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周王朱橚多次謀反,兩次被流放雲南,連續四任皇帝都沒殺他

2020-12-12 騰訊網

朱橚確實是兩次被流放雲南,這都和他的密謀造反有很大關係。搞笑的是,可這位藩王偏偏很幸運,兩次都沒有被殺掉,最終還被恢復爵位加了俸祿。

周王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據說是明成祖朱棣唯一的胞弟,洪武三年被封為吳王,8年後又被改封為周王。

眾所周知,朱元璋創建大明王朝後殺了很多開國功臣,除了一些功勳老將居功自傲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鞏固老朱家的大明江山。朱元璋對於藩王們的管理也比較嚴格,沒有自己的命令,那是絕對不可輕舉妄動。

朱橚第一次被流放是在洪武二十二年,他做了一件事情讓朱元璋勃然大怒。原來,朱橚私自離開了他的封地,跑到鳳陽去了。

《明史》記載的是:橚棄其國來鳳陽。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開國功勳宋國公馮勝就住在這裡,馮勝還是朱橚的嶽父,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有造反的嫌疑。

朱元璋一怒一下將朱橚流放到雲南,兩年後才將他召回京師,所屬藩地的一切事宜有朱橚兒子朱有燉打理。

《明史》上的記載為:

帝怒,將徙之雲南,尋止,使居京師,世子有燉理籓事。

朱元璋最愛的兒子是朱標,可惜死得早,朱元璋駕崩後則由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即位後對各藩王非常忌憚,他害怕叔叔們影響自己的皇位,所以一上臺就開始削藩。

朱橚就是被削的主要對象之一,不過他剛開始造反就被自己的兒子給出賣了。

橚次子汝南王有爋告變。

建文帝朱允炆最終抓住了朱橚,但朱允炆終究是個仁慈之人,他沒有殺掉自己的叔叔,而是將其貶為庶人,再次將他流放雲南,這也是朱橚第二次被流放雲南。建文四年才將朱橚召回南京城並幽禁起來。

後來燕王朱棣發起「靖難」殺入南京城,作為朱棣的胞弟,朱橚也被救了出來。朱棣稱帝後對朱橚非常好,恢復他的爵位還加了五千石俸祿。

雖然朱棣對朱橚在經濟上很照顧,但是在封地和兵權方面實際上依然在削減。朱橚當慣了藩王,當然非常不樂意,他又開始謀劃自己的造反之路。

很明顯,朱橚的命中注定了他只是一個藩王,第二次造反依然沒有成功。朱棣在抓住朱橚以後,仍然念及他是自己唯一的胞弟沒有殺他,朱橚也識相的交出了自己的三支護衛隊。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對朱橚依然非常不錯,還將他的俸祿提升到了兩萬石。

如此看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和朱高熾都對朱橚不錯。不得不承認,雖然朱橚沒有帝王之相,但是他的命真的很好(或者說他的運氣實在太好)。

