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旅行者眼中的日本垃圾分類

2021-02-23 AnA旅行者沙龍

在日本旅行大半年,除了最初的一個月主要住青旅和酒店外,剩下的時間都是airbnb租房。住過東京大阪這樣的現代化大城市,住過岡山縣真庭鄉村的鄉間民居,也住過京都這樣的旅遊都市。

 

每次訂房,除了基本的入住信息需要和房東溝通外,涉及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垃圾處理。

 

日本有全世界最嚴格的垃圾分類標準。

一般的旅行者住酒店或者短期民居的話,垃圾一般由酒店或房東處理,不用親自動手。但我這次不同,一住就是一兩個月,而且每天要買菜做飯,有時候還要漂染頭髮,會產生大量垃圾。

 

如此情況下,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度參與了日本的垃圾分類工業。國內部分城市現在也在做垃圾分類的嘗試,可以將雙方做一個對比。

 

首先,垃圾分類的大方向總體來說差別不大,但不同城市的標準略有一些不同。大城市的分類粗一些,鄉下分類更細更嚴格。

 

1、城市

 

城市垃圾一般分三類:可燃、不可燃、可回收。

 

可燃垃圾最主要的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生活垃圾。包含果皮紙屑、殘根剩飯、吸塵器的排出物等等。

 

不可燃垃圾包括金屬、不清潔的塑料(比如染髮劑的包裝、化妝品包裝等)、瓷器等。

 

可回收的包括飲料瓶、罐頭罐、食物的泡沫託盤、紙盒、有循環標誌的塑膠袋、舊衣物等。

 

分類起來比較容易,也不需要格外花多少時間。

我在東京的房東發給我的垃圾分類指南

 

2、鄉下

 

鄉下垃圾分類嚴格得多,以我之前所在的真庭市的鄉村為例,垃圾分類多達15類。

 

比如可回收這一項,軟飲的PET瓶、金屬罐子、酒瓶、塑料和紙製品就需要分開成至少五類。

 

我住的房東家裡,擺放了7個垃圾桶,把常見的垃圾做了區分。我當時有手機充電線壞掉了,諮詢了房東,屬於單獨一類。房東找了個抽屜收起來,湊夠一定數量以後再進行處理。

不僅分類多,而且要求嚴格

飲料瓶需要去除瓶蓋、塑料包裝紙

 

3、垃圾丟棄

 

無論城市或鄉下,丟棄垃圾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按星期幾的不同,允許丟棄的垃圾種類是不一樣的。這一點需要記住,否則錯過了的話,最長可能要等一周才能丟棄同類型的垃圾。

 

日本城市裡是見不到垃圾桶的,垃圾丟棄到哪裡呢?

答案是:指定的角落,一般是電線桿下面。

電線桿上標明了不同垃圾的收取時間

紅色為可燃垃圾,一周兩次

 

收取垃圾的時間為早上。在指定時間之前可以丟垃圾。

日本人民絕不會在白天就把垃圾扔出來。據我觀察,垃圾丟棄至少在晚上10點以後。所以半夜或者凌晨,走在日本街頭,會發現沿街的路邊有一堆一堆擺放好的垃圾。

 

這些有礙「市容市貌」的東西,白日來臨前會被全部收走,還城市整潔的面貌。

夜間,垃圾被堆放到路邊的指定地點

白天不會有任何人丟垃圾

 

另外,有一類垃圾比較特殊:大件垃圾。丟棄大件垃圾,比如家具、家電等等,需要單獨申請,並繳納垃圾處理費。如果擅自丟棄大件垃圾,將面臨高額的罰款。

 

 

4、可操作性

 

嚴格的垃圾分類乍看之下似乎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但實際上,一旦習慣以後幾乎不會佔用太多的時間。整個垃圾處理從流程上來講有極大的方便性。

 

比如,最常見的可燃生活垃圾,在東京這樣的城市,一周收取兩次。做到隔天就能扔掉,不會留在家裡發臭。

家庭配備了垃圾分類手冊

遇到不常見的垃圾不知怎麼分類,可以查詢手冊

 

其次,所有的垃圾,都允許使用塑膠袋包裝,不要求破袋處理。我跟日本的房東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日本人做事非常井井有條。我觀察到,類似廚房垃圾這種比較「髒」的垃圾類型,日本人習慣先用單獨袋子裝起來,再放進可燃垃圾堆中。因此,日本人丟出來的垃圾可以說相當整潔。

