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 中國戰區臺灣區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

2020-12-18 騰訊網

1945年10月25日,臺灣民眾聚集臺北公會堂前,歡慶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1943年11月21日至26日,中美英三國巨頭在開羅開會,商討聯合對日本作戰事宜。《開羅宣言》發表不久,國民政府就已著手做收復臺灣的準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於1945年8月29日委任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之後兼任警備總司令。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10月24日,陳儀飛抵臺北。機場上,國旗、彩旗似潮翻卷。當陳儀步下舷梯時,軍樂大作,歡呼聲、掌聲響成一片。

機場休息室裡,陳儀發表了簡短講話,並向雲集在此的中外記者宣布:「明日上午9時,行受降典禮。」

1945年10月25日,在臺主持受降典禮的中國軍政長官合影(元良拍於抗戰館)

1945年10月25日,晨曦初露,臺灣民眾紛紛湧來臺北公會堂。會場內外人山人海,都想親眼目睹翻開臺灣新紀元的莊嚴一刻。

8時55分,樂隊高奏勝利進行曲,身穿嶄新陸軍上將服的陳儀緩步走入大廳,他的身後緊跟著臺灣警備副總司令陳孔達、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70軍軍長陳頤鼎、空軍第一路軍司令張廷孟、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李世甲。日方投降代表安藤利吉等5人,另室等候,聽從傳喚。

1945年10月25日,安藤利吉籤字投降的照片(國家檔案局發布)

大鐘敲了9下,葛敬恩宣布:「中國戰區臺灣省接受日軍投降典禮開始。」安藤利吉為首的日本投降代表,在中方人員指引下,低頭魚貫而入,至受降席前站成一排,向陳儀行禮。陳儀命令他們在投降席坐下。

接著,陳儀起立,以莊重的聲調宣讀受降書: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已在首都南京接受日本投降。本官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之命,為臺灣受降主官,茲以第一號命令,交與原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安藤利吉。依照此項命令,臺灣全境及澎湖列島應交還中國,所有日本在臺灣及澎湖列島的陸海空軍和警察,均應繳出武器,聽候處理,希即遵行。

安藤利吉微微點頭應諾。臺灣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把受降書與第一號命令交與安藤利吉。安藤利吉躬身接過,匆匆掃視一遍後,用毛筆籤名。這時,中外記者的照相機,不約而同對準了安藤利吉,鎂光燈閃爍。安藤利吉大約是心裡緊張及羞於戰敗,手指顫抖幾至難以握筆!日軍參謀長諫山春樹把籤了字的文本呈交陳儀,葛敬恩宣布受降禮成,令日方代表退出。全場掌聲雷動。安藤利吉等再向陳儀行禮,快步出了大廳。

1945年10月25日,臺灣籤降儀式上陳儀接受安藤利吉降書的照片(國家檔案局發布)

受降典禮短短5分鐘,卻結束了日本對臺灣長達50年的霸佔,寶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永久紀念臺灣從日寇統治下重歸祖國懷抱,國民政府決定10月25日為「臺灣光復節」。

2011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66周年紀念日,馬英九上午為豎立在臺北市中山堂前的「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揭開碑文,碑文描述日本攫取臺灣、中華民族堅苦卓絕,對日抗戰勝利的過程,完整扼要的描述這段抗日史。

碑文: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積極推行對外擴張政策,企圖併吞中國,進而稱霸世界。自清末開始,日本不斷侵略中國,並在甲午戰爭打敗清廷,攫取臺灣。民國二十年日本又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此後,在華北、華中等地發動事變,國民政府為避免衝突擴大,採取妥協政策。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在北平附近宛平縣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臺方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領導下發表宣言:「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絕不求戰。…..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此一宣言確定了對日抗戰之立場,並凝聚全民共識。

八年抗戰期間,臺方堅決抵抗日軍侵略,在美、英、蘇等同盟國協同下,終於獲得勝利。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十月二十五日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中國戰區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受降典禮。翌年八月,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十月二十五日為「臺灣光復節」。

抗戰期間,中日雙方共有二十多次大型會戰、一千餘次重要戰役。臺方犧牲的陸軍有三百二十多萬人;海軍艦艇損失殆盡;空軍損失飛機二千四百餘架,有數千位飛行員殉國。抗戰期間,臺灣人民不但積極反抗日本殖民統治,亦曾赴大陸參與抗戰,組織臺灣義勇隊,打山「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的口號,為抗戰勝利貢獻力量。整體估計,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日本投降,中國有二千萬人以上死傷,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戰後,中華民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抗戰表現出中華民族堅苦卓絕、抵禦外侮的偉大精神。謹以此碑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同胞,永志懷念。

「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碑文委員會謹立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月二十五日

