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
千年之「舞」:梅山儺戲
千年之「舞」:梅山儺戲文/劉豔 攝影/劉新山 梅山儺戲是在儺祭舞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戲劇形式,被稱為民間文化的「活化石」。梅山儺戲主要流傳於古梅山地區,以冷水江市巖口鎮為核心向周邊輻射,是民間舉行祈福、求子、驅邪等儺事活動時搬演的娛神、自娛戲劇形式,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次去冷水江,特意去了巖口鎮龍科村,拜訪了被命名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蘇立文老人。在當地說起蘇立文,從耄耋老人到學語孩童,沒有一個不知的。
-
新化梅山儺戲向世界揭開神秘面紗
梅山儺戲是梅山儺文化體系中最為耀眼的珍寶,是梅山地區民間舉行祭祖、祈福、求子、驅邪等儺事活動時搬演的娛神自娛的古老戲劇形式。其發端於上古蚩尤時期,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載:「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見俗人祭禮祀,歌舞之樂,其辭鄙陋,因而作《九歌》之曲……」新化大熊山至今尚存蚩尤屋場古地名。據調查,全縣現有200多個儺壇活態傳承,奉蚩尤為儺祖。
-
新化將舉行高規格儺文化研討會 梅山儺戲揭神秘面紗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潘錦 肖軻 婁底新化報導 7月11日至12日,中國湖南新化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新化縣舉行,來自國內外的100多名儺文化研究專學和學者將參加會議。屆時,除神奇的梅山龍宮,秀美的紫鵲界梯田等自然風光外,新化縣古老的梅山儺戲將向世人展示它的神秘風採。
-
儺(nuó)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戲種
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儺戲的演出形式很特別。首先,它的表演大多戴面具。早期的儺戲角色,便是靠面具來區分角色行當。面具又稱臉子或臉殼子,多為木質,也有絲質,所繪花紋及色彩,各地大同小異。
-
湖南這個小山村還有人會中國最古老的儺戲
湖南這個小山村還有人會中國最古老的儺戲作者:王修宇儺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中國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每當部落發生重大事情,或有人出生,或有人去世,人民就會圍著火邊,不自覺的跳動,摸似動物的行為並逐漸形成一系列動作,這就是華夏先民最古老的驅邪祈福儀式,也是儺戲的來源。梅山儺戲是古老的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梅山地區人民為了平安、求子、驅邪、招財、等等而舉行的祈福儀式。
-
梅山儺戲,神秘的舞蹈
梅山儺戲是一種神秘的舞蹈,主要分布在大梅山周邊,這種戲曲主要用在祈福,驅邪等重大節日活動上,出演該戲曲的主要是梅山本地的一些土著巫師,雖然梅山儺戲只是一種戲曲,但是土著巫儺師們,對這種舞蹈的要求相當的高,幾乎每一個動作都要求精益求精,可以說梅山儺師古老的儺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活躍在新化民間的上梅山儺戲
遊家鎮楊家壇儺戲《開山》。榮華鄉張家壇儺儀《和梅山》。以儺儀(儺禮)為核心,儺壇為載體,儺面具為標誌,儺戲、儺舞、儺歌、儺技和相關儺俗為主要內容,是中國最古老、生命力最頑強、歷史積澱最深厚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計劃啟動之初,即被國務院公布為保護項目。 梅山儺,是古老的中國儺文化體系中一朵丰標獨樹的奇葩。這裡所說的「上梅山儺戲」,說的是至今仍然活躍在古梅山的核心區、當代新化縣的縣域範圍內的民間儺戲。
-
戲曲·江西儺戲 | 古老的祭祀演劇
大約在宋代前後,儺儀由於受到民間歌舞、戲劇的影響,開始衍變為旨在酬神還願的儺戲。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廣泛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河北等省。儺戲以面具為其藝術造型的重要手段,內容多與宗教鬼神有關;儺戲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繪面具,俗稱「臉子」,分列為一未、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貼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稱「跳儺」,場面多伴以鑼鼓。
-
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益陽茶馬古道景區
馬幫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化馬幫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水古稱益水,又叫蚩尤江。據新化縣梅山文化研究協會考證,與安化相鄰的大熊山區域為蚩尤出生地及與黃帝等北方部落徵戰的大本營根據地。安化縣梅山文化專家陳首濤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遊區域留下了部分與蚩尤有關的史料、遺存和風俗,該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後來,因避諱而改成諧音「思遊」,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聯盟為了戰爭的需要引進優良馬種並大量繁殖,以供運輸和騎兵作戰之需。此為安化及古梅山地區養馬的起始階段。
-
新化:蚩尤故裡 梅山文化發源地
