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英文名,阿里武俠名,看巨頭公司是如何淡化等級制度

2020-12-14 永亨辦公家具

騰訊和阿里都是當今網際網路屆的巨頭之一,這點相信大家都認同。

而騰訊和阿里有一個非常硬性的公司標準,或者說是公司傳統。

那就是騰訊員工,必須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而阿里員工則是給自己起一個武俠花名。

最著名的就是:

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Pony

騰訊公司微信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張小龍——Allen zhang

旗下還有很多員工,都必須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姓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風清揚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逍遙子

旗下員工必須給自己起一個武俠花名

有趣的是當初高曉松入職阿里的時候,曾給自己起得花名是「田伯光」

然後被馬雲無情的駁回,理由是:阿里員工怎麼能用淫賊的名字

那制定這樣的公司規則,或者說公司傳統文化意義何在?

第一點:淡化等級制度

比如說,某天早晨,你在公司門口等電梯,此時公司CEO馬總向你走來

場景A:

你:馬總,早上好!

馬總:某某,早上好!

場景B:

你:pony,早上好!

馬總:jack,早上好!

兩個場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明顯場景B,會更讓人等級感不是那麼強烈;

叫英文名有利於保持團隊成員平等的氛圍,即便是你的上級,上級的上級...直呼其名可能不太禮貌,但是稱呼英文名就沒有這個困擾了。

第二點:能減少同行業之間的挖角行為

最為明顯的就是阿里花名,舉個列子:

花名是為了方便同部門,甚至跨部門交流的主要稱呼,

你只知道你的同事叫「李大錘、王二狗、張三丰」,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真名,就存在了一定的穩定性,大大降低同行業挖角的情況發生。

難不成別人問你部門主管叫什麼名字時,你回答:張三丰嗎...

第三點:增強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古龍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一個人的名字有可能起錯,但是外號(花名)卻是絕對錯不了的」。

名字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而花名更是凸顯了自我的核心部分。

也剝除了職位高低的權力感差異,塑造親暱的人際交往氛圍,這對於公司平常正常運作的科層管理體制是一種有益的補充。

我有一個同事就是阿里出來的,他最直觀的感受是:

第一,花名沒有什麼等級,只是先入職的那批人把武俠小說的人名基本用光了,所以後來的人的花名與武俠稍微偏差,但是還是有一些比較好聽的。

第二,其實來阿里這麼久,很少有人知道我的真名,大家都是叫花名,叫久了也挺習慣的。

第三,英文名也不錯,但是我就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符合我的英文名!

不過有幾個比較搞笑的問題是

第一:這種做法真的能淡化等級制度?

假如說你的上司花名叫「蕭峰」,你敢叫「蕭遠山」嗎?

找死吧....

GIF

第二:這種做法會不會讓人變得中二?

假如說你在公交車上接電話:「喂,你好?....哦,是擎天柱啊,什麼事~」

威震天約你去吃火鍋....

GIF

其實不止騰訊、阿里,還有很多公司都要求自己的員工起一個花名或者英文名,最初的原因就是考慮到淡化等級制度,增加員工歸屬感,創造和諧溫馨的公司環境,只是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改進。