2018年9月,我參觀抗戰館《臺灣同胞抗日史實展》

歷史回眸

2014年8月,國家檔案局在其官網發布《偉大勝利———中國受降檔案》第二十三集臺灣區受降:臺灣區受降以臺灣警備總司令陳儀為受降主官,負責接受臺灣地區。該區日本投降代表為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日軍投降部隊為第十方面軍、第9師團、50師團、66師團、71師團、12師團、第8飛行師團、75獨立旅團、76獨立旅團、100獨立旅團、102獨立旅團、103獨立旅團、112獨立旅團及澎湖守備隊,集中地點由陳儀決定,辦理日軍投降地點在臺北。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的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陳儀接受安藤利吉投降。臺灣從甲午戰爭後被迫與祖國分離 50 年,在抗戰勝利的歡呼聲中,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相關焦點

  • 揭秘日本戰敗後中國軍事接收臺灣受降區
    一  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政府被迫執行《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規定,無可奈何地決定向中國政府正式移交臺灣、澎湖列島主權。8月26日中國戰區受降主官、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宣布,臺灣、澎湖列島為中國戰區第十六受降區(以下簡稱「臺灣受降區」),受降地點設在臺灣的臺北。
  •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舉行。這標誌著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日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受降。出席受降儀式的除中日雙方代表外,還有盟軍代表、中國官員、中外記者等。 上午8點52分,日軍投降代表、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等7人進入會場。上午9時整,受降儀式正式開始。
  • 日本受降儀式圖集;中國人民勝利了
    圖中是出席日本投降儀式的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將軍,日本受降儀式在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徐將軍代表中國人民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圖中是在臺北公會堂舉行的日軍受降典禮,日本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在陳儀將軍(右)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受領證上簽名蓋章後,轉由諫山春樹將軍(左)向陳儀遞交。臺灣自甲午海戰被日本侵佔後,半個多世紀的屈辱史終於在當天結束了。
  • 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
    在歷時4個半月大小戰鬥數百次的會戰中,日軍共出動12個師團、120餘艘艦艇、500多架飛機、35萬人;中國軍隊共投入14個集團軍、120多個師、100萬人,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傷亡最大的一次會戰。中國軍隊傷亡40多萬,日軍傷亡20多萬。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歸中國版圖。
  • 日方向我投降 山東戰區受降記
    1945年12月27日,山東戰區接受日軍投降儀式在濟南大明湖畔的省圖書館「奎虛書藏」樓舉行。自1937年12月27日濟南淪陷到侵魯日軍正式投降,山東可謂名副其實的八年抗戰——  1945年12月27日,即八年前日軍攻陷山東省會濟南之日,山東戰區接受日軍投降儀式在濟南大明湖畔的省圖書館「奎虛書藏」樓隆重舉行。自濟南淪陷到駐山東日軍正式投降,整整八年時間,山東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八年抗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軍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戰艦密蘇裡號上舉行。
  • 臺灣重回祖國懷抱(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圖)
    當天上午7時,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接受日本投降電文,並根據既定政策,著手對在臺日軍的受降和軍事接收工作。中國戰區被劃分為16個受降區,臺灣、澎湖為第16個受降區。  8月26日,中國戰區受降主官、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宣布陳儀為接受臺灣地區日軍投降主官,受降地點在臺灣的臺北。第二天,蔣介石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葛敬恩為臺灣行政公署秘書長。隨後,《臺灣省行政長官組織公署大綱》公布。
  • 1945年國軍收復臺灣對日軍實行「勿記舊恨」政策
    8月26日中國戰區受降主官、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宣布,臺灣、澎湖列島為中國戰區第十六受降區(以下簡稱「臺灣受降區」),受降地點設在臺灣的臺北。與中國戰區其它15個受降區的軍事接收形勢相比較,中國軍隊在臺灣受降區的軍事接收,形勢更為複雜、任務更為艱巨,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臺灣受降區與中國戰區其它15個受降區的社會性質不同。
  • 美國為什麼會選擇,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日本受降儀式
    9月2日,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向盟國的投降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就此落下帷幕。為什麼如此隆重的重要歷史時刻,美國會選擇在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受降儀式。雖說日本是個島國,但是不可能,找個像樣的受降儀式的地方都找不到吧。
  • 臺北中山堂見證臺灣光復歷史時刻
    中新社臺北9月2日電 題:臺北中山堂見證臺灣光復歷史時刻  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 黃少華  8月31日,是在臺北中山堂舉辦的「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最後一天的展覽。  「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10月25日,臺灣省受降典禮便在當時的公會堂舉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是當時的臺灣總督兼日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陳老伯介紹說,「當時臺灣民眾奔走相告,爭相到這裡目睹和見證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因此,受降場面極為盛大。10月25日,也成了臺灣光復的紀念日」。
