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日本垃圾分類的橫向比較研究

2020-12-1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日本垃圾分類自1980s開始實施,1990s資源化比例快速提升

日本垃圾分類從1980s開始施行,在1990s快速發展,資源化比例由6.21%快速提升至15.20%,21世紀以來日本垃圾分類進入循環利用階段,資源化比例維持在19%左右。日本將生活垃圾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資源垃圾,經過長年累月的宣傳教育和強有力的監督措施,已形成完善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

日本垃圾減量化從2000年才開始體現,核心是由於垃圾收費制度的實施

日本人均垃圾產量持續增長到2000年的1195克/日,隨後逐漸減少至2017年的920克/日,減量化效果從2000年才開始顯現,核心原因是由於2000年之後,垃圾收費制度開始大規模實施。日本的垃圾收費制度多採用單一計量收費制,主要用制定垃圾袋方式收費,有效促進了資源回收和垃圾減量。

日本垃圾焚燒自1950s開始快速啟動,焚燒比例持續提升

日本的垃圾焚燒自1950s開始快速發展,1980-2000年期間焚燒比例持續提升,垃圾分類造成的資源化比例提升,並未帶來焚燒處置量的下降。21世紀以來,焚燒比例維持在近80%,隨著人均垃圾產量的下降,焚燒行業步入整合期,行業整體效率逐年提升。目前,垃圾焚燒是日本最重要的垃圾處置方式,焚燒比例維持在80%。

我國垃圾分類的發展和影響預判

我國垃圾分類處於發展初期,2015年以來政策不斷加碼,各地執行力度大,短期進度或將超預期。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的核心,是將居民廚餘垃圾分離出來,預計廚餘垃圾收集率實際可做到20%-30%。

廚餘垃圾末端處置:

預計2020年前將釋放263億-403億建設市場、39億-59億年運營市場;2025年前將釋放750億-1150億建設市場、112億-168億年運營市場。建議關注【維爾利】【上海環境】【偉明環保】【旺能環境】。

廚餘垃圾轉運車輛:

預計2020年前將釋放10億-16億新增市場,2025年前將釋放29億-43億新增市場。建議關注【龍馬環衛】【盈峰環境】。

垃圾焚燒熱值將明顯提升:

分類造成入廠垃圾含水率下降,將明顯帶來垃圾熱值的提升,同時垃圾減量20%-30%,但考慮目前仍存在較大的焚燒缺口,參照日本垃圾分類歷史,預計減量主要體現在填埋,焚燒量影響不大。建議關注【中國光大國際】【瀚藍環境】【偉明環保】【旺能環境】【綠色動力】【中國天楹】。

