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公認的機械強國,德國製造享譽全球,比如德國汽車、德國工具機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機械強國,卻造不出航空發動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航空發動機有著「工業之花」和「現代工業皇冠」的美譽,它是一種高度複雜和精密的熱力機械,是為航空器提供飛行動力的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工業水平、國防能力、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全世界只有區區幾個國家,比如美國、俄羅斯、英國等能夠造出高性能航空發動機。那麼製造業相當強悍的德國為什麼造不出航空發動機呢?
首先,德國被「廢了武功」,我們都知道,一戰和二戰都是德國挑起的,後來蘇聯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直接打到了德國柏林,德國宣布投降。戰敗國自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蘇聯佔領柏林後拿走了德國的大量技術資料和設備,而美國則將德國大量的優秀工程師收入麾下,如此一來德國十分匱乏航空技術和相關人才。另外更致命的是,二戰結束後,戰勝國禁止德國在50年內發展航空工作,不允許德國研發航空發動機。沒有技術、沒有人才、又不讓研製,德國怎麼能造出航空發動機呢?
第二,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門檻是極其高的,成功研製航發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長達幾十年擴日持久的積累。德國是機械強國不假,但並不是有了先進的材料就能造出高性能的航空發動機,需要無數次重複的試驗和大量的數據,而在二戰之後德國的航空工業就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了,就算德國機械再怎麼強,沒有多年的積累是不可能造出高性能航發的。
第三,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是一項十分漫長、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沒有幾百億歐元是不可能研製成功的,即便投了這麼多錢依然極有可能失敗,德國即便想要造航發也無力和世界三大航發巨頭競爭。
第四,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如今的德國和各個國家的外交關係都不錯,從國家層面上講,沒有大的防務壓力,沒必要花大力氣造先進戰機,自然也就不需要研製高性能的航空發動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