那麼對於起花名、英文名這種做法,你們怎麼看呢?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騰訊宣布投入千億,阿里下場收購,巨頭之下IDC公司如何存活?
    新基建背景下,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入數千億加碼IDC,超大型數據中心成未來趨勢。阿里、騰訊等頂級資本「圍獵」IDC迄今為止華南地區最大的新基建項目在騰訊的主導下於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開服,此處的數據中心集群規劃容納伺服器超過100萬臺在大基建戰略背景下,IDC行業被資本巨頭們的選擇成為了核心戰場。
  • 阿里、騰訊背後巨頭是誰?為何說馬化騰和馬雲,在給外國人打工
    阿里、騰訊背後巨頭是誰? 為何說馬雲和馬化騰, 真的在給外國人打工?如果從股權支配來說,阿里巴巴和騰訊背後卻是外國企業所佔據的股份最大。騰訊的股份中,最大股份的擁有者是MIH TC,持股比例31.1%;而我們先要和大家說下,MIH並非是我們一些人臆斷的,它的實際操控人是所謂的中國工商銀行。(MIH最大股東是南非報業,南非報業最大股東是南非政府投資基金。)
  • 為什麼阿里被稱為科技型公司,而騰訊卻是網際網路公司?
    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國內民營企業中市值最高的兩家,兩大公司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成立的,阿里巴巴主營電子商務,騰訊專注於社交和遊戲。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和騰訊逐漸的成長為了國內的網際網路兩大巨頭,業務也從最開始的單一模式發展到了多元模式,很多創新型企業的背後都有阿里或者是騰訊的身影,網友將之稱為騰訊系和阿里系。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發展,逐漸的阿里巴巴脫離了網際網路圈,被稱為科技型公司,不過,大眾對於騰訊的認知依舊是網際網路巨頭。
  • 再次反超騰訊!阿里以5.6萬億港元,成中國最值錢的網際網路公司
    最近,網絡上看衰阿里巴巴的聲音很多。大家看出的邏輯點也幾乎都是一致,那就是進入2020年之後,阿里巴巴的對手都成長了起來,阿里電商利潤還首次出現了下滑,大家就抓住這個點來吐槽阿里。但還別說,阿里巴巴現在的對手可不止騰訊京東、還有拼多多和美團都阿里的壓制。所以,之前大家看衰阿里是正常的。
  • 阿里、京東、騰訊紛紛被國家點名,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寒冬將至」
    紛紛被點名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當中,涉及到電商、京東、出行、外賣、社交等等幾乎都和阿里,騰訊有關係。阿里和騰訊在幾十個領域都有競爭往來,有競爭並不是壞事,相反還能促進行業的成長。但是這種競爭隨著範圍的不斷擴大,開始「拉幫結派」,集結各自的勢力。
  • 除了拼多多,國內又崛起一家電商巨頭,騰訊阿里已開始「爭奪」
    其實除了拼多多之外,目前國內又崛起一家電商巨頭,而騰訊和阿里已開始「爭奪」!國內又崛起一家電商巨頭這家巨頭的名字叫做興盛優選,雖然不怎麼出名,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但是在騰訊的資金支持下,興盛優選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未來可能會影響到整個電商市場的格局。
  • 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壟斷的路上鎩羽而歸?網友說:阿里騰訊該收手了
    簡單來說,就是在美國做生意,如果一個集團太過於龐大,美國政府以及國會有權把這家公司拆成無數的小公司,其目的就在於防止集團資本太過於龐大,而出現對市場某一行業的壟斷。隨著中國相關金融制度的完善,我們近期聽到的兩個最熱的詞就是「社區蔬菜」和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相關工作會議在由上往下的進行傳達,以及可能有希望在明年期前實行。
  • 反壟斷規定衝著阿里騰訊去,和其他公司無關?!
    ↑《商業哲學派》:反壟斷規定衝著阿里騰訊去,和其他公司無關?!,尤其是阿里;跟其它公司基本沒什麼關係。其它公司和業務,在未來有被處罰的風險嗎?對於京東、美團、拼多多這種小巨頭,或者說是被那兩大巨頭投資的公司,他們其實並不是監管的重點,並且由於騰訊和阿里被盯上以後,他們會有更大的空間。
  • 阿里、騰訊90%股份被外國人持有!馬雲、馬化騰如何控制公司的?
    阿里、騰訊90%股份被外國人持有!馬雲、馬化騰如何控制公司的? 2020-10-27 00:09 來源:科技看天下
  • 淘寶直播不需要羅永浩,但阿里和抖音都希望擊敗騰訊和騰訊系公司
    將羅永浩與抖音合作看作是字節跳動與阿里的「決裂」,有點以偏概全。表面上看,籤約羅永浩,是抖音與快手的較量,是兩家小巨頭在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支線戰場的短兵相接,但往深處看一眼,也許不過是另一場代理人戰爭罷了。