風險提示

政策力度低於預期、垃圾分類工作進度低於預期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世上最「厲害」的垃圾分類,不在上海、日本,而是我國這個地方
    如今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的穩定且快速,在大自然中得到財富的同時,也很自然的破壞很大,這些年國家也比較重視環保這一塊。近日有關上海垃圾分類的話題很「熱」,垃圾分類收集便於統一管理,一方面可以把有汙染環境的物質分開來處理,杜絕垃圾汙染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回收利用,節省資源,變廢為寶,提供有用資源循環使用,以免有些垃圾汙染土壤河流以及地下水,最大的限度杜絕這些垃圾。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地方堪稱史上最「厲害」的垃圾分類,不在上海、日本,而是我國這個地方!
  • 世上最「厲害」的垃圾分類,不在上海日本,而是我國這個地方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和迅速,在自然中獲得財富的同時,自然的破壞也很大,這些國家也重視環境保護,最近,上海關於垃圾分類的話題是「熱」,垃圾分類收集便於統一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分開處理環境汙染物質,可以在消除垃圾汙染環境的同時進行再利用,節約資源,珍惜廢棄物,這些垃圾絕對扔掉,今天介紹的地方可以說是歷史上最
  • 垃圾分類分不清、難度高?看看日本怎麼分類垃圾的
    Part.3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最初也並不嚴格  雖然如今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十分嚴格細緻,但是實際上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則也是隨著經濟發展程度不斷演變而來的。
  • 為什麼要垃圾分類?
    相較於日本、澳洲等發達國家,我國垃圾分類實施尚處於起步階段。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本次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欄目將聚焦「為什麼要垃圾分類?」為大家詳細解讀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性,並就我國目前垃圾分類的現狀和難題及解決方法做出專業前瞻性的解讀。垃圾分類回收早已不是新概念,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國家早已對垃圾分類回收制定了相應的措施。
  • 左健:中日比較後對中國大城市全面推進垃圾乾濕分類的再思考
    12月20日,湖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左健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分享了她在中日之間垃圾分類細分領域方面的比較研究成果。 來源:中國水網 整理:汪茵 近兩年來,垃圾分類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行業內不少人認為垃圾分類不僅僅涉及技術問題,更涉及到公共管理問題。在這一方面,日本、德國等有著豐富垃圾分類實踐經驗的發達國家的做法成為固廢行業內許多人研究的內容。
  • 日本的垃圾分類煩惱
    中國媒體也評價稱:「日本是全世界垃圾分類最嚴格且效果最好的國家之一」(《新京報》電子版,7月3日)。 不過,日本的垃圾分類真的如此完美嗎?每個日本人都和我們想像一樣從不亂扔垃圾,毫無怨言的遵守分類規定嗎?回答是「恐怕也不見得」。日本垃圾分類的實施和普及本身並非一蹴而就,而且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各種認識的差異和煩惱,哪怕如今也不斷有新的問題產生。
  • 日本垃圾分類處理經驗:資源化利用是趨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日本垃圾分類是世界公認的成功典範,日本基於本國資源特點在多年實踐中形成了以公民參與為中心,社會各界全方位參與的垃圾分類協同治理機制。這一機制的成功構建,是日本垃圾分類處理成功的最大秘訣。
  • 日本上勝町的垃圾分類
    3月14日,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一位當地居民把自己家的垃圾進行分類。上勝町是日本四國島德島縣的一個小鎮,在日本國內以垃圾分類細緻而著稱,分類達到45類。2013年9月,上勝町通過了「零浪費宣言」,提出在2020年之前實現零垃圾排放,盡最大努力消除焚燒和填埋的垃圾,建設不會產生垃圾的社會。
  • 楊中藝:日本垃圾分類經驗
    楊中藝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作為廣東-兵庫循環型城市建設技術委員會委員,筆者於2010年3月赴日本北海道帶廣市考察。該市是日本垃圾分類收集做得比較早和比較好的城市,至今已有16年以上的歷史。帶廣市的垃圾分類收集體系體現了政府與市民自治組織、市民之間的高度互動和配合。政府設計這一制度時十分仔細、認真,各種考量都非常科學、周到。例如,政府給市民不定期配發生活垃圾計劃簡報,只要計劃有變,無論是多麼小的變化,都會及時通知市民。在帶廣市,生活垃圾共分為四大類,即可焚燒垃圾、資源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以及不可燃燒和有害垃圾(乾電池、水銀體溫計、日光燈等)。
  • 日本垃圾分類為什麼做得好:實行嚴格的家庭垃圾分類制度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郭菲 (日本大阪大學)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將於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引起了廣泛熱議。有的網友戲稱垃圾分類難度太高,一想到50元-200元的罰款就奶茶不敢隨便喝,外賣也不敢隨便吃了。說到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到鄰國日本。
  • 垃圾分類有望開展區域協同立法,統一垃圾分類標準|垃圾分類|北京市...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噸/日、增長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噸/日、增長11.2倍,溼垃圾分出量9632.1噸/日、增長38.5%,幹垃圾處置量15518.2噸/日、下降19.8%。家住上海的孫煜華,對於垃圾分類工作的改變有著很深感受。「無論是社區還是單位,對於垃圾分類工作都比較重視。
  • 城市垃圾分類何以成功?——來自臺北市的案例研究
    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經過多年努力逐漸形成了較完備的垃圾分類治理經驗,比如美國舊金山把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費減免的依據、德國的「私營公司回收-政府補貼」模式、比利時的垃圾強制分類模式等。我國浙江省推出了垃圾分類分級督查考評制度,臺灣地區推出「垃圾不落地運動」等,這些經驗可以為垃圾分類提供有益的啟示。要想推動垃圾分類,機制設計十分重要。
  • 垃圾再生|日本垃圾分類緣何而起
    當垃圾分類成為一樁具體的日常行為後,公眾第一時間把目光轉向日本。雖然垃圾分類並不是日本獨有的專利,不過出於中國遊客對日本禮儀秩序的刻板印象,日本的垃圾分類自然成為首先拿來對比的對象。論及原因,糾葛甚多。一方面,是日本文化中固有的「分類」傳統,也就是對儀式、等級的天然重視。
  • 世界|日本垃圾分類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及其啟示
    王世汶 楊 亮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消費水平的大幅提高,「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新一輪大量生產」逐步成為常態。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的迅速增長,環境隱患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垃圾分類是實現各類垃圾分流處理,全面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舉措。
  • 20200929,旅行者眼中的日本垃圾分類
    如此情況下,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度參與了日本的垃圾分類工業。國內部分城市現在也在做垃圾分類的嘗試,可以將雙方做一個對比。 首先,垃圾分類的大方向總體來說差別不大,但不同城市的標準略有一些不同。大城市的分類粗一些,鄉下分類更細更嚴格。
  • 別管日本模式、德國模式,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樓紫陽、零廢棄聯盟執委毛達博士,來為我們解讀垃圾分類背後的問題。  垃圾分類該有中國模式  新京報:近段時間,輿論場上聚焦東京垃圾分類模式的比較多。有人稱其並不是好榜樣。你如何評價日本模式?  毛達:我認為應該辯證看待日本模式。
  • 破解垃圾分類難題,智能分類如何實現最優解
    垃圾處理上,不同類型的垃圾由專門的企業負責,比如有專門處理易拉罐類企業進行回收再利用;有專門處理可燃性垃圾用於燃燒發電;有專門處理有機廢物用於環保肥料;以及專門處理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分揀的企業。社區團體是垃圾分類體系的樞紐。在日本這種被稱為居民自治會的團體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代表本地社區居民的利益,行使類似於我國居委會的職責。
  • 垃圾分類德國用了40年 日本用了27年 我國需要用多少年呢
    北極星固廢網訊:「豬能吃的是溼垃圾,豬吃不下去的就是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能賣出去換豬的是可回收垃圾。」近來,這樣一則有關垃圾分類的「操作教程」火爆朋友圈。因為垃圾分類率先在上海試行,有的人甚至將其編成歌詞,嵌入《上海灘》的主題曲中;還有的將垃圾分類製作成手機小遊戲……總之吧,為了短時間內「教育化人」,大家的奇思妙想還真是不少,叫人「腦洞大開」。
  • 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
    原標題:國外如何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看日本如何練就「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文/華義) 在號稱垃圾分類標準「最嚴格」的日本,垃圾分類回收實行多年,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各地垃圾分類回收大同小異,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定時定點,二是大件垃圾等需要預約且付費,三是罰則嚴厲。
  • 他山之石:從日本環保企業看中國的垃圾分類、汙水處理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日本環保企業看中國的垃圾分類、汙水處理 | 首席調研中信建投證券研究 陳萌 鄭小波參訪時間:2019年7月2日參訪地點:日本·東京★參訪心得★上海市於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強制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