 

其三,垃圾分類不只是在家中完成的。從製造開始,垃圾分類就已經在進行了。

進入日本的產品,無論大小,包裝上都必須標明其垃圾類型,是否能循環等,人們可以輕易地對其分類。

小到泡麵中的油包,都會標註好類型

 

從設計上來說,也做到了極大的方便。大的紙盒沿著指定的方式,很容易被摺疊起來。我試過處理兩次牛奶盒以後,摺疊這樣一個紙盒大概只需要5秒時間。

牛奶盒的處理,拆開洗淨,摺疊,不佔地方

無需工具,5秒鐘可以完成

喝過7、8個品牌的牛奶,明治的盒子最好拆

 

第四,如果走在街上有垃圾想要扔,又沒有垃圾桶怎麼辦?

答案是:便利店。

日本的便利店密度極高。大城市,步行5分鐘之內一定有便利店。鄉下的話,找到一個便利店也不過超過15分鐘。便利店可以買食品生活用品文具內衣褲列印複印取錢買票,還能扔垃圾。

 

5、垃圾分類的意義

 

垃圾分類除了上遊(製造業)、中遊(普通家庭)外,下遊(垃圾處理機構)也積極參與。日本的再生資源利用率是世界首屈一指。與垃圾分類配套的,是整個工業體系的設計,不只是是家庭和個人單獨參與的環保秀。

 

從生產層面上看,因為電器、家具的丟棄需要支付高額費用,因此在生產上就必須保證其產品耐用。否則用兩年就壞的產品,會給客戶帶來許多額外的成本。這樣的產品是不會有市場的。

番茄箱子可以輕易摺疊起來,完全不影響其完整性

從設計上就保證了方便回收利用

可以說,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家庭、個人的垃圾分類工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考驗的是從生產製造到循環利用的國家級的體系。如果沒有這個體系,垃圾分類就沒有任何意義。

 

總結:

 

我在日本進行了半年的嚴格垃圾分類,並未產生任何困擾。整個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沒有哪項要求是在折騰個人的。


無論是識別垃圾的種類,還是需要處理的包裝袋,都從源頭上、從設計上保證了便捷性。不需要花費多少工夫就能搞懂。

 

並且,我對這個垃圾分類沒有任何一點抗拒。因為我很清楚分類的意義和作用,它對整個社會,對環境,對資源有什麼樣的好處。你能從產品設計,從使用的紙張,從拿到手的每一樣東西中感受到,循環再生、可持續利用是存在於方方面面的。

你不是唯一的參與者。你是整個可持續發展體系的一個流程。它不是突發其想用來折騰你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需要任何人來監督我(事實上也沒人監督我),我就能非常主動的按照要求去完成。

 

我們應該知道的一個常識是,政策的制定必須包含兩個基本的要素:1、它是有意義的。2、它是可以操作的。

 

如果垃圾分類既沒有涵蓋前期的製造業,又沒有後期的循環再生工業,那麼這個分類就沒有意義。同時,如果垃圾分類無法操作,會給人帶來極大的不便——比如把發臭的廚餘垃圾用手摳出來倒進一個桶裡——同樣不能保證該分類的方式可以長久的進行下去。沒有人會發自真心的去完成反人類的操作方式,不僅談不上便捷,而且令人噁心。

 

沒有意義,不可操作的政策還有其他例子。

比如我今天看到網上說,運動員要先進行體能測試才能去參賽。

 

大家想一下:一個80公斤級的柔道運動員,你讓他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跑完三千米才能去柔道,這是不是有病?如果他每天堅持有氧,那還怎麼有80公斤的體重參加比賽?

 

體育運動,有的是比體能,有的是比技巧,還有的是比爆發。

 

這樣的政策,外人看著是笑話,但是對於辛苦訓練的運動員來說,那就是命運的十字路口了。有沒有一塊獎牌在手上,決定了以後的薪資、前途,改換了人生的可能性。

 

這樣的政策是什麼搞出來的呢?制定政策的人沒有常識嗎?

問題當然是沒有答案的。

 

我想到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有人自認為天,那當然會把別人當狗了。

 

——嗯,運動員得到獎牌的時候,是會唱國歌的吧。

怎麼唱的來著?