總之,朱橚的兩次被流放都和他密謀造反有很大的關係,多次造反被抓都沒有被殺,反而還受到厚待,這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吧。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死後,不管新的皇帝是誰,朱棣都會謀反
    在明朝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朱棣篡位,其實朱元璋是沒有想法將皇位留給他的,但是他確實想做皇帝,所以他就篡位做了皇帝。為了這個條件,朱元璋在做皇帝以後,他就殺了很多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應該說很多的工程都死於當時,甚至他把自己的一些兒子跟孫子,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當王,他做這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的兒子和孫子們,幫他守住自己的江山。因為他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們封王以後,第一個,他們有了自己的土地,第二個他沒有拿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們就有能力守衛自己的江山。
  • 盤點被朱元璋所殺的5大開國功臣,僅一人冤枉的,其餘皆死有餘辜
    說起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還真是一位傳奇皇帝,他早年當過和尚,也做過乞丐,後機緣巧合下加入反元起義軍,也就此開啟了自己的傳奇徵程。朱元璋一生未逢敗績,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在擊敗各大強敵以及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卻對麾下的功臣動起了心思,大批開國功臣紛紛被殺,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被朱元璋所殺的五大開國功臣,來看看都有誰吧。
  • 簡單概述明朝16位皇帝的成就及特點(上篇)
    明朝自朱元璋開國到朱由檢國滅(南明除外),存在了276年,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最長時間的王朝。期間共有16位皇帝執政,而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特點。今天小編就給各位看官簡單說說這16位皇帝。第三位、朱棣,年號:永樂,廟號:明成祖,特點:馬上皇帝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藩王謀反成功的皇帝。他開創了永樂盛世、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永樂大典》等諸多驚世壯舉。史學家們認為朱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功績最高的皇帝。清朝人修明史對他的評價是「遠邁漢唐」,可見他的功績。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朱棣為何要造反——不造反不死也廢,造反還有一線生機公元1398年,大明締造者朱元璋駕崩,21歲的朱允炆即皇帝位,成為明朝第二任皇帝。然而此時的朱允炆心情並不美麗,因為他那幾個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都很不安分。
  •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34個開國功臣,被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結局如何? 明朝是漢人最後統治的一個封建王朝,其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少年時期的朱元璋家境貧寒,靠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因蝗災和瘟疫導致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兩以及大嫂和侄兒。
  • 明朝皇帝是如何作死的?
    作者:國館,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經授權發布這276年裡,我們看到了故宮的誕生
  • 他是明朝最差勁的皇帝,一生碌碌無為且忘恩負義,卻被強行洗白
    明朝一共十六個皇帝,個個是奇葩,但是卻大多都是非常有氣節,奉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好皇帝,但是這其中有個皇帝卻顯得很突兀,被歷史強行洗白了,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在9歲的時候接手老爹朱瞻基的皇位,由三位著名老臣「三楊」輔佐,加上賢明的張太后垂簾聽政,朝局非常穩定。
  • 明朝忠臣于謙被冤殺時,他女婿作為錦衣衛指揮使,為何見死不救?
    中國曆朝歷代都不缺乏忠臣良將,但很多人都沒有好下場,比如秦國的商鞅,他雖然讓秦國強大起來,但最後卻被秦王車裂,漢朝大將軍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最後也被皇帝處死,還有宋朝的嶽飛
  • 古代「太子」是未來的皇帝,為什麼還會謀反
