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民宿看日本人的生活細節(三)/垃圾分類這樣分更科學

2020-12-17 青檸的院子

在國內的時候,上海是最先實行垃圾分類的,據報導,上海人快被垃圾分類整瘋了,總是分錯,據說還有專門的人盯著檢查,其實,也難怪,畢竟在垃圾的回收上,中國人隨意了幾十年,一直都是把垃圾隨手丟得哪都是,即使在自己家裡,也是一個袋子裝了所有的垃圾,可回收的,不可以回收的,還有生活中的廚餘垃圾統統裝在一起,然後倒掉。

初看起來我們是省事了,但是,所有的垃圾混合一起,都當作不可回收垃圾處理,一方面增加了垃圾處理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對大自然的汙染,無論是填埋、焚燒還是堆放,一方面增加對大自然的汙染,一方面佔據大量的空間,還不利於可回收垃圾的二次利用。

基於以上分析,到日本也就格外注意日本人的垃圾分類。

1、日本國民的公共意識:

在日本,特意留意了日本的公共衛生,無論是街頭裡巷,商場、超市,還是旅遊場所,地面永遠是那麼乾淨,看不到一張紙片,就連隨意慣了的中國人,也變得那麼富於修養。

商場內的垃圾桶都明確地標著可放入的垃圾種類,不認識日文的朋友都會掀開垃圾桶看看是否符合垃圾類別,才會將垃圾放入。

其實,在日本豈止是看不到隨意而丟的垃圾,地上也永遠見不到痰跡,聽不到狗叫,也看不到一條不栓繩子的狗,而且更驚奇的是,你居然聽不到一聲汽車的喇叭聲,也看不到開車時隨意變道的司機,就連堵車了,司機也只是在靜靜等候,絕不會在每條車道間亂竄,當然,也不會隨意佔用應急車道。

聽司機導遊講(我們的司機導遊是早年移民日本的中國人),在她居住的小區,平日裡最怕打擾到鄰居,人們都是把不打擾鄰居作為自己的行為處事的準則。

2、垃圾分類這樣分更科學

在日本民宿住了7天,生活的垃圾自然不少,日本的垃圾是分類回收的,7天裡收了2次廚餘垃圾,收了1次可回收垃圾,但是,卻絲毫沒有覺得垃圾分類有多麼麻煩。

在每一個日本家庭都有3個垃圾桶,分別貼了可回收垃圾(塑料瓶)桶、可回收垃圾(易拉罐等)桶、廚餘垃圾桶,每個桶裡都套有塑膠袋,每丟掉一次垃圾都是放在相對應的垃圾桶的塑膠袋裡,所以垃圾的類別也就自動分好了,塑料瓶子都是需要將外面的標籤撕下來了,方便回收後的二次利用。

然後按照收垃圾種類的日期,將垃圾袋放到房子門口,便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自動收走了。

