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在傳統生活中它主要表現在:祭祀活動、婚禮慶典、重大節日、壽誕 、生育 、鞋花樣、生活裝飾、生活娛樂(影子戲)這些方面,梅山剪紙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當地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清·嘉慶十六年《安化縣誌》記載: 「梅山地區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動中需要用土紙剪成各種桃符、紙錢等,這些活動一直流傳至今。清明時節紙幡、中元節打紙錢燒包,梅山地區傳統的「扎冥屋子」,送喪用的花圈,這些祭祀活動剪紙都有較為嚴格的民俗講究。門箋紙只在大年三十張貼在門楣上,民間有諺語道:「貼了門籤紙,辭了討帳客;扯了門籤紙,辭了拜年客」。 扯掉門籤紙一般是過了正月十五,門箋紙在這裡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以「鵝」為主要圖案的婚慶剪紙是梅山剪紙最重要的特徵,婚慶剪紙既表示喜慶,還有許多禁忌,以主人家的房屋房間數進行剪紙活動。出嫁的女兒生了小孩,做外婆的要在雞蛋上剪蛋花貼在上面,作為首要禮品用籮筐盛裝挑著去女兒家道喜,雞蛋花是梅山民俗的獨特形式。梅山地區的民間刺繡,木雕等要先用紙剪出花樣,再照著剪紙去作業。過去梅山地區盛行影子戲,影子戲的影身是剪紙做成的藝術品。

  現代梅山地區剪紙藝人向亮晶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創新了立體剪紙,在全國範圍得到普及推廣,走向世界各地,立體剪紙迅速崛起,「梅山剪紙」藝人在傳承與發展上起到了模範作用。

  梅山剪紙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特徵,是梅山民俗活動中最亮麗的色彩。傳統梅山剪紙隨著文化的變遷與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淡化,有的隨著民俗活動的消失已經消失,在現有的民俗活動中大部分已經被機械製品所替代,梅山剪紙急需我們整理和搶救保護。

  

 

  

