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飾|極致的東方之美

2020-12-10 騰訊網

民族服飾

極致的東方之美

「衣畫而裳繡」

風情與美的碰撞,可以與眾不同

01 幾何紋飾

中國傳統紋樣—幾何紋飾。

紋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到玉器,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幾何紋飾有連珠紋、席紋、雲雷紋、回紋、弦紋、條紋、谷紋、蒲紋、繩紋、繩絡紋、錦紋、雲紋、勾雲紋、乳釘紋、漩渦紋、曲折紋,快跟著肥羊看看紋飾圖案的魅力!

雲雷紋

雲雷紋,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

雲紋

雲紋,雲形紋飾, 古代中國吉祥圖案,象徵高升和如意

錦紋

錦紋是漢族傳統紋飾圖案之一,為瓷器裝飾典型紋樣,系採用織錦和建築彩繪作為裝飾圖案。因其常被用作輔助紋飾,起地紋作用,故又稱"錦地紋"。於其上再繪花卉紋者,稱錦地花,又稱錦上添花,蘊含吉祥寓意。

02 民族服飾

布依族

布依族服飾面料多為自織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織布。色織布多為格子、條紋、梅花、辣子花、花椒、魚刺等圖案,多達兩百多種。布依族的傳統服飾是男著衣衫,女穿衣裙,婦女衣,裙均有蠟染、挑衣、刺繡圖案裝飾。

侗族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黑青色多用於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於夏季,紫色多用於節日。她們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盛裝時注重裝飾審美,樸素與華貴相得益彰。女裙不分季節,多用黑色。

仡佬族

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長)。用布盤於腰際,無摺皺,有如桶狀,謂之「桶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長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後長之袍。

毛南族

毛南族的服飾,根據性別、年齡、季節用途和社會地位的不同,形成各種類型和模式,通常分為外衣(毛南語稱「骨勤班」)、女衣(骨勒別),青年服裝(骨勒作)、兒童服裝(骨勒潔)和老人服裝(骨勒老)是不一樣的。

苗族

銀飾、苗繡、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苗族服飾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結合,以奪目的色彩、繁複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

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風格素樸簡約。過去大都自紡、自織、自染、自縫仫佬人自種棉花和藍靛,藍靛染制的土布,仫佬人視為珍品,老年人的「防老衣」和姑娘們的「送嫁衣」都是用這種布料做成的。

瑤族

瑤族婦女更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瑤族支系眾多,各支系服飾也不盡相同。所以,過去瑤族曾因服飾的顏色、褲子的式樣、頭飾的裝扮不同而得各種族稱。

壯族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豔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

普米族

受藏族服飾影響,普米族男子穿大襟立領上衣,外套皮袍,系腰帶,下著長褲、皮靴。天熱時將皮袍褪至腰間,兩袖系在身前。傳統普米族男裝為麻布短衣和寬大褲子,天寒時披羊毛坎肩,裹綁腿。