日本家庭的廁所裡都沒有垃圾桶,如廁時用過的衛生紙都是扔在馬桶裡,水一泡就自動降解了。

垃圾分類,這樣分是不是很科學?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入住東京民宿後,我們入鄉隨俗,先在附近便利店買了一個塑膠袋,以備出門遊玩裝旅遊垃圾用,然後就每天早出晚歸,除了觀光旅遊景點,就是走街串巷逛路邊店、進菜市場、吃社區早點、買超市用品等。幾天下來,我們耳聞目睹並切身感受到了在日本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民眾的自覺行為,與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揭秘日本垃圾分類:最初也苦不堪言 注重從娃娃抓起
    入住東京民宿後,我們入鄉隨俗,先在附近便利店買了一個塑膠袋,以備出門遊玩裝旅遊垃圾用,然後就每天早出晚歸,除了觀光旅遊景點,就是走街串巷逛路邊店、進菜市場、吃社區早點、買超市用品等。幾天下來,我們耳聞目睹並切身感受到了在日本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民眾的自覺行為,與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飲料瓶垃圾分類在日本分五步 中國分幾步?
    飲料瓶垃圾分類在日本分五步 中國分幾步?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分類就要來了,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的西安也開始行動起來。張貼宣傳口號,制定法規制度,布置垃圾存放設施,上下都忙的不亦樂乎,宣稱從2019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逼瘋上海人 在日本生活六年的日企中國女高管有話說
    今年我去京都呆了十天,因為住的是民宿,親身體驗了日本的垃圾分類及其帶來的好處,在我看來,垃圾分類是一件特別有價值感的事。看上海人民如此困惑,最近我找到一位朋友,她在日本生活了六年,現擔任一家日本公司駐中國的高管。我向她詳細了解了日本的垃圾分類法、教育和推廣體系,她對上海垃圾分類提了一些意見,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 垃圾分類「靈魂拷問」襲來,看在華日本人如何「接招」
    「前鋒」上海施行號稱中國「史上最嚴」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已滿一年,2020年底之前中國還將有46座城市作為「先頭梯隊」實施試點。垃圾分類慢慢滲透到了更多民眾的生活細節中,也影響到在華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日本早在30多年前就開始「全民行動」,算得上是「業界前輩」。面對中國的「新潮流」,在華日本人是否駕輕就熟?他們又怎麼看待中國的垃圾分類呢?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對垃圾分類,有人贊同,有人質疑。上海,仍在適應和磨合的節奏之中。而在鄰國日本,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四十多年,以詳細的分類,苛刻的投放時間聞名世界,讓很多到日本旅遊和短暫生活的人都難以適應。但日本的民眾已經將垃圾分類內化成了生活方式。經過民眾和政府的通力合作,四十年間,日本的垃圾處理和回收取得了不少成就。
  • 日本見聞 ——從細節看日本人的生活
    剛剛結束了日本旅遊,在日本短短的四天觀覽,接觸到一點點日本生活,有稍許淺薄的感性認識,覺得還是從遊記中拿出來獨立說,可能更集中一點,更清晰一點。
  • 日本垃圾分類好在哪?可以讀讀這份報告
    去過日本的中國遊客一定對日本的垃圾分類深有體會,澎湃新聞也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日本垃圾處理以焚燒為主,垃圾主要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鑑於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會產生過多油水的廚餘垃圾,也不把廚餘垃圾單獨分出來。因此,不少人說日本的垃圾分類經驗不適合中國國情。其實,某種程度上,韓國與中國的飲食習慣更接近,採用的是食物垃圾分類並稱重計量回收的模式。
  • 最嚴格垃圾分類什麼樣?日本分51種
    近日,垃圾分類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我國十幾年的推行過程中,不願分、不會分、不能有效回收等問題讓垃圾分類難以真正落地。新華社駐日本、德國、紐西蘭等地的記者實地探訪,尋找這些國家在解決上述問題時值得借鑑的經驗。
  • 日本的垃圾分類煩惱
    「你是什麼垃圾?」——據說最近上海人見面寒暄的一開頭竟然都變成了這句話。上海市自7月起正式實施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措施。據稱,繼上海後,北京、廣州等中國其他45座城市也將陸續跟進,中國將開啟「強制垃圾分類」的時代。說到垃圾分類,很多中國人會想到日本。
  • 日本垃圾分類,「細緻」不分城市鄉村
    可以說,垃圾處理廠對於促進城市節能環保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其前提則是對垃圾細緻入微的分類回收。垃圾分類不分城市鄉村  20世紀50年代後,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由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最終填埋場不敷使用,並發生了很多關於垃圾問題的衝突。
