李賀還有一首很著名的八句換韻古體詩,《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詩前兩句押平聲【灰】韻:催、開;後面六句押了4個【上聲紙韻】:裡、紫、起、死。

換韻古體詩,還如王勃的《滕王閣詩》,前四句仄韻,後四句平韻: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前面四句押上聲韻:渚、舞、雨。後四句押平聲韻:悠、秋、流。很像兩首絕句的組合。

三、夢天的章法安排 前四句登天所見

《夢天》這首詩分前後兩段,前四句寫夢中登天(這首詩也叫做《夢登天》),自己在月宮中的所見: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玉兔蟾蜍都是傳說中月宮裡的動物,李賀用了一個老、一個寒字來修飾中心語:兔、蟾。第一句都看出李賀用字的特點,他很喜歡用寒、泣這類字。

天空中陰雨籠罩,似乎看見老兔寒蟾的低泣。

這時雲彩半開、月色當空,雲如同白玉樓一般。在透著光的露氣中月亮如輪,在月桂飄香的路上,我似乎遇到了仙女。

多麼美好的夢境呀,可惜老街活了半生也沒有做過這樣的夢,怪不得寫不出這種詩來。

三、後四句 在天上俯視大地

《夢天》的後四句,寫夢中登天的詩人在月宮中俯視大地: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遠遠望去,仙山之下滄海桑田,千年一瞬如同走馬。大地的九州,就像九點細微的煙塵,大海就如同傾瀉的一杯水而已。

三山:指海上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我們今天很容易看到從天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但在一千多年以前,詩人李賀就利用自己奇詭的想像,給大家描述了另一個角度的現實世界。

後面這四句也有區別,第5、6句寫時間的變化,7、8句寫不同角度觀察到空間的變化。

短短的八句詩,李賀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意境。在今天,我們常常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類似的情形,但是在古人的眼裡,這種想像力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甚至有人評價,李賀雖然被稱為鬼才,但是他作「仙語「時,連李白也未必能及。

四、遊仙詩

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中認為:

變郭景純《遊仙》之格,並變其題;其為遊仙則同。

方扶南說,李賀這首詩是郭景純遊仙詩的路數。

大家去鎮江遊玩時,在金山寺對面的百花洲上,有一處小島,上面有郭景純的墓地。為什麼建在水邊呢?這哥們是個風水師,而且是風水學的祖師爺。據說他媽媽的墓地也在水邊,發大水時也淹不到。

郭璞字景純, 兩晉時期官員學者, 南渡後曾經修《晉史》,在王敦叛亂中被殺。

他在文學史上一個比較有名,他是遊仙詩的代表詩人,錄入其中一首《遊仙詩》大家與李賀的《夢天》比較一下: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吞舟湧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在唐朝,除了李賀以外,這種風格的遊仙詩也不少,最有名的就是詩仙李白了。另有一個代表人物是杜牧的朋友曹唐:

其《織女懷牽牛》如下:

北鬥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封題錦字凝新恨,拋擲金梭織舊愁。桂樹三春煙漠漠,銀河一水夜悠悠。欲將心向仙郎說,借問榆花早晚秋。

遊仙詩因為對於山水有所描繪,所以對後來山水詩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影響。謝靈運等山水詩人的出現,使得遊仙詩漸漸式微,不再是詩歌的主流。

結束語

蘇軾曾有詩云: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過李賀卻憑藉自己的頭腦,雖然身在」廬山「中,但是依然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廬山「面目。

不同尋常的想像本來就不易,用適合的詩句表達出來更不易。我最喜歡最後兩句:

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讀起來,腦海中不由得出現一幅畫面,實在妙不可言。您最喜歡李賀哪句詩呢?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76-85 秋風多少愁 10首詞10個小故事

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單純寫景嗎?