相關焦點

  • 梅山儺戲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省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十二:梅山儺戲  梅山儺戲  梅山儺戲是湖南省冷水江市民間舉行祈福、求子、驅邪等儺事活動時搬演的娛神和自娛戲劇,現存《搬開山》、《扎六娘》、《搬架橋》等10餘個劇目,沒有規範的演出腳本,主要角色由儺藝師扮演,根據劇情需要臨場邀請觀眾參與演出。
  • 跟著特產走·中國湖南 益陽梅山剪紙
    益陽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在湖南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 專訪梅山剪紙傳承人向亮晶,感受指尖上的傳統文化
    益陽在線12月29日訊(記者 曹文)12月25日,天氣晴好,58歲的「梅山剪紙」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向亮晶正靠在陽臺的椅子上曬太陽。近日,梅山剪紙被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一想起這事,她的心情也如這天氣般明媚了。
  • 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廣靈剪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04月12日 0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傳承了上千年的廣靈彩色點染剪紙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是國家、社會、專家對廣靈剪紙藝術的一種認可,更是對廣靈人生生不息頑強延續民間傳統文化精神的一種認可。
  • 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益陽茶馬古道景區
    馬幫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化馬幫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水古稱益水,又叫蚩尤江。據新化縣梅山文化研究協會考證,與安化相鄰的大熊山區域為蚩尤出生地及與黃帝等北方部落徵戰的大本營根據地。安化縣梅山文化專家陳首濤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遊區域留下了部分與蚩尤有關的史料、遺存和風俗,該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後來,因避諱而改成諧音「思遊」,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聯盟為了戰爭的需要引進優良馬種並大量繁殖,以供運輸和騎兵作戰之需。此為安化及古梅山地區養馬的起始階段。
  • 濱州剪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記者近日了解到,我省梳理文化遺產資源,山東全省登錄不可移動文物5萬餘處,可移動文物286萬套,擁有4處世界文化遺產,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廣靈剪紙傳承「後繼有人」
    身為剪紙世家最年輕的傳人,他早已選擇好了自己未來的職業。「像爺爺和父親一樣,我也會走剪紙這條路,」這位12歲就開始學習剪紙的少年略顯羞澀地告訴記者。一旁,盤腿坐在土炕上的王清泳的爺爺、76歲的剪紙老藝人王珍貴正全神貫注地為一幅剪紙作品染色。儘管聽力不太好,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說自己仍然 「每天都要剪紙」。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剪紙
    剪紙,是遍布於我國傳統民間社會的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中華名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者和功能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價值之大,都是其他藝術種類無法相比的。剪紙是一門極簡藝術,紙張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觸中改變自身的形態。
  • 儺(nuó)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戲種
    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儺戲的演出形式很特別。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早期的儺戲角色,便是靠面具來區分角色行當。面具又稱臉子或臉殼子,多為木質,也有絲質,所繪花紋及色彩,各地大同小異。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新聞裡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化遺產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上這些文化遺產都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到的,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聯合國非遺的定義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
  • 梅山文化研討會在湖南安化舉行 共謀梅山文旅融合發展
    央廣網安化10月28日消息(記者鄧文輝)今天(28日),湖南第二屆大梅山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暨中國安化第六屆梅山文化研討會在安化中國梅山文化園舉行。國內外研究梅山文化的專家和旅遊文創企業家、專家代表80餘名參加了開幕式。
  • 中國十大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重要特徵,如生產生活方式、風俗民情、文化觀念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徵、價值觀、心理結構、氣質和情感等核心因素。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孝德湖傳承基地揭牌
    佛山日報訊 記者崔藝文 通訊員李德峰報導:獅山鎮文化品牌推廣再添新載體。13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孝德湖傳承基地在獅山鎮羅村孝德湖公園揭牌,饒寶蓮剪紙藝術也正式落戶基地。
  • 一剪靈動顯神韻,梅山剪紙代代興
    剪紙,是一項古老的手工活,作為一種工藝在民間代代相傳,梅山剪紙更是剪紙藝術中的瑰寶,作為一種文化在古老的梅山地區廣為流傳。剪紙成為了梅山地區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定環境下梅山人的精神食糧,一剪靈動顯神韻,梅山剪紙代代興,梅山剪紙主要在結婚,祭祀,壽誕,節日,活動等方面得以表現,梅山地區的人們逢年過節都要剪紙,並將其粘貼在門外或是窗內,以求來年事事順利。
  • 這次是因為跨越千年的梅山文化
    10月26日,體育賽事——第三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暨水上運動節落下帷幕;10月28——30日,湘商齊聚的經濟盛會——2019湖南經濟合作洽談會暨第九屆(全球)湘商大會即將在益陽舉行。而幾乎是與此同時,預示著文化領域新發展的湖南省第二屆大梅山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暨中國安化第六屆梅山文化研討會,於10月28日在益陽安化吹響集結號。
  • 魅力蘭州遊|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PART 01在黃河之濱白塔山下佇立著這樣一座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這裡薈萃了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於2010年7月8日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本館採用實物陳列、場景復原、多媒體等數位化現代手段,集展示、陳列、收藏、研究、保護為一體,是了解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窗口和平臺。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座落於蘭州金城關文化博覽園,為仿古式明清建築風格樣式。上有白塔聳立,山環翠繞;下臨黃河如帶,城列畫屏;東側是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橋」的百年黃河鐵橋,西側是素有金城鎖鑰、西域咽喉之稱的金城關遺址。
  • 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信息發布會舉行。 本次發布會旨在促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走出去」,搭建以聯合國總部和紐約藝術館為平臺,實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球範圍深度傳播、展示、交流,達到中外文化團體、專家學者、工藝大師、藝術家、文博企業有效合作發展共贏的初衷。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現在已經有46種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登上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能像文物一樣被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 文化遺產守護:剪紙的獨特魅力
    民間剪紙的獨特魅力由於和民俗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民間剪紙被稱為「民俗剪紙藝術」。它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群眾基礎最深厚、地域性最廣泛、文化內涵最豐富的文化形態。每當逢年過節人們都會用剪紙來表達祈福迎祥的美好願望。
  • 新化:蚩尤故裡 梅山文化發源地
    至北宋開發梅山,漢族不斷遷入,苗、瑤、漢多民族文化逐漸融合,從而形成了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風格獨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據初步統計,其內容涵蓋了民間音樂等7大類別近90多個子項目,現有新化儺戲1項以中國儺戲子項目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望成功,新化山歌1項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列入婁底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