03 生活與美

美存在於任何地方

千裡之外的草原上,飛馳的駿馬與華麗的蒙古袍是美麗的

綠洲環繞的南疆裡,歡快的維吾爾族舞蹈與精巧的花帽是美麗的

彩雲朵朵的滇西中,悠久的普米語與傳統的木楞房是美麗的

萬物有靈的大山間,別樣的銀飾與壯觀的苗寨是美麗的

美不局限於白皮膚藍眼睛

美也不限制在繁華城市

用心去發現

在多元與共存中 體會不同的美。

相關焦點

  • 旗袍、和服和韓服大比拼,東亞三國民族服飾,誰更代表東方文化?
    一方面,跟持續的旗袍文化輸出有關係,相較和服、韓服的標籤化傳播,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中,還是更多以祖國的美麗山河及勤勞幸福的勞動人民為主,能夠給外界傳達的旗袍之美,主要還是一些老電影或者明星紅毯,比如《花樣年華》曾引發過一陣全球旗袍熱,但《花樣年華》獲獎已過去多年,如今在國際舞臺上已很少看到能如此展現旗袍服飾之美的電影了。
  • 品漢服之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範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漢代為基本特徵。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從這樣的藝術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關於美的藝術文化中所涵蓋的關於自然與人、社會、情感等的融合之美,從自然中尋求美的變化發展和表達形式,也因此使中華民族那種傳統的特有的東方韻味氣質一直被外界評價為自然本真、寧靜致遠的和諧,受到極大歡迎。再有,對於這種與自然融合的美的形式,在藝術創作中是被特別推崇的。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民族傳統服飾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服裝定型工藝、百納布工藝、扎染、蠟染、印染、刺繡、補花、織錦傳統的手工藝是民族服飾中最為精彩華美的部分之一,彰顯了民族服飾風貌的特點。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黎族服飾!
    大多數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1957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信仰仍處在原始宗教階段。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 56個民族服飾——傣族服飾!
    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和民間習俗。 傣族服飾穿著風俗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 中國服飾——漢服之美
    一張民族大合照,56個民族歡聚一堂,他們都有著黑眼睛、黃皮膚,都是中華兒女,唯一不同的,是他們身上每個民族獨一無二的民族服飾。看啊,那維吾爾少女的綺麗衣裙,那藏族獨特的藏袍,那回族標誌性的白帽,那苗族華麗的銀飾……再看看我們漢族,那位漢族代表突兀的穿著西裝站在那裡,顯得格格不入。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內涵特點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也有推測,由於雲南地區的多民族性,人群從各地遷移聚居而來,因此不排除在遷移的民族中有伴海面居的民族,海貝也就由其引人。全方位「顯美」的裝飾文化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和權利,就如明朝嘉靖時期文學家洪應明在著作《菜根譚》中談到的一樣:「貧家淨掃地, 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栽。」意思是不論人在什麼境況下,都要愛自己、愛生活,不要輕易放棄,盡其所能追求屬於自己的美。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服飾與人體之美
    各個朝代的史料典籍中都不乏將那些儘管華美,卻不合服禮的穿戴效果貶之為「異服」的記載。金代和清代少數民族統治者人主中原後,都曾經視漢民族的華衣美服於不顧,不惜用武力強迫漢人改變服飾習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固然很多,卻不能不說與漢民族服飾上過於濃重的政治色彩有關。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滿族服飾!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滿族服飾介紹
  • 56個民族服飾——哈尼族服飾!
    哈尼族哈尼族人多居住在雲南省的西部,是一個開墾梯田種植稻穀的山地農耕民族,獨特的生存環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簡單的禦寒防風蔽身之物,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構成展示和追憶祖先遷徙壯舉英雄業績的物化態載體。
  • 「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A
    連日來,作為「昆明民族時裝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活動,先後分AB兩個場次在昆明為觀眾呈現了東南亞國家設計師們設計的絢爛服飾。(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據悉,6月13日開幕的「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周」邀請了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民族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們的服飾作品。此次活動意在通過時裝秀的形式,近距離感受東南亞國家的服裝特色,拉近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可以領略到施麗尼帕女士將泰國少數民族與泰族服飾文化的完美融合,也可以領略到寮國服飾中最傳統的手工紡織手藝。
  • 民族之滇 | 服飾之華 飲食之歡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以衣為地本期推文就讓我們穿在雲南吃在雲南蒼山綠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說的就是白族服飾白族服飾在色彩上大多為紅白相間,採用對比鮮明、明亮的色塊反襯出色調的協調。女子服飾豔麗、樸素,上身衣著以及頭飾較為複雜,下身裙式則較為單一。並且年輕姑娘的服飾較為豔麗,梳辮子,戴頭飾,左側一條纓穗垂於耳畔,隨風飄揚。說起白族美食,繞不開的還是白族的「八大碗」。「八大碗」是白族飲食的集大成者,經過多年歷史的沉積,形成了特色的風味宴席。既然說到了「八大碗」,那就不得不提白族的三道茶。誰道人生好滋味,一苦二甜三回味。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高山族服飾!
    在臺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古代百越族的傳統,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一般兄弟民族婦女喜以花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為冠可以說是一個特點。有些部族的男子還要佩戴耳環、頭飾、腳飾和臂鐲、手鐲,顯得絢麗多彩。高山族婦女服飾基本上是開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繡著精巧美麗的幾何圖案。這種開襟服飾是應亞熱帶氣候,可以起散熱快、涼爽的作用,也易顯示出人體上身的豐滿、健壯的體型,使人產生活潑、自由、嫵媚的感受。
  • 民族服飾文化之爭:再論漢服、韓服、和服與唐裝
    聽說過一個笑話,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在一起合影,每個民族都穿著本民族的服裝,唯獨漢族西裝革履打著領帶,情形略顯尷尬,甚至有些滑稽。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也讓很多人認為漢族根本沒有什麼民族服裝,其實我們漢民族不但有民族服裝-漢服,更有著深厚的民族服飾文化,且影響著整個東亞鄰國。漢族的前身被稱為華夏族,何為華夏?周公制禮始有華夷之分,春秋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 唐朝服飾之美:延續千年,美在過去,活在現在
    雖然唐朝不同時期有著完全迥異的審美,但融匯、華美、自然,貫穿整個唐朝審美,給人呈現了一個曠世空前的盛世大唐之美。經過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隋的統一,到了唐朝民族之間的偏見和分歧大大減少。唐朝是一個各民族空前融合交流的時代,反映在服飾審美上同樣融合了異域格調,而後呈現獨有的大唐風流。在大唐長安可以看到來自西域的小袖袍、小口褲,回鶻式的「小腰身」,波斯式的大衫、六合靴,唐人還愛穿胡服,愛胡舞、胡妝。外來服飾文化受到大唐女子的喜愛,而物質富足的唐朝,貴族女子有足夠的時間追求美、研究美。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服飾朝鮮族服飾,朝鮮族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朝鮮族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 首屆廣西民族服飾徵集系列報導|韋丹菊:去繁就簡發揚民族服飾
    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徵集與展演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吸引區內外各民族設計師踴躍參與,組委會對話設計師韋丹菊,聽她淺談她心中的民族服飾變革。廣西南丹縣,是一個集聚壯族、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地方,白褲瑤與藍衣壯就是其中都以顏色作為支系名稱命名的群體,白褲瑤以身穿及膝白褲得名,藍衣壯以藍色為美。白褲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號稱民族非遺活化石,擁有目前國內保留最完整、最全面的傳統印染紡織手工工藝。
  • 東南亞風情┃「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A
    連日來作為「昆明民族時裝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之美」大型服飾主題秀東南亞國家服飾專場活動,先後分AB兩個場次在昆明為觀眾呈現了東南亞國家設計師們設計的絢爛服飾。據悉,6月13日開幕的「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周」邀請了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民族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們的服飾作品。
  • 和服與櫻花 | 借鑑之美與東方禮讚
    大家都知道,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為什麼叫和服呢,因為在日本,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屬於大和民族呀。源於三國東吳和服在日語中稱為「著物(Kimono)」。那時,日本學習中國的織造技術,並且效仿東吳女子的服飾製作衣物,又將這種服飾稱作「吳服」。漸漸地,這種式樣鮮豔、美麗優雅的服飾便成為了日本女性的傳統服裝,如今,更成為了日本引以為耀的文化資產。日本女性穿上和服,就變得溫婉端莊、謙和謹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