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分類就要來了,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的西安也開始行動起來。張貼宣傳口號,制定法規制度,布置垃圾存放設施,上下都忙的不亦樂乎,宣稱從2019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在某些人的眼裡,這是新時代的「愛國衛生運動」,只要一聲吆喝就會立竿見影,成績斐然。但真是這樣嗎?
看到西安市生活垃圾處理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其它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指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
2、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包括廢電池、廢燈管、廢藥品等;
3、溼垃圾是指生活廢棄物,即易腐垃圾,包括食品廢料、剩菜剩飯等;
4、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
生活垃圾分類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過程。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環境衛生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環境保護和居民的生活舒適度,已成為現代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保證。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生活垃圾產量日益增加。而推行垃圾分類能夠實現減少環境汙染、節省土地資源、利用再生資源等重要意義。
在調研中有了解到,國外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自己國家不夠用從國外購買垃圾,讓我們汗顏,西安是國際大都市,有十三朝歷史文化,人才濟濟,希望政府能有超前意識,在垃圾分類這項政治工作中讓垃圾變寶,未來西安市成為「零垃圾」城市,走到全國前列並引領潮流。
其實,我們都把垃圾分類問題看的過於簡單了。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的鄰居日本是怎麼做的。
日本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始於100年前,從1980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產量只有410公斤,為世界最低。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沒人監督也會嚴格執行。
這樣的結果與日本政府的環保管制和宣傳教育得力是分不開的,日本的垃圾分類是名副其實地從娃娃開始抓的。
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母親手把手教下一代的,從出生開始就學起的。比如一個香菸盒,其間的紙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處的那圈鋁箔。這個香菸盒就要分三類: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紙,鋁箔是金屬,所以這件東西就要分三類丟棄。上了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普通的環保知識,並以此來督促自己的父母長輩自覺遵守。這樣養成習慣後,看似繁瑣的垃圾分類也就得心應手了。
對於垃圾分類,日本政府對每一類垃圾都有相應的垃圾袋出售,而超市售出的每一樣產品的外包裝上都會註明此類包裝屬於什麼樣的可回收資源。有的行政區年底還會給居民送「年曆」,「年曆」上還配有各種垃圾的漫畫,幫人們加以區別。
飲料瓶子,在中國可能就是這樣隨手一扔就完了。在日本,丟棄之前需要以下五個步驟:
1.喝光或倒光。2.簡單水洗。3.去掉瓶蓋,撕掉標籤。4.踩扁。5.根據各地的垃圾收集規定在「資源垃圾」日拿到指定地點,或者丟到商場或方便店設置的塑料瓶回收箱。
要知道,在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到位,前面的垃圾分類都白做了。在我們眼下的環境裡,首先成為垃圾的往往是垃圾桶。什麼時候垃圾桶乾淨起來了,我們的環境自然而然就乾淨了。
原標題:飲料瓶垃圾分類在日本分五步,中國分幾步?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