大阪「貧民窟」裡的分類垃圾

丟棄的布娃娃,屬於哪一類呢?

 

相關焦點

  • 萌娃眼中的垃圾分類是什麼樣的?垃圾分類十大手抄報來啦!
    萌娃眼中的垃圾分類是什麼樣的?垃圾分類十大手抄報來啦!
  • 日本上勝町的垃圾分類
    3月14日,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一位當地居民把自己家的垃圾進行分類。上勝町是日本四國島德島縣的一個小鎮,在日本國內以垃圾分類細緻而著稱,分類達到45類。2013年9月,上勝町通過了「零浪費宣言」,提出在2020年之前實現零垃圾排放,盡最大努力消除焚燒和填埋的垃圾,建設不會產生垃圾的社會。
  • 日本的垃圾分類煩惱
    「你是什麼垃圾?」——據說最近上海人見面寒暄的一開頭竟然都變成了這句話。上海市自7月起正式實施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措施。據稱,繼上海後,北京、廣州等中國其他45座城市也將陸續跟進,中國將開啟「強制垃圾分類」的時代。說到垃圾分類,很多中國人會想到日本。
  • 日本如何玩轉垃圾分類?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類做得十分嚴格且相對成熟的國家。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公司家庭,都要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日本居民扔垃圾時非常認真,他們會將廢舊報紙和書本捆得非常整齊,將有水分的垃圾控幹水分,鋒利的物品用紙包好,用過的噴霧罐扎一個孔以防出現爆炸。
  • 垃圾再生|日本垃圾分類緣何而起
    當垃圾分類成為一樁具體的日常行為後,公眾第一時間把目光轉向日本。雖然垃圾分類並不是日本獨有的專利,不過出於中國遊客對日本禮儀秩序的刻板印象,日本的垃圾分類自然成為首先拿來對比的對象。論及原因,糾葛甚多。一方面,是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分類」傳統,也就是對儀式、等級的天然重視。
  • 垃圾分類分不清、難度高?看看日本怎麼分類垃圾的
    Part.3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最初也並不嚴格  雖然如今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十分嚴格細緻,但是實際上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則也是隨著經濟發展程度不斷演變而來的。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混在一起是垃圾, 分類以後成資源。」日本居民在給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有人贊同,有人質疑。上海,仍在適應和磨合的節奏之中。而在鄰國日本,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四十多年,以詳細的分類,苛刻的投放時間聞名世界,讓很多到日本旅遊和短暫生活的人都難以適應。但日本的民眾已經將垃圾分類內化成了生活方式。經過民眾和政府的通力合作,四十年間,日本的垃圾處理和回收取得了不少成就。
  • 日本垃圾分類為什麼做得好:實行嚴格的家庭垃圾分類制度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郭菲 (日本大阪大學)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將於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引起了廣泛熱議。有的網友戲稱垃圾分類難度太高,一想到50元-200元的罰款就奶茶不敢隨便喝,外賣也不敢隨便吃了。說到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到鄰國日本。
  • 楊中藝:日本垃圾分類經驗
    楊中藝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作為廣東-兵庫循環型城市建設技術委員會委員,筆者於2010年3月赴日本北海道帶廣市考察。該市是日本垃圾分類收集做得比較早和比較好的城市,至今已有16年以上的歷史。帶廣市的垃圾分類收集體系體現了政府與市民自治組織、市民之間的高度互動和配合。政府設計這一制度時十分仔細、認真,各種考量都非常科學、周到。例如,政府給市民不定期配發生活垃圾計劃簡報,只要計劃有變,無論是多麼小的變化,都會及時通知市民。在帶廣市,生活垃圾共分為四大類,即可焚燒垃圾、資源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以及不可燃燒和有害垃圾(乾電池、水銀體溫計、日光燈等)。
  • 垃圾分類,日本真的是榜樣嗎?