  • 飲料瓶垃圾分類在日本分五步,中國分幾步?愛心人士10問城管局
    垃圾分類就要來了,作為西北地區第一大城市的西安也開始行動起來。張貼宣傳口號,制定法規制度,布置垃圾存放設施,上下都忙的不亦樂乎,宣稱從2019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在某些人的眼裡,這是新時代的「愛國衛生運動」,只要一聲吆喝就會立竿見影,成績斐然。但真是這樣嗎?
  • 日本的垃圾分類,比想像中更「變態」
    人與環境的相處,是我們一輩子課題。然而舉手之勞,垃圾分類,貴在堅持。日本人對於很多東西都有莫名的執著。比如吃完飯後,餐具一定要整整齊齊放在一起。家裡應該是整齊明亮的,所有東西都該有它的位置,所以日本的百元店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收納物品。而垃圾的分類收納在日本人看來關係到生活質量,所以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小孩子都會被父母教育怎么正確地分類丟垃圾。日本街頭,也因此幾乎纖塵不染。
  • 垃圾再生|日本垃圾分類緣何而起
    當垃圾分類成為一樁具體的日常行為後,公眾第一時間把目光轉向日本。雖然垃圾分類並不是日本獨有的專利,不過出於中國遊客對日本禮儀秩序的刻板印象,日本的垃圾分類自然成為首先拿來對比的對象。論及原因,糾葛甚多。一方面,是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分類」傳統,也就是對儀式、等級的天然重視。
  • 楊中藝:日本垃圾分類經驗
    楊中藝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作為廣東-兵庫循環型城市建設技術委員會委員,筆者於2010年3月赴日本北海道帶廣市考察。該市是日本垃圾分類收集做得比較早和比較好的城市,至今已有16年以上的歷史。帶廣市的垃圾分類收集體系體現了政府與市民自治組織、市民之間的高度互動和配合。政府設計這一制度時十分仔細、認真,各種考量都非常科學、周到。例如,政府給市民不定期配發生活垃圾計劃簡報,只要計劃有變,無論是多麼小的變化,都會及時通知市民。在帶廣市,生活垃圾共分為四大類,即可焚燒垃圾、資源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以及不可燃燒和有害垃圾(乾電池、水銀體溫計、日光燈等)。
  • 20200929,旅行者眼中的日本垃圾分類
    但我這次不同,一住就是一兩個月,而且每天要買菜做飯,有時候還要漂染頭髮,會產生大量垃圾。 如此情況下,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度參與了日本的垃圾分類工業。國內部分城市現在也在做垃圾分類的嘗試,可以將雙方做一個對比。 首先,垃圾分類的大方向總體來說差別不大,但不同城市的標準略有一些不同。大城市的分類粗一些,鄉下分類更細更嚴格。
  • 去日本旅遊,住酒店民宿垃圾需要分類嗎?房東:真心不用!
    在日本我們很難發現垃圾,甚至你沿著一條街走了很長的路,都發現不了一個垃圾桶,在我們國家這是個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日本,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日本的街區一般垃圾桶放置的很少,如果沒有一個街道都沒有垃圾桶,日本人寧願把垃圾帶回家處理。日本街道的乾淨衛生源於日本人的環保意識。第一次去日本,和國內的大環境不同,肯定是不適應的。
  • 垃圾分類分不清、難度高?看看日本怎麼分類垃圾的
    Part.3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最初也並不嚴格  雖然如今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十分嚴格細緻,但是實際上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則也是隨著經濟發展程度不斷演變而來的。
  • 日本:重垃圾分類更重回收處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眾所周知,日本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有不少經驗做法值得借鑑。實際上,日本垃圾分類兼顧了分類精細和可操作性兩個方面。在可操作性上,日本東京的做法可資借鑑。日本各地的垃圾分類辦法大同小異,以東京都澀谷區為例,在澀谷區政府網站上可以查詢到生活垃圾分類圖表,有日語和中英韓語種版本。在區政府可以領取到垃圾分類圖表。澀谷區生活垃圾基本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和大件垃圾,在很多垃圾投放點懸掛的標示牌上都有這4類垃圾的投放日期。
  • 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
    原標題: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文/華義) 在號稱垃圾分類標準「最嚴格」的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實行多年,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各地垃圾分類回收大同小異,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定時定點,二是大件垃圾等需要預約且付費,三是罰則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