  • 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 探訪臺灣受降地——臺北中山堂
    【解說】臺灣臺北市延平南路有一棟被高樓環繞的歷史建築——臺北市中山堂。歷經八十多年風雨,這裡每一片瓷磚,每一寸水泥都仿佛凝聚著歷史的迴響。比如1945年8月15日以後,會堂前民眾慶祝抗戰勝利的歡騰;以及當年10月,會堂內接受日本投降的莊嚴肅穆。  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導覽員的腳步,探訪這座兼具政治、文化、藝術價值的臺北市中山堂。
  • 珍貴視頻:1945年廣州中山紀念堂受降儀式
    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內,記者採訪到了一位湖南芷江籍畫家錢德湘,他用12年繪製了19幅油畫,還原當年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的實況。這19幅油畫包括芷江受降、棗莊受降、「密蘇裡號」受降和中國戰區16個對日受降區的受降場面,其中就包括廣州地區的對日受降。
  •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
    10月5日,中國政府任命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兼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主任葛敬恩中將一行80多人到達臺北後,臺灣同胞扶老攜幼,紛紛湧到機場歡迎。翌日下午3時,葛敬恩率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官兵,來到昔日日本在臺灣的總督府官邸,在那裡隆重舉行了升中國國旗儀式,「時隔半個世紀才重新見到祖國國旗在臺灣島上冉冉升起的廣大臺灣同胞,無不激動萬分,流下喜悅和自豪的熱淚。」
  • 國際社會是如何公認臺灣是屬於中國的?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不僅是歷史事實,也已被國際社會所公認。       1895年至1945年,臺灣、澎湖被日本強行佔領。1937年7月,中國人民開始抗日戰爭。這場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支持。
  • 何應欽在日本受降儀式上的一個動作,讓美國人嘲笑,讓國人不齒
    整個受降過程非常短,只持續了20分鐘,這期間,並沒有收繳日本人軍刀的儀式,要知道,日本人的軍刀代表的就是他們的武士精神,這個儀式的必要性非常大。 當時美軍方面已經早早擬了規定,並電報給了國民政府,首先日軍繳械時,不得舉行副武器儀式,第二,日本代表正式投降時不得佩戴軍刀,第三,凡日軍所有軍刀,武器一律收繳,投降結束後不得佩戴。
  • 日軍投降,受降地為啥突然從洛陽改到鄭州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籤字儀式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舉行,何應欽(左)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書(資料圖片)  1944年5月25日,洛陽淪陷。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表《停戰詔書》;10月30日,侵洛日軍全部繳械。在被日軍蹂躪1年多後,古都迎來了新生。在日軍投降前後,洛陽民間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 抗日戰爭故事:日本法西斯受降全紀錄,銘記這些時刻
    9時整,受降儀式在美軍第三艦隊旗艦「密蘇裡」號上正式開始。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宣讀完投降命令後,重光葵走上前來。「他把全身重量都壓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來。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籤字的時候,這手杖倒在甲板上。」美國記者霍默·比加特記下了這位日本政府代表和日本外相沮喪、緊張的一瞬。
  • 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重新開放
    遊客參觀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 張芹 攝遊客參觀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 張芹 攝中新網武漢9月18日電 (張芹 劉思佳)「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當天,武漢中山公園受降堂攜升級打造的《抗日戰爭勝利第六戰區受降史跡展
  • 中國軍隊曾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 日軍遇到中國軍人必須敬禮
    中國全體軍民堅持了長達八年的全面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日子。9月9日9時,中國戰區的降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其間,中國12個戰區司令長官和4個方面軍司令官分別在洛陽、太原、杭州等地接受日軍的投降。臺灣警備總司令兼行政長官陳儀,在臺北接受日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兼臺灣總督安藤利吉所部投降。
  • 1945年10月25日 臺灣正式回歸祖國(圖)
    臺北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正式舉行。中國方面陳儀長官等、美國聯絡官柏德爾準將出席儀式。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兼臺灣總督安藤利吉在投降書上簽字。上午10時,陳儀代表中國政府通過廣播電臺宣布:從即日起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入中國版圖,該區一切土地、國民、政事皆歸於中國主權之下。結束了日本在臺灣長達50年的統治。  日本宣布投降後,國民政府鑑於臺灣情形特殊,乃在臺灣設立與大陸各省迥然不同的行政長官公署制度。於9月28日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並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
  • 受降儀式上,我軍低頭彎腰,日軍卻昂首挺胸,其目的耐人尋味
    不可一世,失去人性的日軍終於滾出了中國,回到了自己的土地。其中1945年日本人在受降儀式上的一幕,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讓我們再把鏡頭回到當時那個受降的時間和地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日本利用廣播向日本全體民眾宣布日本將在這次戰爭中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國內也是一片恍然。他們認為日本軍隊不可一世的侵略,必將戰勝中國的美夢就這樣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