至北宋開發梅山,漢族不斷遷入,苗、瑤、漢多民族文化逐漸融合,從而形成了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風格獨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據初步統計,其內容涵蓋了民間音樂等7大類別近90多個子項目,現有新化儺戲1項以中國儺戲子項目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望成功,新化山歌1項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項列入婁底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儺學會專家來新考察指導新化梅山儺文化保護
日至3日,受新化縣政府邀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巫允明等5位專家一行專程來到新化,就梅山儺文化資源保護與發展情況進行考察與指導。 新化儺戲屬梅山巫儺文化,起源於蚩尤九黎時期,主要內容是驅邪祈福、祭祖宗親。明代以後,漸漸演變為有獨立劇目的梅山儺戲,同時,儺儀、儺歌、儺舞、儺藝也得到相應的發展,至今存有《大法師公》、《肖師公》等25個經典儺戲劇目。目前,新化正將梅山儺戲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日,巫允明、劉曉英一行先後來到田坪鎮煙竹村和大熊山蚩尤文化園。
-
梅山文化保護「飛虎隊」 讓2000多畝荒山變成主題公園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國斌梅山儺戲低沉渾厚的號角,梅山山歌高亢嘹亮的歌聲,梅山彈詞幽默詼諧的曲調,此起彼落。5月底,一場湖南省社科普及主題活動搬到了位於安化縣仙溪鎮的梅山文化園裡,古梅山地區獨有的文化氣息,讓臺下的數百位觀眾沉醉。
-
梅山文化研討會在湖南安化舉行 共謀梅山文旅融合發展
央廣網安化10月28日消息(記者鄧文輝)今天(28日),湖南第二屆大梅山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暨中國安化第六屆梅山文化研討會在安化中國梅山文化園舉行。國內外研究梅山文化的專家和旅遊文創企業家、專家代表80餘名參加了開幕式。
-
蘇立文的儺戲人生,曾代表中國與日本學者進行文化交流
梅山儺戲表演現場梅山儺戲是在儺祭舞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戲劇形式,被稱為民間文化的「活化石」。梅山儺戲主要流傳於古梅山地區,以冷水江市巖口鎮為核心向周邊輻射,是民間舉行祈福、求子、驅邪等儺事活動時扮演的娛神、自娛戲劇形式,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蘇立文和他的儺面具,裡面最老的一家有幾百年了第一次去冷水江,是到巖口鎮龍科村拜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蘇立文老人。
-
【根在梅山】梅山與新化究竟有著怎樣的神奇呢?本期節目為您揭曉……
梅山文化是獨特的地方文化,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新化是梅山的核心地,更沉澱了梅山文化的精華。國家民間文藝協會授予新化縣為「中國蚩尤故裡文化之鄉」、「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國家武術協會授予新化為武術之鄉,新化被確定為紅色旅遊縣,大熊山被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紫鵲界梯田被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2005年全國第四屆洞穴會議和2006年全國第四屆梅山文化藝術節在這裡舉行,2017年湖南衛視舉辦的《新春走基層·直播奉嘎山》在全球同步直播,央視和全國主要媒體都競相報導新化風情。 梅山與新化究竟有怎樣的神奇與魅力呢?
-
大梅山文化旅遊節 揭秘梯田農耕文化
湖南首屆大梅山文化旅遊節暨紫鵲界世界梯田研討會現場儺面獅子舞表演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姜友富 李響炮)9月26日,湖南首屆大梅山文化旅遊節暨紫鵲界世界梯田研討會拉開序幕在演出現場,娛神娛人的儺面獅子舞,熱火朝天的扮禾「雙搶」,古老神奇的扎六娘儺戲,祖傳父教的刀槍棍戟,原味十足的嗚啊山歌,更有大叔村姑現場槌餈粑……從宗教信仰到圖騰崇拜,從飲食起居到民風民俗,乃至那「嗚啊」「嗚啊」的勞動互助挖土歌、鋤禾歌,以及用稻草紡織而成的香草龍、地滾龍等等,全面展現了神秘的大梅山文化民俗、稻作文明的自然美與古樸美。
-
這次是因為跨越千年的梅山文化
10月26日,體育賽事——第三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遊暨水上運動節落下帷幕;10月28——30日,湘商齊聚的經濟盛會——2019湖南經濟合作洽談會暨第九屆(全球)湘商大會即將在益陽舉行。而幾乎是與此同時,預示著文化領域新發展的湖南省第二屆大梅山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暨中國安化第六屆梅山文化研討會,於10月28日在益陽安化吹響集結號。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珠聯壁合
除了絕版的風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融入到旅遊業,諸如「魅力湘西」、「天門狐仙」旅遊演藝和寶峰湖景區,以及我早些年策劃與組織的「張家界導遊萬裡行」輾轉華南、華北、華東和臺灣等客源地展示民族風情均運用到了陽戲、民歌、擺手舞等非物質文化元素。 旅遊是形,文化是根和魂。在文化與旅遊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傳播也更加關注。
-
梅山書院在湖南安化滔溪落成 國慶節前將對外開放
安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安化縣梅山文化研究會會長林英,帶領縣梅研會及當地一批文化專家學者,到梅山書院進行調研考察,為更加有效地發揮保護傳承梅山文化、推進茶旅文康深度融合進行把脈問診,出謀劃策。,由安化縣梅研會顧問、湖南城市學院副教授李翔自籌資金建設的一家集研、學、產為一體的文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