    太子是全天下都明確知道的、唯一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是未來的皇帝。但奇怪的是,縱觀中國古代,太子作為未來的皇帝,居然也會有很多謀反的,如宋文帝的太子劉劭,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這讓人十分不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後人對他的評價卻……
    歷史上的皇帝,出身平民階級的不多,最為世人熟知的有兩位,一位是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還做過乞丐,另一位則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其實好壞參半,這又是為何呢?
  • 皇帝問將軍:是不是想謀反?將軍聽完脫下盔甲,皇帝看後淚流滿面
    這句話放在所有的君王身上都是管用的,皇帝作為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往往都有很大的猜疑心。他們會把認為對國家有威脅的人都想盡辦法的殺了,尤其是開國皇帝,比如說靠著韓信等人滅秦、滅項羽的劉邦,再比如說後來殺了三十多位功臣的朱元璋。而在他們中間也有不少皇帝都想殺功臣,有這麼一位將軍。
  • 此人退休前安排的一件事,使得皇帝殺了三萬人
    已經是丞相——百官之首,再進一步當皇帝?這種想法在胡惟庸腦海裡一閃而逝,又很快被他掐滅,他知道這種可能性為零,朱元璋殺過的人估計比他見過的人都還要多。但是有一件事改變了胡惟庸的想法。朱元璋本來是不信的,但是流言實在太猛了,以致後來都半信半疑,派人去調查,雖然一無所獲,但對胡惟庸的猜忌之心加深了。胡惟庸不想在恐懼中等到朱元璋的刀子落下的那一天。他要反抗,雖然不能他當皇帝,卻可以把朱元璋幹掉,扶持另外一個皇帝上臺。
  • 蘇武:回國當年就被打入監獄,罪名是「謀反」
    蕭何怎麼樣,下獄問罪,差點被殺;韓信怎麼樣,還不是身死未央宮中;賈誼怎麼樣,擁有天大的才華,卻被皇帝流放到長沙,遠的不說就說我的祖父李廣,他的功勞還不大了,匈奴人都聞風喪膽的飛將軍,可最後呢,還不是一生未見提拔,落個拔劍自刎的結局,我,五千步兵出擊匈奴草原,功勞立得也夠大了,就由於奸人陷害,彈盡糧絕,之所以歸降匈奴,本來還另有打算,可漢皇帝呢
  • 朱元璋給他頒發丹書鐵券 免死兩次 最終卻殺了他全家
    在「開國六公」中,他排列第一。與此同時,朱元璋還為34名功勳卓著的功臣頒發了丹書鐵券。丹書鐵券,即我們所熟知的免死金牌。持有丹書鐵券的功臣,只要不是犯下「謀反」大罪,其餘罪行均可得到寬恕,繞得一死。在這34名功臣中,他第一個獲得丹書鐵券。
  • 長孫無忌,從今天起,天下皆知大唐皇帝殺了自己的老皇舅!
    長孫無忌,從今天起,天下皆知大唐皇帝殺了自己的老皇舅!長孫無忌,從今天起,天下皆知大唐皇帝殺了自己的老皇舅!而且,朕可能會因此事成為千年之後的笑談,世人都會說朕為了一個女人,逼死了一個三朝元老、開國功臣、當朝首輔、母舅大人四個身份於一身的長者。可是,老皇舅啊,老皇舅,你不得不死,只因你不懂朕是天下最愛老婆的男人。
  • 崇禎皇帝一生勤政,兢兢業業十七年,為何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崇禎元年,少年天子剿滅閹黨,殺魏忠賢,肅清朝綱,意氣風發,一心要收復遼東。袁崇煥說「一把尚方劍,五年復遼東」。稍微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絕對是在吹牛,當時的遼東可不是李成梁時代,明朝明顯處於守勢。袁崇煥過去如果能夠穩住遼東局勢,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 藍玉是否真的謀反?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株連,藍玉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藍玉是洪武年間的一名武將,他為人張揚暴躁,在政治方面沒有太多的自保政策,最終難逃一死,據記載藍玉被殺的原因有七項:一、參與了胡惟庸案;二、欺壓官民;三、私自扣關;四、侮辱元妃;五、行為無理;六、染指兵權;七、心懷不滿,但是第一點就很玄乎啊。
  • 古代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遲早會繼位,為何還會謀反
    而一旦確立了太子,就代表他就是未來的皇帝,遲早會繼承皇位。可是縱觀歷朝歷代的太子,卻出現很多謀反的,比如劉宋文帝的太子劉劭、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等,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他們作為一國儲君,本來就能繼承皇位,為何還會謀反呢?其實很多太子這樣做,並不是因為自己想反,而是逼不得已。畢竟自己註定是皇帝,又何苦去冒險呢,他們謀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唐太子李承乾謀反不成被流放:有4座「太子墳」(圖)
    唐太子李承乾之墓  彭水鬱山竟有四座「太子墳」  唐太子李承乾謀反不成被流放的故事  唐太子李承乾於公元643年流放鬱山,一年多以後便卒於此他又是怎樣從長安來到鬱山的?蔡盛熾說:「這與李承乾謀反政變失敗和鬱山當年的富饒有關。」  太宗有14個兒子,李承乾是長子,另有四子魏王泰、九子李治等。承乾自幼聰明伶俐,太宗對他很是喜歡。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太宗剛剛即位,便將年僅8歲的承乾立為太子。起初,承乾積極上進,能識大體,頗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評。後來卻慢慢沾染惡習,喜好聲色,生活荒淫頹廢。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今天小編為大家簡要介紹下明朝16位皇帝。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