    儘管不少人(包括日本官方)都愛把日本的乾淨整潔,跟他們繁雜的垃圾分類制度扯上因果關係,但這並不經得起推敲。作為一種垃圾處理制度,垃圾分類只是為垃圾處理的後續工作服務,而日本的垃圾處理得怎樣呢?,但他們對垃圾產生、回收的詳細統計和公開透明卻是全球領先雖然各國垃圾回收率的統計一直因為貓膩太多而備受詬病,但日本的數據仍然說明了其嚴苛程序缺乏意義:超過70%的日本垃圾,歷經曲折的分類收集系統,最終還是送去焚燒廠,一把火燒掉了事。
  • 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母親提醒我,在日本扔垃圾是要分類的。我口裡雖然應允著,但心裡卻不以為然。從名古屋機場出來後,我們乘坐新幹線火車到東京,在東京地鐵站也看到一排擺放整齊、顏色標識各異的垃圾箱。我心想,日本真是一個管理細緻的國家,連垃圾箱都擺放整齊劃一。
  • 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
    原標題: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文/華義) 在號稱垃圾分類標準「最嚴格」的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實行多年,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各地垃圾分類回收大同小異,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定時定點,二是大件垃圾等需要預約且付費,三是罰則嚴厲。
  • 域外視點·垃圾分類 | 我們在日本古都京都體驗垃圾分類
    在日本,由於實施地方自治,各地所實施的垃圾分類規則不盡相同。這裡主要以筆者所居住的京都市為例進行簡要介紹。京都市位於日本的關西地區,是日本文化之都,下轄11個行政區,包括我們所居住的右京區。右京區位於京都市西部桂川河畔,靠近嵐山。
  • 詳解日本垃圾極致分類的經驗
    詳解日本垃圾極致分類的經驗北極星環保網訊:兩年前,攝影師王久良將自己走過的400多個垃圾場圈在北京地圖上,形成了一道將北京城包圍起來的垃圾「七環」。今天,這道垃圾「七環」還在蔓延。但北京的垃圾處理反應弧太過漫長,執行力幾乎為零。
  • 我國與日本垃圾分類的橫向比較研究
    北極星固廢網訊:日本垃圾分類自1980s開始實施,1990s資源化比例快速提升日本垃圾分類從1980s開始施行,在1990s快速發展,資源化比例由6.21%快速提升至15.20%,21世紀以來日本垃圾分類進入循環利用階段,資源化比例維持在19%左右。
  • 垃圾分類「靈魂拷問」襲來,看在華日本人如何「接招」
    「前鋒」上海施行號稱中國「史上最嚴」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已滿一年,2020年底之前中國還將有46座城市作為「先頭梯隊」實施試點。垃圾分類慢慢滲透到了更多民眾的生活細節中,也影響到在華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日本早在30多年前就開始「全民行動」,算得上是「業界前輩」。面對中國的「新潮流」,在華日本人是否駕輕就熟?他們又怎麼看待中國的垃圾分類呢?
  • 日本的垃圾分類,比想像中更「變態」
    日本人對於很多東西都有莫名的執著。比如吃完飯後,餐具一定要整整齊齊放在一起。家裡應該是整齊明亮的,所有東西都該有它的位置,所以日本的百元店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收納物品。而垃圾的分類收納在日本人看來關係到生活質量,所以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裡,小孩子都會被父母教育怎么正確地分類丟垃圾。日本街頭,也因此幾乎纖塵不染。
  • 日本垃圾分類處理經驗:資源化利用是趨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日本垃圾分類是世界公認的成功典範,日本基於本國資源特點在多年實踐中形成了以公民參與為中心,社會各界全方位參與的垃圾分類協同治理機制。這一機制的成功構建,是日本垃圾分類處理成功的最大秘訣。
  • 日本的垃圾分類真是個「技術活」
    日本的垃圾分類真是個「技術活」第二看臺實習記者 胡定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在日本扔垃圾:分類錯了會被「退貨」
    來日本後,我住在一棟十多層的公寓裡。房東是日本一個大公司,房租比較高,管理也不錯。但在我來的最初幾天,就因為垃圾問題受到了「驚嚇」。有天在樓下大堂,看到角落裡有一些裝在塑膠袋裡的報紙、書籍,袋子上貼著醒目的紙條,用嚴厲的口吻寫著「請不要把報紙書籍當可燃垃圾扔,請嚴格遵循垃圾分類。」原來,報紙和書籍是資源物品,不能圖省事往可燃垃圾裡一扔了之,必須用繩子捆好,在規定的日子裡送到資源回收點。我估計,可能是管理員或某個住客發現有人分類不妥後,從垃圾箱裡把垃圾提了出來,並寫留言「警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