  • 阿里和騰訊的背後是工行?這兩家公司有怎樣的外資背景?
    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公司,目前是中國最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很多人卻對這兩家公司又愛又恨。因為他們的大股東都不是中國人,或者中國機構。所以阿里巴巴和騰訊跟工行沒有半毛錢關係,當然即便如此,阿里和騰訊依然是根正苗紅的中國公司。目前阿里和騰訊市值均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阿里市值4362億美元,約為人民幣3.026萬億元,騰訊市值3.37萬億港元,約為人民幣2.97萬億元。阿里比騰訊稍稍多一點。那麼目前阿里和騰訊的股權是如何組成的呢?
  • 一天營收70億元,超越騰訊、阿里,國家電網稱得上真正的科技巨頭
    國內科技巨頭 在國內哪一家公司的營收實力最強呢?如果是在民營企業中,華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去年華為營收了8588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收成績更是達到了4540億元。在國內民營企業中,超越了一眾網際網路巨頭。
  • 騰訊、阿里、字節三大巨頭齊聚新加坡,小坡是如何躺贏的?
    阿里、騰訊、字節跳動齊聚新加坡,三大巨頭全來了! >巨頭會師新加坡!據悉目前阿里正與東南亞打車巨頭,本地企業Grab洽談投資30億美元的事宜。這也將是阿里在2016年首次投資Lazada之後的最大手筆。
  • 阿里隱藏職級序列 也該是眾多老闆們的選修課
    阿里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發朋友圈:「阿里從來不靠職級管理。但阿里永遠要直面未來管理的多元性。」如果大象不再跳舞,怎麼跑過草原上的獵豹?該事件也引發了業內的討論,在筆者看來,阿里取消了職級序列的顯示,目的在於提升組織效率,而淡化職級的本質是去官僚化,倡導平等文化,這其實值得很多傳統企業學習。
  • 阿里和騰訊、馬雲和馬化騰是否是外國資本的「打工人」?
    兩家外國公司的持股比例超過50%,是否就意味著它們控制了阿里,馬雲持股8.9%只是個「打工人」呢?我們先看看騰訊的故事,後面再一起分析。想像下,這張儒雅的臉裝成女生跟你聊天阿里和騰訊背後的巨頭是誰?按股權看的話大頭確實是國外公司。
  • 阿里和騰訊背後巨頭是誰?馬雲和馬化騰,真的在給外國人打工嗎?
    給外國人「打工」不丟人,阿里巴巴和騰訊背後的大股東確實都是外國人,但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國際科技公司中,阿里和騰訊依然是國內偉大的科技企業。軟銀集團的孫正義,持有阿里巴巴20%的股份;南非的米拉德控股集團,持有騰訊50%的股份。
  • 阿里/騰訊/順豐等巨頭攤上大事了!
    一12月14日,忽然傳來一個大消息,很快就刷屏稱為熱點:此次處罰的三家企業包括阿里巴巴投資、閱文和豐巢網絡,阿里巴巴自然不用說,關鍵信息是:閱文是騰訊的控股子公司,而豐巢網絡是順豐的關聯公司!也就是說阿里,騰訊,順豐三家巨頭同時被處罰!然後緊接著,又傳來大消息:也就是說:像虎牙和鬥魚這樣的二線網際網路公司也被審查了!好戲才剛剛開始!
  • 「阿里系」與「騰訊系」港股公司大比拼
    6月11日,公開市場顯示,騰訊總市值約3.98萬億港元,而奔赴美國上市的阿里,總市值為5261.76億美元(約4.13萬億港元),不看地域的話,在總市值上,阿里稍微領先。再看「阿里系」和「騰訊系」,據獵雲網不完全統計,目前,阿里控股的港股公司有4家,分別為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雲鋒金融、亞博科技控股,參股公司一家——眾安在線;騰訊控股一家——閱文集團,參股3家,分別為易鑫集團、華誼騰訊娛樂、眾安在線。從阿里和騰訊各自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上看,阿里更佔優勢。從雙方持股比例上看,阿里基本上是控股,而騰訊更多是參股。
  • 繼拼多多,國內又一家電商巨頭崛起,騰訊、阿里再次展開「較量」
    繼拼多多,國內又一家電商巨頭崛起,騰訊、阿里再次展開「較量」說到最近的一匹電商屆「黑馬」,那就是現在擁有很強勢勁頭的拼多多了。獨特新穎的經營模式吸引了無數消費者,從一開始的不被人看好到如今的如日中天之勢,得益於它獨特的消費模式。
  • 阿里吃50萬罰單!股價連續2天重挫!阿里騰訊真的在壟斷嗎?
    受此影響,阿里巴巴的股價連續2天被重創,目前阿里的市值在5.32萬億港元,與上半年接近9000億美金的阿里相比,阿里下半年股價走得十分慘澹!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騰訊股價走得還算穩健,目前騰訊公司的市值為5.39萬億港元,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第一大網際網路公司!