相關焦點

  •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楊慎說王安石不懂詩妄評李賀
    前言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的問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分為哪四個部分,怎麼理解?《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樂府古題,南朝以及唐朝不少著名的詩人寫過《雁門太守行》。其中李賀的這一篇是名聲最大的作品。
  • 淺談自由靈活的古體詩
    《詩經》絕大部分都押韻,尤其是民歌,格律自由靈活,語言古樸明快,眾多優秀詩篇迄今傳誦不衰。 在《詩經》的影響下,兩漢魏晉詩歌的發展以五言為主,《古詩十九首》標誌著我國文學史上文人五言詩進入成熟階段,如第二首《青青河畔草》一連用了「青青「、「鬱郁「、「盈盈「、「皎皎「、「娥娥「、「纖纖「六個疊音詞,十分自然貼切。
  • 王勃《滕王閣詩》另有玄機《滕王閣序》中的詩或許另有一首
    不過王勃的這首詩可以看出,首句押韻:「滕王高閣臨江渚,」第五句換韻也是押韻的「閒雲潭影日悠悠,」,也就是說王勃的詩押了6個韻。不過1、5句押韻不是必要條件,2、4、6、8是必須押韻的硬性要求。王勃的另一篇文章《上已浮江宴序》寫到:「一言均賦,六韻齊疏。」
  • 要寫好中國古詩詞,如何押韻?
    所以,押韻是寫詩的基本條件。這一點無論對古詩還是現代詩都是一樣的,但是現代詩由於各種新興文化的衝擊,有很多認識和看法與古詩不同。我們講押韻還是以古詩為主。而中國古詩詞又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詞牌、散曲等等。押韻這個大的概念針對每一種小的分類又有區別。包括使用的韻書也有不同。
  • 必學基礎 填詞時的換韻、叶韻、葉平韻、葉仄韻是什麼意思?
    在詞韻中屬於【第七部】詩韻的鄰韻通押但是大多數詞類似於古體詩押韻,可以用詩韻的鄰韻通押。例如徐昌圖的《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雲孤雁遠,寒日暮天紅。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這首詞押詞韻【第一部】,但是按照詩韻來看,濃屬於【 冬】韻,其他都屬於【東】韻。註:後人以此歸納制定了詞韻,因此詞韻基本上是合併了詩韻的鄰韻。宋平水韻 (詩韻)有106個韻部, (清)戈載編撰的《詞林正韻》(詞韻)一共只有十九個韻部。
  • 古體詩與格律詩,之間的區別
    先來看一下我們標題,古體詩與格律詩之間區別,時下愛好詩詞的朋友也不少,但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古體詩與律詩,老虎和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哈哈 。不好意思扯遠了,我們回到主題上來,那說了半天,到底古體詩和律詩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先來講一下律詩,所謂的律詩又稱為近體詩,近體詩就是用來區別古體詩的。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由沈約等人,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人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成形,對律詩集大成者,應該就是我們很忙的杜甫了。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歌行:最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包括唐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 何為押韻?詩歌的韻腳一般都在這裡
    我們閱讀詩詞,可以發現,幾乎每首詩都有一個韻腳,從最早期的古體詩《詩經》開始到近體詩幾乎都能找到詩的韻腳,詩有韻腳讓人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韻是一首詩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中使用韻,我們叫做押韻,也可稱為協韻或者叶韻(葉通協)。
  • 學書法學寫詩……古體詩,後格律詩,打油詩
    這實在是傳播文脈,提高審美,詩化生活,培養語感,凝聚族心,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一說到古典詩詞,人們就會提起押韻,平仄。其實,這裡面有一個誤會。每首限定句數,每句限定字數,每個字按照一定的平仄,只能押平聲韻,而且要求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中間兩聯講究對仗的叫格律詩,簡稱律詩。
  • 近體詩,古體詩,律詩,對仗淺談
    律詩與絕句統屬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對稱。古體詩也叫「古詩」、「古風產生較早。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種體式。後來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即因其格律嚴密而得名。
  • 什麼樣的詩詞才能稱為「遊仙詩」?
    什麼樣的詩詞才能稱為「遊仙詩」?梁代肖統所編的一本文學作品選《文選》,把「遊仙」列為詩歌的一類。選了晉代何砂遊仙詩一首,郭璞遊仙詩七首。自從產生「神仙」的說法之後,大概不會太久,就有以「神仙」為題材的詩歌出現了。
  • 平仄、押韻、對仗、粘對都有哪些規矩?掃盲極簡版
    這自當是「格律」的功勞了。當然,古人並不會讀詩,古代詩歌都是或吟或唱的。格律詩的起源,主流說法認為其產生於南齊時期的「永明體」 。「永明體」又稱「新體詩」,由當時精通音律的文人沈約、周顒等人創製,提出「四聲八病」說。後至初唐武則天時期,由宋之問、沈佺期最終完善。為區別于格律形成以前的古體詩,格律詩又被稱作「近體詩」。
  • 古詩詞的押韻方法
    構成詩歌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字的四聲和平仄,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押韻。不論是古體詩或近體詩,都要求押韻,"無韻不成詩"。漢字每一字一音。每一個音都隸屬於不同的韻,也就是屬於今天漢語拼音的韻母。這首詩中第二句末一字「池」,第四句末一字「知",兩字的韻母都是"i」,都是平聲字。「池、知"就是這首詩中用韻的字,即"韻腳"。詩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尾的"岸、早"沒有用韻,用的是仄聲字。所以押平聲韻的詩用韻的規律是押韻的韻腳用平聲字,不押韻的句末一字用仄聲字。舊體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在用韻上是比較自由的。
  • 黃庭堅最奇巧的一首詞,僅僅八句,卻用了四個「山」字押韻
    有的文人使用同一個字作為整片詩詞的韻腳,便形成了一字韻,也就是獨木橋體,也成為福唐體。狗子曾經介紹過南宋詞人蔣捷的獨木橋體《聲聲慢·秋聲》就是全篇用「聲」字押韻,一連用了十多個「聲」字,成為最美的秋聲詞,也因此使得《勝勝慢》這個詞牌改名為《聲聲慢》!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近體詩並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體裁詩,是形成於初唐的一種有著嚴格格律,即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代詩歌體裁。古體詩是專指漢代、魏晉南北時期的詩歌體裁。因為有這兩種體裁的詩歌,會讓初學詩歌者形成一個誤區,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釋而誤導。
  • 天若有情天亦老,詩鬼李賀和他的詩
    01 少年詩人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大文豪韓愈都很稱奇,他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李賀卻不驚慌,然後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韓愈見詩當即便驚喜萬分,離開時還熱忱地邀請李賀到他們府第中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